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西”建设中的“三群”互动研究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三群"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理论上阐释了"三群"的内在关系和互动发展机制,并针对福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由港口群到产业群再到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最后是关于"三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
蒋淞卿
王伟
李伟国
机构地区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发展研究》
2008年第9期17-23,共7页
Development Research
关键词
海峡西岸
港口群
产业群
城市群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41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4
1
吕荣胜,邬德林.
发展环渤海港口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10(2):57-60.
被引量:8
2
严正.
福建建设什么样的“港口群”[J]
.发展研究,2007,24(12):62-64.
被引量:5
3
涂人猛.
产业集群理论与城市圈的发展[J]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87-89.
被引量:5
4
王新哲.
产业集群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协同效应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7(11):55-60.
被引量:7
5
刘建军.
港口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J]
.水运工程,2007(11):63-66.
被引量:14
6
常冬铭,孙晓明,李丽萍.
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关系[J]
.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2007(3):15-17.
被引量:6
7
方寿中.
把握“三群”建设的着力点[J]
.福建理论学习,2007(2):8-11.
被引量:2
8
乔彬,李国平.
城市群形成的产业机理[J]
.经济管理,2006,32(22):78-83.
被引量:23
9
蔡德奇,廖荣天.
推进沿海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J]
.发展研究,2006,23(6):5-7.
被引量:9
10
陈文晖,王玉国.
论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J]
.中国工程咨询,2006(5):22-2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赖磊,张鑫.
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4(7):44-45.
被引量:12
2
王缉慈,童昕.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3
3
熊晓云.
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机制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4(6):125-129.
被引量:17
4
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
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2001,16(4):28-33.
被引量:33
5
范剑勇.
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
.管理世界,2004,20(11):77-84.
被引量:295
6
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
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3):373-378.
被引量:67
7
[4]青岛晚报[N].2007-01-04.
8
[4]Lamberts S W J. The performance of seaport clusters[R]. Working Paper: 96-97.
9
冯云廷.城市聚集经济[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3-5-20.
共引文献
241
1
柏露露,刘昭,黄丹蕾,黎小元,阮庆.
“产业—空间—制度”视角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2(S01):308-314.
被引量:3
2
李昊,孔德博,任帅.
从空间营建到产业赋能:元宇宙引领城市变革思考[J]
.规划师,2024,40(S01):261-267.
被引量:1
3
陈柳钦.
以产业集群引导城市功能优化[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2):40-46.
被引量:4
4
刘珊.
国外主枢纽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启示[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S1):145-150.
被引量:4
5
赵新建.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J]
.探求,2005(6):52-55.
被引量:6
6
葛卫芬.
宁波港口与城市互动影响分析[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9(10):26-30.
被引量:1
7
郑燕玲.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灰色预测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2):26-27.
被引量:3
8
于敏.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与烟台城市化建设研究[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3(4):44-47.
9
杜宏茹,张小雷.
近年来新疆城镇空间集聚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3):268-273.
被引量:39
10
胡双梅.
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106-109.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59
1
刘波,朱传耿,车前进.
港口经济腹地空间演变及其实证研究——以连云港港口为例[J]
.经济地理,2007,27(6):904-909.
被引量:35
2
孟庆民.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
.开发研究,2001(2):47-49.
被引量:70
3
安礼奎.
港口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6):29-29.
被引量:4
4
杨锐.
产业转型与就业转型特征变化——先进港口城市转型分析[J]
.科学发展,2009(7):27-38.
被引量:7
5
徐质斌.
关于港城经济一体化战略的理论思考[J]
.港口经济,2004(6):30-31.
被引量:30
6
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
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2001,16(4):28-33.
被引量:33
7
孟祥林.
港城经济互动与环渤海临港产业的组合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0-14.
被引量:15
8
李文荣.
曹妃甸深水港对环渤海地区发展效应分析[J]
.港口经济,2006(3):36-37.
被引量:12
9
尹晓波,侯祖兵.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J]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被引量:30
10
蔡德奇,廖荣天.
推进沿海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J]
.发展研究,2006,23(6):5-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8
1
朱鹏颐.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8-11.
被引量:4
2
凌申.
非均衡视域下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1):1029-1032.
3
刘波,成长春.
沿海经济低谷区港口、城镇、产业联动发展研究述评[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2):1107-1109.
被引量:1
4
凌申.
非均衡视域下江苏沿海“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6):30-34.
被引量:3
5
林火水.
“三群联动”视角下港口的开发路径初探——以福州可门港为例[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1-54.
被引量:1
6
王珍珍,李雪莲.
海西“产业-港口-城市”三群联动的共生系统[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21(2):10-14.
被引量:2
7
王珍珍,黄茂兴.
“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的理论演进脉络与协调机制[J]
.管理学刊,2013,26(4):43-48.
被引量:7
8
黄晓婷.
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成长能力聚类分析及分类培育[J]
.现代商业,2018(21):45-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刘爱秋,徐征,柏笑寒,王惠.
沧州市渤海新区港城关系[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4,24(1):29-31.
2
何娜,李娜.
闽南地区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8-81.
被引量:3
3
凌申.
江苏沿海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6):1-5.
被引量:1
4
盛培宏.
江苏东部沿海发展滞后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2013,30(1):77-79.
5
凌申.
江苏沿海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7):710-712.
被引量:2
6
杜朝运,林荫露.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极化与金融协调研究[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5):1-8.
被引量:1
7
钟锦多.
浙江海西经济先行区建设研究——以苍南县为例[J]
.管理观察,2014(21):30-33.
8
王爱虎.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和文献研究看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和意义[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4.
被引量:21
9
胡应国.
当前福州可门港经济区规划若干问题思考[J]
.现代商业,2015(11):112-113.
10
吴小东,瞿畅.
港口、产业及城市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的视角[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6):7-12.
被引量:3
1
苏长青.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
.中州学刊,2011(6):55-57.
被引量:12
2
任少飞.
蓝色经济区及其城市群和产业群互动发展机制探析——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
.时代经贸,2014,12(4):212-212.
3
陈松洲.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5(4):81-88.
4
范金,袁小慧.
强化优势互补 缩小区域差距[J]
.群众,2013(7):20-20.
5
宋文玉.
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J]
.商业研究,2008(12):74-77.
被引量:4
6
方和荣.
建设厦门滨海新城区 统筹城乡发展[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6):25-26.
7
林风霞,袁博.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5(4):60-64.
被引量:2
8
谢启标.
厦门市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视角[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1):61-66.
被引量:1
9
白军强,刘芳云.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探讨——以珠三角为例[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56-56.
被引量:3
10
白小明.
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2016,3(3):47-53.
被引量:1
发展研究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