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爱红 钱玉莹 《临床研究》 2020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调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70例精神分类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调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70例精神分类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ANSS、睡眠质量、BPRS量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睡眠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精神病评价量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并缓解其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杨桂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本科临床沟通培训的50名护生纳入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本科临床沟通培训的50名护生...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本科临床沟通培训的50名护生纳入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本科临床沟通培训的50名护生纳入联合组(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满意度、临床综合能力及共情能力。结果 培训后,联合组的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敏锐倾听、确认患者问题、建立和谐关系及验证感受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联合组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医患关系维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联合组的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观点采择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临床沟通培训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整体沟通能力,改善培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模式 护理 本科 临床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行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的康复锻炼干预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3例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2... 目的:观察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在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3例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1)。观察者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实施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认知、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在不同干预模式下,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观察组干预3、7、14 d时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4、48.584、46.054,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简易认知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41、49.347、45.253,P<0.05)。结论:基于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对老年偏执型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锻炼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对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认知、社会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执型精神分裂 奥瑞姆自理理论—支持教育系统 康复锻炼 依从性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小伟 李瑞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1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单药治疗相比,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调任通督针刺法 帕罗西汀 治疗效果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孟凡 刘爱红 +1 位作者 李瑞艳 尹小伟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紊乱累加问题、应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等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失眠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四逆散 马来酸咪达唑仑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SF-36简易生活质量量表
原文传递
白头翁加味联合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孟凡 李瑞艳 尹小伟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究白头翁加味联合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补钾、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头... 目的 探究白头翁加味联合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补钾、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头翁汤联合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UC症状评分[改良梅奥评分(Mayo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肠道黏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UC症状评分(Mayo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肠道黏膜功能(DAO、D-LA)水平、炎性因子(IL-17、IL-23、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头翁汤加味联合温针灸能够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黏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温针灸 溃疡性结肠炎 二胺氧化酶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养心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林谭 白冬梅 刘爱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0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养心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健脾... 目的探讨健脾养心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健脾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疗效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养心法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心法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