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娄彦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1期2628-2629,共2页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130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130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持续时间、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分别为3.49±0.54d、3.04±0.44d、4.42±0.60d、8.95±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5.74±0.68d、5.63±0.59d、6.84±0.81d、13.14±1.85d;外周血CD4+T细胞含量42.84±5.96%、高于对照组的30.68±4.49%,CD8+T细胞含量29.59±4.10%、低于对照组的38.47±4.92%。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理想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外科理念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风险管理教育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娄彦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5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教育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4月间我院神经外科的5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6名护士。我院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护理教育...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教育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4月间我院神经外科的5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6名护士。我院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护理教育,对观察组护士在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教育,然后比较这两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3.8%,对照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5.4%。观察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8.8%,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风险管理教育应用在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可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地降低医疗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教育 神经外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孟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152-00152,共1页
探讨对胸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住院的9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探讨对胸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胸外科住院的9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人性化护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岳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18.9±7.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11.05)ml、术后胸腔引... 目的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18.9±7.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11.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30±0.65)d、术后住院时间为(7.76±0.82)d。术后48 h出现轻度疼痛者占9.59%(7/73),中度疼痛者占6.85%(5/73)。所有患者术后4周经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患侧肺复张良好,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术后随访,2例患者气胸复发,未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气胸自行吸收。结论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助于促进早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原发自发性气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瓣膜置换术15例的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岳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1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并对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方法15例行CABG+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移植血管41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2.73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 目的:探讨1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并对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方法15例行CABG+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移植血管41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2.73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置换机械瓣12例、生物瓣3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出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经过相应的治疗都已经痊愈。随访11例(73.3%),随访时间为5~10个月,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瓣膜病且年龄超过50岁,同时患有冠心病的情况并不少见,冠心病也可能同时患有瓣膜的损伤。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手术前进行诊断,积极改善心与肺功能,制订有效的手术方案,手术时加强心肌的保护,缩短主动脉的阻断和心肌缺血的时间,尽可能的使心脏肌肉再血管化,重视手术后并发症等,从而有效降低死亡几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微创方法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舟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n=71)和实验组(n=71),实验组...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n=71)和实验组(n=71),实验组采取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小切口开胸术,对比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长为(181.37±20.6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29±30.69)min(t=5.291,P<0.001);实验组手术失血量为(263.26±60.27)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26±119.27)m L(t=3.871,P=0.004);实验组引流量为(174.92±120.8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9±30.26)m L(t=2.589,P=0.027);实验组引流时间为(4.65±1.7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7±2.91)d(t=3.026,P=0.012);实验组住院时长为(8.33±1.9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8±3.28)d(t=2.218,P=0.032)。2组清扫的淋巴结数及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4.23%、1.41%、0%、1.41%,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82%、5.64%、4.23%、1.41%和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小时VAS得分为(29.27±3.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0±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1,P=0.008);实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VAS得分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小切口开胸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 小切口开胸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效果观察
7
作者 岳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均给予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2.45±...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均给予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2.45±48.75)min、术中出血量为(310.56±131.55)ml、住院时间为(8.6±3.5)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结论老年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早期肺癌 疗效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100例分析
8
作者 岳军 任海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行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5)min,均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行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5.5)min,均顺利完成,胸引流总量在术后2d为(77.5±2.6)mL。引流管于第3d拔除。血浆在术中平均应用(62.4±1.4)mL。无死亡事件发生,手术结束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无残余分流,无胸壁畸形加重。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美观效果良好,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开胸 心内直视手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4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9
作者 孟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25-00225,共1页
分析探讨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2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实... 分析探讨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2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镜下治疗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治疗 自发性气胸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心病的疗效及术后脑钠尿肽水平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舟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7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脑钠尿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48例 RHD 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比较手术前后右心功能指...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脑钠尿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48例 RHD 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比较手术前后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变化;观察并分析 BNP 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手术后6个月时 RVEDV [(34.2±12.7)ml]、RVESV[(13.1±8.9)ml]较术前[(41.3±17.4)ml、(18.5±13.2)ml]明显降低,RVEF [(60.7±12.6)%]较术前[(52.6±11.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 d 的血浆 BNP 浓度[(1826.5±313.5)pg/ ml]明显高于术后12 h、术后1周,但术后2 d BNP 开始下降,术后1周末次检测显示 BNP 为(1135.7±276.4)pg/ ml,明显低于术后12 h、术后3 d。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能较好地改善 RHD 患者右心功能,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可作为临床治疗 RHD 的安全有效疗法;BNP 浓度值和心功能强弱呈负相关,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 BNP 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于术后2 d 达到较大值并逐步下降,提示 RHD 患者术后心功能短暂衰退后逐步得到恢复,因此 BNP 浓度动态变化可作为 RHD 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置换术 右心功能 脑钠尿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