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东龙山文化的聚落与社会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历史上,特别是商代以前,如今的山东并不能完全覆盖处于黄河下游的东方文化区,故而考古学家才提出了海岱历史文化区[1]。龙山时期的海岱历史文化区,除了山东以外,大概还包括辽东半岛和苏北。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鲁豫皖交界地区的文化属性一直存在争论[2]。山东龙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3],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演变成岳石文化,具体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4]。
作者
孙波
机构地区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海岱考古(辑刊)》
2019年第1期386-416,共31页
关键词
龙山文化遗址
鲁东南
龙山时期
鲁北地区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86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9
1
高炜,李健民.
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
.考古,1983(1):30-42.
被引量:167
2
栾丰实.
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初论[J]
.考古,1992(10):924-935.
被引量:14
3
孙波.
再论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J]
.古代文明辑刊,2007(1):12-33.
被引量:5
4
安志敏.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J]
.文物,1956(8):41-49.
被引量:13
5
靳桂云,燕生东,宇田津彻郎,兰玉富,王春燕,佟佩华.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J]
.科学通报,2007,52(18):2161-2168.
被引量:31
6
安志敏.
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J]
.考古,1959(10):559-565.
被引量:66
7
张学海.
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对几个古史问题的思考[J]
.华夏考古,1995(4):47-58.
被引量:23
8
梁思永.
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J]
.考古学报,1954(1):5-14.
被引量:23
9
刘莉,星灿.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J]
.华夏考古,1998(1):89-113.
被引量:40
10
张学海.
从考古发现谈鲁西南地区古史传说的几个问题[J]
.中原文物,1996(1):31-4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张忠培,杨晶.
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
.北方文物,2002(3):1-15.
被引量:17
2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3
靳桂云,吕厚远,魏成敏.
山东临淄田旺龙山文化遗址植物硅酸体研究[J]
.考古,1999(2):82-87.
被引量:23
4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
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
.考古,1999(7):59-62.
被引量:43
5
宇田津彻朗,邹厚本,藤原宏志,汤陵华,王才林,孙加祥.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J]
.农业考古,1999(1):36-45.
被引量:10
6
何介钧.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J]
.文物,1999(6):4-17.
被引量:74
7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8
王增林,吴加安.
尉迟寺遗址硅酸体分析——兼论尉迟寺遗址史前农业经济特点[J]
.考古,1998(4):87-93.
被引量:14
9
宇田津彻郎,汤陵华,王才林,郑云飞,柳泽一男,佐佐木章,藤原宏志.
中国的水田遗构探查[J]
.农业考古,1998(1):138-153.
被引量:12
10
李繁玲,孙淮生,吴铭新.
山东阳谷县景阳岗龙山文化城址调查与试掘[J]
.考古,1997(5):11-24.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486
1
卫斯.
“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J]
.西部考古,2020(2):59-76.
被引量:1
2
贾文彪.
商夷早期文化关系考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2):57-61.
3
柴春椿,段友文.
舜族三迁:舜帝传说中的部族融合及其文化意蕴[J]
.西北民族研究,2021(2):168-180.
被引量:1
4
蘇榮譽.
凸顯紋飾:商周青銅器填紋工藝[J]
.青铜器与金文,2019(1):313-367.
被引量:3
5
甘创业.
“龙”形象与史前环境生计关系浅议[J]
.洛阳考古,2022(2):15-23.
6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7
卡炊卡·雷哈特,孙瀚龙,陈星灿.
偃师商城的仪式宴飨与权力获得(四)[J]
.南方文物,2019(6):235-253.
8
王天艺.
从彩绘陶器看陶寺文化的丧葬与社会[J]
.考古学集刊,2021(1):102-119.
9
魏娜,林玉海,杜义新,靳桂云.
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J]
.海岱考古(辑刊),2021(1):75-99.
10
陈雪香,王钦玄(图),郭立,程亚峰,马静,孙明,赵永生,刘善沂(指导).
山东省成武县满白寺遗址2015年考古调查简报[J]
.海岱考古(辑刊),2020(1):189-209.
同被引文献
21
1
于秋伟,赵文俊.
山东沂南县发现一组玉、石器[J]
.考古,1998(3):90-92.
被引量:14
2
唐际根,荆志淳,徐广德,瑞普.拉普.
洹河流域区域考古研究初步报告[J]
.考古,1998(10):13-22.
被引量:43
3
杜在忠.
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80(3):329-385.
被引量:62
4
一九七五年东海峪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76(6):378-382.
被引量:34
5
刘心健,杨佃旭.
山东临沂大范庄新石器时代墓葬的发掘[J]
.考古,1975(1):13-22.
被引量:26
6
严文明.
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J]
.文物,1992(1):40-49.
被引量:52
7
严文明.
中国王墓的出现[J]
.考古与文物,1996(1):24-26.
被引量:26
8
张学海.
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J]
.文物,1996(12):40-52.
被引量:41
9
栾丰实.
史前棺椁的产生、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J]
.文物,2006(6):49-55.
被引量:20
10
刘莉.
山东龙山文化墓葬形态研究──龙山时期社会分化、礼仪活动及交换关系的考古学分析[J]
.文物世界,1999(2):32-4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孙波.
聚落考古与龙山文化社会形态[J]
.中国社会科学,2020,0(2):179-208.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任路,冯晨晨.
将家庭带入政治学:家户制研究的议题拓展与研究展望[J]
.中国政治学,2022(2):22-37.
2
李旻.
有此冀方:三代空间传统中的晋南与冀州[J]
.三代考古,2023(1):127-147.
3
赵辉.
“古国时代”[J]
.华夏考古,2020(6):109-117.
被引量:27
4
陶大卫,刘雪玲,肖艺琦,陈朝云.
河南鹿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揭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生计活动[J]
.人类学学报,2022,41(1):73-84.
被引量:3
5
孙波.
山东考古的回顾[J]
.南方文物,2022(1):132-139.
6
郑晓蕖,杨凡.
聚落视野下的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生业研究[J]
.南方文物,2022(1):152-159.
被引量:1
7
张溯.
海岱考古与古史新证[J]
.南方文物,2022(1):160-166.
被引量:1
8
刘建新.
白音长汗遗址第二期乙类聚落家户研究[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5):23-27.
9
贾文彪.
21世纪海岱东夷文化研究述评与展望[J]
.史学月刊,2023(3):121-125.
被引量:1
10
张弛.
原生新石器社会走了多远——论中国史前复杂社会的三次区域性兴衰[J]
.文物,2023(6):50-60.
被引量:4
1
张新华.
鹤壁刘庄墓地二里头文化时期石棺墓研究[J]
.文物世界,2020(2):13-17.
被引量:1
2
曲雪峰.
从古代婚恋悲剧看中国传统文化——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25-26.
3
李国辉.
武威天梯山石窟"擦擦"探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7):68-69.
4
于楠.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传统街区微改造浅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0,42(3):168-168.
5
侯志强.
探讨黄河下游淤区开发与管理[J]
.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04-205.
6
王一凡.
师道簋铭文新考[J]
.四川文物,2020(3):53-59.
7
宋词.
日月之食——记黄河口的“圆明园”[J]
.民主,2020(7):49-52.
8
孙淇.
泗水中上游地区商代聚落形态初探[J]
.殷都学刊,2020,41(2):56-62.
9
杨光海,苏学忠,苗勇,张桑,孟姝含,李鲁滕.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J]
.海岱考古(辑刊),2019(1):58-64.
被引量:3
10
吴昊天.
澳门望德堂历史文化城区更新研究:一种城市针灸术的方法[J]
.华中建筑,2020,38(7):53-57.
海岱考古(辑刊)
201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