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
被引量:
5
The Role of Body in Discourse Praxi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围绕近年来身体意象的浮动 ,概述了身体问题研究的理论资源 ,强调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开始了精神主体向感性主体的转折。作者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实践话语 ,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消费文化的发展 ,身体成为重要的社会存在 ;最后初步思考了身体问题研究的基本原则、视域和走向。作者认为 ,身体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和对现代性的反思勾连在一起 ,身体、身体政治与现代性的关系 。
作者
张立波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4-19,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身体意象
后现代主义
唯物主义
生产实践
消费实践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142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24
1
A Synnott, The Body Social: Symbolism, Sex an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1993, p.1.
2
P Falk, The Consuming Body, London: Saga, 1994.
3
南帆.
媒体与大众文化研究专栏 身体的叙事[J]
.天涯,2000(6):136-146.
被引量:18
4
王朔.《评“用身体写作”的棉棉和(糖)》[J].《三联周刊》,2000,.
5
陈令山.
关于身体书写的一则思考[J]
.读书,2004(2):63-65.
被引量:1
6
.《社会学家茶座》第1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
应星.《身体政治与现代性问题》[A].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黄俊杰.《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学”》[A]..《国际汉学》(4)[C].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07页.
9
潘锦棠.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3):94-104.
被引量:71
10
张祥龙.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J]
.江苏社会科学,2002(6):1-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刘伯红.
农村流动人口与性别———“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有关论点综述[J]
.妇女研究论丛,1996(4):53-56.
被引量:9
2
诸建芳,王伯庆,恩斯特.使君多福.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
.经济研究,1995,30(12):55-63.
被引量:126
3
李实 李文彬 赵人伟 基斯·格里芬.中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的估计[A].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
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本,1987年..
6
明塞尔.劳动供给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
贝克尔 加里.家庭经济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74-85.
8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9
舒尔茨.人力投资[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0
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4142
1
王正青,刘涛,杜娇阳,罗昆,刘许,何泽坤.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与测度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1(6):81-89.
被引量:28
2
许艳丽.
论独生子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偏好[J]
.人口与经济,2007(3):48-53.
被引量:4
3
孙芬,曹家和.
女性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提升机制研究[J]
.江苏商论,2007(7):128-129.
4
曾琦,傅师申,梅芳,叶娇.
解析现代流行服饰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特征[J]
.纺织学报,2006,27(1):117-120.
被引量:7
5
郝庆军.
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12-116.
被引量:12
6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7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8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9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10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同被引文献
44
1
庞学铨.
新现象学述评[J]
.浙江学刊,1994(2):51-55.
被引量:4
2
张尧均.
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J]
.浙江学刊,2004(5):40-45.
被引量:5
3
侯杰,姜海龙.
身体史研究刍议[J]
.文史哲,2005(2):5-10.
被引量:34
4
李红春.
“身体”的突围及其困境——新时期审美文化主题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92-97.
被引量:8
5
谢光前.
古希腊体育与身体意识的觉醒[J]
.体育学刊,2006,13(2):79-81.
被引量:19
6
谢光前,陈海波.
体育之兴衰与身体解放[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108-111.
被引量:4
7
陈治国.
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2):84-91.
被引量:10
8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
吉登斯,安东尼.2000a.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汤潮,范光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1-43.
引证文献
5
1
路云亭.
阉人的身体——奥林匹克精神对中华文化的有限改造[J]
.体育与科学,2009,30(5):31-35.
被引量:1
2
余泽梅.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J]
.社会科学家,2011,26(6):18-21.
被引量:11
3
李金辉.
身体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思想战线,2015,41(1):136-141.
被引量:10
4
丁大同.
论现代视野中的身体概念[J]
.理论与现代化,2015(1):43-50.
被引量:1
5
余艳.
“我就是我的身体”:《热爱孩子的男人》的身体叙事与时代超越性[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12(3):93-100.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毛韫琳,张宇红.
设计思维中的身体意识[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65-66.
2
郭泉.
身体与公平:对古代奥运会文化的另一种解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39-42.
被引量:1
3
刘云杉.
“专场”——实践感与哲学社会学[J]
.学理论,2013(24):90-91.
4
谢菲.
从意象到实践:“花”瑶女性挑花服饰及其身体话语[J]
.广西民族研究,2014(3):113-120.
被引量:2
5
谢菲.
从意象到实践:“花”瑶女性挑花服饰及其身体话语[J]
.妇女研究论丛,2014(4):73-79.
被引量:4
6
吴华眉.
西方哲学身体观的嬗变及启示[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73-80.
被引量:2
7
陈勇.
竞技运动中的身体变迁[J]
.体育学刊,2015,22(6):19-22.
被引量:3
8
段丽梅,戴国斌,韩红雨.
何为学校体育之身体教育?[J]
.体育科学,2016,36(11):12-18.
被引量:22
9
史敏.
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述评[J]
.史学月刊,2017(2):102-111.
被引量:4
10
陶志琼.
通过教育路径追寻生命的整全何以可能——评《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J]
.教育学报,2018,14(1):123-128.
被引量:6
1
罗建平.
从消费奴役到消费解放[J]
.哲学研究,2010(6):122-124.
被引量:1
2
李增源.
沉静[J]
.思维与智慧,2007(17):35-35.
3
谢军,李进.
美丽的秋天[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7):128-128.
4
约翰·斯道雷.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J]
.学术月刊,2005,37(9):57-62.
被引量:22
5
赵王英.
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初步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9).
6
罗坚.
论儒家“知止”原则与中国社会精神主体的建构[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07,36(2):15-18.
被引量:2
7
王娜,杨慧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消费异化思想探析[J]
.理论建设,2016,32(4):85-89.
8
何刚晴.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美学思想新探[J]
.理论观察,2013(11):11-12.
9
吴秋分.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10,10(3):71-75.
10
伍小涛.
承前启后:笛卡尔的身体思想[J]
.甘肃理论学刊,2017(1):113-116.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