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个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音乐创新人才培养——以黄冈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为例 |
段友芳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13 |
8
|
|
2
|
地方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
张瑜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
3
|
对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以黄冈师范学院校本课程《黄梅戏》为例 |
徐玉莲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4
|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创编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
卢倩
|
《北方音乐》
|
2017 |
2
|
|
5
|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
刘燕
|
《河北画报》
|
2024 |
0 |
|
6
|
钢琴演奏中的表达与情感传递 |
左娜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7
|
黄冈民歌的衬词特色 |
周玉娟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8
|
时白林黄梅戏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浅析 |
张瑜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4
|
|
9
|
谈黄梅戏丑角的音乐塑造——以《东坡》唱段《到黄州贬黄州》为例 |
何淑芳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4
|
|
10
|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教改探讨——基于提高参赛学生教学能力的经验 |
江锦秀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
11
|
李遇秋手风琴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特征——以《天女散花》、《京剧脸谱》两部作品为例 |
张瑜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2
|
浅析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音乐特色 |
刘萍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创作研究——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为例 |
张来敏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3
|
|
14
|
浅析音乐剧及其演唱方法 |
李婧娴
|
《北方音乐》
|
2011 |
2
|
|
15
|
论舒曼音乐评论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 |
谈音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6
|
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心理学探讨 |
宁晓芬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7
|
黄冈善书(湖北大鼓)艺术特征探究 |
李秀琴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8
|
浅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处理 |
石磊
|
《北方音乐》
|
2014 |
2
|
|
19
|
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历程及思考 |
金白颖
|
《艺海》
|
2009 |
4
|
|
20
|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徐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