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粉虫蛹与葡萄糖饲喂条件下益蝽种群生命表的构建
- 1
-
-
作者
马其红
宋昌朔
石岩
杨春红
张彬
-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研究院
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
-
出处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101,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22YFD2300105)
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23-2-8-xdny-12-nsh)
+1 种基金
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省级科技创新发展专项(2022SZX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1907)。
-
文摘
益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但目前益蝽饲养仍是一个难题。为探究高效、低成本、大规模饲养益蝽的方法,用黄粉虫蛹和葡萄糖(蛹+GLU)以及黄粉虫蛹和蒸馏水(蛹+H2O)饲养益蝽,构建益蝽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并使用Twosex-MSChar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GLU饲养的益蝽在高龄期的存活率显著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5);蛹+GLU饲养的益蝽成虫的繁殖时间更长,总的繁殖力更高;蛹+GLU饲养的益蝽生命期望(38.90)和繁殖值(60.7)明显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24.21和31.7);蛹+GLU饲养益蝽的内禀增长率(r)和净增值率(R0)分别为5.46和23.16,均极显著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1),种群倍增时间(DT)为12.72,极显著低于蛹+H2O饲养的益蝽(P<0.01);两种饲养方式的周限增长率(λ)和平均世代时间(T)没有显著差异(P>0.05);蛹+GLU饲养的益蝽的捕食时间为95~98 d,净捕食率7.68头,均优于蛹+H2O饲养的益蝽。总体而言,与蛹+H2O相比,蛹+GLU饲养的益蝽种群更加稳定,捕食能力更强。本研究结果为人工饲养益蝽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的饲养方案,为益蝽的规模化生产以及生防潜能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益蝽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捕食能力
黄粉虫
葡萄糖
-
Keywords
Picromerus lewisi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predation ability
Tenebrio molitor
glucose
-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DNA条形码技术在蔬菜蓟马种类鉴定上的应用
- 2
-
-
作者
马其红
宋昌朔
石岩
张彬
-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研究院
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4,20,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22YFD2300105)
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23-2-8-xdny-12-nsh)
+1 种基金
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省级科技创新发展专项(2022SZX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1907)。
-
文摘
在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山东省多地蔬菜上的蓟马进行检测,以采集的样本为靶标,利用DNA条形码通用型引物扩增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基因(约650 bp),通过测序与比对分析,以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采自山东省的20种蔬菜蓟马,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24,其中以苏丹呆蓟马(Anaphothrips sudanensis)的种内遗传距离最大,为0.087。经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初始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可靠,丰富了山东省蔬菜蓟马种类调查的基础数据。
-
关键词
蔬菜蓟马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
Keywords
vegetable thrips
CO I gene
DNA barcod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tree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