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OCT检查观察血通治疗糖尿病眼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晓玲 冯佳庆 +5 位作者 吴宏 田虹 徐瑶 刘源源 宋宏斌 李昌祁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期89-89,共1页
糖尿病性眼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黄斑水肿的早期治疗已得到广泛重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对治疗前后提供客观、精确、有效的评价。我们应用血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 糖尿病性眼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黄斑水肿的早期治疗已得到广泛重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对治疗前后提供客观、精确、有效的评价。我们应用血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并在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查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 血通 糖尿病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盐酸奥布卡因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晓华 刘平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盐酸奥布卡因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临床应用 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苏晓华 刘英豪 +4 位作者 段惠静 徐瑶 田虹 黎国英 张晶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4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2眼DR患者,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造影变化。结果本组78眼,有效69眼,总有效率88.5%,其中增殖...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2眼DR患者,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造影变化。结果本组78眼,有效69眼,总有效率88.5%,其中增殖前期DR45眼,有效42眼,有效率为93.3%;增殖期DR33眼,有效27眼,有效率为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78眼中治疗后视力提高19眼(24.4%),视力不变50眼(64.1%),视力下降9眼(11.5%)。治疗前36眼有黄斑水肿,治疗后8眼黄斑水肿完全吸收(22.2%),24眼部分吸收(63.2%),4眼无变化(11.1%)。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消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光凝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张巍巍 喻巍 +2 位作者 刘文波 傅宏 王梗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20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8月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使用玻璃体腔一次性... 目的观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8月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使用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药物治疗,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BCVA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并恢复视网膜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玻璃体腔 康柏西普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苏晓华 刘平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钝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临床表现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半综合征——附5例报告
6
作者 李策 刘英豪 +8 位作者 李冬梅 马玉杰 侯卫洪 张巍 徐瑶 段惠静 刘文波 袁士仿 田虹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83-84,共2页
本文报告5例一个半综合征,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2.4岁。5例均有患侧眼内收、外展不能,对侧眼内收受限,其中4例外展有眼震。另外,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例1同时有对侧中枢性面合瘫。本组5例均做头CT扫描,2例为桥脑出血,... 本文报告5例一个半综合征,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2.4岁。5例均有患侧眼内收、外展不能,对侧眼内收受限,其中4例外展有眼震。另外,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例1同时有对侧中枢性面合瘫。本组5例均做头CT扫描,2例为桥脑出血,1例为桥脑梗塞,其余2例尽管脑干无异常,但根据病人年龄大,起病急,基底节区有腔隙性梗塞,提示为桥脑梗塞。由于CT扫描对脑干病变分辨力差,可能将小的梗塞灶遗漏。以往认为,桥脑侧视中枢被破坏,侧视麻痹会持久存在。本组5例根据病因不同,及时采取正确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侧视麻痹很快恢复正常。一个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患侧眼不能向左右运动,对侧眼不能内收、外展时出现眼震。病变位于同向运动不能侧副外展神经核,同时波及副外展核腹内侧的内侧纵束。一个半综合征病变位于桥脑实质,因此完全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瘫,本组有2例出现对侧肢体瘫,其中1例同时对侧中枢性面合瘫,引起上述改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即桥脑梗塞灶部位较高,波及到尚未交叉到对侧的锥体束,或在桥脑及以上部位有两个梗塞灶并存。一个半综合征,尽管病变在桥脑实质,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仅有眼侧视麻痹,常首先就诊于眼科,提高对本征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半综合征 病例报告 桥脑 神经核 脑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