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们对任何门类的学科认识,不管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多少标准,只要是一门学科,其最根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象与方法。如果说有第三个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学科教学论学科形成较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仍不成熟,从而引起对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的反思,并从三个方面予以重建:1.建构学科教学论理论体系;2.凸显学科教学论的学科特色;3.学科教学论纳入基础教育实践。
作者
郑艳芳
机构地区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8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法
移植
分类号
G65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杨启亮.
反思与重构:学科教学论改造[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5):65-68.
被引量:39
2
吴俊明.
学科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J]
.中国教育学刊,2003(11):12-15.
被引量:36
3
郭晓明.
论教学论的实践转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0-76.
被引量:27
4
孟庆男.
学科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4):31-35.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钟启泉.
现代学科教育学的概念、使命和发展[J]
.课程.教材.教法,1997,17(5):2-6.
被引量:15
2
黄克剑.
人文学论纲[J]
.哲学研究,1997(9):3-13.
被引量:26
3
金生.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
.教育研究,1995,16(1):17-22.
被引量:99
4
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4.
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2.
6
赖欣巴哈 伯尼(译).科学哲学的兴起[M].商务印书馆,1991.31-32,178,189.
7
赞科夫 俞翔辉 杜殿坤译.教学论与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
胡塞尔.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9
李凯尔特 涂纪亮.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26.
共引文献
105
1
朱慧贤.
生物学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内容体系探讨[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81-85.
被引量:1
2
左璜,黄甫全.
教师作为知识主体的解放[J]
.课程教学研究,2013(6):5-11.
被引量:3
3
左璜.
传统教学论的三大假设批判: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2013(3):28-32.
4
田寅生.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3):1-7.
被引量:1
5
袁维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36-40.
被引量:24
6
高汝伟.
学习者 建构者 引领者——谈新课程视野下的学科教学论教师角色定位[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84-88.
被引量:6
7
孟庆男.
学科教学论的困境与出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4):31-35.
被引量:29
8
赵胜利.
新课程理念与高师“美术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J]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7):124-127.
9
张文静,田雨普.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结构[J]
.体育学刊,2006,13(1):92-94.
被引量:5
10
黄东有.
互动学习观与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4):117-118.
被引量:1
1
卞黎明.
浅谈对教育学的学科认识[J]
.科教文汇,2007(07S):105-106.
2
喻开敏.
在化学实验中体验快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9):46-46.
3
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5(7):14-23.
被引量:83
4
尤书才,韩金满.
片面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2):98-99.
被引量:1
5
梁宇学.
影响教师获得教育智慧的因素[J]
.基础教育参考,2005(8):15-15.
6
李保强,李如密.
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19-125.
被引量:7
7
余丹,杨昔联.
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有效实验教学初探[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10):74-75.
被引量:1
8
李尚卫.
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J]
.教育科学论坛,2009(12):8-10.
被引量:3
9
蓝岚.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3):4-5.
10
高凌峰.
开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如何提升实验室在课改中的作用[J]
.新课程(下),2012(8):128-128.
文教资料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