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研究概况
1
作者 牛遥 窦金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及相关参考书目,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其涉及中药有效组分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及分析。文章所载中药注射液有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等5种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多数源自单... 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PubMed及相关参考书目,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其涉及中药有效组分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及分析。文章所载中药注射液有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等5种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多数源自单味中药;中药中有效组分被提取作为中药注射液主要成分是趋势,占比80%;以上中药注射液不仅仅适用于某个中医证型,在相关心血管疾病中多有应用;涉及中药有丹参、川芎等,有效组分类型有皂苷和黄酮类等;多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本文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KI), PubMed and relevant bibliographies were consulted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commonly-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TCMI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ir related literature involving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5 types of TCMIs, including ligustrazine injection, tanshinone IIA sodium sulfonate injection etc. The majority are derived from single-flavored Chinese medicines. It is a trend that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medicines are extracted to be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hich accounts for 80% of the total. The above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re not only applicable to a certain TCM type, but also to the releva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which they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volving Chinese medicines such as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 etc., and the types of active components include saponins and flavonoids, etc. Most of them hav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rotection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ti-inflammation, antioxidation and anti-thrombosis.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the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中药 有效组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世华 窦金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7-63,共7页
丹参制剂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具有调节血脂,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丹参制剂及剂型在不断创新和丰富,除了传统汤剂之外,更有胶囊、蜜丸、片剂、注射剂等,随着临床上... 丹参制剂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具有调节血脂,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丹参制剂及剂型在不断创新和丰富,除了传统汤剂之外,更有胶囊、蜜丸、片剂、注射剂等,随着临床上的普及使用,有关丹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丹参制剂对于冠心病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可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作用机制 冠心病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联合胺碘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冬梅 赵御凯 +3 位作者 郝学东 翟文姬 高晶 徐倩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炎症指标及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BA 80例,中医诊断为心悸心肾阳虚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炎症指标及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BA 80例,中医诊断为心悸心肾阳虚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加味真武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率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1)。治疗后,2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24 h心率及cAMP蛋白、PKA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悸、乏力、胸闷气短各证候积分以及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真武汤联合胺碘酮能提高BA的治疗效果,改善心率过缓及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水平,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加味真武汤 胺碘酮 心率 白细胞介素-6 证候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联合温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万冬梅 赵御凯 +3 位作者 郝学东 翟文姬 高晶 徐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联合温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联合温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加味真武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神经内分泌激素[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心室率、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344,P<0.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心悸、胸闷、气促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SDNN、LF、LF/HF大于对照组,SDANN、rMS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肾素、AngⅡ、AL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心室率、CO快于对照组,SV、LVEF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真武汤联合温针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的疗效确切,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心脏节律性,增强心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肾阳虚 加味真武汤 温针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功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