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铁钠法工艺生产废水“零排放”工程实例
1
作者 庄力 程军军 +2 位作者 董凯 郑修军 代奇志 《广东化工》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以某钛白企业磷酸铁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磷酸铁钠法工艺生产废水水质特点,从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处理效果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以“陶瓷膜+反渗透+三效蒸发”为核心的“零排放”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零排... 以某钛白企业磷酸铁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磷酸铁钠法工艺生产废水水质特点,从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处理效果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以“陶瓷膜+反渗透+三效蒸发”为核心的“零排放”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零排放”系统稳定可靠,回用水pH 6.7,电导率5.8μS/cm,SiO_(2)8.3μg/L,硬度和氟均未检出。蒸发结晶所得硫酸钠盐纯度97.3%,产品达到《工业无水硫酸钠》(GB/T 6009-2014)Ⅱ类合格品要求。按照处理水量计算,吨水总运行成本11.44元,每年可节约用水280万吨,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陶瓷膜 反渗透 三效蒸发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下多因素影响垃圾发电布局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永静 屈攀 +2 位作者 翟宏广 孙甜甜 姜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了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趋势,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垃圾焚烧产业迅速发展,垃圾焚烧量与垃圾焚烧厂数量均大幅提高;随着各省不断加快“双碳”行动,垃... 为了解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趋势,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垃圾焚烧产业迅速发展,垃圾焚烧量与垃圾焚烧厂数量均大幅提高;随着各省不断加快“双碳”行动,垃圾焚烧事业面临发展机遇,同时,不同地区应根据其自身情况制定政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长江沿线地区及东北部分地区为最适宜发展地区。本研究是基于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整体现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垃圾处置和控碳需求基础上的综合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垃圾焚烧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生活垃圾 焚烧产业 发展适宜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吸附剂在油气田卤水中的性能评价
3
作者 陈立 马骏 +4 位作者 高源 谭遥 高云云 熊福军 顾俊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 目的油气田卤水含有石油类、悬浮物等杂质,对锂资源的吸附分离存在潜在影响,考查了气田水吸附提锂的可行性及市面主流吸附剂的吸附提锂适应性。方法研究对比了pH、温度对铝系、钛系和锰系3种粉体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优选的铝系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剂形态、进卤量、进卤流量对成型吸附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评估其循环稳定性。结果在最优条件下,3种粉体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分别约为7.9 mg/g、12.5 mg/g、15.3 mg/g。铝系吸附剂解吸液中钠锂比、钾锂比等要优于钛系和锰系,并且钛系和锰系吸附剂溶损率分别是铝系的20倍和70倍,长期运行情况下使用寿命要远低于铝系吸附剂。采用陶瓷膜去除卤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铝系成型吸附剂在进卤量为20 BV(1 BV=50 mL)、进卤流量为12 BV/h、解吸水量为10 BV、解吸流量为10 BV/h的条件下,连续10次循环单柱实验铝系吸附剂吸附容量和尾卤锂浓度保持稳定,平均锂吸附率为79.2%。结论综合证实采用吸附法提取龙王庙气田卤水中的锂资源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卤水 吸附法 提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陶瓷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4
作者 王宗恒 于滨玮 +9 位作者 章小同 张连健 光亮 沈凡凡 万继伟 唐志兰 常冬杰 徐德刊 周邢 彭文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177,共9页
研究了以陶瓷超滤膜为核心的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投加量和原水温度都是影响体系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温度与产水通量呈线性变化趋势,温度每降低1℃产水通量约降低2.98 L/(m^(2)·... 研究了以陶瓷超滤膜为核心的絮凝/超滤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投加量和原水温度都是影响体系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温度与产水通量呈线性变化趋势,温度每降低1℃产水通量约降低2.98 L/(m^(2)·h);跨膜压力也是影响通量的关键因素,较高的跨膜压力提升膜通量,同时也会造成周期内膜污染的快速形成.中试结果表明,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为0.1 NTU,浊度去除率为98.8%,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14.02%,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工艺在60 d连续运行中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恒压0.1 MPa下平均膜产水通量达到155 L/(m^(2)·h),实现了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超滤膜 絮凝 微污染地表水 产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丙烯腈橡胶生产废水中水回用中试研究
5
作者 张卫国 张淳 +5 位作者 王鹏 柯振宇 王寅 顾玉林 董鑫 张泉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97-99,113,共4页
本文以含丙烯腈橡胶生产废水为对象,探讨物化(两碱法除硬+混凝沉淀)+生化(水解+AAO+MBR)+双膜法(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技术在生产丁腈橡胶所产含特征污染物的丙烯腈橡胶生产废水中水回用的可行性,为橡胶废水深度处理提供理论参考。中试... 本文以含丙烯腈橡胶生产废水为对象,探讨物化(两碱法除硬+混凝沉淀)+生化(水解+AAO+MBR)+双膜法(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技术在生产丁腈橡胶所产含特征污染物的丙烯腈橡胶生产废水中水回用的可行性,为橡胶废水深度处理提供理论参考。中试运行结果表明:来水COD为2000 mg/L、丙烯腈20mg/L、BOD5为450 mg/L和总氮为110 mg/L条件下,水解酸化+AAO+MBR出水COD<140 mg/L、丙烯腈<0.5 mg/L、氨氮<13 mg/L、总氮<16 mg/L、总磷<0.8 mg/L,经双膜法中水回用工艺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达到当地园区污水处理厂纳管要求,反渗透产水可供企业二次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生产废水 丙烯腈 AAO MBR 双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与凯膜一次盐水精制工艺对比
6
作者 贾永丽 张遵 +2 位作者 黄华涛 张英敏 黄世伟 《氯碱工业》 CAS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介绍了两种一次盐水精制工艺——无机陶瓷膜工艺和凯膜工艺,对这两种工艺的精盐水质量和两碱消耗量等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无机陶瓷膜工艺的优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陶瓷膜 凯膜 过滤器 一次盐水 盐水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烟气过滤SiC多孔陶瓷孔隙率及烧结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伦文山 徐泽跃 +3 位作者 朱军 沈云进 彭文博 郭文飞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主要研究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孔隙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烧结工艺对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碳化硅多孔陶瓷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烟气的过滤效率,通过研究碳化硅骨料的粒径,碳化硅的含量以及造孔剂含量对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的影响因素,... 主要研究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孔隙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烧结工艺对碳化硅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碳化硅多孔陶瓷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烟气的过滤效率,通过研究碳化硅骨料的粒径,碳化硅的含量以及造孔剂含量对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的影响因素,实现了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大小的有效控制。同时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烧结工艺中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弱氧化气氛下,烧成温度为1330℃时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造孔剂 烧成工艺 孔隙率 孔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冷冻结晶+MVR集成技术在印染废水“零排放”中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彭文博 庄力 +2 位作者 吴正雷 罗小勇 王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以江苏某印染企业印染废水生化二级出水为对象,探讨膜+冷冻结晶+MVR集成技术在印染废水"零排放"中的技术可行性,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67.5 mg/L、... 以江苏某印染企业印染废水生化二级出水为对象,探讨膜+冷冻结晶+MVR集成技术在印染废水"零排放"中的技术可行性,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67.5 mg/L、202倍、7.5、12 756μS/cm、120 mg/L、1.535 mg/L时,回用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0.52 mg/L、0倍、8.25、410μS/cm、0.57 mg/L、0 mg/L,6项指标均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冷冻结晶获得的Na_(2)SO_(4)·10H_(2)O经处理得到无水硫酸钠产品,经检测其白度84,纯度98.5%,产品达到《工业无水硫酸钠》(GB-T-6009-2014)Ⅱ类一等品要求。以6 000 m^(3)/d处理规模计算,吨水运行费用4.452元,每年可节约用水194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零排放" 膜集成技术 冷冻结晶 M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ross-flow Velocity on the Critical Flux of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as a Pre-treatment for Seawater Desalination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朝亮 彭文博 +2 位作者 范益群 邢卫红 徐南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1-347,共7页
Pre-treatment, which supplies a stable, high-quality feed for reverse osmosis (RO) membranes, is a criti- cal step for successful operation in a seawater reverse osmosis plant. In this study, ceramic membrane system... Pre-treatment, which supplies a stable, high-quality feed for reverse osmosis (RO) membranes, is a criti- cal step for successful operation in a seawater reverse osmosis plant. In this study, ceramic membrane systems were employed as pre-treatment for seawater desalinatio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cross-flow velocity on the critical flux and consequently to optimize the permeate flux. Then a pilot tes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cross-flow velocity on the critical flux when the cross-flow velocity varies in laminar flow region only or in turbulent flow region only, but the effect is distinct when the cross-flow velocity varies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The membrane fouling is slight at the permeate flux of 150 L·m^-2·h^-1 and the system is stable, producing a high-quality feed (the turbidity and silt density index are less than 0.1 NTU and 3.0, respectively) for RO to run for 2922.4 h without chemical cleaning. Thus the ceramic membranes are suitable to filtrate seawater as the pre-treatment for 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membrane seawater desalination pre-treatment critical fl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集成技术在1,3-丙二醇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文博 朱传柳 +2 位作者 王道龙 赵士明 章小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以1, 3-丙二醇(PDO)发酵液为对象,研究了优选孔径陶瓷膜与有机纳滤膜集成技术在PDO精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 nm陶瓷膜较优,可浓缩发酵液25倍,再加浓液的2倍水洗滤,收率可达99%以上,平均通量约为138 L/(m^2·h).与原澄清工艺相比,新... 以1, 3-丙二醇(PDO)发酵液为对象,研究了优选孔径陶瓷膜与有机纳滤膜集成技术在PDO精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4 nm陶瓷膜较优,可浓缩发酵液25倍,再加浓液的2倍水洗滤,收率可达99%以上,平均通量约为138 L/(m^2·h).与原澄清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能有效降低清液蛋白含量,延长有机膜的使用寿命,而且成本比传统工艺低40%,实现了膜集成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和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此外,通过反渗透膜对树脂工艺澄清后的PDO清液进行二级浓缩,可将PDO溶液浓缩至质量分数15%~20%,降低一半的蒸汽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有机膜 1 3-丙二醇 过滤 通量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炼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明 石雪勤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0年第4期68-70,共3页
针对冶炼废水成分复杂、硬度高、盐分高的特点,采用双碱法-澄清-超滤-苦咸水反渗透-树脂软化-海水反渗透-电渗析-MVR组合工艺,对冶炼废水进行回用处理,实现冶炼废水零排放。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达到设计值,满足回用要求。
关键词 冶炼废水 双碱法 反渗透 电渗析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孔径陶瓷膜澄清棒酸发酵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传柳 赵士明 +2 位作者 章小同 李新慧 彭文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24-929,共6页
本文以棒酸发酵液为料液,考察不同新型孔径陶瓷膜澄清棒酸发酵液的效果。通过检测不同新型孔径的陶瓷膜对棒酸的截留率、过滤通量、收率,确定较优孔径的陶瓷膜;再对该孔径陶瓷膜进行操作参数优化;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膜集成工艺法澄清效... 本文以棒酸发酵液为料液,考察不同新型孔径陶瓷膜澄清棒酸发酵液的效果。通过检测不同新型孔径的陶瓷膜对棒酸的截留率、过滤通量、收率,确定较优孔径的陶瓷膜;再对该孔径陶瓷膜进行操作参数优化;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膜集成工艺法澄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nm陶瓷膜较优,在温度10~14℃、浓缩1.65倍、加水洗滤3.0BV效果较佳,膜过滤通量可达62L/(m^2·h),比优化前提高了10.7%;收率为97.5%,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5%。与膜集成工艺相比,一步8nm陶瓷膜法澄清效果与之相近,但运行成本降低了2倍,投资成本降低了1.6倍,收率还提高了约2.5%;采用常规的清洗方法,陶瓷膜的水通量即可恢复,再生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棒酸 澄清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系锂离子筛在沉锂母液锂回收上的连续离子交换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福军 陈星宇 +3 位作者 张许 王肖虎 顾俊杰 项娟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利用钛系锂离子筛用于沉锂母液的吸附法提锂。针对青海蓝科锂业沉锂母液体系,开发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连续离子交换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转动步进周... 利用钛系锂离子筛用于沉锂母液的吸附法提锂。针对青海蓝科锂业沉锂母液体系,开发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连续离子交换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转动步进周期为10 min、卤水进料量为16.7 BV/h、淋洗水量为6 BV/h、解吸水量为12~13 BV/h,酸浓度为0.3 mol/L时,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可以稳定获得钠锂质量浓度比(简称钠锂比)在0.6左右、锂质量浓度接近1.3 g/L的合格液,锂回收率为9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锂离子筛 连续离子交换 沉锂母液 吸附 提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径陶瓷膜澄清甜叶菊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文银 赵士明 +2 位作者 章小同 朱传柳 葛乃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该文研究了小孔径陶瓷膜澄清甜叶菊提取液的效果。通过比较4、5、8、10 n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甜叶菊的甜菊糖提取液时的过滤通量、脱色率和收率的区别,确定较优的陶瓷膜孔径;再优化陶瓷膜操作参数。结果表明,5 nm陶瓷膜较优,在40℃时,操... 该文研究了小孔径陶瓷膜澄清甜叶菊提取液的效果。通过比较4、5、8、10 n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甜叶菊的甜菊糖提取液时的过滤通量、脱色率和收率的区别,确定较优的陶瓷膜孔径;再优化陶瓷膜操作参数。结果表明,5 nm陶瓷膜较优,在40℃时,操作压力5 bar,膜面流速4 m/s,浓缩10倍,加30%原液体积水洗滤效果最佳,陶瓷膜平均过滤通量可达102.6 kg/(m^(2)·h),甜菊糖收率可达99.2%,陶瓷膜过滤结束后先利用质量分数1%~2%的NaOH清洗1 h,再用0.5%~1%硝酸清洗1 h,陶瓷膜水通量恢复率可以达到99%以上,再生效果比较好,可以重复使用。相比絮凝工艺,陶瓷膜脱色率提高了2.6%,甜菊糖收率提高了6.8%,因此膜法工艺可取代传统絮凝工艺实现对甜叶菊提取液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甜叶菊 甜菊糖提取液 澄清 絮凝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青海察尔汗盐湖老卤资源梯度开发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福军 王肖虎 +3 位作者 张许 程星宇 顾俊杰 项娟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158-161,共4页
青海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格尔木柴达木盆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盐湖,其中卤水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总储量在六百亿吨以上。目前察尔汗盐湖周边已经建立了多家大型钾肥生产企业,而提钾后的尾矿即老卤资源非常丰富,老卤中蕴含了大量的钠、... 青海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格尔木柴达木盆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盐湖,其中卤水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总储量在六百亿吨以上。目前察尔汗盐湖周边已经建立了多家大型钾肥生产企业,而提钾后的尾矿即老卤资源非常丰富,老卤中蕴含了大量的钠、镁、锂、硼、溴等各种盐类资源,如果排放不综合回收,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对察尔汗盐湖老卤资源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资源综合开发,探索老卤资源综合开发方案,梯度提取高强石膏,碳酸锂,溴素和硼酸产品,为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盐湖 老卤资源 梯度开发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锆含量对硅基陶瓷型芯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振飞 乔经纬 +1 位作者 庞佳敏 陆丽芳 《山东陶瓷》 CAS 2019年第3期13-15,共3页
本文对添加不同硅酸锆含量的硅基陶瓷型芯的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酸锆含量的增多,陶瓷型芯的线收缩率变大,体积密度和强度提高,孔隙率和热变相量降低,且硅酸锆含量的变化对方石英的析晶效果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硅基陶瓷型芯 硅酸锆 抗弯强度 热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吾陶瓷膜工艺改造一次盐水运行总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永利 黄世伟 《氯碱工业》 CAS 2021年第6期11-15,共5页
总结了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盐水陶瓷膜过滤器精制技术改造经验,包括简化工艺流程、稳定陶瓷膜出液量、取消原有预处理器、改善精制反应、优化盐水质量指标等。
关键词 盐水精制 陶瓷膜过滤器 工艺流程 出液量 预处理器 精制反应 盐水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在盐水精制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荣辉 蔡玉兵 《中国氯碱》 CAS 2019年第12期5-9,共5页
总结了陶瓷膜盐水精制技术应用情况;介绍了取消预处理器、完善精制反应、稳定陶瓷膜通量和陶瓷膜安装优化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陶瓷膜 盐水精制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径陶瓷膜在造纸黑液中回收木质素的研究
19
作者 李新慧 杨文银 +3 位作者 葛乃星 章小同 朱传柳 赵士明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陶瓷膜回收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分析了多种造纸黑液的组成成分,并确定木浆黑液作为最优的原料来源,主要表现在木质素含量高,且杂质含量少。分别优化了陶瓷膜孔径和操作参数(温度、操作压力和膜面流速)对陶瓷膜回收木质... 本文主要研究了陶瓷膜回收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分析了多种造纸黑液的组成成分,并确定木浆黑液作为最优的原料来源,主要表现在木质素含量高,且杂质含量少。分别优化了陶瓷膜孔径和操作参数(温度、操作压力和膜面流速)对陶瓷膜回收木质素的影响,其最优结果为:陶瓷膜孔径为4 nm,温度为70℃,操作压力为7 bar,膜面流速为4 m/s,陶瓷膜过滤平均通量可达135 kg/(m^(2)·h),木质素的收率为88%,纯度为90%,固形物为20%。对比了陶瓷膜和有机膜两种工艺对黑液的回收效果,以处理量5 m3/h为研究对象,从膜产品的性能、木质素成品的品质、总投资和运行成本综合考虑,陶瓷膜更适合木浆黑液中木素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黑液 木质素 陶瓷膜 有机膜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烧工艺对钛石膏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园 秦佳檬 《化工管理》 2022年第3期58-60,共3页
利用磷石膏与钛石膏混烧工艺,解决钛石膏处理难问题。将磷石膏中混掺10%的钛石膏,放入沸腾炉中进行煅烧,制备出合格的建筑石膏粉。该种石膏粉具有良好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同时标准稠度的需水量较低,石膏的抗折抗压强度较高,可广泛地... 利用磷石膏与钛石膏混烧工艺,解决钛石膏处理难问题。将磷石膏中混掺10%的钛石膏,放入沸腾炉中进行煅烧,制备出合格的建筑石膏粉。该种石膏粉具有良好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同时标准稠度的需水量较低,石膏的抗折抗压强度较高,可广泛地应用于抹灰石膏、石膏基自流平等石膏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钛石膏 建筑石膏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