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情理论视角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学习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目标的载体,是师生间充分互动的交往共同体,是师生共建共享的实践共同体。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既关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整体进程,又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情能力则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情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愿景建设、互动性建设和主体性建设。
作者 王巍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4期79-82,共4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基金 江苏省社科联思政专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scz-018)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5

  •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主体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4):48-53. 被引量:34
  • 2郑日昌,李占宏.共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277-279. 被引量:161
  •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5/inf08955.htm.
  • 4法伯(Farber,B.A).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郑钢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5杨眉.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J].中国青年报,2006-1-29(8).
  • 6[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0.
  • 7[7]转引自李萍,等.思想道德修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8[9]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 9[3]包霄林,李景瑞.哲学与历史之镜--十年哲学的简要回顾[N].光明日报,1988-12-12.
  • 10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共引文献63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