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民与政治认同的新秧歌运动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分析。提出延安新秧歌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展开是因为符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国民认同、政治认同的心理需求,这种心里需求必然要有一种民族力量的张扬与表现,“新秧歌”正好充当了这种力的载体。并从领袖指路和共产党人找寻自己的身体语言两个角度分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研究了为适应民族新形象延安新秧歌运动对旧秧歌的改造方式。从而证明了新秧歌的舞蹈表达是统合在这种民族人同、政治认同的功能之下的。
作者 潘丽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Beijing Dance Acade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艺术人类学》课堂笔记[Z].,..
  • 2.《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四卷)[M].,.88页.
  •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M].,.49,51页.
  • 4资华筠.”延安新秧歌运动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勃兴”[A]..《舞艺·舞里》[C].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57页.

同被引文献10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