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广西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列举,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其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作者
黄喜立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气象局
出处
《科技风》
2010年第16期226-,共1页
关键词
广西
气象灾害
对策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星,陈惠,谢怡芳,张春桂.
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和趋势[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332-1336.
被引量:14
2
黄雪松,赵江洁,李艳兰,唐炳莉,廖雪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17-19.
被引量:23
3
黄雪松,李艳兰.
广西2005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J]
.广西气象,2006,27(1):20-2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徐虹,郭巨学.
西安市65年气温的变化分析[J]
.陕西气象,1998(1):19-22.
被引量:12
2
丁一汇,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1994,20(12):19-26.
被引量:823
3
李艳兰,罗莹,黄雪松.
广西2004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J]
.广西气象,2005,26(1):24-27.
被引量:13
4
谢庄,曹鸿兴.
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
.气象学报,1996,54(4):501-507.
被引量:94
5
黄雪松,李艳兰.
广西2005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J]
.广西气象,2006,27(1):20-23.
被引量:14
6
李艳兰,罗莹,黄雪松.
广西农业干旱动态评估模型[J]
.广西气象,2006,27(2):11-14.
被引量:36
7
黄明策.
广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
.广西气象,2006,27(3):9-13.
被引量:60
8
陈新光,钱光明,陈特固,李春梅,余克服.
广东气候变暖若干特征及其对气候带变化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47-552.
被引量:50
9
林振敏,姚才,郑宏翔,张薇.
广西6-8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36-41.
被引量:46
10
李菁,高安宁,吴毅杰.
2006年广西热带气旋灾害评估[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1):45-4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48
1
黄梅丽,苏志,周绍毅.
金秀大瑶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估[J]
.广西气象,2006,27(2):18-21.
被引量:15
2
陆晓丽,黄汝红,胡定.
海水制盐的气象条件分析[J]
.广西气象,2006,27(4):50-53.
被引量:1
3
谢东.
柳州市风能资源初步评价[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3):38-39.
被引量:4
4
黄雪松,赵江洁,李艳兰,唐炳莉,廖雪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17-19.
被引量:23
5
黄雪松,李艳兰.
广西2007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23-28.
被引量:27
6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郑文康,李蔚农,蒋菁,何海旺.
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2):144-147.
被引量:14
7
韦力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2):1-4.
被引量:3
8
吴初梅,何鹏,戴平凤.
蒸发量季节变化特点与干旱发生关系的初步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8-11.
被引量:18
9
许祖清.
海南高温分布特征[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12-13.
被引量:12
10
蒋丽娟.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3):14-17.
被引量:13
1
陈家其.
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成因与对策探讨[J]
.湖泊科学,1992,4(2):52-59.
被引量:5
2
胡米东.
地震谣言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
.中国科技纵横,2010(7):289-290.
3
李琳.
2000年安庆市干旱成因与对策[J]
.安徽水利科技,2001(B12):29-29.
4
张卓文,邓先珍,赵宏清.
沙尘暴天气成因与对策[J]
.湖北林业科技,2001,30(3):41-43.
5
嘎玛旦巴.
西藏山南地区洪涝灾害成因与对策思考[J]
.防汛与抗旱,2000(3):47-49.
6
汪丹丹,王远,杨秀生.
安徽省“小震大灾”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
.城市与减灾,2015(6):23-26.
被引量:2
7
肖国庆,戴礼云.
山丘区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对策思考——98.7.30安化县奎溪镇特大山洪泥石流的调查与分析[J]
.防汛与抗旱,1999,0(4):45-46.
8
黄鹤羽,卢琦,尹发权.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沙尘暴成因与对策研讨会纪要[J]
.林业科技管理,2000(2):9-12.
被引量:1
9
阮宏华,张武兆.
’98长江特大洪灾的历史成因与对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2):42-46.
被引量:5
10
柳山民.
新郑市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2,0(1):12-13.
科技风
201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