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补液蒸发传热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禹丹 徐晨 +2 位作者 阮达 春江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4-3436,共13页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和高度增大,薄液膜蒸发传热系数增大,最高可达369kW/(m_(2)·K)。团簇内液膜在毛细力驱动下具有极高的爬升速度,使得小持液量下液膜仍位于团簇顶端蒸发。沟槽液膜完全润湿沟槽且与团簇顶端液膜相连通,为团簇蒸发补液,沟槽液位下降不影响团簇顶端蒸发,能够延伸薄液膜长度并减薄沟槽侧壁液膜厚度,进一步强化传热。纳米线团簇中液膜宏观传热系数显著高于沟槽,证明了团簇在整体蒸发中的决定性贡献,阐明了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薄液膜蒸发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团簇 毛细抽吸 V形沟槽 薄液膜 微尺度 蒸发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击穿增强的全有机复合薄膜储能提升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磊 陈玥 +3 位作者 孙文杰 李天宇 郑亦婷 成永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094,共14页
聚合物薄膜电容器是支撑新能源智能配网发展的重要电力设备之一,提升聚合物电介质薄膜的储能密度是改善薄膜电容器储能器件性能的关键。由经典电磁理论可知,提高聚合物电介质薄膜的储能密度可以从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两个角度实现。然而... 聚合物薄膜电容器是支撑新能源智能配网发展的重要电力设备之一,提升聚合物电介质薄膜的储能密度是改善薄膜电容器储能器件性能的关键。由经典电磁理论可知,提高聚合物电介质薄膜的储能密度可以从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两个角度实现。然而,目前储能薄膜领域中的综述大多是围绕提高介电常数来增加储能密度的角度进行归纳、分析,而从击穿强度的角度来系统综述的相对较少。因此,文章尝试以全有机聚合物电介质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提升击穿强度的角度,重点讨论掺杂、共混、共聚和多层结构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整理和比较各策略的效果,希望为后续在全有机聚合物复合薄膜的结构设计与击穿性能提升方面上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电介质薄膜 全有机聚合物 击穿强度 储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介质膨胀速率的锂离子电池管状电极中扩散诱导应力及轴向支反力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彭颖吒 李泳 +2 位作者 郑百林 张锴 徐咏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5,共8页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相对于传统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价格低廉等优势.本文针对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建立力学模型和扩散模型,并在扩散模型引入考虑介质膨胀速率的影响.以硅空心柱形电极为例,分析了恒流充电下介质膨胀速率...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相对于传统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价格低廉等优势.本文针对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建立力学模型和扩散模型,并在扩散模型引入考虑介质膨胀速率的影响.以硅空心柱形电极为例,分析了恒流充电下介质膨胀速率对电极中扩散诱导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内外半径比、充电速率、材料参数以及锂化诱导软化系数(lithiation induced softening factor,LISF)对轴向的支反力达到临界欧拉屈曲力所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中锂浓度上升,介质膨胀速率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增大,对轴向的支反力影响较小.弹性模量和应力成正比,但其与轴向的支反力达到临界欧拉屈曲力所需时间无关;扩散系数与所需时间成反比;偏摩尔体积增大时,达到临界屈曲力所需时间减少;随着LISF绝对值增大,完全锂化时轴向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介质膨胀速率 扩散诱导应力 欧拉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近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维 李洋 +1 位作者 姚舒怀 黄宝陵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1-351,共11页
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因其出色的有效性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特点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青睐.本文聚焦太阳能光热防雾表面和超疏水太阳能光热防冰防霜表面的近期研究,首先介绍太阳能光热表面及其机理,然后分别介绍防雾领域... 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因其出色的有效性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特点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青睐.本文聚焦太阳能光热防雾表面和超疏水太阳能光热防冰防霜表面的近期研究,首先介绍太阳能光热表面及其机理,然后分别介绍防雾领域和防冰防霜两个领域的主要工作.以光热材料种类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光热材料表面的组成、制备方式、光学性能、疏水性能和防雾防冰防霜性能.此外,着重介绍了本联合课题组对光热表面的主要研究.最后,对光热防冰防霜防雾表面性能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分析了光热表面目前的挑战与未来潜在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 防冰 防霜 防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5
作者 万兆荣 吕冬 +3 位作者 汪加胜 杜壮 胡优 杨晶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以新型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对热熔性压敏胶进行抗静电改性,将改性后的热熔性压敏胶与LDPE基材通过三层共挤吹膜成型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研究了离子液体含量与热熔性压敏胶的加工性能、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表面电性能、力学性能之间的... 以新型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剂对热熔性压敏胶进行抗静电改性,将改性后的热熔性压敏胶与LDPE基材通过三层共挤吹膜成型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研究了离子液体含量与热熔性压敏胶的加工性能、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表面电性能、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可以明显的降低高黏共挤保护膜的表面电阻,在离子液体含量为4%时,表面电阻为(1.0~9.9)×10^(10)Ω/□,撕膜电压小于200 V;离子液体对热熔性压敏胶具有较好的增塑作用,离子液体对高黏共挤保护膜的力学强度(如180°剥离强度、拉伸强度)无明显的影响。研究的高黏共挤抗静电保护膜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静电 离子液体 热熔性压敏胶 共挤 电子产品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