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选择多学科协作护理方式展开对应干预后对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所有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参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对应干预;研究组(30例):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方式完成对应干预;组间比较两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排尿功能指标水平、护理总满意度以及SF-36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结果 与参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展开比较,研究组前者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后者的提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护理前,与参照组日间排尿次数、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拔除尿管后第一次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拔除尿管时间、重插尿管频次展开比较,研究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测定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日间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拔除尿管后第一次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重插尿管频次获得显著减少,单次最大排尿量获得明显增加,拔除尿管时间获得明显缩短(P<0.05);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结果获得更高提升(P<0.05);护理前,统计两组的SF-36评分,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评定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SF-36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评定结果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 临床存在诸多方法对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展开疾病护理,众多方法中,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明显,其在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面,可获得明显效果。可将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显著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2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