出处
《天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9,共8页
Frontiers
同被引文献133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河南农业,2007(3):4-7. 被引量:2
-
2刘铁芳.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J].探索与争鸣,2008(5):56-60. 被引量:73
-
3谢有顺,马原,王尧,程永新,李敬泽,林建法,程光炜.尊重规则,尊重良心——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评会议实录[J].黄河文学,2007(5):10-12. 被引量:1
-
4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10):45-49. 被引量:142
-
5詹丹.乡村文化是否正在逝去——“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危机”研讨会综述[J].北方音乐,2005,25(6). 被引量:4
-
6钱理群.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J].天涯,2007(5):4-13. 被引量:14
-
7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74
-
8嘎玛丹增.旧物上的时光(三题)[J].青岛文学,2009,0(5):37-42. 被引量:1
-
9姜瑞光.我的家园[J].山东文学,2009,0(12):64-65. 被引量:1
-
10黄平.不平衡发展格局下的“三农”难题[J].天涯,2003,0(1):33-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0
-
1万四平.论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振兴[J].消费导刊,2009,0(10):158-158.
-
2何雪梅.农村学生离农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22-24. 被引量:1
-
3刘胡权.教育民俗与乡村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8):16-22. 被引量:1
-
4郭浩.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阻抗及其消解[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5):117-120. 被引量:2
-
5何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学参与[J].江苏社会科学,2009(1):209-213. 被引量:1
-
6汪政.乡村文化建设中本土资源的文学书写[J].江苏社会科学,2009(1):214-217. 被引量:3
-
7于影丽.我国社会转型与乡村教育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2):32-36. 被引量:2
-
8白蕴芳,陈安存.构建以农民为本位的农村文化[J].唐都学刊,2010,26(6):86-89. 被引量:2
-
9谢镒逊.乡村教育之文化困境与出路探析——基于温德尔·拜瑞乡村教育哲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4):8-10. 被引量:6
-
10童素霞.我国农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价值、障碍及其对策[J].成人教育,2011,31(7):74-7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3
-
1吴皓月,宣朝庆.支持与激活:乡村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德国经验[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2,3(4):22-51. 被引量:1
-
2黄也佳.农村基础教育的“离农”价值观取向分析[J].科教导刊,2014(14).
-
3赵兴胜.现代性与乡村传统文化的未来[J].学术前沿,2013(6):88-94. 被引量:2
-
4刘爱平.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9):55-55.
-
5王勇.城乡文化一体化与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2(3):46-48. 被引量:13
-
6杨娟.农民生活观念对农村闲暇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改善——以中西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为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14-116. 被引量:1
-
7代静亚,王中华.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3):3-6. 被引量:2
-
8孙可敬.流动性与空巢化: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变迁——基于豫北AZ村的解读[J].青年研究,2013(4):17-27. 被引量:3
-
9丰箫,丰雪.近十年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国内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8):22-27. 被引量:2
-
10易涛.社会认同视野下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动力与条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9-12. 被引量:17
-
1杨泉.随课渗入 润心无声——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大众心理学,2008(4):9-11. 被引量:2
-
2张大庆,黄剑,周美君.看电影 学做人——校本课程六年级电影导视课《霍元甲》教学实录及评析[J].教育信息技术,2009(2):28-29.
-
3连荣.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教育理念[J].江苏教育研究,2002(3):28-28.
-
4董桂霞.我与新课改同行[J].黑河教育,2011(2):9-9.
-
5刘党桦.学校教育科研应防止异化现象[J].教育科学论坛,2016,0(9):36-36.
-
6温珏瑞.温澜潮生[J].青春期健康,2013(6):84-87.
-
7胡士平,汪小林.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探微[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4(14):47-48.
-
8文敏,沈环.浅谈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对我们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7-28.
-
9刘会金.素质是这样培养的[J].中国德育,2017,12(5):78-80.
-
10朱红春.浅谈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上旬),2012(12):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