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蕾蕾 杨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242-248,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涉及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遗传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部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广泛...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涉及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遗传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部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在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与优势。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医药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探讨其潜在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景。Atherosclerosis, 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ba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a complex and diverse pathogenesis involving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nflammatory response, genetics and endothelial damage.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l microeco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s a treasur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shown remarkabl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in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and preventing atherosclerosis by virtue of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rapeutic mean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TC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atherosclerosis, 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道菌群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文欣 赵斓迪 杨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174-1180,共7页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发展的前期阶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治疗手段,在高血压前期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体质、改善生活习惯、个性化治疗等方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产生积...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发展的前期阶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治疗手段,在高血压前期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体质、改善生活习惯、个性化治疗等方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产生积极影响。个体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波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此外,中医药的综合疗效和辨证施治理念也为高血压前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尽管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管理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调节血压变异性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管理中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推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管理中的发展。Prehypertension is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a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shown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t is foun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prehypertension by regulating physique, improving living habits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Individualized TCM treatment regimen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ddition, the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ncep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ls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Alth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ts potential in regulating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annot be ignored. Future studies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血压变异性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闯 袁鑫 徐京育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通过查阅近些年国内外对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现代研究和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应用,总结中西医在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检索近5年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的文献,从中医理论溯源、方药治则、现代医学基础研究... 通过查阅近些年国内外对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现代研究和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应用,总结中西医在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检索近5年来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的文献,从中医理论溯源、方药治则、现代医学基础研究、治疗方式等方面阐述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的中医应用以及现代研究进展。中医药在辨证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以人为中心"对症治疗。而现代医学通过对疾病的基础研究,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的研究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追溯到"痰瘀同治"的理论提出,再到基础医学从分子生物学对"痰瘀"的证实,都为冠心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阳 陶雪莲 +3 位作者 徐放 李明珠 王凤儒 王远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182-185,共4页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参与了多种炎症、免疫反应过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6与其受体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如Janus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Ras蛋...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因子参与了多种炎症、免疫反应过程,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L-6与其受体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如Janus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Ras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肿瘤细胞中IL-6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增生等过程,抑制IL-6及其信号通路是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IL-6不是单独在机体中发挥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对肿瘤的发生和影响可能更大,联合检测多种细胞因子指标对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文源 代优 郝继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549-5552,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灸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绝对听阈改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灸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绝对听阈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绝对听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机体局部微循环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患者听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徐文源 代优 郝继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931-4933,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肢体康复训练指...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肢体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灸辨证取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炎性因子、凝血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人数占比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针灸辨证取穴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状态,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辨证取穴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桂益脉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龙 张超越 徐京育 《河北中医》 2017年第2期264-267,272,共5页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假手术组(Sham)、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芪桂益脉灵高剂量组(QGYMLH)...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假手术组(Sham)、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芪桂益脉灵高剂量组(QGYMLH)、芪桂益脉灵低剂量组(QGYML),每组10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芪桂益脉灵(高、低剂量),连续灌服7 d,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MP-9的表达;取心肌组织,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表达。结果 Sham组MMP-9、P-JNK表达水平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QGYMLL组、QGYMLH组MMP-9、P-JNK表达水平均高于N组(P<0.05);QGYML组、QGYMLH组MMP-9、P-JNK表达水平均低于I/R组(P<0.05);QGYMLH组MMP-9、P-JNK表达水平低于QGYMLL组(P<0.05)。结论芪桂益脉灵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中JNK磷酸化程度及MMP-9表达有关,且与中药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桂枝 心肌再灌注损伤 大鼠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桂益脉灵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P38及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京育 张超越 赵龙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组织中P38及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后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后,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穿线但不作结扎,其余大鼠分别分...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组织中P38及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后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后,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穿线但不作结扎,其余大鼠分别分成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芪桂益脉灵低剂量组和芪桂益脉灵高剂量组,分别给生理盐水、芪桂益脉灵(大、小剂量),连续灌服7d,并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其心脏组织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P38和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P38和P-ERK1/2与假手术术组比较蛋白表达升高(P<0.05);灌药组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P38表达明显降低,PERK1/2表达升高显著(P<0.05),高剂量组效果更佳。结论:芪桂益脉灵能够抑制P38通路,减轻其磷酸化,并且能够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减轻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能够协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桂益脉灵 心肌缺血再灌注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莉以通为顺治疗冠心病特色拾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怡清 温伟 +3 位作者 隋艳波 李勃男 赤艺 李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13-1415,共3页
刘莉教授认为冠心病从中医角度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心,实是痰、瘀,或痰瘀互结。虚是气血之虚。其本质为瘀滞血脉,瘀是伴随疾病始终的病理产物,由瘀所致的"不通"引发疾病,而病久入络,气血不足,虚实兼夹,是其病程终末,并且认... 刘莉教授认为冠心病从中医角度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心,实是痰、瘀,或痰瘀互结。虚是气血之虚。其本质为瘀滞血脉,瘀是伴随疾病始终的病理产物,由瘀所致的"不通"引发疾病,而病久入络,气血不足,虚实兼夹,是其病程终末,并且认为冠心病致病因素多是由情志而来。刘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肯定了调畅情志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通"的必要性。故总结出冠心病的辨治经验:以通为顺。并认为本病变化较为复杂,治疗要直指其责,对证而治,同时不忘以人为本,因证而治。即在"通"法的基础上,随患者的病程进展及外界环境的变化,甚则是情志的变化,遣方用药。最后附病案一则,探究其思想在冠心病治疗上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求更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冠心病 治疗原则 以通为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赵志成 郭玉岩 张晶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35-136,139,共3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3,西格列汀)和观察组(n=43,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观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3,西格列汀)和观察组(n=43,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TG、TC、LDL-C、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冠心清化散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冠心清化散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癫痫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宇航 程为平 +1 位作者 闫慈爱 张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08-816,共9页
针灸是中医治疗癫痫的常用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癫痫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癫痫发作程度及减少不良反应率。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癫痫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调控半胱氨酸蛋... 针灸是中医治疗癫痫的常用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癫痫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癫痫发作程度及减少不良反应率。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癫痫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肿瘤抑制基因(P53)等表达,有效拮抗神经元凋亡;通过负向调控核因子-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等表达,抑制脑内炎性反应;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通过下调免疫因子IgG1、IgG2a等表达以及调控内分泌水平,纠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通过激活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以及调节抗氧化酶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通过调控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神经元性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的表达水平,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通过调控离子通道、抑制苔藓纤维出芽、调节肠道菌群以及抑制多药耐药基因及蛋白过表达等多种途径治疗癫痫。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对于癫痫的干预作用具有多方面、多维度、多靶点综合调控的特点。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针灸治疗癫痫的辨证选穴规律以及操作手法的探讨及统一,同时更深入地研究针灸各靶点间潜在的关联性,加快更多更深层次基础研究的开展以丰富针灸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癫痫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神经元凋亡 炎性反应 肠道菌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胸内关谋”探讨内关穴位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闫慈爱 程光宇 +2 位作者 张奇 李宇航 程为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冠心病是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心胸内关谋”突出了内关穴在心胸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心胸内关谋”提... 冠心病是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心胸内关谋”突出了内关穴在心胸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心胸内关谋”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内关穴位疗法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手段众多、安全便捷、疗效突出、预后良好的特点。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基于“心胸内关谋”探讨了中西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内关穴位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内关穴位疗法治疗冠心病提供思路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胸内关谋 内关 内关穴位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