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教师素质的现代内涵刍议 被引量:6
1
作者 盖颖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大学教师素质的现代内涵,主要应当从大学教师的人格结构、问题意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等几个层面体现出来。
关键词 大学 教师素质 现代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小璐 于海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160,共4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生活,改变着原来的文化体系。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产生与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的建构,正随着网络的扩展而在新的时空延伸,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网络语言是思维创新的体现,是社会...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生活,改变着原来的文化体系。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产生与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的建构,正随着网络的扩展而在新的时空延伸,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网络语言是思维创新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变革的必然,但是它对汉语规范化的挑战、对汉字表意性审美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破坏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客观审视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引导网络语言,规范网络语言,使之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网络语言 传统语言 科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沉思 人生的解读——重读《我与地坛》 被引量:5
3
作者 朴晓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3-24,共2页
《我与地坛》是一篇"至性"的美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超越性的感悟。作者以其对人生苦难的直接承担和体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获得生存启示,抒写了一个失去精神寄托的游子走入... 《我与地坛》是一篇"至性"的美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超越性的感悟。作者以其对人生苦难的直接承担和体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获得生存启示,抒写了一个失去精神寄托的游子走入自然怀抱的发现。正是由于母亲博大深挚,毫不张扬的爱,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与地坛 人生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评论的立场与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技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9-50,共2页
当今影视评论存在"统一发稿"和缺乏"精英文化"的问题。根据影视评论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影视评论需要"有感而发"和"重视艺术分析"。
关键词 影视评论 精英文化 统一发稿 艺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通俗小说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青少年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思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2-83,共2页
娱乐和消遣已成为绝大多数青少年的主要的阅读目的。阅读网络通俗小说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意志力,克服青少年以自我为重的心理,丰富青少年的想象力。但网络在带给学生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学生们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教师要... 娱乐和消遣已成为绝大多数青少年的主要的阅读目的。阅读网络通俗小说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意志力,克服青少年以自我为重的心理,丰富青少年的想象力。但网络在带给学生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学生们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更好、更有益地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通俗小说 阅读 青少年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吟诵对古典诗歌鉴赏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技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11期80-81,共2页
诗的诞生与发展伴随着兴发感动的力量,因此在鉴赏古典诗歌的同时,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这种兴发感动得特质,才能对诗歌鉴赏到位。本文从吟诵传统与诗的兴发感动的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阐述古人对声音美的觉醒是诗歌产生的原始动... 诗的诞生与发展伴随着兴发感动的力量,因此在鉴赏古典诗歌的同时,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的这种兴发感动得特质,才能对诗歌鉴赏到位。本文从吟诵传统与诗的兴发感动的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阐述古人对声音美的觉醒是诗歌产生的原始动力,吟咏诗歌是对诗歌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创作底蕴的积累,用声音诠释诗歌,更能恰到好处的感悟到诗歌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兴发感动 古典诗歌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居易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7
作者 朴晓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5-47,共3页
日本文学具有多源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并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本文从《源氏物语》入手,针对白诗的写实讽喻思想、宗教解脱思想和创作理论中的诗学理论三个方面探讨白居易思想对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的影响。
关键词 白居易思想 物语文学 源氏物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与《愤怒的葡萄》中的教士形象比较
8
作者 伊彩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145-146,共2页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副主教与《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西牧师,都是深受西方近现代历史观、科学观、人性观濡化的神职人员典型。二人的相同之处在于,在宗教与人性(灵与肉)的激烈搏战中,他们都在试图从神的世界退守到人...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副主教与《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西牧师,都是深受西方近现代历史观、科学观、人性观濡化的神职人员典型。二人的相同之处在于,在宗教与人性(灵与肉)的激烈搏战中,他们都在试图从神的世界退守到人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克洛德未能经由人性觉醒走向人性回归,而吉姆·凯西则在对底层生活的关注与同情中,最终成为不平等社会秩序的反抗者——罢工组织者,完成了个体的生命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德 吉姆·凯西 爱欲 传教士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言兴起的背景因素研究
9
作者 于海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2期202-202,共1页
网语的兴起对传统汉语语言的使用有着强烈的冲击,这引起了语言学者的忧心忡忡。试从网语形成的四个背景因素来论述网络语言形成的必然性。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网络媒介 网络群体 社会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资源开发对学前全语言创造教育的推动效果研究
10
作者 吴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9期183-183,共1页
学前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他教育的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教育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教育的目标也指向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内容的改变自然带来教学形式的变革,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新的教学形式起到辅... 学前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他教育的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教育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教育的目标也指向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内容的改变自然带来教学形式的变革,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新的教学形式起到辅助推动作用。主要从教师观念、教具准备、教学方式、幼儿学习能力等四大方面简要阐述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共鸣,加强共识,使参与学前网络资源开发的队伍更加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网络资源 学前全语言教育 创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80后一代的青春——《奋斗》
11
作者 殷光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49-151,共3页
《奋斗》一反国产偶像剧哈韩哈日的程式化模式,打破了以往在青春主题书写与叙事结构突破方面的困境,而是以人性化的视角、贴近生活本真的剧情逻辑,来展示80后一代的奋斗梦想与对生活的青春选择。同时,影片借助唯美的视觉画面与时尚的语... 《奋斗》一反国产偶像剧哈韩哈日的程式化模式,打破了以往在青春主题书写与叙事结构突破方面的困境,而是以人性化的视角、贴近生活本真的剧情逻辑,来展示80后一代的奋斗梦想与对生活的青春选择。同时,影片借助唯美的视觉画面与时尚的语言修辞,在更深层次上凸现了对80后一代的理想与爱情及其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与关爱。《奋斗》是中国80后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国产青春偶像剧发展的一个崭新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 80后 唯美 青春偶像剧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香熏染 传承经典——试析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光宇 《林区教学》 201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国学启蒙是以中国文化最经典部分来取材,因材施教,对儿童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染。阐述了国学启蒙教育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论述了国学启蒙教育的方法及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并提出了国学启蒙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国学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喻奇葩 异香浓郁——《围城》与《荷塘月色》比喻技巧与风格赏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丽君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5期221-222,共2页
作为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式,比喻成为古今中外无数文学作品中的常客。我国著名作家钱钟书、朱自清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创作功力,把这一常见得辞格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围城》与《荷塘月色》比喻技巧与风格赏析。
关键词 比喻技巧 风格 赏析
原文传递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性意象
14
作者 赵晓丹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7-69,共3页
在当代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对意象的研究不容忽视,结合当代小说创作谈论意象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性意象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美学元素和文化意蕴。本文着重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性意象及其... 在当代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对意象的研究不容忽视,结合当代小说创作谈论意象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性意象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美学元素和文化意蕴。本文着重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性意象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性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