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
被引量: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刊2003年第6期发表了郭五林的文章《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李明伟与他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力丹,就该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他们提供的书面讨论文字,我们欢迎就此展开学术探讨。
作者
李明伟
陈力丹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处
《当代传播》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电视直播
郭五
文章
陈力丹
节目主持人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47
1
谭楚子.
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文化与图书馆功能嬗变[J]
.图书与情报,2008(1):34-39.
被引量:17
2
张颐武.
易中天走红与“浅思维”文化[J]
.青年作家,2006(9):11-12.
被引量:1
3
陈晓明.
媒体批评:骂你没商量[J]
.南方文坛,2001(3):44-46.
被引量:18
4
冯艳.
由“易中天现象”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知道分子”的出现原因[J]
.社会科学家,2007,22(S1):20-21.
被引量:2
5
方健文.
学者介入电视的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1):74-74.
被引量:2
6
钟惦棐.
论社会观念与电影观念的更新——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首届年会上的引言[J]
.电影艺术,1985(2):2-18.
被引量:25
7
阎敏.
想象的真实——简谈“丰收成灾”小说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24-25.
被引量:1
8
郭丹.
漂泊在失忆之城里的“外省人”——从“外省人”的写作身份比较朱天心、林白的小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88-89.
被引量:2
9
林舟.
大众传播与当代文学批评的空间构成[J]
.南方文坛,2004(4):26-33.
被引量:4
10
尤西林.
匆忙与耽溺——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J]
.文艺研究,2004(5):23-28.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9
1
冯艳.
由“易中天现象”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知道分子”的出现原因[J]
.社会科学家,2007,22(S1):20-21.
被引量:2
2
黄顺铭.
“教授走进直播间”与“布尔迪厄式批判”[J]
.当代传播,2005(3):40-44.
被引量:4
3
党生翠.
“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与“节目专家"——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关系探析[J]
.当代传播,2006(1):44-46.
被引量:4
4
罗锋.
对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冷思考[J]
.新闻记者,2006(10):50-51.
被引量:3
5
罗锋,杨新敏.
幽雅的摆渡者:一场与收视率抗争的电视仪式——对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学理审视[J]
.社会科学论坛,2006(11):35-45.
被引量:1
6
罗锋.
收视率·商业逻辑——关于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冷思考[J]
.声屏世界,2007(1):21-22.
7
罗锋.
电视学术节目:商业逻辑与文化传播的博弈[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1):87-92.
被引量:2
8
罗锋.
文化逻辑·商业逻辑:博弈格局中的电视学术论坛[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69.
9
罗锋.
阐释时代的消逝与娱乐时代的到来——对电视学术论坛再思考[J]
.声屏世界,2007(4):13-15.
10
梅新林,葛永海.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J]
.中国社会科学,2008(2):152-166.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
77
1
雷平.
原典研读的态度与方法——从柳诒徵“读前人自著之书”谈起[J]
.通识教育研究,2019(1):28-34.
2
宋瑞,苑一帆.
《戏剧新生活》:小众文化与大众综艺的碰撞[J]
.当代电视,2021(5):52-55.
被引量:4
3
曾军,刘晓静.
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
.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4
夏金昌.
媒体应该坚守主流价值观[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1).
5
胡陵.
儿童文学作品的生产与传播[J]
.芒种,2012(16):22-23.
6
周路佳.
知情权和媒体的代表性[J]
.国际新闻界,2006,28(3):41-45.
被引量:4
7
弓慧敏.
媒体中“公共知识分子”角色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34-37.
被引量:2
8
陈力丹,汪露.
200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J]
.新闻界,2007(1):5-8.
被引量:12
9
陈力丹,汪露.
2006年广播电视研究的十个关键词[J]
.声屏世界,2007(2):13-16.
被引量:5
10
梅新林,葛永海.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J]
.中国社会科学,2008(2):152-166.
被引量:25
1
白立丰.
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J]
.大庆社会科学,2013(3):110-111.
被引量:2
2
袁国霞.
论全面提高档案人员整体素质[J]
.兰台世界(上旬),2008,0(S2):36-36.
3
陈红梅.
新闻学概念修正的学理追问——对赵振宇“新闻”定义及“第一现场”概念的思考[J]
.当代传播,2010(2):50-52.
被引量:1
4
裴少军.
网络时代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陕西档案,2006(3).
被引量:2
5
靳继国.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79-79.
被引量:2
6
韩晓光.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9):67-67.
7
朱海涛.
浅析新形势下编辑的素质[J]
.商情,2010(19):24-24.
8
王秀英.
浅谈新形势下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5(2):45-46.
9
李慎谦.
实现出版产业的跳跃发展[J]
.出版科学,2000,8(1):39-40.
10
燕守艳.
学校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J]
.山东档案,2012(4):48-49.
当代传播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