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果穗数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近年来选育出一些双穗、多穗玉米杂交种,它们多比单穗种增产,如双穗型泰单75单交种,比大棵单穗型增产30—40%,在高肥水的条件下,亩产接近千斤或超过千斤;多穗玉米杂交种穗穗红220,比对照种双穗白2号增产20%。据国外报道,双穗玉米即使在干旱年份及密植条件下一般也能形成一个小穗,比单穗玉米的空秆率相对为低。
作者
杨允奎
杜世灿
邓孝贞
机构地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遗传》
CAS
1979年第2期21-22,共2页
Hereditas(Beijing)
关键词
果穗数
产量
单株
栽培条件
相关系数
玉米杂交种
玉米杂交组合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0
1
王启柏,宋建成,李常保,郭风法.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44-147.
被引量:11
2
吕平.
多穗玉米抗倒伏的力学分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2(6):30-33.
被引量:1
3
赖仲铭,牛应泽.
利用大刍草与玉米杂交(Z.mays×Z.mexicana)创造新种质的研究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651-652.
被引量:5
4
史振声.
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1):20-22.
被引量:22
5
谢元璋,夏仲炎.
粳稻品种分蘖状的遗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4):319-322.
被引量:13
6
龙增栋,何庆才.
小麦产量性状遗传力与配合力的分析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4):19-23.
被引量:5
7
贾小云,贺立恒,李润植.
植物形态建成基因:遗传操作提高作物产量的靶标[J]
.核农学报,2005,19(1):37-40.
被引量:4
8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张立华.
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被引量:29
9
杜春芳,李朋波,李润植.
植物数量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与QTL克隆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75-2580.
被引量:14
10
廉洪良,艾春强.
对2005年玉米雌穗分化中几种异常现象的分析[J]
.种子世界,2006(4):47-4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李莹,石海春,柯永培,杨重云.
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9,17(2):56-59.
被引量:23
2
樊金娟,王楠,朱延姝,崔震海,阮燕晔,张立军.
玉米多穗现象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2,20(5):143-146.
被引量:5
3
郑永照,岳杨,王提江,董本春,夏海丰,李岩,张明坤,孟令斌.
多穗型玉米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0):27-29.
被引量:1
4
石海春,柯永培,傅体华,余学杰,周国昌.
玉米分蘖和多穗性的配合力与遗传分析[J]
.核农学报,2013,27(10):1441-144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王兴会,张玉奎,方春艳.
玉米分蘖的影响因素及去除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93-93.
被引量:5
2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分蘖和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45-47.
被引量:6
3
樊金娟,王楠,朱延姝,崔震海,阮燕晔,张立军.
玉米多穗现象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2,20(5):143-146.
被引量:5
4
戴惠学,胡俏强,陈舜权.
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13,29(4):132-134.
被引量:8
5
郑永照,岳杨,王提江,董本春,夏海丰,李岩,张明坤,孟令斌.
多穗型玉米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0):27-29.
被引量:1
6
董朋飞,刘天学,黄敬于,张丽娟,李潮海.
持续高温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品种分蘖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6):9-10.
被引量:4
7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付稀厚,方淑惠,边少锋.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施肥量下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99-101.
被引量:10
8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付稀厚,边少锋,李德陆,于永恒,于慧玲.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分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15,40(1):1-4.
被引量:10
9
苟才明,黄宁,张吉海,余世权,练顺才,徐克成,李志龙,荣廷昭.
不同栽培模式对酿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5,29(6):1174-1181.
被引量:6
10
杨双,韩晓日.
玉米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遗传分析[J]
.核农学报,2015,29(8):1455-1463.
被引量:3
1
色提瓦尔地·阿布都许克.
伊犁河谷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6):34-36.
2
李文霞,吕佳雯,常敏,邬阳,李凯,魏娟.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包玉401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3(3):115-117.
被引量:2
3
刘志浩,赵怡锟,梁紫越,许理文,王凤格,路运才.
利用InDel标记基于玉米胚乳基因型的亲子鉴定方法[J]
.玉米科学,2023,31(1):48-53.
4
徐运峰,邓如海.
玉米新品种泛玉398品种选育及其高产制种技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2):113-115.
5
王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1):87-90.
6
张志方,张素娟,张守林,王良发,章慧玉.
高抗南方锈病玉米自交系浚M9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23,31(1):9-15.
被引量:9
7
王锁,段改菊,孙硕亮,李霄培.
玉米新品种泛玉606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3(3):192-195.
被引量:2
8
李继耕,杨太兴,曾孟潜.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Ⅰ.营养生长期杂种与其亲本的比较[J]
.遗传,1979(3):8-11.
被引量:31
9
韩春美.
气候变暖背景下玉田县春播玉米最佳播期调整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22(10):23-26.
10
张雨亭.
玉米生长发育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8):31-33.
遗传
197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