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未来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施建成 郭华东 +12 位作者 董晓龙 梁顺林 陈镜明 宫鹏 杨晓峰 程洁 林明森 张鹏 张伟 居为民 刘毅 李增元 赵天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17,共23页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中国空间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地球科学 空间对地观测 气候变化 水循环 碳循环 辐射平衡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径流长期观测的山洪响应特征分析:以美国本土两个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颖 吴欢 +5 位作者 徐辉 郑璟 周乃君 黄芷君 陈唯天 李超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8-1030,共13页
以长期降雨-径流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水文单位线以有效描述山洪响应特征,并探究变化环境下的山洪响应特征是否发生改变。单位线在山洪预报中应用广泛,但在气象领域受关注较少。以两个美国小流域(USGS站点02137727-卡托巴河、01572... 以长期降雨-径流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水文单位线以有效描述山洪响应特征,并探究变化环境下的山洪响应特征是否发生改变。单位线在山洪预报中应用广泛,但在气象领域受关注较少。以两个美国小流域(USGS站点02137727-卡托巴河、01572025-斯瓦塔拉河)为研究对象,探讨考虑不同前期降水和致洪降水条件下单位线提取和优化方法,以及前期降水对流域单位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前期影响雨量下的平均单位线对降水-径流模拟总体效果较好,两个流域1985年以来共16个降雨径流事件模拟的平均纳什模型效率系数分别为0.846和0.940,平均峰值相对误差分别为9.40%和7.47%。前期影响雨量越大,则单位线峰值越高,峰现时间提前。同时考虑前期降水和致洪降水组合的单位线,能更好反映雨洪事件中山洪响应特征,模拟效果进一步提高,对提高山洪概率预报很有意义。通过分析卡托巴河流域33 a单位线的年际变化,发现降水增多和强降水频率增加导致流域山洪响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单位线峰值呈现增加趋势,涨洪历时呈减少趋势,未来山洪灾害风险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径流 单位线 前期影响雨量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几何光学遥感建模理论,推动定量遥感科学前行——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被引量:12
3
作者 柳钦火 阎广建 +4 位作者 焦子锑 肖青 闻建光 梁顺林 王锦地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李小文长期致力于遥感基础研究,是植被几何光学遥感建模的先驱。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论文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里程碑系列文集。以李小文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国内外科学团队,在植被二向性反射建模、热红... 李小文长期致力于遥感基础研究,是植被几何光学遥感建模的先驱。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论文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里程碑系列文集。以李小文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国内外科学团队,在植被二向性反射建模、热红外遥感辐射方向性建模、遥感信息尺度效应、定量遥感综合实验与真实性检验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本文总结了李小文的主要学术思想,对定量遥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遥感科学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建模 热红外辐射方向性 定量遥感反演 尺度效应 遥感综合试验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侯麟科 仇焕广 +1 位作者 汪阳洁 孙来祥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共11页
本文基于2005年706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IPCC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 本文基于2005年706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IPCC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地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
原文传递
2019年中国陆表定量遥感发展综述 被引量:69
5
作者 梁顺林 白瑞 +24 位作者 陈晓娜 程洁 范闻捷 何涛 贾坤 江波 蒋玲梅 焦子锑 刘元波 倪文俭 邱凤 宋柳霖 孙林 唐伯惠 闻建光 吴桂平 谢东辉 姚云军 袁文平 张永光 张玉珍 张云腾 张晓通 赵天杰 赵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8-671,共54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定量遥感的发展态势和加强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中国学者2019年发表的SCI检索论文和部分中文论文,对陆表定量遥感的核心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数据预处理(云及其阴影识别,大气与地形校正)、陆表辐射传输建模、不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定量遥感的发展态势和加强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中国学者2019年发表的SCI检索论文和部分中文论文,对陆表定量遥感的核心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数据预处理(云及其阴影识别,大气与地形校正)、陆表辐射传输建模、不同变量的反演方法、产品生产评价与精度验证,以及相关应用等内容。陆表变量产品较多,本文概要介绍了反射率、下行太阳辐射、反照率、地表温度、长波辐射、总净辐射、荧光遥感、植被生化参数、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比、植被覆盖度、森林高度、森林生物量、植被生产力、土壤水分、雪水当量、雪盖、蒸散发、地表与地下水量等最新进展,也一并介绍了2019年与定量遥感相关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会与暑假培训班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遥感 陆表 综述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顺林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9-1895,共7页
中国定量遥感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10多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2012年左右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在英文遥感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文章数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尽管在遥感数据的定量反演方法等研究方面,中国... 中国定量遥感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10多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2012年左右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在英文遥感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文章数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尽管在遥感数据的定量反演方法等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是定量遥感的大国,但总体上尚不是定量遥感强国,在绝大多数的分支领域上还没有处于世界引领的地位。本文在回顾世界和中国定量遥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前向辐射传输建模,变量反演,高级产品生产,地面观测,遥感云平台建设,遥感教育和遥感应用等8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了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期望与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遥感 反演 高级产品 地面观测网 遥感云
原文传递
全球尺度多源土地覆被数据融合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燕 冯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3-2235,共13页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尺度土地覆被遥感分类数据是全球变化、陆地表层过程模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以5套全球土地覆被数据集GLCC、UMD、GLC2000、MODIS LC、GlobCover为研究对象,结合MODIS VCF、MODIS...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尺度土地覆被遥感分类数据是全球变化、陆地表层过程模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以5套全球土地覆被数据集GLCC、UMD、GLC2000、MODIS LC、GlobCover为研究对象,结合MODIS VCF、MODIS Cropland Probability以及AVHRR CFTC数据集,设计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思想的证据融合方法实现上述多源土地覆被信息的决策融合,生成一套依据植物功能型分类的全球1 km土地覆被融合数据SYNLCover。结果显示,与5套源土地覆被数据集相比:(1)在总体一致性精度上,SYNLCover的8个生物形态类型和12个目标类型的平均总体一致性精度最高,分别约为65.6%和59.4%,其次依次是MODIS LC、GLC2000、GLCC和GlobCover,UMD的最低,分别约为48.9%和42.6%,而且SYNLCover与5套源土地覆被数据集两两相比的总体一致性都是最好的;(2)在类型一致性精度上,除灌丛类型外,SYNLCover中包括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水体、城镇建筑和其他7种生物形态类型,以及森林类型的5种叶属性的平均一致性精度也是最高的,如其他类型的平均一致性精度可达67.73%;(3)除灌丛和湿地类型外,SYNLCover的其余6种生物形态类型的平均一致性精度均比其在5套源数据中相应的一致性精度的最大值提高了10%~15%左右;森林类型的5种叶属性的一致性精度也提高了约10%。SYNLCover分类精度的提高反映了本研究设计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模糊逻辑 相关性分值 数据融合 一致性精度评价 多源信息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中碳排放与增加值的虚拟转移及其不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邢贞成 王济干 +2 位作者 冯奎双 张婕 王海鲲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4,138,共10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存在不对等现象,造成国际贸易碳不公平性问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追踪国际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和增加值转移,并基于二者的净转移关系,应用距离评价方法构... 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与其承担的环境成本存在不对等现象,造成国际贸易碳不公平性问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追踪国际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和增加值转移,并基于二者的净转移关系,应用距离评价方法构建区域间碳转移不公平性指数,分析全球贸易碳不公平性的静态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全球25%左右的碳排放发生在国际贸易品的生产中,且倾向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通过消费其他国家的产品将43%~59%的碳排放转移出去,而将超过80%的贸易增加值留在本国,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劣势,净转入的增加值相对于净转入的碳排放来说要小得多,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的碳转移不公平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转移不公平性程度较大,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公平程度较小。不过,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贸易碳不公平问题在研究期间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 碳转移 距离评价 不公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