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碳钢铁路车轮新型热处理冷却工艺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姚三成 江波 +3 位作者 刘学华 赵海 宫彦华 邹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8,共8页
针对非珠光体层十分突出的高碳钢重载车轮,基于MSC.Marc和Thermal Prophet建立了踏面淬火(CVQ)与复合淬火(CPQ)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冷却方式对车轮热处理温度场及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 针对非珠光体层十分突出的高碳钢重载车轮,基于MSC.Marc和Thermal Prophet建立了踏面淬火(CVQ)与复合淬火(CPQ)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冷却方式对车轮热处理温度场及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物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物验证结果吻合较好。自踏面向下,CVQ车轮的温度梯度、组织梯度及强硬度梯度显著,其踏面近表层的非珠光体层深约15 mm,为马氏体(M)、贝氏体(B)及其混合组织。CPQ工艺能有效控制或基本消除非珠光体层,优化了轮辋全截面显微组织,强硬度梯度合理,并在踏面次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局部的强硬度极大值区,使该区域的强硬度较CVQ车轮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车轮 非珠光体层 复合淬火 有限元 多场量耦合
原文传递
双退火过程中再加热速度对C-Mn-Si-Al钢组织演变的影响
2
作者 肖洋洋 冷德平 +1 位作者 崔磊 彭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Nb/Ti微合金化C-Mn-Si-Al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退火过程中再加热速率对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氏体基体再加热过程中发生回火析出渗碳体,随着再加热速率的增加,渗碳体析出区间逐渐增大,但析出量逐渐减小,到再加热速率为80... 以Nb/Ti微合金化C-Mn-Si-Al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退火过程中再加热速率对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氏体基体再加热过程中发生回火析出渗碳体,随着再加热速率的增加,渗碳体析出区间逐渐增大,但析出量逐渐减小,到再加热速率为80℃/s时,基本不析出渗碳体。最终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其中部分板条马氏体存在自回火析出的碳化物。此外,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和尺寸的夹杂物,一种是由TiN和Al2O3组成的块状复合夹杂,另一种是由Nb单质为主体微溶Ti的长方形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退火 马氏体 渗碳体 再加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铁道车辆用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3
作者 何博 汪飞 +4 位作者 郭锐 胡学文 王海波 牟祖茂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了卷取温度对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高耐候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卷取温度由540℃提高到700...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了卷取温度对高耐候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高耐候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卷取温度由540℃提高到700℃,屈服强度下降189 MPa,抗拉强度下降228 MPa,延伸率提高9.5%,HV_(0.5)降低57。卷取温度为540℃和620℃时,显微组织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42.7%和26%。随着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增加,高耐候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延伸率大幅下降。在卷取温度为700℃时,显微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沿晶界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试验钢板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耐候钢 铁道车辆 高Cr含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150连续管板材激光焊工艺研究
4
作者 杨森 吴志文 +2 位作者 孙照阳 余宣洵 胡学文 《焊管》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CT150连续管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形貌、强度和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典型焊接工艺,并对典型工艺条件下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焊接速度提高,焊接接... 为了研究不同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CT150连续管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形貌、强度和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典型焊接工艺,并对典型工艺条件下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焊接速度提高,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先升后降,熔宽变大,硬度降低;焊接功率提高,接头的强度、熔宽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激光焦距变大,接头的强度、熔宽和硬度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在焊接功率12 kW、焊接速度4.2 m/min、激光焦距2 mm的典型工艺条件下,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1074 MPa,焊缝正面和背面的熔宽分别为0.96 mm和0.91 mm,焊缝区显微硬度值为420HV_(1.0)~440HV_(1.0),临界区硬度为330HV_(1.0)~341HV_(1.0),粗晶区硬度最高,临界区硬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50 连续管 激光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圆坯连铸带液芯矫直过程的应力、应变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李军 李永林 +2 位作者 刘立文 张兴中 骆小刚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应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圆坯连铸的连续矫直变形过程进行模拟。以马鞍山钢铁公司大圆坯连铸机为原型,考虑铸坯与辊子的接触状态,建立了圆坯矫直变形模型;模拟分析了大圆坯连铸带液芯矫直过程中坯壳的应力、应变,得到了铸坯在矫直过程中的... 应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圆坯连铸的连续矫直变形过程进行模拟。以马鞍山钢铁公司大圆坯连铸机为原型,考虑铸坯与辊子的接触状态,建立了圆坯矫直变形模型;模拟分析了大圆坯连铸带液芯矫直过程中坯壳的应力、应变,得到了铸坯在矫直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可为铸机矫直工艺及设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优化铸坯的矫直变形,以提高圆坯的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 有限元法 带液芯矫直 应力 应变 大圆坯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技术在CSP线HSLA钢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勇 胡学文 +1 位作者 朱涛 何宜柱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73-76,共4页
主要对钒微合金在马钢CSP线生产HSLA钢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钒微合金工艺试制的Q345D钢其屈服强度平均为447MPa,抗拉强度平均为517MPa,伸长率平均为28.1%,韧脆转变温度点在-50~-60℃之间,Q345D钢中增加氮含量有利于细化... 主要对钒微合金在马钢CSP线生产HSLA钢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钒微合金工艺试制的Q345D钢其屈服强度平均为447MPa,抗拉强度平均为517MPa,伸长率平均为28.1%,韧脆转变温度点在-50~-60℃之间,Q345D钢中增加氮含量有利于细化晶粒提高强度。采用复合微合金化CSP试制的Q460D钢的屈服强度为475-510MPa,抗拉强度为580-610MPa,伸长率为24%~27.5%,冲击韧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钒微合金 Q345D Q460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烧结优化配矿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自民 吴胜利 +2 位作者 金俊 宋灿阳 朱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对马钢常用的10种铁矿粉的同化性、液相流动性、粘结相自身强度、SFCA生成特性、连晶固结强度等高温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原理,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 对马钢常用的10种铁矿粉的同化性、液相流动性、粘结相自身强度、SFCA生成特性、连晶固结强度等高温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原理,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的可行性,为马钢充分利用铁矿粉资源、降低配矿成本,改善烧结矿质量提供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烧结 高温特性 优化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螺纹钢在线自动计数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章家岩 金俊 姚有领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介绍了螺纹钢生产在线计数问题的技术背景,并针对实际工艺现状,分析了螺纹钢包装及传输过程中的运行规律,提出采用多传感器检测和实时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解决螺纹钢在线自动计数问题,并结合多点探测、智能比较算法,提高螺纹钢在线... 介绍了螺纹钢生产在线计数问题的技术背景,并针对实际工艺现状,分析了螺纹钢包装及传输过程中的运行规律,提出采用多传感器检测和实时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技术,解决螺纹钢在线自动计数问题,并结合多点探测、智能比较算法,提高螺纹钢在线自动计数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钢 棒材 计数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380m^2烧结机“小风量、低负压、超厚料层”技术创新实践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群山 郑兴荣 +2 位作者 徐冰 戚义龙 陈东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厚料层烧结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除了理论、技术问题外,还有制度问题、各方面成龙配套问题。本文介绍了马钢第三炼铁总厂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厚料层与高负压这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两台380 ... "厚料层烧结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除了理论、技术问题外,还有制度问题、各方面成龙配套问题。本文介绍了马钢第三炼铁总厂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厚料层与高负压这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两台380 m^2烧结机上成功实现了900 mm超厚料层下"小风量、低负压"烧结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生产组织、操作策略调整上对烧结产质量提升、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厚料层烧结 烧结风量再分配 小风量低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冶金污泥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自民 金俊 +1 位作者 苏允隆 黄发元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2,共5页
自2002年以来,马钢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开发了多种对转炉和高炉污泥的循环利用技术,并成功实施。至2007年7月,实现了马钢所有钢厂转炉污泥在厂区内部循环利用;至2009年7月,实现了马钢所有铁厂高炉瓦斯泥在厂区内部循环利用。该系列技术... 自2002年以来,马钢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开发了多种对转炉和高炉污泥的循环利用技术,并成功实施。至2007年7月,实现了马钢所有钢厂转炉污泥在厂区内部循环利用;至2009年7月,实现了马钢所有铁厂高炉瓦斯泥在厂区内部循环利用。该系列技术的应用,在为马钢减少冶金废弃物排放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马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污泥 瓦斯泥 循环利用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线材低温轧制技术发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完卫国 李祥才 《中国冶金》 CAS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棒线材低温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叙述了低温轧制的节能效果、低温轧制过程的温度控制、低温轧制对成品质量及轧机负荷的影响。为国内在棒线材生产中进一步应用低温轧制工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低温轧制 棒材 线材 节能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及比色测温技术在RH炉钢水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海滨 王飞 +4 位作者 舒宏富 唐磊 王哲 项龙飞 高朋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92-297,共6页
基于红外热像及比色测温技术的钢水温度检测可避免钢渣、钢水液面镜面效应等造成的测量误差。通过对红外热像的灰度分布特性、波动规律等的分析测算正向辐射概率,确定最佳采样区域,从而准确获取钢水温度。给出温度变化曲线,提高钢水温... 基于红外热像及比色测温技术的钢水温度检测可避免钢渣、钢水液面镜面效应等造成的测量误差。通过对红外热像的灰度分布特性、波动规律等的分析测算正向辐射概率,确定最佳采样区域,从而准确获取钢水温度。给出温度变化曲线,提高钢水温度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有利于精密炼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炉 钢水温度 红外热像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水脱硫预处理技术及其在马钢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明 孙维 余修全 《钢铁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通过比较 ,分析几种脱硫剂和喷吹方式的特点 ,介绍马钢铁水脱硫工艺及处理效果 。
关键词 铁水预处理 脱硫 脱硫剂 喷吹 转炉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方坯连铸生产低碳易拉丝钢的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茆勇 王民章 陶承岗 《钢铁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6-18,21,共4页
分析了马钢 6流小方坯连铸机生产低碳易拉丝钢工艺技术。它们包括 :在线定氧 ,喂铝线 ,将钢水中活度氧控制在 (4~ 5 )× 1 0 - 5范围 ,保护浇注以及电磁搅拌等。由于采用上述技术 ,小方坯的质量得到改善 ,进而使线材表面质量改善 。
关键词 小方坯连铸 低碳易拉丝钢 电磁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奥氏体温度下22MnB5热成形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15
作者 陈志美 卢茜倩 +4 位作者 谷海容 周世龙 刘永刚 魏海莲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其组织与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22MnB5相变规律与性能影响较大,低温奥氏体化有利于中高温扩散型相变发生,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覆盖冷速范围广;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各相变向“右”移动,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区域缩小,发生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率减小。低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不大,硬度值为170~185 HV_(0.5);高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显著,20℃/s条件下,硬度值由850℃奥氏体化的299.4 HV_(0.5)增加至950℃奥氏体化的437.7 HV_(0.5)。在900℃奥氏体化且以较高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获得细小马氏体(或含极少量细小铁素体)组织,此时强度与塑性(冷弯角)匹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奥氏体化温度 连续冷却转变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除尘污泥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贺民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主要介绍马钢转炉炼钢除尘污泥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在烧结生产中的利用情况。生产实践表明,马钢开发的烧结利用炼钢除尘污泥工艺,混合效果较好,处理量大,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不会给烧结生产指标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 炼钢除尘污泥 打碎 混合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应用于高炉喷吹的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博知 王钦 《天津冶金》 CAS 2002年第5期14-16,共3页
通过对国外高炉喷吹废塑料的实践分析,探讨了我国高炉喷吹废塑料的可行性,以及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为治理“白色污染”、节约能源及增加企业效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关键词 废塑料 高炉 喷吹 白色污染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尘泥烧结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贺民 《节能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主要介绍马钢烧结利用转炉炼钢湿尘泥工艺技术以及该工艺在烧结生产中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量大,不影响烧结生产,效益显著,切实可行。
关键词 转炉尘泥 打碎 混合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综合利用转炉污泥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贺民 《钢铁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主要介绍了在综合利用转炉炼钢污泥的过程中,马钢近年所开发的炼钢污泥管道输送工艺、制做冷固球团工艺和滚筒给料、对辊打碎炼钢污泥工艺,并对其中一些工艺的试验或工业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转炉污泥 冷固球团 打碎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转炉OG泥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贺民 《中国冶金》 CAS 2006年第6期50-53,共4页
介绍了国内转炉OG泥利用技术和马钢烧结利用转炉OG泥工艺;分析了马钢在烧结生产中使用OG泥的工艺效果。工业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烧结利用转炉OG泥工艺,尘泥处理量大,混合效果较好,不会给烧结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带来不利影响,且可获得... 介绍了国内转炉OG泥利用技术和马钢烧结利用转炉OG泥工艺;分析了马钢在烧结生产中使用OG泥的工艺效果。工业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烧结利用转炉OG泥工艺,尘泥处理量大,混合效果较好,不会给烧结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带来不利影响,且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转炉OG泥直接用于烧结生产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OG泥 打碎 混合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