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
1
作者 李丽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4-88,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从后殖民理论思潮中衍生出来的后殖民文学批评,昭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崭新视角。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台湾作家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进行剖析解读,验证该理... 20世纪70年代末,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从后殖民理论思潮中衍生出来的后殖民文学批评,昭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崭新视角。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台湾作家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进行剖析解读,验证该理论在其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 文化霸权 《香港三部曲》 挪用和弃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育与中国乡村文化公共空间研究——以我国香港地区盐田梓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骏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9期75-76,共2页
生态美育指通过生态审美思想与文化艺术救治现代人的某种“精神危机”,其根本目标是重建人类审美化的生态人格——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塑造真正完整的人,用艺术为乡村构建活力。以我国香港盐田梓村为例,在生态美育视角下寻找其成功经验,依... 生态美育指通过生态审美思想与文化艺术救治现代人的某种“精神危机”,其根本目标是重建人类审美化的生态人格——从全面发展的视角塑造真正完整的人,用艺术为乡村构建活力。以我国香港盐田梓村为例,在生态美育视角下寻找其成功经验,依托生态整体设计方法打造新型乡村公共空间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艺术 公共空间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出粉”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接受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张锦仪 《东南传播》 202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惯常组成部分,被差异化的社会群体接触和使用,改变着网络信息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模式和格局。粉丝文本实践与数字技术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惯常组成部分,被差异化的社会群体接触和使用,改变着网络信息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模式和格局。粉丝文本实践与数字技术发展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定会携人工智能技术勾勒出新的文化图景。采用深度访谈和文本主题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考察了“产出粉”这一类特殊的内容创作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文本盗猎性共同影响了粉丝对人工智能的接受意愿。研究既探讨了技术对内容生产的赋能情况,为智媒时代下的粉丝文化研究和粉丝生产力变革提供见解;也立足于粉丝的具体实践语境,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下与人类和谐共处拓宽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产出粉” 文本实践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东南部都江流域为汉夜郎国考
4
作者 张大可 方冶文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由于受“近蜀、临滇又滨通番禺水道”等传统印象的定式思维的影响,近代以来,民国《贵州通志》及有关学者相继提出以北盘江为牂牁江等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省遂把对夜郎国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该省西部的北盘江流域及周边地区... 由于受“近蜀、临滇又滨通番禺水道”等传统印象的定式思维的影响,近代以来,民国《贵州通志》及有关学者相继提出以北盘江为牂牁江等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省遂把对夜郎国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该省西部的北盘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但直至今日,尚未有研究及考古方面的重大突破。在翻阅古代贵州主流文献及广西有关史料时,发现古代极少有以贵州西部北盘江为牂牁江的观点,而以贵州东南部的都江为牂牁则是隋唐以来的主流观点;在通航番禺(今广东广州)的水运实证方面,也只有都江才是贵州古代唯一通航广东的河流,故可知都江应即《史记》所载临夜郎国的古牂牁江。因此,贵州东南部都江流域一带才应该是汉之夜郎国。在此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在都江流域还找到大量的夜郎王及竹王三郎等崇拜遗迹及其他重要证据,都指向都江流域及古州一带为汉之夜郎国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东南部 都江 竹王三郎 古州 夜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5
作者 方慈 杨嘉麟 马宗文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科技计划实施、科研经费投入...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科技计划实施、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人才培养、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等角度,深入分析日本主要科技管理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经验,包括:加强科技与外交协同、开展“一国一策”式国际科技合作、建立梯次衔接的资助体系、全周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多类型合作网络、加强前沿科技战略研究、强化科技援助、“飞地”运行国际大科学计划、优化管理机制等,进而提出服务支撑我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际科技合作 科技计划 科技人才 国际大科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跨国、跨学科研究对话--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
6
作者 李宜桐 张锦仪 程嘉虹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1期53-54,共2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十三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暑期学校邀请八位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全球在地化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社会性别、质化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交叉分析模式等展开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深度的跨国、跨学科课程教学。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十三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暑期学校邀请八位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全球在地化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社会性别、质化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交叉分析模式等展开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深度的跨国、跨学科课程教学。暑期学校的宗旨之一意在警觉智能社会如何不为智能迷思所迷惑,保持学术思想与动态生活关联的独特品格,继而获得社会现实的反思性、批判性洞见,让思想所带来的理论想象力丰富青年学者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学校 传播政治经济学 跨学科课程 交叉分析 现实主义批判 学术追求 民族志研究方法 智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代诗人谭用之七律的经典化
7
作者 王蕾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五代诗人谭用之诗名并不显著,但其诗却被19世纪初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选为七律样板翻译。马礼逊触及谭诗并产生兴趣或有两种可能,一是参考了当时较有影响力的选本《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二是缘于谭诗在明清文人集句游戏中的名气... 五代诗人谭用之诗名并不显著,但其诗却被19世纪初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选为七律样板翻译。马礼逊触及谭诗并产生兴趣或有两种可能,一是参考了当时较有影响力的选本《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二是缘于谭诗在明清文人集句游戏中的名气。谭用之诗集流传不广,其诗的流传则因入选《唐诗鼓吹》成为明清人易见的阅读材料。以此个案可补充当下唐诗接受研究主要关注大家,即著名诗人与诗论者的局限,从而发现晚唐五代的小家及其诗作在明清阅读世界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用之 七律 《唐诗鼓吹》 马礼逊 唐诗小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优质偶像:粉丝的“同意制造”与消费异化——以“实绩图”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张锦仪 《东南传播》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实绩图”是内地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语言游戏,是对明星职业生涯中有价值成就的景观化、数据化呈现。通过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发现“实绩图”内容包括作品成绩、商业代言和国家奖项,粉丝对“实绩”标准的“同意”体现了对“流量... “实绩图”是内地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语言游戏,是对明星职业生涯中有价值成就的景观化、数据化呈现。通过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发现“实绩图”内容包括作品成绩、商业代言和国家奖项,粉丝对“实绩”标准的“同意”体现了对“流量”的再界定和对“主流话语”的征用,“实绩”划分了明星中偶像与非偶像的界限,实现优质偶像的“价值再书写”。在“实绩”比较下,粉丝通过建立“幸运者”和“守护者”的身份定位,收获了自我认同感。但是“实绩”与偶像“真实价值”的关联不仅将粉丝卷入“制造实绩”的情感劳动,而且“实绩中心主义”可能会导致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关系异化和反粉丝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绩 同意制造 偶像价值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的英文问题——张爱玲英文作品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尝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欧梵 董诗顶(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6期88-92,共5页
本文从探讨中英文双语小说创作的技巧出发,梳理分析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在融合中国元素如人和物的名称、词语和句法的运用等方面所作的尝试。指出该作是一部创作和翻译合一的作品,她也是中文作家中少有的双语写作者之一。虽然在... 本文从探讨中英文双语小说创作的技巧出发,梳理分析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在融合中国元素如人和物的名称、词语和句法的运用等方面所作的尝试。指出该作是一部创作和翻译合一的作品,她也是中文作家中少有的双语写作者之一。虽然在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环境里寻求对话和平衡的成效出现差别,并且优劣互见,但张爱玲用英语创作中国故事,毕竟为读者了解作者本人的人生和传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至于她在英文作品中重复中文作品里的场景和故事的目的和得失,则是张爱玲研究有待扩展和深入的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雷峰塔》 中国元素 小说技巧 创作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怪诞”与“着魅”:重探施蛰存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欧梵 樊诗颖 陈建华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共8页
施先生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了很多年,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成了朋友。我曾经看望他很多次,最后一次施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施先生,您马上要过一百岁了,我们要为你盛大庆祝。"施先生说:"我不要过一百... 施先生是上海人,在上海住了很多年,我有幸在他晚年和他成了朋友。我曾经看望他很多次,最后一次施先生跟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施先生,您马上要过一百岁了,我们要为你盛大庆祝。"施先生说:"我不要过一百岁,我是20世纪人。"好像他如果过一百岁的话,大概就真正进入21世纪了。后来他刚好要过一百岁的时候过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世界 施蛰存 新感觉派 刘呐鸥 终生难忘 施尼茨勒 现代性 穆时英 写实小说 旧书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探汉代经学中的赋比兴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0,共23页
考察赋比兴所自出的“六诗”“六义”说在汉代经学中的出现与诠释过程,可知赋比兴作为一组关联范畴出现在经学论述中始于东汉时代,但直至汉末并未作为观念架构应用到《诗经》的诠释。真正影响汉代的是《论语》“诗可以兴”的观念,《毛... 考察赋比兴所自出的“六诗”“六义”说在汉代经学中的出现与诠释过程,可知赋比兴作为一组关联范畴出现在经学论述中始于东汉时代,但直至汉末并未作为观念架构应用到《诗经》的诠释。真正影响汉代的是《论语》“诗可以兴”的观念,《毛传》之以兴说《诗》及王逸《楚辞章句》的以兴解《骚》都属于此一传统,这也是《毛传》及王逸“独标兴体”的真正原因。由于汉代经学家未以赋比兴的观念架构论述《诗》《骚》,因而应将汉人对《诗》《骚》之兴的论述从赋比兴的观念架构中分离出来重新诠释,并重建从以兴论诗到以赋比兴论诗的观念史。汉代经学史及文学批评史亦应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六诗 六义 毛传 王逸 郑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被”红楼——浅析《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小慧 杨烨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14,共9页
曹雪芹在江宁织造府的生活经历成就了《红楼梦》,使云锦成为《红楼梦》创作的重要素材。《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与服饰面料具有丰富的礼制内涵。《红楼梦》中人物的个性化装束与身份地位以及性格、命运紧密相连,代表了人物个性化的审美... 曹雪芹在江宁织造府的生活经历成就了《红楼梦》,使云锦成为《红楼梦》创作的重要素材。《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与服饰面料具有丰富的礼制内涵。《红楼梦》中人物的个性化装束与身份地位以及性格、命运紧密相连,代表了人物个性化的审美选择和心灵诉求。《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在小说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云锦 礼制 形象塑造 地位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西米亚人之“眼”——再思城市“地方性”与社区营造的路上观察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席艺洋 《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81-96,共16页
地方既是被观察的对象,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既是被赋予意义的空间,又是赋予空间意义的策略。经由城市记忆、社区营造塑造地方感,在同质化城市进程中寻回地方精神/地灵,有助于反思城市空间正义与士绅化过程。地方的塑造,强调日常性话语... 地方既是被观察的对象,也是一种观察的方式;既是被赋予意义的空间,又是赋予空间意义的策略。经由城市记忆、社区营造塑造地方感,在同质化城市进程中寻回地方精神/地灵,有助于反思城市空间正义与士绅化过程。地方的塑造,强调日常性话语、地方主体性与可持续性,并经由对异质文化的平衡建立人与人、人与城市环境的联结。文化治理对政府的公共决策起重要补充作用。在规划时,需要增强使用者的参与性,建立分享机制和社区认同感;同时,也可经由艺术及文化手段,介入社区营造,“活化”与“适应性再利用”街区景观,实施可参与城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社区营造 文化治理 空间正义 原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窑变花釉陶瓷绘画表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大中 尹国丹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釉”从“颜色釉”到“窑变花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淄博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种繁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淄博窑变花釉属于复层花釉,其主要工艺特点是在坯体上施以底釉和面釉,经高温烧制,上下两层釉色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的肌理... “釉”从“颜色釉”到“窑变花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淄博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种繁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淄博窑变花釉属于复层花釉,其主要工艺特点是在坯体上施以底釉和面釉,经高温烧制,上下两层釉色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使用窑变花釉进行陶瓷绘画时,需借助合适的工具,把控好釉料的水分及发色预判,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陶瓷绘画表现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釉 窑变花釉 陶瓷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源的长官 被引量:1
15
作者 宇文所安 叶杨曦 卞东波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文章围绕一组由欧阳修所作的散文展开讨论,其主题都是快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作品对快乐的来源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丰乐亭记》将其追溯为国家的和平统治。滁州人民大都与世隔绝,忘记了一个世纪以前此地发生的战乱。作为太守的欧阳修... 文章围绕一组由欧阳修所作的散文展开讨论,其主题都是快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作品对快乐的来源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丰乐亭记》将其追溯为国家的和平统治。滁州人民大都与世隔绝,忘记了一个世纪以前此地发生的战乱。作为太守的欧阳修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人民:他们的快乐并非自给自足,而是由于他们是天下承平的一部分。二十年后,苏东坡在《喜雨亭记》里回应了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当时扶风可能面临大旱,苏东坡通过命名他的亭子,来纪念持续的雨季这一"恩赐"。他在散文结尾追问这种快乐的赐予者是谁,并得出不知快乐来源何在的结论。文章末尾则讨论将文本置于"家族"中来阅读的方式,这些文本提出共有的问题,并呼应此前的相关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 互文本 欧阳修 文本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张炎《词源》之“雅正说”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丹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0-15,共6页
研究南宋张炎撰写的词学研究著作《词源》之"雅正说",视野应当投射到"雅正说"的过去——对南宋词之复雅倾向的历时性回溯、"雅正说"的未来——清代浙西词派对"雅正"的拓展,在这样一种共时性的... 研究南宋张炎撰写的词学研究著作《词源》之"雅正说",视野应当投射到"雅正说"的过去——对南宋词之复雅倾向的历时性回溯、"雅正说"的未来——清代浙西词派对"雅正"的拓展,在这样一种共时性的时间之轴中回归到对雅词的本位把握,从而实现文本与解释者的有机融合。从"雅正说"上下推理出词之雅化的理路,检省今日大众文化中雅俗之争,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张炎 《词源》 雅正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代人”的知识和感情系谱——李欧梵谈《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17
作者 李欧梵 张历君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一、“南渡”或“北归”:知识分子的抉择,张历君(以下简称“张”):老师似乎对令尊令堂这一代人的历史角色一直很关注。您的第一本书《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2也注明献给您父母和他们那一代人。此中或含有深意?您似乎视他们为五四浪... 一、“南渡”或“北归”:知识分子的抉择,张历君(以下简称“张”):老师似乎对令尊令堂这一代人的历史角色一直很关注。您的第一本书《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2也注明献给您父母和他们那一代人。此中或含有深意?您似乎视他们为五四浪漫精神的“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历史角色 李欧梵 浪漫精神 这一代人 接班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神学、佛耶对话与基督教中国化
18
作者 游斌 赖品超 《民族论坛》 2011年第9X期11-15,共5页
佛耶对话:大乘基督教神学游斌:你最近主讲伯明翰大学的"吉百利讲座",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讲座?你将在这个讲座上发表的讲演整理出版,也就是你的新书《大乘基督教神学》,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在宗教对... 佛耶对话:大乘基督教神学游斌:你最近主讲伯明翰大学的"吉百利讲座",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讲座?你将在这个讲座上发表的讲演整理出版,也就是你的新书《大乘基督教神学》,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在宗教对话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大乘佛教 儒家思想 伯明翰大学 其他宗教 就是你 世界宗教 宗教研究 宗教哲学 敬虔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
19
作者 邹玉华 刘家瑶 于慧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19,共6页
过去学者们多从"运用"的角度研究司法语言。近年来随着国家语言生活的快速变化,语言服务研究悄然兴起。以语言服务为视角,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主要包括法庭语言翻译、书面语鉴定、录音会话分析、手机短信与网络页面语分析等方... 过去学者们多从"运用"的角度研究司法语言。近年来随着国家语言生活的快速变化,语言服务研究悄然兴起。以语言服务为视角,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主要包括法庭语言翻译、书面语鉴定、录音会话分析、手机短信与网络页面语分析等方面。当前司法领域中的语言服务现状不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培养与培训并重,做好司法领域的语言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领域 语言服务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别聚焦和语义落差:《诗经》外译的陌生化现象
20
作者 洪涛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304-312,共9页
一、引言《诗经》之学(注疏、译解)历史悠久绵长,毛公的传、郑玄的笺和朱熹的集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旧注',到了民国初期(20世纪20年代),社会上出现新的解说形式:白话译注本。~①《诗经》白话译注本受到民初时期疑古思潮的影响... 一、引言《诗经》之学(注疏、译解)历史悠久绵长,毛公的传、郑玄的笺和朱熹的集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旧注',到了民国初期(20世纪20年代),社会上出现新的解说形式:白话译注本。~①《诗经》白话译注本受到民初时期疑古思潮的影响,虽能推陈出新,却不免受到时代思潮的局限。关于这方面,台湾学者朱孟庭在《近代诗经白话译注的兴起与开展》已经做过详细的分析,读者可以参看。~②总之,近人、今人解读古诗,必须面对时间差距(今与古)、历史语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陌生化 《蒹葭》 《毛诗》 《毛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