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脑CTP结合CTA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张元立 阮素娜 +1 位作者 谭卫锋 潘玉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结合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疑似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CTP和CTA检查。以DSA...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结合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疑似IC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全脑CTP和CT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脑CTP和CTA阳性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诊断ICVD的效能;分析CTP异常区参数[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100疑似ICVD患者,共检出阳性84例,阴性16例;脑CTP诊断阳性68例,阴性32例;CTA诊断阳性63例,阴性37例;两者联合诊断阳性87例,阴性13例,其诊断阳性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43%、91.00%,均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CTP异常区患侧CBF和CBV水平低于健侧,TTP和MTT水平高于健侧(P<0.05)。CTP异常区同侧狭窄程度高于对侧(P<0.05)。结论全脑CTP结合CTA诊断老年ICVD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探讨
2
作者 李向阳 石莹莹 庞婉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良恶性... 目的:探讨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128例(153个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及双能量CT增强扫描。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获取碘图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分析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结果:128例患者纳入的153个甲状腺结节经显示共96个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2.46%、86.46%、0.682;NIC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2.46%、87.50%、0.695;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Kappa值分别为87.72%、90.63%、0.778。结论:双能量CT增强碘图形态学特征联合NIC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碘图 形态学特征 标准化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外伤25例MRI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丽 徐俊玲 +1 位作者 范俊峰 程敬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外伤 MRI 脊髓损伤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来运 李华 +3 位作者 程敬亮 任翠萍 张焱 邓军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7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 iem ens 1.0T超导型MR I系统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分析70例烟雾病的MRA表现。结果MRA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49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21例;大脑前、中动脉...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 iem ens 1.0T超导型MR I系统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分析70例烟雾病的MRA表现。结果MRA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49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21例;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7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血管跳跃征18例;颈外动脉分支代偿性扩张19例,大脑后动脉代偿扩张43例。脑底异常烟雾血管70例。结论MRA是一种无创伤性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艺 郭春锋 《安徽医学》 201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其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0例,依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氯丙嗪组112例、氯氮平组117例和利培酮组121例,所...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其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0例,依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氯丙嗪组112例、氯氮平组117例和利培酮组121例,所有患者均持续服药6个月。观察3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类型,不同服药时间(服药4周、8周、24周)3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状况。结果氯氮平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73.50%),高于氯丙嗪组(47.32%)和利培酮组(1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46.15%)高于氯丙嗪组(32.14%)、利培酮组(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周,氯氮平组的心电图异常率(73.50%)高于氯丙嗪组(47.32%)、利培酮组(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均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产生影响,其中,氯氮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 氯氮平 利培酮 心电图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1例CT诊断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4-594,共1页
关键词 肾错构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及DWI序列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 郭春锋 高连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VRS)的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脑血管周围间隙的FLAIR、DWI特点。结果 19例患者多发11例,单发8例,共检出32个病灶。所有VR... 目的探讨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诊断脑血管周围间隙(VRS)的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9例脑血管周围间隙的FLAIR、DWI特点。结果 19例患者多发11例,单发8例,共检出32个病灶。所有VRS信号特点与脑脊液信号相似,边界清晰锐利,FLAIR、DWI序列均呈低信号、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综合分析常规MRI表现、FLAIR、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能够做出VRS的定性诊断,有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肝周转移CT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来运 宋传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对CT诊断卵巢癌肝周转移的表现及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5例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CT结果,记录是否存在肝周转移,并分析转移特点。以最后病理检验结果作为最终判断标准。结果 45例卵巢癌患者,有18例、25... 目的对CT诊断卵巢癌肝周转移的表现及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以45例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CT结果,记录是否存在肝周转移,并分析转移特点。以最后病理检验结果作为最终判断标准。结果 45例卵巢癌患者,有18例、25处肝周转移,其中2处肝实质被侵蚀。肝周转移灶CT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够准确的判定卵巢癌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尤其是对于卵巢癌肝周转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东胜 刘慧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394-339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早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早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病因分析判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为91.4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病因总判断率为85.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来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对CT及核磁共振技术(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参考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 目的:对CT及核磁共振技术(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参考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1.1%,参考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敏感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技术 股骨头坏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勇 王会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 2 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 X线片检查 ,同时行髋部螺旋 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 L etournel和 Judet分型法对髋臼骨折... 目的 :探讨螺旋 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 2 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 X线片检查 ,同时行髋部螺旋 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 L etournel和 Judet分型法对髋臼骨折进行分型 ,比较 X线片和螺旋 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髋臼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 ,并评价螺旋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经手术证实 ,2 0例髋臼骨折中 ,后壁骨折 1 0例 ,单纯前柱骨折 1例 ,双柱骨折 5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3例 ,横行骨折 1例。普通 X线片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正确率为 60 % ( 1 2 / 2 0 ) ,螺旋 CT SSD、MPR结合二维 CT横切面图像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正确率为 95 % ( 1 9/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所有螺旋 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者 ,术前行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髋臼骨折 分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孟志霞 谭卫锋 张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MRI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双翻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T_1WI增强...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MRI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双翻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T_1WI增强成像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分析狭窄程度、狭窄率及斑块的成分,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MRI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MRI对轻度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性84.6%(22/26),特异性为91.7%;中度狭窄分别为73.3%(11/15)、88.6%;重度狭窄分别为100%(7/7)、95.3%;闭塞分别为100%(2/2)、100%。一致性检验系数Kappa值=0.783。MRI检出的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的脂核大小、纤维帽厚度、脂核/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且可根据信号特点分析斑块组成成分,通过纤维帽和脂核/斑块面积诊断易损斑块,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斑块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联合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闯伟 罗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4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分析其螺旋CT表现,检测血...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4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分析其螺旋CT表现,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经术后病理学结果证实,41例患者中螺旋CT与血清hs-CRP水平术前联合诊断出35例,占85.37%(35/41),未诊断出6例,占14.63%(6/41)。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初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上升,为(34.32±5.69)mg/L,后期则显著下降,为(10.32±3.69)mg/L。初期:螺旋CT显示为胆囊壁明显较厚,胆囊体积较大,存在胆囊周围部分筋膜反应性增厚,胆囊内胆汁CT值升高及双边征。后期:螺旋CT显示为胆囊体积逐渐缩小,且多位于胆囊底部,穿孔时见或不见胆囊壁局部缺损,胆囊周围脓肿、积液形成,部分腹腔积液、积气形成,少量胆囊周围积气。结论螺旋CT联合血清hs-CRP水平检测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亚急性胆囊穿孔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卫锋 孟志霞 张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6-06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检查,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6-06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检查,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分级方法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n=15)和高级别胶质瘤组(n=21),对比分析2组肿瘤占位核心实质区、瘤周区域及对侧镜像区胆碱复合物(Cho)、N-乙酰-L-天门冬氨酸复(NAA)、肌酐(Cr)脂质(Lip)、乳酸(Lac)。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占位核心实质的Cho/Cr比值均较对侧镜像区升高,NAA/Cr、NAA/Cho比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P<0.05)。高级别胶质瘤NAA/Cho比值低于低级别胶质瘤,而Cho/Cr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域Cho/Cr比值较对侧镜像区升高,NAA/Cho比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周区域Cho/Cr比值较对侧镜像区升高,NAA/Cr、NAA/Cho比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20例出现Lac峰,14例出现Lip;低级别胶质瘤组6例出现Lac峰,1例出现Lip峰。Cho/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12,P<0.05),而NAA/Cho比值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0.634,P<0.001),NAA/Cr与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r=-0.060,t=0.241)。结论氢质子磁共振波普能够有效显示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周围水肿区及肿瘤实质区的代谢变化情况,可为胶质瘤临床术前分级提供客观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磁共振(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割方式放疗治疗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慧云 刘东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疗在骨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骨转移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的分割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方式,观察组40例患...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疗在骨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骨转移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的分割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大剂量分割方式,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痛、血小板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0.0%、7.5%、40.0%、35.0%,对照组分别为25.0%、27.5%、12.5%、45.0%、3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为Ⅰ、Ⅱ度。结论放疗的分割方式对骨转移肿瘤的疗效无明显影响,常规剂量与大剂量的分割方式都能起到良好止痛效果,且安全性高,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预计生存期等合理选择放疗分割方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方式 放疗 骨转移肿瘤 止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在腔隙性梗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来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63-64,共2页
腔隙性梗死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死,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2~50mm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此病发展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早期明确诊断对腔隙性梗死的治疗... 腔隙性梗死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死,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2~50mm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此病发展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早期明确诊断对腔隙性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01—12收治的31例腔隙性梗死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研究CT与MRI在腔隙性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143例次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民 郑爱花 +1 位作者 李华 刘付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502-1503,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穿刺术 导管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和MRS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华 郭春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114-116,共3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十分少见,占原发性脑肿瘤的1%~3%[1],这主要与脑实质内无淋巴组织有关,且绝大多数来自B淋巴细胞,可见于免疫功能缺陷及正常人群。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传统MRI检出误诊率高[2]。本文回顾... 原发性脑淋巴瘤十分少见,占原发性脑肿瘤的1%~3%[1],这主要与脑实质内无淋巴组织有关,且绝大多数来自B淋巴细胞,可见于免疫功能缺陷及正常人群。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传统MRI检出误诊率高[2]。本文回顾分析19例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PY及Hcy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霞 郭春锋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肽Y (NPY)、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肽Y (NPY)、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血清Hcy、NP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PY、Hcy水平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χ^(2)=4.357,P=0.037<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血清NPY、Hcy水平,改善血流状态,促进修复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 温针灸 高压氧 神经肽Y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脑淋巴瘤15例CT及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来运 丁玉枝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834-2835,共2页
关键词 脑肿瘤/诊断 淋巴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