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郜莹 刘兴来 +3 位作者 杨微微 金铭 吴桐 蔡珍珍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4期240-241,243,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多方面的激励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为了研究未来医学生的创业情况,该文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多方面的激励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在这种社会趋势下,为了研究未来医学生的创业情况,该文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该文将主要问题创业意向结构拆分为创业行为倾向、创业希求性、创业可行性3部分;将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性别、性格、家庭、氛围和生源地5个部分;并对如何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比例提出了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创业意向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大戟内酯B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璐 闫文静 +2 位作者 刘姿宇 刘立琨 岳丽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97-99,119,共4页
岩大戟内酯B(jolkinolide B,JB)是从狼毒大戟根部分离出的二萜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JB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骨质疏松和抗结核等多种药理活性。JB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是一种毒性较低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 岩大戟内酯B(jolkinolide B,JB)是从狼毒大戟根部分离出的二萜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JB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骨质疏松和抗结核等多种药理活性。JB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是一种毒性较低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JB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JB生物学功能的探究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 岩大戟内酯B 抗肿瘤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对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形成和培育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婷婷 温宪春 +2 位作者 林瀚 曲雯 王常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第17期83-84,95,共3页
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在处理医患关系与培育和谐社会氛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分析来看,除了沟通能力、思辨能力等基本技能之外,医学生本身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对医生队伍的素质建设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在处理医患关系与培育和谐社会氛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分析来看,除了沟通能力、思辨能力等基本技能之外,医学生本身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对医生队伍的素质建设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从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探索文化自信建设对其职业素养培育的积极作用,提出一系列通过强化文化自信以提高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医学生 职业素养 人文教育 综合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代谢酶PGK1相关的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瑶瑶 潘婷 +2 位作者 刘立琨 高秀丽 岳丽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61-1766,共6页
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催化ATP生成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1,3-bisphosphoglycerate,1,3-BPG)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并且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催化ATP生成的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1,3-bisphosphoglycerate,1,3-BPG)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PG),并且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PGK1不仅具有代谢酶活性,在糖酵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蛋白激酶活性,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如介导血管生成、细胞自噬、DNA复制和修复、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等。在医学生物领域,翻译后修饰对基因稳定遗传、蛋白质定位、细胞代谢调控、DNA转录和翻译等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与PGK1相关的各种翻译后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这不仅推动了癌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更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PGK1翻译后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K1 翻译后修饰 糖酵解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续命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萱 侯惠玲 +5 位作者 宋伟鹏 李晓明 刘洋 张微 张喜武 赵炜明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1期536-549,共14页
小续命汤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主治中风证,疗效显著。近期研究发现其对除中风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麻痹、眩晕等疗效也较好,但相关成果鲜见报道,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小续命汤在上述疾病的应用实践与作用机制,... 小续命汤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主治中风证,疗效显著。近期研究发现其对除中风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麻痹、眩晕等疗效也较好,但相关成果鲜见报道,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小续命汤在上述疾病的应用实践与作用机制,旨在为深化小续命汤对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探索提供坚实基础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 面神经麻痹 眩晕 阿尔兹海默病 氧化应激 自噬 细胞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6
作者 张琪 李鹤楠 +3 位作者 王临江 刘丹 王婧 蔡德富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190-194,共5页
厚朴是我国传统中药,和厚朴酚(Honokiol,HNK)是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抗痉挛、抗抑郁、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关注。作为天然来源、安全性高的抗肿瘤活... 厚朴是我国传统中药,和厚朴酚(Honokiol,HNK)是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抗痉挛、抗抑郁、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关注。作为天然来源、安全性高的抗肿瘤活性成分,HNK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诱导自噬、激活内质网应激、诱导活性氧生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基于近年国内外HNK的抗肿瘤相关文献,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HNK的进一步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和厚朴酚 抗肿瘤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睿 刘吉成 +4 位作者 罗春娟 刘立琨 周丽 张琪 张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FLU,3mg/kg)、雌激素组(E,0.15 mg/kg)和葛根素组...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FLU,3mg/kg)、雌激素组(E,0.15 mg/kg)和葛根素组(92 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各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测定行为学变化,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测定海马组织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OVX组小鼠连续7 d内连续监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呈现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增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或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萎缩、数量减少、尼氏体减少及早期凋亡变化,脑组织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减少(P<0.01);海马组织CREB-1、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1)、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比较,给予葛根素(Pue)治疗后,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增加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体质量增加迅速(P<0.01或P<0.05);减轻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细胞,增加脑组织5-HT、NE及DA含量(P<0.01),增加海马组织CREB-1、p-CREB、BDNF及Trk B蛋白表达(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鼠双侧OVX联合CUMS可成功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葛根素具有神经保护及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早期凋亡、增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及上调脑组织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围绝经期抑郁症 雌激素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中药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睿 王琪 +7 位作者 金明顺 陈雪 王伟 张宁 杨德柱 刘建华 王国忠 刘吉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2,共4页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限制了应用。单味中药在抗抑郁症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常见抗抑郁单味中药进行简要综述,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睿 刘吉成 +4 位作者 罗春娟 刘立琨 周丽 张琪 张晓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8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3mg/kg)+雌激素(0.15mg/kg)组、葛根素...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3mg/kg)+雌激素(0.15mg/kg)组、葛根素组(92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各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天。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测定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及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各OVX组小鼠连续7天内连续监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呈现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增加,海马神经元损伤、数量减少、尼氏体减少及早期凋亡变化,Bcl-2蛋白表达减少而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与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比较,给予葛根素治疗后,可逆转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抑制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及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围绝经期抑郁症 雌激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聚苯乙烯的裂解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晓婷 张庆合 +1 位作者 李晓敏 李红梅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5-1177,1186,共4页
采用热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重均分子量为2.400×10^3-1.724×10^5g/mol的不同分布范围内的3种聚苯乙烯的热裂解特征。以氮气为载气,在50-500℃范围内,比较了3种聚苯乙烯的失重曲线、裂解产... 采用热重-红外-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重均分子量为2.400×10^3-1.724×10^5g/mol的不同分布范围内的3种聚苯乙烯的热裂解特征。以氮气为载气,在50-500℃范围内,比较了3种聚苯乙烯的失重曲线、裂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总离子流色谱。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之间的热裂解、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同分布宽度、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之间的TGA、FTIR、GC/MS检测结果相近。该方法为不同分子量及分布的聚苯乙烯性能的深入研究及聚苯乙烯用于仪器性能验证、比较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A-FTIR-GC/MS联用技术 聚苯乙烯 裂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滤膜基环丙沙星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吸附性能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杰 唐丽 +3 位作者 卜明 马玉坤 王海君 王静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0-857,共8页
为实现环丙沙星的快速识别,制备了可以选择性吸附环丙沙星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铜滤膜基分子印迹复合膜。以环丙沙星为模板分子,铜滤膜为基膜,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二氯甲... 为实现环丙沙星的快速识别,制备了可以选择性吸附环丙沙星的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铜滤膜基分子印迹复合膜。以环丙沙星为模板分子,铜滤膜为基膜,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为反应溶剂和致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复合膜。红外光谱表征膜的结构,显微镜表征膜的形貌。对膜的吸附性能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复合膜为一层白色、连续、均匀的薄膜,表面光滑无裂纹。120 min左右膜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8.11μg/cm^(2),至少可以重复使用6次,印迹因子为4.0。膜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对环丙沙星检测的最低浓度为1.00×10^(-8)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分子印迹 复合膜 铜滤膜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微 韩翠翠 岳丽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3期14-17,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DNA甲基化是促使乳腺癌发生的重要方式。DNA甲基化可介导乳腺癌致病基因的异常表达。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基因组水平筛选出乳腺癌主要致... 乳腺癌是女性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DNA甲基化是促使乳腺癌发生的重要方式。DNA甲基化可介导乳腺癌致病基因的异常表达。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基因组水平筛选出乳腺癌主要致病基因,对进一步诊断及治疗乳腺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乳腺癌DNA甲基化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NA甲基化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医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馨竹 丁万华 +3 位作者 王凯 赵阿勐 付义 张可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6期2443-2444,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目前医学生医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方法随机选取已下附院实习学生195人,其中男93人,女102人,年龄20~23周岁,平均年龄(21.6±1.7)周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选学生的医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目前医学生医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方法随机选取已下附院实习学生195人,其中男93人,女102人,年龄20~23周岁,平均年龄(21.6±1.7)周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选学生的医德及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试学生调查结果体现出在医德认识方面与医德情感方面整体得分的均数均较高,而医德行为方面得分均数较低。经统计学检验,男、女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医德认识、医德情感与医德行为方面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医学生整体医德素质较好,但在个别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相关研究SNP多态性阳性位点与黑龙江省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吴桐 刘吉成 +4 位作者 邱永强 李美谦 何宁 李鸿梅 李喜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7期5-7,共3页
目的 检测前期GWAS研究中差异最显著的三个位点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方法 收集150例乳腺癌患者和300例年龄匹配且无乳腺癌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一般临床资料和5 ml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sequencing方法... 目的 检测前期GWAS研究中差异最显著的三个位点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方法 收集150例乳腺癌患者和300例年龄匹配且无乳腺癌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一般临床资料和5 ml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sequencing方法基因分型,统计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结果 各位点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rs3006663,rs73749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基因型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6551328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CC基因型,CT杂合基因型的风险值OR=1.776,95%CI为1.155~2.728,提示该位点CT基因型是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结论 rs6551328多态性与在黑龙江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易感位点 群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6551328位点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吴桐 刘吉成 +4 位作者 邱永强 李美谦 何宁 李鸿梅 李喜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9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551328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及其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采用PCR-Sequencing研究方法对150例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551328多态性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及其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采用PCR-Sequencing研究方法对150例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进行分析,分析rs6551328等位基因在病例-对照中的分布差异,并比较基因型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s6551328 C/T两个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中未检测到差异,而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风险度OR=1.776,95%CI为1.155-2.728;CT杂合基因型相对于纯合基因型(CC+TT),风险度OR=1.883,95%CI为1.195-2.281。根据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携带CT基因型乳腺癌转移风险增加。结论 rs6551328多态性位点与黑龙江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其中基因型CT是乳腺癌发病易感基因型,且该基因型与乳腺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二乙氨基香豆素-3-烯丙端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卜明 王海君 +5 位作者 马玉坤 王静 李爽 陈颂 刘磊 孙靖文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2-576,共5页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丙二酸环亚异丙酯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生成7-二乙氨基香豆素-3-羧酸,与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后与3-溴丙烯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等加以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测定。结... 以4-二乙氨基水杨醛、丙二酸环亚异丙酯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生成7-二乙氨基香豆素-3-羧酸,与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后与3-溴丙烯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等加以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烯丙端基化合物收率均超过70%,荧光发射峰波长分别为489、498、508nm,其中7-二乙氨基香豆素-3-酰胺-N-丁酸烯丙酯具有相对较大的Stokes位移,对A549细胞进行染色,绿光激发时,细胞呈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成功实现细胞内荧光成像,具有良好的生物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二乙氨基香豆素-3-羧酸 3-溴丙烯 荧光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的原发性痛经不同进展阶段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永洲 李娜 +4 位作者 崔晓燕 李哲 赵蓝青青 刘琦 熊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4-749,共6页
目的 通过非靶向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原发性痛经形成过程中大鼠的内源性代谢特征,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实质。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方法复制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正常饮食饮... 目的 通过非靶向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原发性痛经形成过程中大鼠的内源性代谢特征,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实质。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方法复制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正常饮食饮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合多变量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及核心代谢通路,使用MetaboAnalyst 5.0平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来评估核心代谢物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马尿酸、苯乙醛、前列腺素G2、6-羟基-5-甲氧基吲哚葡萄糖醛酸等46种差异显著的小分子代谢物,涉及苯丙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3条核心代谢通路。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出4种核心生物标志物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结论 原发性痛经不同进展阶段呈现不同的代谢图谱,主要涉及脂肪酸代谢、糖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紊乱,同时提取出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评估原发性痛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ROC曲线 生物学基础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大戟配伍大枣水煎液体外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立威 陈哲 +4 位作者 陈颂 倪世宇 李京 葛鹏玲 刘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5,共10页
目的探讨狼毒大戟配伍大枣水煎液(decoction of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and jujuba,DEFSJ)体外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DEFSJ载药血清(containing serum,CS);光镜及电镜... 目的探讨狼毒大戟配伍大枣水煎液(decoction of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and jujuba,DEFSJ)体外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DEFSJ载药血清(containing serum,CS);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EFSJ-CS联合LY294002(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结合免疫染色检测PI3k/Akt转导途径及Bcl-2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及电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EFSJ-CS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LY294002后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Annexin V-FITC/PI染色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随着DEFSJ-CS含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联合LY294002后凋亡作用更加显著(P<0.05,P<0.01);免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I3k、p-Akt、p-FoxO3a、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Bim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联合LY294002后p-Akt、p-FoxO3a蛋白表达下调更加显著。结论PI3k/Akt转导途径参与了DEFSJ-CS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配伍大枣水煎液 载药血清 MCF-7细胞 凋亡 PI3K/AKT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粉、狼毒大枣汤的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立威 樊丽 +4 位作者 倪世宇 于虹 周丽 陈哲 刘吉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期4-8,18,共6页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 目的研究狼毒粉(EFSP)、狼毒大枣汤(DEFSJ)的单次给药毒性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制备EFSP、DEFSJ,采用改良寇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度;并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其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EFSP的LD_(50)为2.12 g/kg,95%可信限为1.61~2.78 g/kg,DEFSJ的LD_(50)为12.60 g/kg,95%可信限为9.65~16.48 g/kg。EFSP、DEFSJ给药组与枣汤组比较,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体重呈显著降低趋势,但脏器系数变化不明显;小鼠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升高(P<0.05),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两药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结论 EFSP、DEFSJ均有一定的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粉 狼毒大枣汤 改良寇式法 单次给药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DP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立威 陈哲 +4 位作者 王文豹 张金玲 张洪涛 葛鹏玲 刘吉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5-831,共7页
目的探究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DP)能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白血病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为工具药,采用MTT... 目的探究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DP)能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白血病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为工具药,采用MTT、AnnexinⅤ-FITC/PI、AO-EB染色法观察并测定DP作用24 h后对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DP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及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P作用24 h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叉头框O3a(FoxO3a)、B细胞淋巴瘤2细胞死亡的相互作用介质(Bim)的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FoxO3a(p-FoxO3a)、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FoxO3a蛋白核转位情况。结果10μmol/L DP和10μmol/L DP+LY294002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P<0.01);5、10、20μmol/L DP作用后的细胞均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趋势;10μmol/L DP和10μmol/L DP+LY294002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和Bim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FoxO3a mRNA转录水平和p-FoxO3a、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0μmol/L DP+LY294002组细胞可见FoxO3a蛋白的核转位变化,且该变化较LY294002组明显。结论DP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 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 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