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企业横向价值链的协同分析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企业在今天如果想取得竞争优势,仅靠与其他横向价值链主体间的竞争越来越困难了,必须考虑与竞争对手之间必要的协同。本文在对企业横向价值链进行了全面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其特点对横向价值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协同分析,并提出了分析的一种工具———博弈论,以期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所帮助。
作者
崔冰
侯学博
机构地区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z1期70-71,共2页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价值链
横向价值链
博弈论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4
1
[2]Joel Bleeke,Dowid Ernst.协作型竞争[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
[3]Andrew Campbell,Kathleen Sommers Luchs.战略协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冯海龙.
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J]
.经济管理,2002,28(16):40-45.
被引量:29
4
赵灵章.
浅谈价值链管理中的协同效应[J]
.经济与管理,2004,18(4):32-3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戴维·贝赞可 戴维·德雷诺夫 等.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马忠.企业投融资财务规划运作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226—228.
3
[6]黄泰岩,郑超愚.未来组织设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
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5
菲利浦·科特勒著.《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6
杨凯云 尹柳营.企业如何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J].中外管理,2001,(7).
7
Andrews, K,,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 Irwin, 1971.
8
Michael E.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Free Press, 1980.
9
Prahalad, C.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66) : 82.
10
H.L.Lee and C.Billington, Manag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y: 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1992.
共引文献
39
1
李海婴,万守杰,赵富强.
基于战略趋同的战略管理创新[J]
.科技与管理,2004,6(4):49-50.
被引量:1
2
刘曙霞.
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J]
.江苏商论,2004(12):12-14.
被引量:1
3
王敏.
培训服务产业价值链浅析[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23-25.
被引量:4
4
张炼钢,赵富强,李海婴.
论速度经济下的价值链管理创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212-216.
被引量:3
5
赵富强,张炼钢,李海婴.
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构建[J]
.理论月刊,2005(7):170-172.
被引量:5
6
赵富强,张炼钢,李海婴.
基于动态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管理模式构建[J]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4):39-43.
被引量:1
7
杨晓.
试论企业的虚拟经营[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11-14.
被引量:1
8
蒋景楠,张桂新.
基于价值工程的业务外包管理[J]
.价值工程,2006,25(3):54-57.
被引量:3
9
刘贵富.
产业链功能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6(3):295-297.
被引量:25
10
吴冠之,朱晓东.
供应链过程中的渠道逆向控制冲突[J]
.经济管理,2006,32(16):61-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2
1
潘伟志.
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初探[J]
.兰州学刊,2004(5):99-100.
被引量:14
2
刘英姿,姚兰,严赤卫.
基于价值链的客户价值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99-101.
被引量:26
3
赵伟,古广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J]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08-111.
被引量:40
4
李冀平.
泉州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路[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04-106.
被引量:15
5
董雪静,张梅,景俊海.
科技园区行业协会自组织作用探析[J]
.价值工程,2005,24(5):9-12.
被引量:2
6
李海婴,翟运开,万守杰.
虚拟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与价值链管理[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358-361.
被引量:7
7
袁志忠,翟利艳,高青春.
纵向价值链的战略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146-147.
被引量:4
8
张红,徐学军.
项目制造型企业上游价值链增值特征[J]
.工业工程,2005,8(4):21-24.
被引量:4
9
林科宣,陈琴.
对差异化战略失败的思考[J]
.江苏商论,2005(7):52-53.
被引量:4
10
陈佳贵.
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
.中国工业经济,1995(11):5-13.
被引量:323
引证文献
11
1
赵顺娣,吴小玲.
基于企业纵向价值链的财务报表分析[J]
.财会通讯(中),2010(2):114-116.
被引量:4
2
王玉晶.
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链系统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0(3):55-56.
被引量:3
3
王世军,史俊晓.
合作视角下的横向价值链分析[J]
.财会月刊(下),2011(6):95-96.
被引量:5
4
郭伟锋.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效应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2,12(5):24-26.
5
郭伟锋,王汉斌,李春鹏.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机理研究——以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24-129.
被引量:17
6
张立华.
基于联合创新视角的地方高校与企业集群耦合机制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79-83.
被引量:4
7
王林秀,钱佺,张小雨.
养老地产价值链构建及价值提升策略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7,33(5):119-122.
被引量:8
8
文平,丁丁.
企业差异化战略选择与风险控制[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105-105.
9
刘颖嘉,尹国俊.
农业企业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绩效评价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3,36(2):9-18.
10
王佳,吴满琳.
基于价值链协同的酒店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商论,2014,0(6X):78-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郭伟锋,许旭红.
新型研发机构嵌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1):17-24.
2
梁敏.
服务经济兴起及其对制造企业影响的研究——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J]
.中国物价,2011(9):72-74.
3
朱晓敏,何中祥,李俊阳,郝攀峰.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服务型制造业价值链评估[J]
.价值工程,2012,31(14):21-24.
4
雷开绪,张永安.
生产价值链整合与优化研究——以手机塑胶模具为例[J]
.管理观察,2013(14):90-94.
被引量:1
5
蒙玉玲,初汉芳.
基于服务利润链的顾客忠诚提升策略探讨[J]
.商,2015,0(6):11-12.
被引量:1
6
杨欣.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报分析[J]
.商,2015,0(6):31-31.
7
黄英艺.
德国“工业4.0”战略对泉州制造转型升级的启示[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3(1):39-46.
被引量:5
8
戴素江,王振洪,张雁平,戴欣平,王志明.
高职院校与企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5):157-162.
被引量:8
9
曾繁华,何启祥,冯儒,吴阳芬.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4):45-50.
被引量:83
10
汤杰新,唐德才,马婷玉.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与新常态下的展望[J]
.改革与开放,2016(15):15-16.
被引量:16
1
朱慧.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分析[J]
.城市地理,2016,0(10X):261-262.
被引量:1
2
沈言言.
“一带一路”下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分析——以上海为例[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6(12):12-14.
被引量:8
3
秦进.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协同分析[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8):103-105.
被引量:2
4
张鹏,陈培安.
山东省科技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分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3):256-262.
被引量:4
5
徐君.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涨落因子及其协同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2):141-144.
被引量:2
6
黄莎莎,向佐春.
江门市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协同分析[J]
.价值工程,2013,32(21):174-175.
7
张小红.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与大连经济发展协同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6(8):126-127.
8
马崇明.
国内外现代化理论评述与标准研究[J]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1-7.
被引量:3
9
李震.
区域智力资本与辽宁西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协同分析[J]
.管理观察,2009(13):41-41.
10
朱叶红,朱道才.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安徽产业协同分析[J]
.枣庄学院学报,2012,29(5):57-63.
被引量:6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