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60
篇文章
<
1
2
…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
78
1
作者
王佑民
郭培才
高维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6,共6页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该文根据大量实例资料对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主导因子是腐殖质及粘粒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抗...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该文根据大量实例资料对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主导因子是腐殖质及粘粒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可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含量分为6级;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地域分异是东南部最强、西部居中、而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
抗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植被数量区划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GIS技术与数量生态分析技术(TWINSPAN)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植被进行数量区划。植被数量区划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可划分为4个植被区,包括5个植被亚区,与黄土高原植被DCA、CCA、DCCA排序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黄土高原
GIS
植被
数量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应刚
张秋华
张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年来涉及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小流域治理
生态脆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枣树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生禹
赵志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1 98 5~ 1 996年对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 5个产枣大省引进的 1 2个著名枣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团枣的产量、品质、果实营养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选出了树冠紧凑、耐干旱瘠薄、早产、丰产、稳产、成熟期适中...
1 98 5~ 1 996年对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 5个产枣大省引进的 1 2个著名枣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团枣的产量、品质、果实营养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选出了树冠紧凑、耐干旱瘠薄、早产、丰产、稳产、成熟期适中、果实大型、果个均匀、肉厚核小、干制率45 .34%、抗裂果能力极强、适于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大面积矮化密植栽培的干鲜兼用品种赞皇大枣和树体矮小紧凑、早丰性好、果型大、肉厚核小、糖酸比高、松脆多汁、适口性好、适于该区肥水条件较好的立地矮化密植栽培的优良鲜食品种梨枣等优良枣品种。提出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发展枣树 ,可以赞皇大枣为主栽品种 ,梨枣、佳县油枣、金丝小枣和骏枣为辅助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黄土高原
峁状丘陵区
枣
引种试验
物候期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主要矛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艺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50,共4页
经过多年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进行攻关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较为重要的矛盾 ,只有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矛盾的相关关系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的理论与实践才可趋于完善 。
关键词
小流域
黄土高原
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典型矿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康娜
杨永刚
+1 位作者
李洪建
李晋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74-280,I0004,共8页
[目的]认清黄土高原矿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矿区——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基于其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生态需水率、生...
[目的]认清黄土高原矿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矿区——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基于其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生态需水率、生活需水定额、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耕地灌溉率和万元工业产值需水量9项评价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对试验区2000,2010,2020和203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各年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其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平,试验区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还存在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状况。[结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开源节流、巩固基础工作和重视生态目标以提高黄土高原区域及类似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
矿区
生态需水
评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蓉蓉
狄晓艳
+1 位作者
李钰洁
李素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6-12,共7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臭椿、刺槐、荆条、沙棘和紫穗槐)的生态适应特征,通过温室土培实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这5种木本植物幼苗不同光强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
为揭示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臭椿、刺槐、荆条、沙棘和紫穗槐)的生态适应特征,通过温室土培实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这5种木本植物幼苗不同光强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5种植物幼苗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5种植物幼苗光饱和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Rp)、CO2饱和点(CSP)和CO2补偿点(CCP)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沙棘幼苗的Pmax、Amax、CE、Rd和Rp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幼苗,LSP和LCP显著高于紫穗槐、刺槐和荆条幼苗(P<0.05),其光合生产潜力和呼吸较高,对不同光强和CO2浓度的适应能力均较强;臭椿幼苗的Pmax和AQY显著低于其他4种植物幼苗,LSP和LCP显著高于紫穗槐、刺槐和荆条幼苗,其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耐阴性及光合能力较弱;紫穗槐和刺槐幼苗的Amax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幼苗,光合潜能较低;CO2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5种植物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黄土高原矿区生态恢复实践中,应参考该5种木本植物幼苗对光照和CO2浓度的适应性进行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
CO2响应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林关石
郭培才
任玉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本文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密度、施氮、施磷、施有机肥等四项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电脑统计分析,明确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主次关系,建立起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筛...
本文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密度、施氮、施磷、施有机肥等四项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电脑统计分析,明确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主次关系,建立起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筛选出大豆亩产100—145.5kg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黄土高原春大豆区克服广种薄收,实施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数学模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哥拉山羊对陕北黄土高原环境适应情况观测研究报告
被引量:
1
9
作者
杨蔼云
杜芳义
+3 位作者
权富生
党如意
韩涛
艾竹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4-18,共5页
采用测定生理指标,生长发育、繁殖率和生产指标的方法,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0只安哥拉山羊进行适应性研究。测定结果:这群安哥拉山羊四季的生理指标正常、体重稳定增长、产毛量高、马海毛质量合格;但母羊的繁殖率低,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
采用测定生理指标,生长发育、繁殖率和生产指标的方法,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0只安哥拉山羊进行适应性研究。测定结果:这群安哥拉山羊四季的生理指标正常、体重稳定增长、产毛量高、马海毛质量合格;但母羊的繁殖率低,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分折研究结果认为,安哥拉山羊能适应陕北的气候条件,但必须充分满足其营养需要,特别是怀孕后期和泌乳期,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哥拉山羊
陕北黄土高原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1
10
作者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对晋西北砖窑沟流域荒地 7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表明 ,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一般年份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 3个时段 :1)春末夏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2 )夏末秋初土壤水分蓄积期和 3)秋末冬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0...
对晋西北砖窑沟流域荒地 7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表明 ,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一般年份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 3个时段 :1)春末夏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2 )夏末秋初土壤水分蓄积期和 3)秋末冬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0~ 30 0cm土层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测定序号的关系方程为 :1)直线型 ( 1988,1990 ) ,2 )指数型 ( 1992 ,1995 )和 3)抛物线型 ( 1993) .以 15 0cm为界 ,下部土壤水分与上部的比大于 1.不同降水年土壤湿度与土层深度的关系方程均为三次抛物线型 .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0~ 30 0cm内的土壤水分剖面可分为活跃层 ( 2 0 0cm以上 )、过渡层 ( 2 0 0~ 2 5 0cm)和稳定层 ( 2 5 0cm以下 ) .各层深度随降水量及其分配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降水年荒地土壤水分的方差分析总体差异显著 ,但各组间的均值配对比较结果不同 .特涝年的荒地土壤水分与其它年份差异均显著 .荒地与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差异显著 ,但与河北杨林地和小叶杨林地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 .本文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助于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定量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地
土壤水分
定位观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被引量:
23
11
作者
严俊霞
秦作栋
+1 位作者
李洪建
张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30左右,而2007和2008年则不显著(P>0.05);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37%;4个双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呼吸
时间变化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59
12
作者
王麒翔
范晓辉
王孟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512-5523,共12页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4个地面气象站最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法,从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分区3个层面,对本地区年降水量(PTOT)、侵蚀性降水量(R12mm)、汛期降水量(RJ...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4个地面气象站最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法,从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分区3个层面,对本地区年降水量(PTOT)、侵蚀性降水量(R12mm)、汛期降水量(RJJAS)和暴雨量(R50mm)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从东南向西北,其减少幅度逐渐变小,至西北部和最西部,其反而略有增加。但是R50mm变化的空间趋势不大明显。相比之下,典型黄土高原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趋势更为突出。(2)在黄土高原地区,约83%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69%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0%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0%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而约68%的站点R50mm变化率为零。相比之下,在典型黄土高原,呈减少或显著减少趋势的站点比例较高,约92%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80%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4%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2%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R50mm变化率为零的站点比例则较底,约占62%。(3)近50a黄土高原地区的PTOT和R12mm总体上分别呈显著和接近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9.9mm/10a和5.9mm/10a;但是其RJJAS和R50mm的减少不显著。近50a典型黄土高原的PTOT和R12mm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13.4 mm/10a和8.1mm/10a。其RJJAS减少趋势接近显著,递减率为7.6mm/10a。但是其R50mm减少不显著。(4)就5个综合治理区而言,第Ⅰ区和第Ⅱ区的PTOT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这两个区的R12mm分别呈接近显著和显著减少趋势,而第Ⅲ至Ⅴ区的PTOT和R12mm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仅第Ⅱ区的RJJAS呈显著减少趋势。R50mm在第Ⅰ区、第Ⅱ区和第Ⅳ区减少不显著,在第Ⅲ区和第Ⅴ区变化率为零。(5)近50aPTOT减少的突变时间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第Ⅱ区始于1986年,在第Ⅰ区始于1991年。PTOT在其余3个区没有出现突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在典型黄土高原,尤其是其水土保持重点区(即第Ⅱ区),近50a的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明显减少,但暴雨量却未显著减少。这意味着如果此种趋势继续下去,尽管因水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总体上会有所减少,但是缺水情形会更为严峻,因暴雨导致的剧烈水土流失仍不会有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被引量:
37
13
作者
贾宇平
苏志珠
段建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等程度,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同层次内,沟坝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梁峁地高。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含量值明显高于下部各层,60cm以上含量值随深度增加递减迅速,60cm以下含量值变化不大。不同地貌部位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幅是:在80cm以上,沟坝地明显大于梁峁地;80cm以下,二者大体相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受土壤动植物在土体中的分布、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小流域土壤
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
80
14
作者
李斌
张金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9,共8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典范对应分析和数量区划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排序结果表明 :CCA的第一轴代表黄土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纬向性变化 ,水分梯度是决定植被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热量梯度中的全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典范对应分析和数量区划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排序结果表明 :CCA的第一轴代表黄土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纬向性变化 ,水分梯度是决定植被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热量梯度中的全年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年均温也对植被的纬向性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黄土高原植被与气候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性 ;CCA的第二轴代表黄土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经向性变化 ,热量梯度是决定植被经向性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水分梯度中的全年最大蒸散量对植被的经向性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黄土高原植被与气候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分析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
13
15
作者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9-1735,共7页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但高的降水量和NDVI指数也可以减少降尘量;在现代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各季节非尘暴降尘均主要为地方性粉尘,春、冬季降尘中远源粉尘含量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黄土高原东部已很少接收西北干旱区的远源粉尘;与地质时期风尘通量相比,黄土高原现代降尘量表明现代气候可能处于间冰期较为暖湿的时期,并且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整体气候环境可能类似于黄土高原西部现代3、4月份的气候,而倒数第2次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则类似于黄土高原东部现代5、6月份的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量
地方性粉尘
气候背景
黄土高原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
17
16
作者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7,共4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降雨量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降雨量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占整个侵蚀的55.76%。在降雨量等级为2和3时,水蚀和风蚀占整个侵蚀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降雨量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降雨量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占整个侵蚀的55.76%。在降雨量等级为2和3时,水蚀和风蚀占整个侵蚀的比例较接近。在降雨量等级为4、5和6时,主要以水蚀为主,分别占整个侵蚀的82.54%、98.66%和99.53%。在降雨量等级为7时,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占整个侵蚀的100%。冻融侵蚀出现在降雨量等级为2到6时,占整个侵蚀的比例均不大。在降雨量等级为4时,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降雨量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分别为406.84、665.94和723.78,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降雨条件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被引量:
7
17
作者
杨永刚
李国琴
+1 位作者
焦文涛
黄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中亟需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环境同位素方法可获取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水文过程信息。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包气带0~150 cm土壤水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木质部水...
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中亟需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环境同位素方法可获取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水文过程信息。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包气带0~150 cm土壤水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木质部水等样品的同位素δD和δ^(18)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大,呈现明显分馏效应。包气带土壤水、降水与木质部水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月份变化特征。降水是土壤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灌丛的水分利用来源主要为降水和土壤水,符合降水-土壤水-植被水的运移特征。灌丛木质部水和20~40 cm土壤水δD和δ^(18)O最为接近,20~40 cm土壤水是灌丛水分利用的主要来源。研究揭示了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及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为土壤水运移过程、模型结构与参数识别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木质部水
水分来源
黄土高原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北部河北杨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
12
18
作者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606-610,共5页
以河北杨林为研究对象 ,在对其土壤水分进行 7a定位观测的基础上 ,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河北杨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周年变化规律主要受降水及其分配特点和生长期初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0cm~ 30 0cm深度内 ,生长期土层内土壤...
以河北杨林为研究对象 ,在对其土壤水分进行 7a定位观测的基础上 ,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河北杨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周年变化规律主要受降水及其分配特点和生长期初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0cm~ 30 0cm深度内 ,生长期土层内土壤水分的年平均值多数年在 6 4g kg左右 ;特旱年仅 5 0g kg;特涝年也只有 76g kg ;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多数年份土壤水分基本平衡 ;特旱、特涝年份土壤水分大量亏缺、积累 ,其值均达 15 0mm以上。 0cm~ 30 0cm深度内土壤水分剖面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分为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 ,但各层的厚度变化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从 72g kg~ 5 7g kg。除特涝年份的生长季中后期外 ,生长期内的土壤有效水分含量较少 ,河北杨处于轻胁迫状态 ;5月下旬到 7月上旬河北杨有近一半时间处于中胁迫状态。但河北杨有较大的贮水库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河北杨
土壤水分
周年变化
垂直分层
年际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3
19
作者
贾宇平
段建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根据对砖窑沟流域 6 2个点 9个层次的取样分析数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除 80~ 10 0cm层外 ,其余各层均属中等程度的变异 ,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同层次内 ,梁峁...
根据对砖窑沟流域 6 2个点 9个层次的取样分析数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除 80~ 10 0cm层外 ,其余各层均属中等程度的变异 ,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同层次内 ,梁峁顶部土壤碳酸盐碳含量最高 ,沟坝地的含量最低 ;梁峁顶部和沟坝地较梁峁坡地碳酸盐碳含量变化小。地貌部位不同 ,碳酸盐碳在剖面上的淀积深度不同。以淀积层为界 ,沟坝地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低 ,梁峁坡地上部与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大体相当 ,而梁峁顶部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空间分布
土壤碳酸盐碳
地统计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喷播纤维本地化及绿化草种的筛选
被引量:
3
20
作者
李君剑
郭陆
+1 位作者
李洪建
张锁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0,共4页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边坡绿化时,喷播中通常使用稻纤维组成喷播基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工成的纤维分别组成喷播基质,与通常使用的稻纤维作对比,对禾本科和豆科绿化草种的发芽...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边坡绿化时,喷播中通常使用稻纤维组成喷播基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工成的纤维分别组成喷播基质,与通常使用的稻纤维作对比,对禾本科和豆科绿化草种的发芽率、苗高及地上总生物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的生长优于无芒雀麦,苜蓿和白三叶混播优于苜蓿与草木樨或沙打旺的混播,但差异性基本不显著;与稻纤维相比,本地的玉米纤维和小麦纤维并未显著影响绿化草种的萌发和生长,可以代替稻纤维应用于喷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绿化
喷播
纤维
本地化
发芽率
苗高
地上生物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
78
1
作者
王佑民
郭培才
高维森
机构
西北林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6,共6页
文摘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该文根据大量实例资料对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主导因子是腐殖质及粘粒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可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和水稳性团粒含量分为6级;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地域分异是东南部最强、西部居中、而北部最弱。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
抗蚀性
Keywords
loess plateau soil antierodibility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植被数量区划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140)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1043)
文摘
采用GIS技术与数量生态分析技术(TWINSPAN)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植被进行数量区划。植被数量区划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可划分为4个植被区,包括5个植被亚区,与黄土高原植被DCA、CCA、DCCA排序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黄土高原
GIS
植被
数量区划
Keywords
Loess Plateau
GIS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attribute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应刚
张秋华
张峰
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31044-1)
文摘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但威胁该地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因此,开展该地区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数十年来涉及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和生态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小流域治理
生态脆弱区
Keywords
Loess Plateau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mall watershed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枣树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刘生禹
赵志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土高原
治理
研究所
榆林林业学校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基金
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6 - 0 0 4- 0 5 - 0 2 )
文摘
1 98 5~ 1 996年对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 5个产枣大省引进的 1 2个著名枣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团枣的产量、品质、果实营养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选出了树冠紧凑、耐干旱瘠薄、早产、丰产、稳产、成熟期适中、果实大型、果个均匀、肉厚核小、干制率45 .34%、抗裂果能力极强、适于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大面积矮化密植栽培的干鲜兼用品种赞皇大枣和树体矮小紧凑、早丰性好、果型大、肉厚核小、糖酸比高、松脆多汁、适口性好、适于该区肥水条件较好的立地矮化密植栽培的优良鲜食品种梨枣等优良枣品种。提出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发展枣树 ,可以赞皇大枣为主栽品种 ,梨枣、佳县油枣、金丝小枣和骏枣为辅助品种。
关键词
陕西黄土高原
峁状丘陵区
枣
引种试验
物候期
果实品质
Keywords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hilly areas
jujube
varieties
introduction
分类号
S6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主要矛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艺学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50,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 - 0 0 4 - 0 5- 0 3)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9710 0 7)资助
文摘
经过多年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进行攻关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较为重要的矛盾 ,只有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矛盾的相关关系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的理论与实践才可趋于完善 。
关键词
小流域
黄土高原
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
经济发展
Keywords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terrelationship
small watershed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F323.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典型矿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康娜
杨永刚
李洪建
李晋昌
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
研究
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74-280,I0004,共8页
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项目"生态脆弱矿区水生态退化成因与修复重建技术集成研究"(2012021026-3)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煤炭开采对山西省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2014041016-1)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山西汾河流域水资源联合调控技术合作研究"(2012DFA20770)
文摘
[目的]认清黄土高原矿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矿区——山西省古交市为例,基于其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供水量、生态需水率、生活需水定额、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耕地灌溉率和万元工业产值需水量9项评价指标,构建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对试验区2000,2010,2020和203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各年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其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平,试验区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还存在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的状况。[结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开源节流、巩固基础工作和重视生态目标以提高黄土高原区域及类似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
关键词
模糊评价模型
水环境承载力
矿区
生态需水
评价预测
Keywords
fuzzy assessment mode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mining area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蓉蓉
狄晓艳
李钰洁
李素清
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8期6-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矿区退化生境土壤-植被协同恢复模式及生态效应研究"(41271531)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加合作山西工矿区PAHs(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2012081010)
山西省高等学校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山西工矿区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模式研究"(2010677)
文摘
为揭示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臭椿、刺槐、荆条、沙棘和紫穗槐)的生态适应特征,通过温室土培实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这5种木本植物幼苗不同光强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5种植物幼苗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5种植物幼苗光饱和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羧化效率(CE)、光呼吸速率(Rp)、CO2饱和点(CSP)和CO2补偿点(CCP)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沙棘幼苗的Pmax、Amax、CE、Rd和Rp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幼苗,LSP和LCP显著高于紫穗槐、刺槐和荆条幼苗(P<0.05),其光合生产潜力和呼吸较高,对不同光强和CO2浓度的适应能力均较强;臭椿幼苗的Pmax和AQY显著低于其他4种植物幼苗,LSP和LCP显著高于紫穗槐、刺槐和荆条幼苗,其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耐阴性及光合能力较弱;紫穗槐和刺槐幼苗的Amax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幼苗,光合潜能较低;CO2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5种植物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黄土高原矿区生态恢复实践中,应参考该5种木本植物幼苗对光照和CO2浓度的适应性进行合理配置。
关键词
光响应
CO2响应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light response
CO2 response
photosyn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Q945.1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林关石
郭培才
任玉旺
机构
陕西省
黄土高原
治理
研究所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文摘
本文采用四因子(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密度、施氮、施磷、施有机肥等四项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电脑统计分析,明确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主次关系,建立起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筛选出大豆亩产100—145.5kg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黄土高原春大豆区克服广种薄收,实施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
数学模型
栽培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哥拉山羊对陕北黄土高原环境适应情况观测研究报告
被引量:
1
9
作者
杨蔼云
杜芳义
权富生
党如意
韩涛
艾竹梅
机构
陕西省
黄土高原
治理
研究所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4-18,共5页
文摘
采用测定生理指标,生长发育、繁殖率和生产指标的方法,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0只安哥拉山羊进行适应性研究。测定结果:这群安哥拉山羊四季的生理指标正常、体重稳定增长、产毛量高、马海毛质量合格;但母羊的繁殖率低,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分折研究结果认为,安哥拉山羊能适应陕北的气候条件,但必须充分满足其营养需要,特别是怀孕后期和泌乳期,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关键词
安哥拉山羊
陕北黄土高原
适应性
Keywords
Angora gost
loess plateau of north Shaanxi
adaptability
分类号
S827.1 [农业科学—畜牧学]
S827.8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1
10
作者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基金
山西省留学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9810 98
2 0 0 110 79) .
文摘
对晋西北砖窑沟流域荒地 7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表明 ,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一般年份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 3个时段 :1)春末夏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2 )夏末秋初土壤水分蓄积期和 3)秋末冬初土壤水分消耗期 .0~ 30 0cm土层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测定序号的关系方程为 :1)直线型 ( 1988,1990 ) ,2 )指数型 ( 1992 ,1995 )和 3)抛物线型 ( 1993) .以 15 0cm为界 ,下部土壤水分与上部的比大于 1.不同降水年土壤湿度与土层深度的关系方程均为三次抛物线型 .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0~ 30 0cm内的土壤水分剖面可分为活跃层 ( 2 0 0cm以上 )、过渡层 ( 2 0 0~ 2 5 0cm)和稳定层 ( 2 5 0cm以下 ) .各层深度随降水量及其分配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降水年荒地土壤水分的方差分析总体差异显著 ,但各组间的均值配对比较结果不同 .特涝年的荒地土壤水分与其它年份差异均显著 .荒地与柠条林地的土壤水分差异显著 ,但与河北杨林地和小叶杨林地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 .本文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助于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定量比较 .
关键词
荒地
土壤水分
定位观测
时空变化
Keywords
Wasteland, Soil moisture, Fixed field monitor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被引量:
23
11
作者
严俊霞
秦作栋
李洪建
张义辉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
研究所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08021036-2)
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
+1 种基金
山西省农业公关项目(2008-03-11075)
山西大学校基金项目
文摘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30左右,而2007和2008年则不显著(P>0.05);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37%;4个双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1%~83%。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呼吸
时间变化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Keywords
Caragana plantation
soil respiration
temporal variation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59
12
作者
王麒翔
范晓辉
王孟本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512-5523,共12页
基金
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
文摘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14个地面气象站最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法,从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分区3个层面,对本地区年降水量(PTOT)、侵蚀性降水量(R12mm)、汛期降水量(RJJAS)和暴雨量(R50mm)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从东南向西北,其减少幅度逐渐变小,至西北部和最西部,其反而略有增加。但是R50mm变化的空间趋势不大明显。相比之下,典型黄土高原PTOT、R12mm和RJJAS变化的空间趋势更为突出。(2)在黄土高原地区,约83%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69%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0%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0%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而约68%的站点R50mm变化率为零。相比之下,在典型黄土高原,呈减少或显著减少趋势的站点比例较高,约92%的站点PTOT呈减少趋势,80%的站点R12mm和RJJAS呈减少趋势;其中24%的站点PTOT减少显著,12%的站点R12mm和RJJAS减少显著。R50mm变化率为零的站点比例则较底,约占62%。(3)近50a黄土高原地区的PTOT和R12mm总体上分别呈显著和接近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9.9mm/10a和5.9mm/10a;但是其RJJAS和R50mm的减少不显著。近50a典型黄土高原的PTOT和R12mm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分别为13.4 mm/10a和8.1mm/10a。其RJJAS减少趋势接近显著,递减率为7.6mm/10a。但是其R50mm减少不显著。(4)就5个综合治理区而言,第Ⅰ区和第Ⅱ区的PTOT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这两个区的R12mm分别呈接近显著和显著减少趋势,而第Ⅲ至Ⅴ区的PTOT和R12mm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仅第Ⅱ区的RJJAS呈显著减少趋势。R50mm在第Ⅰ区、第Ⅱ区和第Ⅳ区减少不显著,在第Ⅲ区和第Ⅴ区变化率为零。(5)近50aPTOT减少的突变时间在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高原和综合治理第Ⅱ区始于1986年,在第Ⅰ区始于1991年。PTOT在其余3个区没有出现突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在典型黄土高原,尤其是其水土保持重点区(即第Ⅱ区),近50a的年降水量、侵蚀性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明显减少,但暴雨量却未显著减少。这意味着如果此种趋势继续下去,尽管因水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总体上会有所减少,但是缺水情形会更为严峻,因暴雨导致的剧烈水土流失仍不会有明显缓解。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Keywords
precipitation
spatiotemporal change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被引量:
37
13
作者
贾宇平
苏志珠
段建南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1040)资助
文摘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等程度,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同层次内,沟坝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梁峁地高。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含量值明显高于下部各层,60cm以上含量值随深度增加递减迅速,60cm以下含量值变化不大。不同地貌部位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幅是:在80cm以上,沟坝地明显大于梁峁地;80cm以下,二者大体相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受土壤动植物在土体中的分布、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小流域土壤
有机碳
空间变异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patial variability
geostatistics
small watershed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
80
14
作者
李斌
张金屯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0 0 70 1 4 0 )
文摘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典范对应分析和数量区划的方法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排序结果表明 :CCA的第一轴代表黄土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纬向性变化 ,水分梯度是决定植被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热量梯度中的全年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年均温也对植被的纬向性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黄土高原植被与气候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性 ;CCA的第二轴代表黄土高原植被和气候梯度的经向性变化 ,热量梯度是决定植被经向性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水分梯度中的全年最大蒸散量对植被的经向性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黄土高原植被与气候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规律性。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分析
气候因子
Keywords
Loess Plateau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vegetation analysis
climatic factors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
13
15
作者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9-1735,共7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1101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013
+1 种基金
41271513)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021027-1)
文摘
2012年,黄土高原东部未发生明显沙尘事件,降尘主要表现为常态化的非尘暴降尘.对2012年该区18个站点降尘量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降尘量为89.27t/(km2·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占全年的53.69%、22.45%、8.44%和15.42%;降尘量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影响,但高的降水量和NDVI指数也可以减少降尘量;在现代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各季节非尘暴降尘均主要为地方性粉尘,春、冬季降尘中远源粉尘含量相对较高,总体来说,黄土高原东部已很少接收西北干旱区的远源粉尘;与地质时期风尘通量相比,黄土高原现代降尘量表明现代气候可能处于间冰期较为暖湿的时期,并且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整体气候环境可能类似于黄土高原西部现代3、4月份的气候,而倒数第2次间冰期和末次间冰期则类似于黄土高原东部现代5、6月份的气候.
关键词
降尘量
地方性粉尘
气候背景
黄土高原东部
Keywords
dustfall
local dust
climatic background
eastem LoessPlateau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
17
16
作者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140)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1043)
文摘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降雨量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降雨量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占整个侵蚀的55.76%。在降雨量等级为2和3时,水蚀和风蚀占整个侵蚀的比例较接近。在降雨量等级为4、5和6时,主要以水蚀为主,分别占整个侵蚀的82.54%、98.66%和99.53%。在降雨量等级为7时,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占整个侵蚀的100%。冻融侵蚀出现在降雨量等级为2到6时,占整个侵蚀的比例均不大。在降雨量等级为4时,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降雨量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分别为406.84、665.94和723.78,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降雨条件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降雨量
Keyword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Loess Plateau
soil erosion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X8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S151.9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被引量:
7
17
作者
杨永刚
李国琴
焦文涛
黄磊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
研究
中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所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4139046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0095)~~
文摘
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中亟需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环境同位素方法可获取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水文过程信息。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包气带0~150 cm土壤水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木质部水等样品的同位素δD和δ^(18)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大,呈现明显分馏效应。包气带土壤水、降水与木质部水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月份变化特征。降水是土壤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灌丛的水分利用来源主要为降水和土壤水,符合降水-土壤水-植被水的运移特征。灌丛木质部水和20~40 cm土壤水δD和δ^(18)O最为接近,20~40 cm土壤水是灌丛水分利用的主要来源。研究揭示了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及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为土壤水运移过程、模型结构与参数识别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水
木质部水
水分来源
黄土高原
包气带
Keywords
soil water
xylem water
water sources
Loess Plateau
unsaturated zone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北部河北杨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
12
18
作者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606-610,共5页
文摘
以河北杨林为研究对象 ,在对其土壤水分进行 7a定位观测的基础上 ,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河北杨林土壤水分动态的周年变化规律主要受降水及其分配特点和生长期初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0cm~ 30 0cm深度内 ,生长期土层内土壤水分的年平均值多数年在 6 4g kg左右 ;特旱年仅 5 0g kg;特涝年也只有 76g kg ;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多数年份土壤水分基本平衡 ;特旱、特涝年份土壤水分大量亏缺、积累 ,其值均达 15 0mm以上。 0cm~ 30 0cm深度内土壤水分剖面的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分为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 ,但各层的厚度变化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从 72g kg~ 5 7g kg。除特涝年份的生长季中后期外 ,生长期内的土壤有效水分含量较少 ,河北杨处于轻胁迫状态 ;5月下旬到 7月上旬河北杨有近一半时间处于中胁迫状态。但河北杨有较大的贮水库容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河北杨
土壤水分
周年变化
垂直分层
年际调节
Keywords
Populus hopeiensis plantation
soil water dynastic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profile
water regularity between years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
13
19
作者
贾宇平
段建南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9710 40 )资助
文摘
根据对砖窑沟流域 6 2个点 9个层次的取样分析数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除 80~ 10 0cm层外 ,其余各层均属中等程度的变异 ,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同层次内 ,梁峁顶部土壤碳酸盐碳含量最高 ,沟坝地的含量最低 ;梁峁顶部和沟坝地较梁峁坡地碳酸盐碳含量变化小。地貌部位不同 ,碳酸盐碳在剖面上的淀积深度不同。以淀积层为界 ,沟坝地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低 ,梁峁坡地上部与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大体相当 ,而梁峁顶部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高。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空间分布
土壤碳酸盐碳
地统计学
黄土高原
Keywords
spatial distribution
carbonate carbon content in soil
small watershed
geostatistics.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喷播纤维本地化及绿化草种的筛选
被引量:
3
20
作者
李君剑
郭陆
李洪建
张锁峰
机构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园区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0,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0311075)
文摘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边坡绿化时,喷播中通常使用稻纤维组成喷播基质,但由于其成本过高等原因,限制了边坡绿化的进程。以本地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工成的纤维分别组成喷播基质,与通常使用的稻纤维作对比,对禾本科和豆科绿化草种的发芽率、苗高及地上总生物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的生长优于无芒雀麦,苜蓿和白三叶混播优于苜蓿与草木樨或沙打旺的混播,但差异性基本不显著;与稻纤维相比,本地的玉米纤维和小麦纤维并未显著影响绿化草种的萌发和生长,可以代替稻纤维应用于喷播中。
关键词
边坡绿化
喷播
纤维
本地化
发芽率
苗高
地上生物量
黄土高原
分类号
S688.4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王佑民
郭培才
高维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
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植被数量区划研究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王应刚
张秋华
张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陕北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枣树引种试验研究
刘生禹
赵志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整治主要矛盾的关系研究
赵艺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土高原典型矿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康娜
杨永刚
李洪建
李晋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土高原矿区典型先锋木本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张蓉蓉
狄晓艳
李钰洁
李素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陕北黄土高原春大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林关石
郭培才
任玉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安哥拉山羊对陕北黄土高原环境适应情况观测研究报告
杨蔼云
杜芳义
权富生
党如意
韩涛
艾竹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
1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严俊霞
秦作栋
李洪建
张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近50年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王麒翔
范晓辉
王孟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贾宇平
苏志珠
段建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李斌
张金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黄土高原东部大气降尘量的空间和季节变化
李晋昌
康晓云
高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李素清
李斌
张金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杨永刚
李国琴
焦文涛
黄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黄土高原北部河北杨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山地学报》
CSCD
200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贾宇平
段建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喷播纤维本地化及绿化草种的筛选
李君剑
郭陆
李洪建
张锁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