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淮流域棉区短季棉栽培要点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夏棉即夏播棉或早熟棉,是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近60万hm2。短季棉的发展,对提高光、温和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具有积极作用,极具发展前景。以短季棉为标志的粮棉两熟栽培,更是实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粮棉同步增产的必由之路。笔者针对黄河流域棉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根据多年试验,提出以下关键栽培措施。
作者
吴秋芝
机构地区
鹿邑县农业局
出处
《河南农业》
2007年第1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短季棉
棉区
缩节胺
甲呱啶
助壮素
花铃期
盛蕾期
黄淮流域
栽培要点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1
1
张志刚,曾昭云,杨芳荃,李景龙,杨晓萍.
对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探讨[J]
.作物研究,2002,16(S1):258-261.
被引量:26
2
翟学军,王彦立,李悦有.
超早熟短季棉育种研究初报[J]
.中国棉花,2005,32(4):17-17.
被引量:6
3
王朝晖,李景龙.
气象因子对湖南省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2):111-115.
被引量:12
4
唐海明,陈金湘,熊格生,李瑞莲,刘爱玉,徐一兰.
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
.作物研究,2006,20(5):439-441.
被引量:14
5
周有耀.
近10年我国棉花品种选育进展[J]
.中国棉花,1996,23(6):2-5.
被引量:12
6
常金梅,王彦立.
超早熟短季棉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7(6):7-7.
被引量:2
7
李国珍,赵继福,郭荣华,等.短季棉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1990(4):38.
8
万艳霞,史立强,王士杰,等.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研究[c].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159-162.
9
郭香墨,范术丽,王红梅,严根土.
我国棉花育种技术的创新与成就[J]
.棉花学报,2007,19(5):323-330.
被引量:43
10
万艳霞,史立强,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郑莎莎,李妙,王国印.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研究[J].中国棉花,2011,(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159-162.
引证文献
2
1
赵会薇,李悦有,王彦立,翟黎芳,秦焱,翟学军.
超早熟短季棉育种材料错期播种主要性状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2,27(B12):87-92.
被引量:5
2
赵会薇,李悦有,翟黎芳,李军虎,王彦立,翟学军.
超早熟短季棉品种的选育[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2):49-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胡晓丽,姜艳丽,宋建中,皇甫张龙,解保家.
晋南麦后直播短季棉主要性状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4):401-406.
被引量:3
2
张丽娟,夏绍南,余炼中,崔爱花,李永旗,高红兵.
中棉所50在赣北丘陵棉区最佳播期探讨[J]
.棉花科学,2015,37(5):19-22.
被引量:1
3
韩毅强,高亚梅,郑殿峰,杜吉到.
利用播期研究气候条件对黑龙江春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3):132-138.
被引量:13
4
刘国栋,徐清来,周娟,杨中旭,史加亮,王芙蓉,张军.
播期对棉花品种产量、品质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65-68.
被引量:13
5
祁杰,代建龙,孙学振,董合忠.
短季棉的早熟性机制及栽培利用[J]
.棉花学报,2018,30(5):406-413.
被引量:15
6
韦巧,李洪菊,罗冬玉,罗艳萍,侯玲,姬攀攀,周家华.
播期对鄂中地区麦后直播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棉花科学,2018,40(6):8-11.
被引量:2
1
尚泓泉,赵志芳.
黄河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短季棉关键栽培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5(6):35-36.
被引量:3
2
尚泓泉,赵志芳.
黄河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短季棉关键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2005(8):45-46.
3
彭玉华,袁建中,杨国保.
黄淮流域大豆炸荚性初步分析[J]
.大豆科学,1991,10(4):285-290.
被引量:11
4
李伟峰,杨光宇,王瑞霞,孙新华,张春花.
黄淮流域芝麻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2(7):117-121.
5
尹茜,崔秋娥.
赣芝9号在黄淮流域的适应性研究[J]
.种子科技,2014,32(6):42-43.
6
段国占,张现周,任建军.
黄淮流域夏大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6(6):36-36.
被引量:5
7
王永锋,裴桂英,郭光,张跃进,马赛飞,刘键,刘秀景.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系)抗紫斑病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科学,2002,31(5):19-20.
8
张振武,郭淑艳,等.
两熟栽培新途径,麦套西瓜双丰收[J]
.锦州农业科技,1990(0):26-27.
9
贾登三.
西瓜棉花两熟栽培浅析[J]
.中国棉花,1989,16(3):27-29.
10
李自修.
小麦夏棉两熟栽培要点[J]
.中国棉花,1991,18(6):34-34.
被引量:1
河南农业
2007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