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平 邹国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409-415,共7页
双心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疾病。近年来,双心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大多局限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而忽略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即使双心同治也常常采用给予患者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同时,... 双心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疾病。近年来,双心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对于双心疾病的治疗大多局限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而忽略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即使双心同治也常常采用给予患者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同时,再予治疗焦虑抑郁药物的方案。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再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还需要更加有效且被大众认可的治疗方案来解决双心问题。由于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抗药性与依赖性,使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而中医治疗强调的整体观念与医学发展趋势相契合,中医注重人文关怀、形神同调,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文章通过阐述双心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Psycho-cardiology disease, that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double heart diseas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double heart disease is mostly limited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le ignoring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patients. Even if both hearts are treated at the same time, patients are often given drug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n tre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rugs.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model no longer meets people’s health needs, but also needs more effective and publicly recognized treatment progra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ouble heart. Due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drug resistance and dependence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is reduced. The overall concept emphasiz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ys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harmony of form and spirit, small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double heart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157例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于国强 孙婧妍 +7 位作者 尹瑞楠 刘旭英 关莹 曹燚 吴壮 刘杨月 冯秋菊 于晓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75-78,共4页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4所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15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临床...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4所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15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患者的痴呆程度,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QOL-AD评分、GDS-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偏爱吃河鲜/海鲜/鱼油类保健品、每天户外活动、QOL-AD评分、GDS-15评分是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痴呆患者中,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与痴呆程度有关,通过控制饮食、加强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痴呆程度,而突然戒烟、抑郁可加重痴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养老机构 生活质量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隋艳波 宋云飞 +1 位作者 庄金龙 刘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0期117-118,12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关系,为CHF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筛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健康体检者20例作...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关系,为CHF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筛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两组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常见中医证型的LVEF、SDNN、SDAN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各证型间的LVEF、SDNN、SDANN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PNN50在CHF各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不同中医证型与HRV和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HRV可以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川芪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庆江 张晓楠 +2 位作者 柳思佳 庄颖梅 陈波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158-159,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丹川芪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门诊就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川芪颗... 目的探讨丹川芪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门诊就治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川芪颗粒,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12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川芪颗粒能够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流变学指标,从而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丹川芪颗粒 中医证候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虚络瘀”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进展
5
作者 佟晓雪 朱泽锴 +1 位作者 金鑫 孙静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冠心病(CHD)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使得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中医学角度多以“胸痹”“真心痛”“心痹”论治。本研究以“正虚络瘀”理论为基础,近年临床实践为依据,创新性地提... 冠心病(CHD)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使得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中医学角度多以“胸痹”“真心痛”“心痹”论治。本研究以“正虚络瘀”理论为基础,近年临床实践为依据,创新性地提出了“正损不足以运,血无运则凝”作为CHD的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益气逐瘀”“通阳宣痹”和“养阴通脉”作为基本原则。此外,我们从能量代谢与气机、微循环障碍与阳虚、体液炎症和血液流变学与阴虚三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冠心病形成的中医学机制和治疗手段,旨在为冠心病的多维度诊治提供更多中医性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正虚络瘀 本虚标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讨肠道菌群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
6
作者 窦津航 邹国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82-288,共7页
血瘀证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心与小肠相表里”是《黄帝内经》对二者关系的总结概括,小肠代谢失常,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成痰成瘀,痹阻心脉可以导致胸痹的发生。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 血瘀证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心与小肠相表里”是《黄帝内经》对二者关系的总结概括,小肠代谢失常,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成痰成瘀,痹阻心脉可以导致胸痹的发生。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其有显著疗效,防止冠心病血瘀证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小肠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该文旨在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视角探讨心脏、小肠和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为防治冠心病血瘀证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方法。Blood stasi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ntestinal flora can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blood sta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heart and the small intestine are mutually exclusive” is the “Huangdi Neij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mmarized, the small intestine metabolic disorders, resulting in fluid distribution obstacles, into phlegm into blood stasis, paralysis of the cardiac veins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oracic par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drugs to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e blood stasis can hav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preven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lood sta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restoring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to normal.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rt, small intestine and coronary blood st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are mutually exclusiv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blood 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肠轴 肠道菌群 冠心病 血瘀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惠阳康 孙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持续增长。传统西药治疗在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但仍然存在药物耐受性和药物副作用等不足。中成药组方灵活,作用机制多样且长期服用安全性高,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持续增长。传统西药治疗在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但仍然存在药物耐受性和药物副作用等不足。中成药组方灵活,作用机制多样且长期服用安全性高,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来中成药在不同证型中防治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 中成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Lp(a)等代谢指标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芦波 刘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代谢指标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分型寻求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10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代谢指标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分型寻求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109例。搜集详细病史及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根据血清Lp(a)浓度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Lp(a)≥300 mg/L]和Lp(a)正常组[Lp(a)<300 mg/L]。比较不同中医证型Lp(a)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1MS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其次为气滞湿阻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后为脾肾气虚型。2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的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SBP、DBP、TC、TG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趋势上看,痰瘀互结型比非痰瘀互结型升高。3Lp(a)正常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65例),其次为气滞湿阻型(25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15例),最后为气阴两虚型(13例)。高Lp(a)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17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5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4例),最后为气滞湿阻型(3例)。结论:1痰瘀互结型为MS的常见证型,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痰、瘀是MS患者肥胖、血脂异常等的病理关键。2Lp(a)与MS密切相关,可能是衡量M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和代谢异常聚集状态的常用指标,但Lp(a)尚不能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证型 脂蛋白(a) 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晔 马学淼 +4 位作者 韩宇博 张丹丹 王瑞楠 杨颖 刘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9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9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VESD、LVEDD分别为(45.33±5.94)、(42.68±5.87)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2.93±6.11)、(50.06±5.33)mm],LVEF为(48.1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39.52±5.22)%],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型钠尿肽原(BNP)、肾素活性、醛固酮、Ang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NP、肾素活性、醛固酮、AngⅡ为(240.36±32.18)pg/mL、(2.58±0.47)ng/(mL·h)、(201.26±25.13)pg/mL、(70.23±8.24)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2.13±33.54)pg/mL、(3.89±0.54)ng/(mL·h)、(268.44±26.89)pg/mL、(98.65±9.32)pg/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CHF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益气温阳 活血利水法 心功能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莉以通为顺治疗冠心病特色拾萃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怡清 温伟 +3 位作者 隋艳波 李勃男 赤艺 李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413-1415,共3页
刘莉教授认为冠心病从中医角度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心,实是痰、瘀,或痰瘀互结。虚是气血之虚。其本质为瘀滞血脉,瘀是伴随疾病始终的病理产物,由瘀所致的"不通"引发疾病,而病久入络,气血不足,虚实兼夹,是其病程终末,并且认... 刘莉教授认为冠心病从中医角度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心,实是痰、瘀,或痰瘀互结。虚是气血之虚。其本质为瘀滞血脉,瘀是伴随疾病始终的病理产物,由瘀所致的"不通"引发疾病,而病久入络,气血不足,虚实兼夹,是其病程终末,并且认为冠心病致病因素多是由情志而来。刘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不仅仅肯定了调畅情志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通"的必要性。故总结出冠心病的辨治经验:以通为顺。并认为本病变化较为复杂,治疗要直指其责,对证而治,同时不忘以人为本,因证而治。即在"通"法的基础上,随患者的病程进展及外界环境的变化,甚则是情志的变化,遣方用药。最后附病案一则,探究其思想在冠心病治疗上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寻求更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冠心病 治疗原则 以通为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心I号对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ICAM-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 邹国良 索传涛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利心I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病死率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心宝丸组、... 目的探讨利心I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病死率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CHF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心宝丸组、利心I号低剂量组、利心I号高剂量组。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病死率,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ICAM-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利心I号能够改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肌细胞中ICAM-1的表达。结论利心I号通过降低CHF大鼠ICAM-1的表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心Ⅰ号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晖戍 代国方 +7 位作者 耿乃志 李秀珍 李清波 高东升 乔松彦 姜丙华 窦啟玲 窦雅琪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黑龙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洛阳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黑龙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洛阳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六家医院2016年12月30日至2020年4月18日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心可舒片治疗,试验组176例采用心脉通胶囊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实测值变化、中医证候评分、血压达标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用药4周后,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头痛、眩晕、胸闷、心悸、手足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患者中,能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心可舒片 原发性高血压 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 中医证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杜立杰 王学东 +4 位作者 周亚滨 杜丽坤 李家镠 丛海霞 陈金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24-1025,共2页
目的 探讨益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益心胶囊组、通心络组、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家兔外周血AngⅡ的含... 目的 探讨益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益心胶囊组、通心络组、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家兔外周血AngⅡ的含量 ,同时运用光、电镜技术观察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益心胶囊组的血浆AngⅡ含量明显下降 ,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 ,模型组心肌组织存在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肌丝断裂和染色质溶解 ,但益心胶囊组的上述改变显著为轻 ,未见染色质溶解等严重病理改变。益心胶囊组和通心络胶囊组二者的血浆AngⅡ含量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相似。结论 益心胶囊可能通过抑制AngⅡ合成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该作用发生在细胞水平 ,且很可能源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胶囊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邹国良 仲维莉 +1 位作者 刘莉 胡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6-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4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大鼠自由饲食水,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开胸后...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4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大鼠自由饲食水,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造成缺血30min,再灌注2 h;缺血后处理(IPostC)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 30 min,再灌注30 s,阻断30 s,重复3次,再灌注2 h。采用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凋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瘀温胆汤辅治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帅 田苗 +2 位作者 曹丽娟 韩宇博 张福利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7-30,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西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瘀温胆汤辅治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稳定性冠心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立普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温胆... 目的:探讨在西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瘀温胆汤辅治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稳定性冠心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立普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温胆汤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8 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血清淀粉样蛋白质A(SAA)水平、血小板凝聚率(PA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随访1年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均降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80.00%,P<0.05);研究组血清hs-CRP、SAA、PAR、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NO、HDL-C则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清hs-CRP、SAA、PAR、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vs.24.44%,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化瘀温胆汤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辅治效果较明显,且安全性高,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辅助用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化瘀温胆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鹏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盲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有效制剂。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默怡 韩宇博 刘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药血清对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Bax、Bcl-2、Caspase-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模型...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药血清对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Bax、Bcl-2、Caspase-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对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药血清并进行干预,使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9 mRNA和蛋白及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药血清可提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含药血清高剂量组改善作用最好。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药血清对AngII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Bcl-2、Bax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9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 含药血清 H9C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冬生 孙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住院周期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62例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心病科的终末期... 目的 探讨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住院周期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62例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心病科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指南推荐的规范药物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加味己椒苈黄汤治疗,治疗周期为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LVEF、中医证候积分、住院周期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7 d后,中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住院周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己椒苈黄汤可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周期,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己椒苈黄汤 终末期心衰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探析心衰的形成
19
作者 崔宇 隋艳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890-14895,共6页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功能不全并伴有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展过程缓慢,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大挑战。痰是心衰常见致病因素,可单独致病又可因痰致瘀、因痰致虚,故本文从心衰的病机着手,着重探讨痰与心衰的联...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心功能不全并伴有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展过程缓慢,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大挑战。痰是心衰常见致病因素,可单独致病又可因痰致瘀、因痰致虚,故本文从心衰的病机着手,着重探讨痰与心衰的联系,证实痰对心衰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痰饮 中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明宇 刘丙辰 +4 位作者 韦国千 李学奇 刘莉 钟丽华 金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s)作为细胞模型,应用同位素氚与胸腺嘧啶结合的方法标记细胞,通过检测放射性计算出在共培养不同时段黏附于聚酯膜上的细胞数,利用Rh 123染...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s)作为细胞模型,应用同位素氚与胸腺嘧啶结合的方法标记细胞,通过检测放射性计算出在共培养不同时段黏附于聚酯膜上的细胞数,利用Rh 123染色显示黏附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结果在HSYA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相比HSYA明显升高黏附细胞数量,并且这一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现象(P<0.05),同时内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荧光增强,也呈剂量依赖性(P<0.05),都在HSYA浓度为0.007 3g/L达到最理想效果。结论 HSYA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提高内皮细胞线粒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硬化 红花黄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