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字城市基本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从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和政府都做出积极的反应。数字城市的建设也随之高涨起来。作者从地理信息学的角度,对“数字城市”进行描述,介绍了“数字城市”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探讨了“数字城市”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字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并讨论了“数字城市”的应用前景。
作者
卢晓宁
孙海
樊文超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陕西渭南农业学校土地管理系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6-78,80,共4页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关键词
数字城市
数字地球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李德仁.
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J]
.测绘学报,1999,28(1):1-5.
被引量:164
2
王志龙,白庆华.
数字城市:现状及未来[J]
.现代城市研究,2001,16(3):58-60.
被引量:11
3
刘祖文.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J]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7(3):57-61.
被引量:28
4
赵燕霞,姚敏.
数字城市的基本问题[J]
.城市发展研究,2001,8(1):20-24.
被引量:20
5
李德仁.
数字地球飞入寻常百姓家──展望21世纪的信息技术[J]
.四川测绘,1999,22(3):99-100.
被引量:8
6
董明洲.
“数字城市”建设初探[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16(3):101-105.
被引量:5
7
段学军,顾朝林,甄峰,于涛方.
“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与应用[J]
.现代城市研究,2001,16(3):61-64.
被引量:28
8
谢刚生,李大军,于海龙,邹时林.
数字地球及其应用前景[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23(1):74-7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李德仁.
论RS,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J]
.遥感学报,1997,1(1):64-68.
被引量:374
2
李德仁 李清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兴起与跨学科发展.科学进步与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李德仁.我国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设计思想与技术路线.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M].,..
4
李德仁.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M].,1998..
5
方福康 樊瑛.“数字地球”与经济复杂性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
6
Al Gore.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J].地理信息世界,1998,(4):29-30.
7
陈述彭 林珲.我国城市化问题与城市信息系统的紧迫任务.城市信息系统学术论坛[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9..
8
熊允泰.北京市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城市信息系统学术论坛[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99..
9
陆锋 崔宏伟.城市数字交通工程研究.数字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0
仇肇悦.遥感应用技术[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246
1
吴庚,张海涛.
GIS技术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实践应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2):53-54.
被引量:8
2
李建民.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及其在数字开滦中的应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z1):106-110.
被引量:6
3
吴春发.
数字城市与城市防灾减灾[J]
.灾害学,2004,19(z1):67-70.
被引量:4
4
周庆华,王江萍,王文启.
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探讨[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z1):53-56.
被引量:1
5
姚明,朱欣焰.
基于GeoStar系列的"三S"集成系统开发模式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z1):206-209.
6
周蕊,尚涛,张鹏.
"数字城市"初步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z2):96-98.
被引量:1
7
卢正.
“3S”技术在西部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应用探讨[J]
.科技资讯,2008,6(8).
8
周乐皆,史凤香,杨敏,柳瑞武.
基于“3S”技术的农业系统信息化管理工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273-276.
9
徐善法,叶树民,陈建平.
数字地球及其地质应用前景[J]
.地质与勘探,2002,38(z1):214-218.
10
李春华,张献州.
知识经济时代的西部大开发与测绘科技发展[J]
.地矿测绘,2001,17(4):44-46.
同被引文献
12
1
樊文平,刘荣,宋富林.
3维地理信息中3D模型研究综述[J]
.地理信息世界,2005,3(5):37-41.
被引量:6
2
张理晖.
略论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7.
被引量:3
3
陈军,周旭,蒋捷,王丹,王浒.
对我国数字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J]
.地理信息世界,2006,4(5):6-9.
被引量:3
4
姜爱林.
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2003年数字城市研究若干问题概述[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67-71.
被引量:3
5
来亚红.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发展,2001,(5).
6
陈甲全,袁超,张国琴.
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数字通信,2011,38(2):32-35.
被引量:17
7
赵燕霞,姚敏.
数字城市的基本问题[J]
.城市发展研究,2001,8(1):20-24.
被引量:20
8
刘助仁.
数字城市:基本理论与框架[J]
.云南科技管理,2002,15(2):26-29.
被引量:4
9
林炳荣.
数字城市的基本任务和应用前景[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18(5):7-10.
被引量:1
10
李果仁.
关于数字城市讨论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02(83):17-2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郑拴宁,李朝奎,王勇,韩用顺.
探析“数字长株潭”的构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66-68.
2
郝蒙蒙,罗皓,张健.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6):20-20.
被引量:4
3
陈瑞.
数字灵武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2013,11(34):35-36.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吴则刚,沈凤娇,赵晶,黄蕾.
基于“数字湖北”的地图服务提供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A01):53-55.
被引量:2
2
陈涛,陈林,谢云天.
赣州市“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建设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796-797.
3
褚小明.
有关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3(39):92-93.
4
张红艳.
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西部皮革,2016(6):257-257.
1
泉文.
“数字地球”迎面来[J]
.初中生必读,2007(4):33-34.
2
张根耀,赵西卿.
数字地球及其新技术[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34-34.
被引量:1
3
尚志海.
数字城市建设与高校地理教育的整合[J]
.地理教育,2007(2):75-76.
4
吴辛,殷耀国.
GIS的发展动态与技术应用[J]
.科技资讯,2009,7(4):3-4.
被引量:3
5
闫峰.
中学“数字地球”教育的重要性与开展方法[J]
.地理教育,2002(5):48-49.
6
游小叶.
实力见证未来——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数字城市与建筑仿真”创新团队[J]
.科学中国人,2007(12):52-53.
7
曾世平.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0):185-186.
8
伊戈尔.伊万诺夫,郑全华.
一封给圣诞老人的信[J]
.初中生之友(快乐号)(上),2006,0(12):20-22.
9
叶延琼,章家恩.
生态学专业《3S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31-133.
被引量:1
10
雪旭.
动物能从镜子里认出自己吗[J]
.小学科技,2005(8):4-4.
安顺学院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