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0,共2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03
-
1吴文岳,吕昭智,王登元,张建新,闫绍洲.有机农业棉田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73-1176. 被引量:11
-
2易钢.中国古代生态农业观探讨[J].齐鲁学刊,1998(2):93-95. 被引量:5
-
3叶茂,兰鸥,柯文武.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3):107-122. 被引量:10
-
4叶谦吉.生态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1982,3(11):3-10. 被引量:43
-
5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J].世界农业,2004(7):7-10. 被引量:68
-
6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 被引量:286
-
7简小鹰.论有机农业目标体系的整体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6):426-430. 被引量:7
-
8王孝娣,史大川,宋烨,翟衡.有机栽培红富士苹果芳香成分的GC-MS分析[J].园艺学报,2005,32(6):998-1002. 被引量:52
-
9席运官,钦佩.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237-242. 被引量:59
-
10刘伟忠,赵亚夫,张建英.桃园有机栽培的生态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06,34(3):105-10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7
-
1任万明,樊祥成.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乡村共同富裕路径研究——以潍坊市洼里村为例[J].乡村论丛,2021(4):77-86. 被引量:3
-
2谭同学.二元农业格局、生态金融化与山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从有机农业的类型与社会层级说起[J].西北民族研究,2022(4):115-126. 被引量:6
-
3李棕,邓光亚.生态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5):206-210. 被引量:9
-
4耿锐梅,罗成刚,李彦东,曹长代,杨宏伟.有机烟叶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65-16267. 被引量:11
-
5袁媛,陆建飞.中国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159-3162. 被引量:7
-
6董海荣,李珊珊,董谦.低碳经济视角下农田管理的技术体系和模式选择[J].农学学报,2012,2(10):72-75. 被引量:4
-
7刁品春,范雪梅.在新版《有机产品》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下做好有机产业的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216-220. 被引量:2
-
8郭永奇.新疆兵团农地利用的绩效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4):34-37. 被引量:2
-
9陈钦萍,郑晶.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林区农户农地利用行为分析——以福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1):38-42. 被引量:3
-
10GENG Rui-mei,LI Yan-dong,CHEN Xiu-zhai,WEN Liang,LIU Yong,CAO Chang-dai,LUO Cheng-gang.Current Situ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Tobacco Develop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3(10):58-61. 被引量:3
-
1林而达.农业与气候变化[J].科学中国人,1996(4):15-16.
-
2袁青.如何避免全球变暖——请看科学家们设想的一些解决方案[J].今日科技,2006,26(1):13-15.
-
3顾永强,张吉平,刘庆.藻类生物燃料可望成未来能源市场的主角[J].世界环境,2011(1):53-56. 被引量:1
-
4矢岛正晴,张庆阳.关于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的研究[J].气象科技,1992,20(6):84-89. 被引量:6
-
5J.K.Rawat,林日健.森林生物量——食物、饲料和燃料的来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89(4):34-38.
-
6赵名茶.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区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7(Z1):11-20. 被引量:8
-
7林雪娥.福建省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对策[J].农村能源,2001(5):18-19.
-
8杨安,陈坤.ND-600型生物质气化干燥系统[J].农村机械化,1996(4):4-4. 被引量:1
-
9于建荣,陈大明,江洪波.能源作物发展现状和商业化前景[J].生物产业技术,2009(5):15-19. 被引量:1
-
10王兴,赵鑫,王钰乔,薛建福,张海林.中国水稻生产的碳足迹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4):713-722. 被引量: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