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出现返乡和进城人口向县城流动的趋势,县城作用得到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并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要求,为县城、县域发展指明方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寄情山水是中国文化传统。早在1990年,“山水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在钱学森写给吴良镛的信中,自此“山水城市”思想与“人居环境科学”成为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基石。中国山水规划设计建立在中国式山水观念基础上,并不断吸纳西方生态园林的科学方法,随着实践探索而不断推广和延展。本文列举3个不同地域的县城生态景观营造案例,通过研究因地制宜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组织方式,探讨县城“寄情山水、相映成趣、生境营造”的3个层次生态景观营造策略,展示县城对山水规划设计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以及新时代“山水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生态景观营造对县城及区域发展的带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