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辩证论与中国比较文学的主体认证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辩证论是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一种新辩证理论。它以多元文化下的主体认证为核心 ,以承认他人的主体性为前提 ,以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逾越为逻辑基础 ,意在建立一种较为健全的自我主体以及辩证的主体间的联系。文章最后对新辩证论的现实意义作了论证。
作者
方汉文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与比较文学中心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6,54,共9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全球化
主体认证
新辩证论
自我中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1
乐黛云.
互动认知(Reciprocal Cognition):比较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J]
.中国比较文学,2001(1):1-7.
被引量:8
2
E.霍伦斯坦,张敦敏.
人类同等性和文化多样性[J]
.世界哲学,1999(3):22-2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跨文化对话》第四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
2
《迂回与进入》(Le Detour et L'Acces: Strategies du Sens en Chine, en Greee)弗朗索瓦·于连(Franqois Jullien)著,杜小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3
冯友兰.《新知言》,《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69页.
共引文献
14
1
胡丹阳.
论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正当性[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S02):22-26.
被引量:2
2
人民银行改革和制度建设工作汇报会纪实[J]
.济南金融,2005(11).
3
方汉文.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化与本土化[J]
.学术界,2008(1):28-34.
被引量:1
4
胡铁生,吕娜.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再思考[J]
.求是学刊,2009,36(3):112-118.
被引量:2
5
方汉文.
中国化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营构[J]
.中国文学研究,2010(4):60-65.
被引量:2
6
司马俊莲.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理依据新论[J]
.法学评论,2010,28(6):19-24.
被引量:8
7
朱祥贵,李金玉.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自治权的理论正当性[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2):148-152.
被引量:1
8
方汉文,马天丽.
全球化与比较文化的新辩证论[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62-68.
9
黄晖.
作为新世纪文化研究范式的文化辩证论[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53-55.
10
田艳,胡曼.
民族地区外来传统知识开发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以玛咖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4):68-75.
同被引文献
28
1
刘新伟,常朝阳.
墨家文化:武术德行思想的基因谱系[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3):12-14.
被引量:3
2
孟建.
“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1):23-31.
被引量:31
3
乐黛云.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J]
.文学评论,1997(4):61-71.
被引量:32
4
余卫国.
自然、人文和科学的统一——论中国文化模式的内在结构和精神特质[J]
.天府新论,2004(6):94-98.
被引量:2
5
葛校琴.
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
.外语研究,2002,19(1):62-65.
被引量:39
6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7-15.
被引量:64
7
曹山柯.
后殖民主义在我国翻译学上的投影[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103-106.
被引量:12
8
陈伯海.
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6-8.
被引量:47
9
潘华.
北京奥运会中文化交流的可行性探讨[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39-40.
被引量:1
10
马增强,谭华.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典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
1
朱安博.
从语言功能到话语权力──译介学的文化转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101-105.
被引量:6
2
许凤,柏慧敏.
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阐释[J]
.体育科研,2008,29(1):63-66.
被引量:4
3
柏慧敏.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质同构[J]
.体育学刊,2008,15(6):1-3.
被引量:7
4
胡程.
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中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再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13,27(1):16-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刘军,丁振宾.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与交流[J]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4):22-23.
2
郑和明.
“动静总相宜”——学生休闲体育开展对策[J]
.幸福家庭,2009(4):58-61.
被引量:1
3
冒国安,杨司桂.
翻译共性探析——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对话[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86.
被引量:2
4
杨司桂.
试论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对话”[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8-92.
被引量:1
5
耿同满.
论太极拳之圆[J]
.体育文化导刊,2009(6):128-130.
被引量:10
6
张玲.
试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144-145.
被引量:1
7
吴丽晶.
文化学视角下的中西方体育思想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7):108-109.
被引量:1
8
王少春,白真,张博,闻一平.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J]
.体育科学,2011,31(5):79-85.
被引量:26
9
汪蓓.
论体育广告设计的文化意蕴[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5):130-132.
被引量:1
10
徐惠,符壮.
中国体育教育的文化渊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6):5-8.
被引量:1
1
张德劭.
《管锥编》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J]
.社会科学,1992(6):60-63.
被引量:2
2
谭臻,胡寿鹤.
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42(3):46-51.
被引量:1
3
刘献彪,孙韩友.
略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J]
.齐鲁学刊,1987(5):103-106.
4
斯民.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J]
.社会科学,1985(12):71-71.
被引量:1
5
冯仑.
向代沟投降[J]
.中国商人,2016,0(4):16-16.
6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将在我校召开成立大会[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3):98-98.
7
岳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主体意识[J]
.新长征,1994(9):22-24.
8
陈福康.
“比较文学”的名目在中国[J]
.学术月刊,1988,20(9):30-30.
9
赵连元.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J]
.学习与探索,1993(3):111-115.
被引量:8
10
治学.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1987—1988)[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4):76-81.
学术月刊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