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英美法看我国刑事证明标准
被引量:
3
Thinking about our Standard of Criminal Proof from the View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诉讼法学界以证据制度为主题,开展了多方面、富有成果的研究。我国立法机关也将刑事证据立法提上了议事日程。不管是证据制度还是证据立法,都必须明确证明的标准问题。证明标准问题关系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证据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理论前提。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证明标准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
熊秋红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3,共3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制度
刑事证据
诉讼法学界
证据确实
审查判断证据
犯罪事实
理论基础问题
诉讼证明
民事判决
分类号
D925.2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卞建林.美国刑事诉讼简介,1996.
2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J]
.中国法学,2001(1):37-52.
被引量:207
3
Barbara J hapiro.Beyond Reasonable Doubt,1991.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2
.《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尉健行同志在全国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法制日报》,2000年7月28日第3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4
.《汉书·路温舒传》[M].,..
5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02页.
6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
7
《布莱克法学大辞典》1968年英文版.第1380页.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43、170、204条.
9
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25页、41、45页.
10
迈克·麦考韦利教授.《对抗制的价值和审前刑事诉讼程序》.载《英国法律周专辑》,法律出版社.博慧出版社,1999年版.
共引文献
208
1
姜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综合认定”的理论审视和完善进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54-69.
被引量:6
2
谢澍.
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46-168.
被引量:24
3
周洪波,熊晓彪.
疑罪从无及其在刑事辩护中的有效运用[J]
.师大法学,2020(2):85-102.
4
向燕.
论刑事综合型证明模式及其对印证模式的超越[J]
.法学研究,2021(1):103-121.
被引量:59
5
丁春燕.
区块链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分析——以农业保险欺诈刑事诉讼切入[J]
.法学杂志,2021(5):78-87.
被引量:5
6
向燕.
刑事客观证明的理论澄清与实现路径[J]
.当代法学,2022,36(3):113-126.
被引量:13
7
祝发东.
诉讼证明的概念辨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91-94.
8
何磊,李卫静.
论定罪标准的界定[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3):90-92.
被引量:1
9
王瑞英.
论侦查终结对疑案的处理[J]
.时代文学,2008(23):183-185.
10
陈朝阳.
司法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9-1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陈瑞华.
对证明标准问题的一点思考[J]
.人民检察,2003(5):20-21.
被引量:14
2
田中臣.
对我国公诉证明标准的重构与完善[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52-57.
被引量:3
3
朱菊银.
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4,18(3):28-30.
被引量:3
4
张明楷.
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6):18-28.
被引量:59
5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
.法学研究,2001,23(6):40-54.
被引量:163
6
黎其武,徐玮.
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19-23.
被引量:4
7
刘之雄.
数额犯若干问题新探[J]
.法商研究,2005,22(6):74-78.
被引量:41
8
赵廷光.
论定罪剩余的犯罪构成事实转化为量刑情节[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1):5-10.
被引量:21
9
查看详情.
10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2000.
引证文献
3
1
陈慧雅.
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
.法制与社会,2008(2):68-69.
2
冯耀辉.
浅议我国公诉证明标准的完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15(1):35-39.
被引量:2
3
赖早兴.
有罪判决的实体法标准是什么——“案件事实清楚”原理性解读[J]
.刑法论丛,2008(1):313-3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赖早兴.
犯罪构成要件与刑事证明标准[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590-595.
被引量:4
2
陈留锁.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探析[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285-286.
3
张庆立.
新时期再论刑事公诉证明标准的重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83-88.
被引量:2
1
谭观秀.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J]
.湘潮,2007(04X):21-24.
被引量:2
2
陈丽华.
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及其启示[J]
.党政干部学刊,2006(6):29-30.
被引量:1
3
张保生.
证据制度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任务[J]
.证据科学,2010,18(5):530-531.
被引量:4
4
赵庆群.
不能轻易放弃大目标——兼与李强同志商榷[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5(3):22-23.
5
程谱.
阳光,装订着一本新书[J]
.课外生活,2009(6):1-1.
6
刘金友.
客观真实与内心确信——谈我国诉讼证明的标准[J]
.政法论坛,2001,19(6):98-102.
被引量:18
7
益西措.
证明标准初探[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7Z):217-217.
被引量:1
8
邵建伟.
对民事诉讼中适用经验法则的价值思考[J]
.法制与经济,2011,20(4):113-114.
被引量:1
9
卞建林,郭志媛.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J]
.中国法学,2001(2):167-176.
被引量:86
10
宋远升.
辩诉交易的冲突及模式选择[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1):55-61.
被引量:2
人民检察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