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79-82,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54
-
1邓丽明,黄水平,游明忠.高职教育集团的成长路径选择与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4,23(6):103-104. 被引量:14
-
2马成荣.关于职教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9):83-86. 被引量:40
-
3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5):28-31. 被引量:6
-
4毛大龙,史秋衡,唐滢.发挥职教集团优势 致力职教体制创新——试析浙江服装教育集团发展模式[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7-61. 被引量:9
-
5谢瑗.对企业化、集团化职业技术教育运行机制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4):63-65. 被引量:12
-
6陈牛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6):10-13. 被引量:27
-
7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4):8-11. 被引量:106
-
8姜维.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89-92. 被引量:19
-
9薛培军,李宗泉.论高职院校校际战略联盟[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4):86-88. 被引量:8
-
10董兆伟,侯维芝,梁艳青.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38-4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5
-
1杨柳,易玉屏.关于国内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综述[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69-71. 被引量:6
-
2张宇,李强.校际竞争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解析[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6):23-24. 被引量:1
-
3胡秀元,梅洁.校际竞争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特色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86-87. 被引量:4
-
4于淑娟,王雪峰,梁爽,赵金一.实施“校企一体化”战略,发挥职教集团规模效应[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6(4):21-22. 被引量:1
-
5钟艳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02-105. 被引量:8
-
6李忠良,田征,唐晓惠,卢璟.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3):16-18. 被引量:5
-
7赫崇飞,王继辉.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6):9-11. 被引量:2
-
8于勇.职业教育集团的概念解读[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5):192-193. 被引量:2
-
9朱萌.双主体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15(4):65-68.
-
10马斌.职教集团建设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13(10):26-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8
-
1胡晓辉.职教集团组织模式分析及改进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26-29. 被引量:4
-
2余秀琴.国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16):19-24. 被引量:28
-
3毕守一.职教集团合作办学中教学运行机制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61-63. 被引量:6
-
4寇宝明.试论职教集团发展策略的持续创新——以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13-16. 被引量:2
-
5韩利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4):4-6. 被引量:5
-
6张玉洲.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1):31-34. 被引量:6
-
7王超.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5-6. 被引量:3
-
8朱卫彬.从专业特色谈高职院校的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6-176.
-
9胡国胜,张迎春.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11(3):32-32.
-
10李士森,田明山,胡宇庭.经济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16-17. 被引量:3
-
1张智茹.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开发[J].网络财富,2009(9):99-100.
-
2刘晖.基于混合所有制的民办高职院校内部运行机制研究[J].青春岁月,2016,0(21):142-142.
-
3刘春芳.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体会[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11(1):17-19.
-
4张明远,谭小康.四川省中高职衔接调研情况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108-110. 被引量:1
-
5冯少舟.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2):14-16. 被引量:1
-
6林雪梅.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填砖加瓦[J].现代企业教育,2012,0(1S):32-33.
-
7孙丽艳.生源危机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22):122-122.
-
8郝小会,赵冬玲.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济源市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7-20.
-
9本刊记者.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简介[J].山西教育(高中理科版),2009(9):23-32.
-
10蒋旭艳.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1):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