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Vasovagal Response in Apheresis Blood Dono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1
作者 Xin Hu Hua Xu Fengqin L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6期276-283,共8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VVR)in apheresis donors,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and occurrence risk,and use the prediction model to i...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VVR)in apheresis donors,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and occurrence risk,and use the prediction model to intervene in high-risk VVR blood donors,improve the blood donation experience,and retain blood donors.Methods:A total of 316 blood donors from the Xi'an Central Blood Bank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VVR-related factors.A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relevant factors as input and DRVR risk as output.Results:First-time blood donors had a high risk of VVR,female risk was high,and sex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value<0.05).The blood pressure before donation and intergroup differences were also significant(P value<0.05).After training,the establish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has a minimum RMS error of o.116,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75,and a test model accuracy of 66.7%.Conclusion:First-time blood donors,women,and relatively low blood pressure are all high-risk groups for VVR.The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has certain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can be used as a means to evaluate the risk degree of clinical blood don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ovagal response Related factors Prediction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987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陈萍 孙杨 +8 位作者 褚晓月 田芬芳 杨颖群 王文华 牛佳萌 赵柏雅 常婧妍 杨江存 马超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04-01/2023-12-31西安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95987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其在性别、年龄、血型、科室、输血史、妊娠史及疾病类...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04-01/2023-12-31西安地区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95987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其在性别、年龄、血型、科室、输血史、妊娠史及疾病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987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达4.35%,女性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5.29%)高于男性患者(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24)。有妊娠史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7.92%)高于无妊娠史(4.19%),差异显著(χ^(2)=292.773);同样,有输血史血小板抗体阳性率(7.79%)高于无输血史(3.97%),差异显著(χ^(2)=300.209)。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妊娠次数呈现显著相关性(χ^(2)=91.061)。结论95987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35%,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史及妊娠史有着密切关系,并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有多次输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来说,血小板抗体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3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抗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调查和基因型分析
4
作者 吴康乐 王玮蓉 +4 位作者 杨树龙 冯惟萍 潘登 郭逸 张支凤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B19)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制定献血人群B19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2023年4~10月兰州地区5722例献血者样本进行B19 DNA筛查,同步酶联免疫法筛...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献血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B19)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基因型特征,为指导制定献血人群B19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2023年4~10月兰州地区5722例献血者样本进行B19 DNA筛查,同步酶联免疫法筛查B19 IgG和B19 IgM抗体383份,对B19 DNA阳性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和VP1序列测序,运用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兰州地区B19 DNA,IgG抗体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7/5722),25.59%(98/383)和0.26%(1/383),三者均呈阳性的样本占0.26%(1/383),仅B19 DNA阳性占0.52%(2/383),IgG抗体阳性占19.06%(73/383),二者均阳性占6.27%(24/383);病毒载量为4.24 IU/ml~5.67×10^(2) IU/ml,且所有样本均低于104 IU/ml。B19 DNA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5),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2);B19 IgG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而在年龄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77);B19 IgM抗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9)。以VP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表明,兰州地区的B19毒株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支系,属于基因型1,且以基因型1b为主。结论兰州地区献血人群B19 DNA和IgM抗体阳性率低,病毒载量亦较低,输血感染B19的风险较小。而B19 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密切关注该地区B19感染情况,定期监测献血人群B19感染率,并追踪B19 DNA阳性献血者至受血者的情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人细小病毒B19 基因型 兰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储存:解码pri-miR-223表达和代谢变化
5
作者 苏晓敏 徐华 +2 位作者 张国权 王锦 马超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伴随储存时间延长pri-mioroRNA-22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保存时间(1、3、5 d)的血小板质量,并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同时,建立液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对其敏感... 目的探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伴随储存时间延长pri-mioroRNA-22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保存时间(1、3、5 d)的血小板质量,并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同时,建立液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方法,对其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用ddPCR检测血小板样本不同储存时间的pri-miR-223表达量,分析其对血小板储存损伤(PSL)的影响及意义。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不同保存时间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组学研究共筛选出955种代谢产物,其中54种代谢产物上调,6种代谢产物下调。所建立的dd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0.9736X+0.0832),R^(2)值为0.9984,线性动态范围灵敏度为3.3×10~0~1.9×10~5拷贝/μL。ddPCR结果显示第3、5天样本中pri-miR-223表达量比第1天明显降低。结论随着血小板体外贮存时间的延长,对PLT、P-LCR、MPV和PDW没有影响,储存期末部分代谢产物改变,且通过ddPCR检测发现pri-miR-223表达量降低,这种代谢变化可能与pri-miR-223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储存 代谢组学 数字PCR pri-miR-2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抗体致疑难配血的紧急处理策略及输血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亚莉 陈雨荣 +3 位作者 田雪 张瑞宁 崔颖 王宝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内存在非特异性抗体患者的紧急输血策略,并对其输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4年2月出现非特异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血型进行归类,采用盐水试管... 目的:探讨体内存在非特异性抗体患者的紧急输血策略,并对其输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4年2月出现非特异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血型进行归类,采用盐水试管法、微柱凝集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等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定针对性的输血策略,并通过对比输血前后Hb的变化来评价输血治疗效果。结果: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特异性抗体患者的Rh血型分布为DCCee占比最高,占50%,其次是DCcEe,占18.18%。选择ABO和Rh血型相匹配或少于患者抗原的洗涤红细胞,41例患者采用“最低不相合”原则进行输血,31例(75.61%)患者输血效果显著,9例(21.95%)患者输注部分有效,1例(2.44%)患者输注无效。结论:ABO和Rh表型匹配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抗体 疑难配血 RH血型 输注疗效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珺 赵英 +1 位作者 肖明 曹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在机采血小板捐献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西安市中心血站及胸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者8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3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在机采血小板捐献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西安市中心血站及胸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者86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3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捐献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捐献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捐献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捐献者舒适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捐献者舒适状况评分高于护理前,干预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捐献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84,P=0.001)。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提升捐献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提升捐献者的捐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机采血小板 捐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珺 赵英 +1 位作者 肖明 曹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9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献血知识认知程度、...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9月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各100例。比较两组献血知识认知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献血流程、注意事项、情绪舒缓、行为调节、献血配合评分高于干预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仪表形象、知识讲解、操作技能、采血环境、耐心沟通、处理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质护理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加强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不良反应 认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的确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鑫 平娜娜 +4 位作者 丁谨 彭鹏 刘娜 张彧彤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成分制备,加强内部质控,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方法抽取本中心2023年3-8月使用2个厂家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采集的全血1523袋,分别称取过滤前及过滤后的重量,依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成分制备,加强内部质控,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方法抽取本中心2023年3-8月使用2个厂家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采集的全血1523袋,分别称取过滤前及过滤后的重量,依据公式及测定的比重计算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依据数据分布特征确定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范围,分析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在两个厂家之间的差异。比较近一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控容量数据及另抽取的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参考区间的差异,验证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样本总体全血采集量中位数为402.0 mL,过滤损耗容量中位数为41.4 mL;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均数为322.5 mL,其中使用厂家A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的全血采集量(A:中位数404.4 mL;B:中位数397.7 mL,P<0.01)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容量(A:均值331.4 mL;B:均值312.0 mL,P<0.01)均更高,且过滤损耗容量更低(A:中位数39.5 mL;B:中位数46.6 mL,P<0.01);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数据标准差为19.6,则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为284.1~360.9 mL。验证样本及质控抽检数据均与区间样本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将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确定为284.1~360.9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合理用血 容量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血液存储中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苏晓敏 张国权 +1 位作者 王锦 徐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09-616,共8页
目的红细胞(RBC)储存损伤一直是RBC体外储存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RBC储存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和组学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相互作用从而对储存RBC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阐明RBC储存损伤机制,通过多组学研究储存期悬浮RBC... 目的红细胞(RBC)储存损伤一直是RBC体外储存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涉及到RBC储存过程中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和组学成分的改变,这些改变相互作用从而对储存RBC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阐明RBC储存损伤机制,通过多组学研究储存期悬浮RBC损伤机制。方法取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采集的悬浮RBC共10袋(ALT化验结果不合格),将已制备的RBC放4℃冰箱中储存,分别于储存0周、1周、3周和5周取样,按RBC质量标准进行检测(HCT、HGB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其在不同保存期的各项生化指标(K^(+)、Na^(+)、Cl^(-)、Ca^(2+)、Glu和LDH)。进行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悬浮RBC储存过程中相关生物学功能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符合悬浮RBC质量国家标准,其生化指标K^(+)和LDH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Na^(+)和Glu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在保存5周时差异显著(P<0.01),其它指标Cl^(-)和Ca^(2+)变化不明显(P>0.05)。我们根据筛查的蛋白质以及其下游的差异代谢物变化情况,进行了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整合分析,通过不同层次的生物分子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悬浮RBC的储存对RBC代谢等过程影响更明显,特别是核苷酸代谢、嘌呤代谢及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代谢相关通路,对RBC代谢相关蛋白影响反而小一些。结论我们通过使用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检测,促进RBC结构、功能等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RBC储存损伤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代谢组学 蛋白组学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血清25-羟化维生素D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倩 张颖 +1 位作者 张建芳 田国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血清25-羟化维生素D [25(OH)VD]总量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627名男性不育患者的检查数据,采用计算...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血清25-羟化维生素D [25(OH)VD]总量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627名男性不育患者的检查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常规参数,手工法检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精子DFI,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检测血清25(OH)VD总量,采用SPSS 25.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精子DFI与精子总数、浓度、前向运动率(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相关性,以及血清25(OH)VD总量与精子总数、浓度、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FI的相关性。结果 精子DFI与精子总数、浓度呈负相关,但其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1,临床价值较小(r=-0.082、-0.094,P均<0.05),与精子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r=-0.519、-0.534、-0.327,P均<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VD总量与精子总数、浓度、PR、总活动率无相关性(r=-0.009、-0.020、0.059、0.054,P>0.0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147,P<0.001),与精子DFI呈负相关(r=-0.29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子DFI与精子PR、总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子质量,精子DFI检测与精液常规参数可以互为补充,为全面、客观评估男性生育力提供有效信息;血清25(OH)VD总量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与精子DFI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男性生育力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精子浓度 精子活力 精子形态 25-羟化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西安市采供血情况纵向对比分析及启发
13
作者 张铃浩 曹晓莉 +2 位作者 褚晓月 李恒新 徐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1-4,3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西安市采供血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比较2020年1月25日至2月28日、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4日、2022年3月6日至3月28日西安市突发三轮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采供量、血液调配... 目的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西安市采供血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比较2020年1月25日至2月28日、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4日、2022年3月6日至3月28日西安市突发三轮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采供量、血液调配情况和献血者人口学特征。结果2020年1月第1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日库存一度跌至接近0;2022年3月第3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日出库不断升高。三轮事件期间血小板日库存与日出库量均呈现较大波动。第1轮与第3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供应主要靠本单位采集,而第2轮事件期间悬浮红细胞供应则主要依靠血液调配;三轮事件期间血小板供应主要依靠本单位采集。三轮事件期间献血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专科学历献血者占比上升。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西安市血液保障工作造成影响的同时有助于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采供血机构应根据政府防控措施及事件发生发展的趋势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不断完善采供血应急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采集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长效防控机制 血液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翟倩 张建芳 田国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67-2372,2379,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法 对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2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精液质量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特征、生活习惯和工作... 目的 探讨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为男性不育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法 对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2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精液质量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特征、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对精液质量的影响。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精神压力、经常穿紧身裤是精子总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精神压力、每天饮水量、经常穿紧身裤是精子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经常穿紧身裤、经常接触电磁辐射是精子总活动率和精子前向运动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不同BMI、居住地、睡眠质量及是否经常久坐、经常锻炼、经常骑行、经常使用快餐盒和经常接触化学物质、油烟、噪声、振动患者的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动率、精子前向运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精神压力、每天饮水量、经常穿紧身裤和经常接触电磁辐射是引起精子质量参数改变的重要因素,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工作条件可提高精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液质量 年龄 文化程度 生活习惯 饮水量 精神压力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抗体阳性孕妇备血策略回顾分析
15
作者 唐会珍 屈明利 褚晓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意外抗体阳性孕妇的备血情况,探究备血策略,以提高产科用血的安全性和时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检测意外抗体的5682名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胎次孕妇的抗体阳性率、盲配血与特配血相... 目的分析意外抗体阳性孕妇的备血情况,探究备血策略,以提高产科用血的安全性和时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检测意外抗体的5682名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胎次孕妇的抗体阳性率、盲配血与特配血相合率、意外抗体分布以及临床用血量。结果5682名孕妇的标本中检出意外抗体阳性123例;意外抗体阳性孕妇中,一、二、三胎孕妇的阳性率分别为1.55%、3.03%、8.06%,不同胎次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配血和特配血相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意外抗体中共检出8种抗体,共39例,其中抗-E占比最高(53.85%)。123例意外抗体阳性孕妇在住院期间用血者9例,其中盲配血5例,特配血6例,共备血34 U,用血25 U。结论对于意外抗体阳性的孕妇,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盲配和特配相结合的策略,提前准备血液,保证产妇的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抗体鉴定 备血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唐会珍 陈方尧 +2 位作者 王钱 屈明利 褚晓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877-2882,共6页
目的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PP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90例)和未输血组(... 目的构建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临床输血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为临床输血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PPP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90例)和未输血组(110例)。输血组年龄(33.55±3.95)岁,孕周(34.45±2.12)周;未输血组年龄(32.50±4.21)岁,孕周(35.27±1.85)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输血相关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次、流产史、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组剖宫产次数≥3次、产前贫血、胎盘植入占比及胎盘超声评分、产后出血量均高于非输血组[5.6%(5/90)比2.8%(3/110)、60.0%(54/90)比30.0%(33/110)、90.0%(81/90)比32.7%(36/110)、9(8,11)分比6(5,7)分、1800(1200,2500)ml比600(500,800)ml],住院天数长于非输血组[8(6,12)d比6(5,8.3)d],孕周低于未输血组[(34.45±2.12)周比(35.27±1.8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0、18.120、66.880,Z=8.080、10.590、3.730,t=-2.820;均P<0.05)。两组患者1 min阿氏评分、5 min阿氏评分、10 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10、3.730、2.96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均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63(95%CI 0.939~0.98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论产后出血、产前贫血、胎盘植入、胎盘超声评分是导致PPP患者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患者输血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决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输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ALT水平异常与HBI,OBI,HCI和OC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燕 贺晨 +3 位作者 段勇 现红斌 张欢 李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I),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C...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I),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HCI),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OCI)的相关性。方法分析陕西省血液中心2019年1~6月98 697份血液标本ALT,HBV,HCV检测结果;对其中ALT单项异常标本进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此外,收集ALT初筛不合格血样125份,合格血样112份,实验室检测ALT,HBsAg和抗-HCV,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检测HCV RNA。结果 98 697份血液标本中ALT水平异常者654份,其中ALT单项异常者641份,ALT合并HBsAg/抗-HCV阳性8份,仅占ALT异常者的1.22%;HBsAg阳性组,抗-HCV阳性组与对应阴性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LT初筛不合格者HBV,HCV感染率高于ALT初筛合格者(4.8%vs 0.86%)和ALT复检不合格者(4.8%vs 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7.61,均P <0.05);641份ALT单项异常者NAT检测发现HBV DNA阳性一例;ALT初筛不合格血样中的119例ALT单项异常者检出OCI一例,112例合格献血者未检出OCI。结论 ALT筛查献血者OBI,HBI,HCI及窗口期的意义并不大,ALT对OCI筛查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含不规则抗体血液的处置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娜 左琴琴 +3 位作者 张雅莉 王锦 彭鹏 赵晓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含不规则抗体血液制备成洗涤红细胞或者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以下简称冰冻红细胞)使用的可行性,为制定献血者含不规则抗体血液处置原则、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方法献血者血液检出不规则抗体时,确定其类型、... 目的探讨将含不规则抗体血液制备成洗涤红细胞或者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以下简称冰冻红细胞)使用的可行性,为制定献血者含不规则抗体血液处置原则、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方法献血者血液检出不规则抗体时,确定其类型、效价,将血浆报废,对应的悬浮红细胞按照标准化洗涤方案制备处置,观察不同效价、类型抗体血液的洗涤效果,并追踪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2017年5月~2019年7月,本中心共筛查出45例含不规则抗体血液,经制备处置后,总体合格率为91.1%。IgM类合格率100%(25/25);IgG类合格率80.0%(16/20),其中不合格的4例均为IgG-D,效价在8~16,加洗1~2次后均符合要求。其中23例应用于临床,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含不规则抗体的血液经制备处置后应用于临床是可行的,可大大节约血液资源;不规则抗体为IgG-D且效价较高时,应增加洗涤次数或洗涤后留样检测,无残留抗体时,方能发往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血液 处置 应用 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Jk^a联合IgG-cE、IgG-Fy^b抗体鉴定及输血策略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娟 褚晓月 +4 位作者 左琴琴 吴大洲 张薇薇 王红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11-813,共3页
目的鉴定1例有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标本,并探讨鉴定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对标本鉴定ABO、Rh、Duffy和Kidd等血型,采用盐水方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 目的鉴定1例有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标本,并探讨鉴定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对标本鉴定ABO、Rh、Duffy和Kidd等血型,采用盐水方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O,CCDee,Jk(a±b+), Fy(a+b-);基因型结果为Jk(a-b+)和Fy(a+b-)。抗体鉴定结合交叉配血试验共检出血清中存在IgG-c、IgG-E、IgG-Fyb、IgG-Jk^a抗体,筛选以上4种抗原均为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相合后输注。结论对于复杂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应当明确鉴定的思路,将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组合和分析,有效提高实验室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为临床提供相合血液,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D血型 抗-JK^A 复杂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1年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景媛媛 段勇 +2 位作者 刘雅东 郭燕 张文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3-538,共6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淘汰原因及各分项血液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供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淘汰原因及各分项血液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供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及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人次逐年增加,血液标本检测总体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累计不合格率为2.36%,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构成比以21~30岁为主(40.19%);职业构成比以其他为主(21.75%);文化程度分布构成比以本科及以上居多(32.61%)。总不合格率ALT(0.68%)>HBsAg(0.55%)>抗⁃HCV(0.48%)>抗⁃TP(0.43%)>抗⁃HIV(0.17%)。31~40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随着学历的增高,各项不合格率大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均较低。学生的各项不合格率均较高。总献血人次、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抗⁃HIV除外)均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无偿献血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男性、21~30岁年龄段、其他职业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献血者。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均存在季节性差异(抗⁃HIV除外)。本地区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应该在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群体,高学历群体中建立,并着重注意加强对工人、农民、学生人群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人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