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裂缝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及防水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鹏 戴建国 +2 位作者 赵铁军 F.H.Wittmann 金祖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对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诱导了不同宽度的裂缝,通过吸水试验研究了带裂缝混凝土的吸水性能,以及混凝土表面涂覆硅烷和内掺硅烷对水分侵入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带裂缝混凝土在吸水4 h内,其吸水量与时间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混凝土吸水... 对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诱导了不同宽度的裂缝,通过吸水试验研究了带裂缝混凝土的吸水性能,以及混凝土表面涂覆硅烷和内掺硅烷对水分侵入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带裂缝混凝土在吸水4 h内,其吸水量与时间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混凝土吸水系数随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S"形状;经表面防水处理的混凝土,水分以气态形式沿裂缝进入混凝土,贯穿憎水区后逐渐凝结并最终与外界建立吸水通道,防水效果取决于憎水层厚度和裂缝宽度;内掺硅烷的混凝土整体憎水,即使裂缝宽度达0.4 mm,其防水效果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防水处理 硅烷 憎水层 吸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鹏 孙志伟 +1 位作者 赵铁军 Wittmann F H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通过带切口梁的三点弯曲试验和楔形劈拉试验,对完全干燥、半干燥、水浸泡、海水浸泡和5%、23.4%NaCl溶液浸泡的6种不同含水状态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测试,根据荷载-位移曲线和逆向分析,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曲线。结果表明... 通过带切口梁的三点弯曲试验和楔形劈拉试验,对完全干燥、半干燥、水浸泡、海水浸泡和5%、23.4%NaCl溶液浸泡的6种不同含水状态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测试,根据荷载-位移曲线和逆向分析,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断裂能及其应变软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中水、海水和高浓度盐溶液的侵入,孔隙溶液中液体的表面张力不断增大,造成表面能下降,承载力随之降低,水浸泡后混凝土的最大承载力较干燥时降低19.6%(三点弯曲)和14.5%(楔形劈拉),海水浸泡后下降28.9%和21.7%,高浓度盐溶液浸泡后降幅更大;海水和盐溶液浸泡时后,混凝土断裂能损失24%以上,软化阶段的开裂韧性也明显降低,裂缝更易形成和扩展。从表面能、断裂能和应变软化的角度研究了海水侵入对混凝土材料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三点弯曲 楔形劈拉 表面能 断裂能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子成像的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水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鹏 赵铁军 +1 位作者 Wittmann F.H. Lehmann E.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7,共7页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水的动力学机理及其现有模型,应用中子成像技术对其毛细吸水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再现,对水分侵入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细孔吸附力作用下,水分前锋不断向水泥基材料内部推进,在吸...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水泥基材料毛细吸水的动力学机理及其现有模型,应用中子成像技术对其毛细吸水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再现,对水分侵入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细孔吸附力作用下,水分前锋不断向水泥基材料内部推进,在吸水初期速度较快,后趋于平缓直至稳定;水分侵入曲线在深度和含量上同时增长,可以由线性+反S形模型来描述其空间分布特点,并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现有的"时间开方"及其修正模型对毛细吸水的后期预测不太合理,本文提出的渗透系数双曲线衰减模型更符合真实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毛细吸水 中子成像 渗透深度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掺烷基烷氧基硅烷乳液制备整体防水混凝土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鹏 赵铁军 +1 位作者 金祖权 Wittmann F.H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5,共4页
用内掺烷基烷氧基硅烷乳液制备了整体防水混凝土,通过强度、吸水系数和氯离子侵入等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烷乳液延缓了水泥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掺量不宜超过3%;内掺硅烷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系数88%以上,即使表... 用内掺烷基烷氧基硅烷乳液制备了整体防水混凝土,通过强度、吸水系数和氯离子侵入等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烷乳液延缓了水泥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掺量不宜超过3%;内掺硅烷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系数88%以上,即使表面磨损7mm,降低率仍保持在82%以上,体现了其整体防水性;由于混凝土中部分微小凝胶孔的孔壁不能被憎水化,决定了硅烷掺量存在一个临界值,为3%;此外,防水混凝土能有效抑制氯离子侵入,使氯离子渗透深度由12mm降为4~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乳液 整体防水混凝土 吸水系数 氯离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的中子断层扫描成像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鹏 WITTMANN Folker H +3 位作者 李荣旭 王雨 艾昕 赵铁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制备了小型混凝土构件,通过三点弯曲诱导裂缝和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加速其中钢筋锈蚀,采用自然电位法监测钢筋的腐蚀电位,并采用中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钢筋锈蚀产物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经过85次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后,采... 制备了小型混凝土构件,通过三点弯曲诱导裂缝和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加速其中钢筋锈蚀,采用自然电位法监测钢筋的腐蚀电位,并采用中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钢筋锈蚀产物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经过85次氯盐溶液干湿循环后,采用中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其进行三维扫描成像,可直观呈现钢筋锈蚀产物分布状况;钢筋锈蚀产物集中分布于裂缝断面钢筋与基体界面的底部区域,并沿界面逐渐向外扩展,符合氯盐诱导钢筋锈蚀的坑蚀规律.这为研究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 腐蚀电位 中子透射 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表面防水处理对钢筋混凝土横向裂缝区氯离子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姜福香 李福如 +1 位作者 赵铁军 F.H.Wittmann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4,共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常常是带(横向)裂缝工作的。裂缝的出现使结构由完好进入损伤状态,势必成为腐蚀介质迅速入侵的通道,大大影响了结构的耐久使用寿命。基于海洋环境条件,考虑结构往往持续承受外荷载的长期作用,开展了横向开...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常常是带(横向)裂缝工作的。裂缝的出现使结构由完好进入损伤状态,势必成为腐蚀介质迅速入侵的通道,大大影响了结构的耐久使用寿命。基于海洋环境条件,考虑结构往往持续承受外荷载的长期作用,开展了横向开裂钢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裂缝宽度、不同配合比试件横向开裂区的氯离子侵蚀状态,并进一步研究了开裂区硅烷防水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横向裂缝的存在对局部氯离子侵蚀有重要的影响,随裂缝宽度的增加裂缝区的氯离子含量有明显的增加;横向裂缝区氯离子侵蚀的范围受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裂缝宽度的影响;采用硅烷表面防水处理,可以有效减缓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速度,降低裂缝区的局部氯离子含量,但由于渗入裂缝的防水剂有限,沿裂缝一定深度之后,防水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横向裂缝 氯离子侵蚀 表面防水 长期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分析计算水泥基体的湿扩散系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鹏 赵铁军 +1 位作者 Wittmann F.H. Slowik V.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67,共7页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湿扩散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向分析计算水泥基体湿扩散系数的方法,并采用进化算法对迭代计算过程进行了优化。将初始湿度为95%的3组同样试件分别置于76%、60%和47%的环境湿度下进行湿扩散试验,确定所需的材...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湿扩散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向分析计算水泥基体湿扩散系数的方法,并采用进化算法对迭代计算过程进行了优化。将初始湿度为95%的3组同样试件分别置于76%、60%和47%的环境湿度下进行湿扩散试验,确定所需的材料参数以及初始和边界条件后,分别对3组试验数据进行独立计算,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湿扩散系数,失水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也几乎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分析 进化算法 水泥基材料 湿扩散系数 湿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照相技术及其在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鹏 Wittmann F.H. +2 位作者 赵铁军 Lehmann E.H. 金祖权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5,29,共3页
介绍了中子照相技术的原理和基本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的检测和研究中。结果表明:中子照相能够直观地检测钢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发展情况,并能实现对混凝土中水分侵入过程的可视化研究。在成像数据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水分侵入模型... 介绍了中子照相技术的原理和基本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的检测和研究中。结果表明:中子照相能够直观地检测钢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发展情况,并能实现对混凝土中水分侵入过程的可视化研究。在成像数据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水分侵入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在水分侵入的初始阶段,水渗透系数为常数;吸水超过4h后,渗透系数则按指数函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照相 无损检测 裂缝 水分侵入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设计水泥基复合材料应变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晓刚 Folker.H.Wittmann 赵铁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6年第3期46-49,共4页
对比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和纤维掺量下优化设计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应变硬化性能。各种试验方法下ECC性能差别较大,楔形劈裂、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四点弯曲试验所得断裂能依次增大,说明裂缝开展区对ECC应变硬化性能具有很大影响。通... 对比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和纤维掺量下优化设计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应变硬化性能。各种试验方法下ECC性能差别较大,楔形劈裂、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四点弯曲试验所得断裂能依次增大,说明裂缝开展区对ECC应变硬化性能具有很大影响。通过研究认为,四点弯曲试验是较为适合的试验方法。纤维掺量增加能提高ECC的断裂能,但掺量较高时易发生纤维结团现象,对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PVA纤维 延性 应变硬化 断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表面防水处理与氯离子隔离层的建立 被引量:21
10
作者 Folker H.Wittmann 战洪艳 赵铁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介绍了3种有机硅防水剂在混凝土表面上的防水处理试验;对防水剂渗透深度进行了多方面比较研究,由此制定出防水剂渗透深度的应用标准,或对具体的防水处理要求给出了相应的防水剂用量;对经不同防水处理及未经防水处理的混凝土进行吸水对... 介绍了3种有机硅防水剂在混凝土表面上的防水处理试验;对防水剂渗透深度进行了多方面比较研究,由此制定出防水剂渗透深度的应用标准,或对具体的防水处理要求给出了相应的防水剂用量;对经不同防水处理及未经防水处理的混凝土进行吸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防水处理方法的效果;将混凝土与海水持续接触28d,检测渗透到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水处理 混凝土表面 有机硅防水剂 氯离子 隔离层 吸水 渗透深度 用量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碱化混凝土孔溶液的pH值(英文) 被引量:6
11
作者 A. Gerdes F. H. Wittmann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碳化混凝土的复碱化是用碳酸钙缓冲溶液浸渍混凝土的电化学过程,目的是使混凝土孔溶液的pH值稳定在10以上,从而防止混凝土的进一步碳化.然而,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表明:虽然孔溶液中已明显含有足量的碱(Na+,K+,Li+),但pH值仍降到10以下.本... 碳化混凝土的复碱化是用碳酸钙缓冲溶液浸渍混凝土的电化学过程,目的是使混凝土孔溶液的pH值稳定在10以上,从而防止混凝土的进一步碳化.然而,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表明:虽然孔溶液中已明显含有足量的碱(Na+,K+,Li+),但pH值仍降到10以下.本文通过试验提出了一个用以解释pH值随时间降低的假说,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孔溶液中存在溶解的硫酸盐,因此单纯提高孔溶液的碱离子(碳酸盐)相对含量,不能确保其pH值高于10.用提出的化学机理可解释混凝土电化学复碱化技术实际应用中观察到的现象,但是,由于混凝土孔溶液中溶解离子相互作用十分复杂,目前还不能在复碱化技术中对其加以考虑,因此复碱化技术尚不能被进一步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混凝土 复碱化 硫酸盐 孔溶液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Properties of Integral Water Repellent Concrete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志鸣 WITTMANN Folker H +1 位作者 肖建庄 ZHAO Tie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6年第4期851-856,共6页
Service lif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sually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one selected deteriorating mechanism as for instance carbonation,chloride penetration,and frost action.It could be shown in the meant... Service lif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sually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one selected deteriorating mechanism as for instance carbonation,chloride penetration,and frost action.It could be shown in the meantime by numerous authors,however,that combined actions such as chloride penetration under mechanical load or chloride pene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freeze-thaw cycles may shorten the service lif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more than individual processes acting alone.We have found that chloride penetration is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by freeze-thaw cycles.Frost damage not only reduces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but migration of chloride is facilitated in the damaged pore structure.Chloride penetration can be retarded by the addition of silane emulsion to the fresh concrete.In this way Integral Water Repellent Concrete(IWRC) can be produced.Migration of water and ions dissolved in water can not be prevented by integral water repellent treatment but it is slowed down.The combination of damage mechanisms an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by integral water repellent treatment have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realistic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an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etration silane realistic compressive instance modulus emulsion migration frost deteri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oundary Effect on Fracture of Concrete
13
作者 K Duan X Z Hu +1 位作者 F H Wittmann T Zhao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11,共11页
The recently-developed boundary effect concept and the associated asymptotic model are used to analyze size-dependent fracture of concrete specimens.It is shown that the dependence of concrete fracture on specimen siz... The recently-developed boundary effect concept and the associated asymptotic model are used to analyze size-dependent fracture of concrete specimens.It is shown that the dependence of concrete fracture on specimen size,crack and/or ligament length is due to the same mechanism,i.e.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rack tip fracture process zone and specimen's boundaries.By introducing an equivalent crack length ae,dimension dependent fracture becomes equivalent to fracture of a large plate with a small edge crack,and therefore,follows the same relationship of the 'net' nominal strength σn versus ae.As a result,the size dependent fracture can be predicted using the data measur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mens.To demonstrate the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symptotic boundary effect model,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 of three test series are analyzed.Excellent agreement has been found.Implications of the successful predic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effect fracture of concrete asymptot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裂混凝土中水分侵入过程的可视化追踪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鹏 赵铁军 +3 位作者 WITTMANN F H LEHMANN E 金祖权 VONTOBEL P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9-665,共7页
采用热中子辐射成像技术,对开裂混凝土中的水分侵入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子成像能够突破混凝土材料的非透明性局限,实现对开裂混凝土中水分侵入过程的可视化追踪和水分空间分布的定量计算;水分在开裂混凝土中不仅... 采用热中子辐射成像技术,对开裂混凝土中的水分侵入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子成像能够突破混凝土材料的非透明性局限,实现对开裂混凝土中水分侵入过程的可视化追踪和水分空间分布的定量计算;水分在开裂混凝土中不仅由与水初始接触面沿垂直方向推进,而且还沿裂缝两侧向其水平方向,以及钢筋与水泥基体界面外围方向同时入侵;裂缝区和钢筋与水泥基体界面区成为水分持续侵入的二次水源;水分侵入初期约2h内,根据试验中裂缝宽度为0.35mm试件的中子图像估算的水分侵入量与称量法测得的水分侵入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水分侵入 中子成像 可视化
原文传递
Chloride content and pH value in the pore solution of concrete under carbonation 被引量:7
15
作者 Xiao-mei WAN Folker H. WITTMANN +1 位作者 Tie-jun ZHAO Hong F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78,共8页
Chloride content and the pH value of the pore solution in the neighborhood of steel reinforcement are decisive pa- rameters for initiation and rate of corrosion. The pore solution of cement mortar and hardened cement ... Chloride content and the pH value of the pore solution in the neighborhood of steel reinforcement are decisive pa- rameters for initiation and rate of corrosion. The pore solution of cement mortar and hardened cement paste has been expressed from the pore space by high pressure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water-cement ratio, age, and addition of chloride to the fresh mix on chloride content in the pore solu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the pH value of the pore solu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The dissolved chloride cont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water-cement ratio. The amount of bound chloride increases with time, but it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content of dissolved chloride in the pore solution.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arbonation on the dissolved chloride content of the pore solution has been observed. With complete carbonation, the dissolved chloride content in cement mortar and hardened cement paste increases by a factor between 2 and 12. The bound chloride decreases by 27%--54%. As expected, the pH value decreases from around 13.2 to as low as 8.0 due to car- bon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arbonation not only lowers the pH value but liberates bound chloride. This is one obvious reason wh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hloride penetration and carbonation accelerates steel corrosion and shortens the service lif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IDE Pore solution CARBONATION pH val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