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不同生境下小叶章茎解剖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琦 张艳馥 +2 位作者 沙伟 杨柳 倪红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5-788,共4页
采用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三江平原3种不同生境(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下小叶章茎的解剖结构。对厚角细胞层数、薄壁细胞层数、厚角细胞壁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厚度和导管腔大小等6个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生长的... 采用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三江平原3种不同生境(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下小叶章茎的解剖结构。对厚角细胞层数、薄壁细胞层数、厚角细胞壁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厚度和导管腔大小等6个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生长的小叶章茎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没有因生境的差异而产生某些特异性的结构,但各结构参数在数量、大小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小叶章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结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生境 解剖结构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晓琦 沙伟 徐忠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处理亚麻幼苗,测定了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处理亚麻幼苗,测定了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质膜相对透性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出现了大量积累的现象。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不同, 5%、10%PEG处理的SOD活性在胁迫初期大幅度升高之后不断下降, 15%处理呈缓慢上升趋势。POD活性大体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其中 15%处理的POD活性变化波动较大。从本实验可以看出,亚麻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幼苗 亚麻 PEG-6000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质膜相对透性 游离脯氨酸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POD活性 活性变化 SOD活性 PEG处理 上升趋势 保护酶 大幅度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柳劲松 王德华 +3 位作者 王英 陈明焕 宋春光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63,共7页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朱雀 燕雀 白腰朱顶雀 能量代谢 体温调节 基础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地钱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永超 王加宁 +3 位作者 邱维忠 迟建国 沙伟 张晗 《山东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37-39,43,共4页
采用8种不同培养基和2种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地钱的组织培养条件的探索。结果发现,相同剂量(2 mg.L-1)的NAA和IBA对牛角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而GA3、6-BA则抑制。光照对地钱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地钱 愈伤组织 植物生长物质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大豆品种间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蔚虹 田成亮 +2 位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孙剑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 个,特异性片段21 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 个,特异性片段21 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TSYS 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到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所有类型的品种在大约0.45-0.80的距离水平被聚在一起,并于近0.57 处分成5 簇。其中野大豆01-336 居群与栽培种黑农40单独成簇,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其它野生居群及栽培品种交叉排列,分成8簇。同一簇内野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不同簇间的野生大豆居群亲缘关系较远,隔离性强于簇内野生大豆与栽培种。黑农40 与其它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农家品种小金黄11905与白眉103亲缘关系很近,与栽培品种合丰34、抗线3、绥农8亲缘关系相对近;农家品种黄宝珠与元宝金和宝丰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RAPD分析 品种间 UPGMA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大豆品种 野生大豆 RAPD技术 栽培品种 农家品种 不同生态区 关系分析 同源片段 遗传关系 遗传距离 多态性 栽培种 野大豆 居群 特异性 树状图 隔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植物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永超 沙伟 张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7-610,共4页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起步较早 ,但其组织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他高等植物差别较大 ,常规的培养条件对其并不适合 ,因而获得成功的种类较少。苔藓植物组织培养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如从其愈伤组织中提取次生代谢物质或从其体内寻找抗逆... 苔藓植物组织培养起步较早 ,但其组织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他高等植物差别较大 ,常规的培养条件对其并不适合 ,因而获得成功的种类较少。苔藓植物组织培养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如从其愈伤组织中提取次生代谢物质或从其体内寻找抗逆性基因或药用成分等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植物激素 应用 苔藓植物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对牛角藓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生理学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永超 薛红 沙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469,共6页
以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对牛角藓 (Cratoneuron filicinum)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蔗糖浓度对细胞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蔗糖是悬浮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碳源 ,是细胞生长的能量来源和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以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对牛角藓 (Cratoneuron filicinum)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蔗糖浓度对细胞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蔗糖是悬浮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碳源 ,是细胞生长的能量来源和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蔗糖浓度为 30 g/L对细胞生长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藓 悬浮培养 蔗糖 生长规律 藓属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元素对牛角藓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永超 薛红 +1 位作者 沙伟 张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5-598,共4页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对牛角藓进行细胞悬浮培养的结果表明 ,大量元素明显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 ,大量元素浓度越高 。
关键词 牛角藓 大量元素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晗 沙伟 高永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苔藓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本文分别从形态学、细胞学、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苔藓植物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牛角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永超 沙伟 张晗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相同剂量的GA_3和2,4-D对牛角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而6-BA、KT和NAA则抑制。光照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植物生长物质 牛角藓 愈伤组织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鵐和栗鵐静止代谢率的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柳劲松 张智研 +1 位作者 马红 侯增山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0,共4页
The resting metabolic rate ( RMR ) of birds correlates broadly with the climate of origin.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regulation in Little buntings and Chestnut buntings, are measured their resting... The resting metabolic rate ( RMR ) of birds correlates broadly with the climate of origin.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regulation in Little buntings and Chestnut buntings, are measured their resting metabolic rate ( RM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 T a) ranged from 5℃ to 30℃ and calculated thermal conductance. The results are mainly as follows. 1. Thermal neutral zone ( TNZ ) for Little buntings ranged from 20℃ to 25℃ and for Chestnut buntings from 25℃ to 32 5℃. 2. The minimum metabolic rate of Little buntings and Chestnut buntings were 4 19 ml O 2/g·hr and 3 99 ml O 2/g·hr,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181% and 146% of the expected values that calculated from their body mass according to Aschoff and Pohl (1970). Above the upper critical temperature, RMR and T b increased. 3. The minimum thermal conductance ( C ) of Little buntings and Chestnut buntings were 0 26 ml O 2/g·hr·℃ and 0 23 ml O 2/g·hr·℃,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138% and 140% of the predicted values calcalated according to Aschoff (1981). In conclusion, the adaptation of Little buntings and Chestnut buntings to environmental climate were by the means of the slight higher level RMR and thermal conductance, and high intensity of chemical thermo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Wu 栗Wu 静止代谢率 产热调节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生境下漂筏苔草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沙伟 徐忠文 +1 位作者 王晓琦 倪红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3-588,共6页
通过石蜡切片制片,对采自三江平原5种生境下漂筏苔草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5种生境下漂筏苔草的叶片具有相同结构,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的。但不同水深对叶片的解剖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水分的增加,... 通过石蜡切片制片,对采自三江平原5种生境下漂筏苔草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5种生境下漂筏苔草的叶片具有相同结构,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的。但不同水深对叶片的解剖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水分的增加,植物叶片的维管束个数和厚度、叶片厚度、导管直径和气腔直径均呈现上升趋势。以上结构变化是植物适应湿生环境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筏苔草 不同生境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后复水对东亚砂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沙伟 王欢 师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对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材料按不同时间梯度复水处理,并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4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4项生理指标在复水... 对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材料按不同时间梯度复水处理,并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4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经长期干旱的东亚砂藓4项生理指标在复水后2d内恢复到对照水平,而在复水过程中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经长期干旱后在植物体内积累,SOD活性较高,在复水过程中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升高后降低的波动状态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经长期干旱后和对照一致,在复水过程中POD活性迅速升高而后很快恢复到对照水平。这4种生理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耐旱东亚砂藓具有不同于其它植物的旱后复水的特殊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砂藓 复水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艳馥 沙伟 徐忠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0,共3页
对两种玉米(K3401和F302)幼苗进行自然干旱胁迫,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玉米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初期有所下降,... 对两种玉米(K3401和F302)幼苗进行自然干旱胁迫,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SOD、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玉米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初期有所下降,而后又有所上升。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种玉米均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K3401的抗旱性能强于F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小叶章根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艳馥 沙伟 +2 位作者 王晓琦 杨柳 倪红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10-112,117,共4页
对三江平原三种不同生境(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下生长的小叶章根的解剖结构进行的研究表明:三种不同生境条件下小叶章根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未见其它特殊结构。但各结构参数在数量、大小等方面均呈... 对三江平原三种不同生境(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下生长的小叶章根的解剖结构进行的研究表明:三种不同生境条件下小叶章根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未见其它特殊结构。但各结构参数在数量、大小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小叶章根的结构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不同生境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DNA及PCR验证 被引量:7
16
作者 都艳霞 沙伟 张梅娟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筛选获得高质量质粒,为进一步克隆、测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重组质粒中提取质粒DNA,核酸检测仪测定提取质粒DNA产量和纯度,并用前期DDRT-PCR时采用的引物进行PCR验证性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电泳... 目的:筛选获得高质量质粒,为进一步克隆、测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重组质粒中提取质粒DNA,核酸检测仪测定提取质粒DNA产量和纯度,并用前期DDRT-PCR时采用的引物进行PCR验证性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电泳图谱加以分析和鉴定。结果:利用常规的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通过酚和氯仿的抽提,可以有效地去除蛋白质杂质,用含有RNase抑制剂的无菌水溶解质粒提取效果最好,得到的质粒DNA无RNA污染,纯度比较高,OD260/OD280比值介于1.8~2.0之间,OD260/OD230比值大于2.0,经PCR反应验证后与预计相符。结论: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重组质粒纯度和浓度都比较高,且PCR验证与预计相一致,可以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裂解法 重组质粒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萼藓科植物DNA提取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晗 高永超 +2 位作者 沙伟 李汝玉 戴双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两种紫萼藓科植物的6个居群的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1个随机引物扩增出清晰谱带52条。聚类结果表明:紫萼藓科两种植物的6个自然居群显然聚为两大支,一支为东亚砂藓,另一支为毛尖紫萼藓。介...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两种紫萼藓科植物的6个居群的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1个随机引物扩增出清晰谱带52条。聚类结果表明:紫萼藓科两种植物的6个自然居群显然聚为两大支,一支为东亚砂藓,另一支为毛尖紫萼藓。介绍了紫萼藓科植物6个自然居群及东亚砂藓与毛尖紫萼藓的遗传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紫萼藓科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贵州产苔类植物染色体数目 被引量:2
18
作者 沙伟 曹同 李海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报道了贵州产 1 0种苔类植物染色体数目。它们是护蒴苔Calypogeiafissa,n =9,全缘广萼苔Chan donanthusbirmensis,n=9,尖瓣褶叶苔Diplophyllumapiculatum ,n =8,刺齿合叶苔Scapaniaciliata ,n =9,格氏合叶苔S .griffithii,n=9,羽枝羽苔P... 报道了贵州产 1 0种苔类植物染色体数目。它们是护蒴苔Calypogeiafissa,n =9,全缘广萼苔Chan donanthusbirmensis,n=9,尖瓣褶叶苔Diplophyllumapiculatum ,n =8,刺齿合叶苔Scapaniaciliata ,n =9,格氏合叶苔S .griffithii,n=9,羽枝羽苔Plagiochilafruticosa,n =8,延叶羽苔P .semidecurrens,n =8,尖叶扁萼苔Radulakojana ,n =7,丛生光萼苔Porellacaespitans,n=8,塔柱大光耳叶苔Frullaniataradakensi,n =9。其中尖瓣褶叶苔 ,格氏合叶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 染色体 数目 贵州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部分大型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晶 沙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9-692,共4页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东北地区20种大型藓类植物的系统关系。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7个引物,共产生了82条DNA片段,其中79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96.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71条。采用NTSYS-pc数据分...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东北地区20种大型藓类植物的系统关系。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7个引物,共产生了82条DNA片段,其中79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96.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71条。采用NTSYS-pc数据分析软件,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27为界限划分,可将20种苔藓植物分为二大类,即泥炭藓类和真藓类。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42为界限划分,可将20种苔藓植物划分为四大类群,即泥炭藓类、顶蒴单齿亚类、顶蒴双齿亚类和侧蒴双齿类。从整个聚类图可以看出,泥炭藓类是较原始的类群,而金发藓类是较进化的类群,这一结果和大多数苔藓植物经典分类系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系统关系 遗传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晶 沙伟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序列测序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苔藓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在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分子系统学 同工酶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