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理念的传递——MSW《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的经验与反思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新萍 《社会工作》 2011年第4期27-29,共3页
社会工作伦理虽然在社会工作硕士(MSW)课程体系中仅仅只是以一门课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关伦理拘问题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务方法的操练,都以或明示或暗含的方式宣告了社会工作伦... 社会工作伦理虽然在社会工作硕士(MSW)课程体系中仅仅只是以一门课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关伦理拘问题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务方法的操练,都以或明示或暗含的方式宣告了社会工作伦理的无处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伦理 社会工作 课程教学 价值理念 反思 经验 课程体系 教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功能的重建与家庭综合服务的推进——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与实施谈起 被引量:6
2
作者 吕新萍 《少年儿童研究》 2022年第2期37-39,共3页
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1条旗帜鲜明地指出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1条旗帜鲜明地指出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只要家庭和睦、家庭和谐,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兴旺发达的意思。在《礼记·大学》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中,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幸福 家庭和谐 促进法 制定与实施 道德理想 家风 家庭和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疏离现状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亓昕 高天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 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疏离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教育发展的障碍,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疏离感更为严重。该研究以四个贫困县乡村小学教师群体为例,通过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该群体的职业疏离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教师的疏离感,并非完全如已有研究所述,受城市化驱动或因入职初期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压力大、职业上升空间狭小以及教学任务繁重是导致他们职业疏离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社会学学科,不能忽视政策环境对乡村老师疏离感的影响,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向中心学校和县城学校高度倾斜,如农村学校生师比高,职称评聘困难,社会保障力度不够,使得乡村老师感受来自多方面的排斥,他们地位被边缘化了,这是乡村教师疏离感形成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教师 职业疏离感 二元Logit模型 边缘化 政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政治的社会基础——涂尔干论政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英飞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6-241,246,共27页
从社会范畴思考现代政治问题,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起点和内容。本文试图重考涂尔干的早期著作,追溯涂尔干是如何完成从政治范畴到社会范畴转换,并建立起一套有关现代政治的社会理论的。本文认为,涂尔干的两个社会团结类型在某种程... 从社会范畴思考现代政治问题,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起点和内容。本文试图重考涂尔干的早期著作,追溯涂尔干是如何完成从政治范畴到社会范畴转换,并建立起一套有关现代政治的社会理论的。本文认为,涂尔干的两个社会团结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自13世纪以来用以构想现代国家的universitas和societas两个概念传统。在对这两个概念加以生理学转化的同时,涂尔干亦建立起了有关政治社会的演化历史和现实形态的学说。只有置于此背景下,涂尔干的职业群体理论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政治社会 社会类型 职业群体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视角下跨国婚姻移民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融合
5
作者 郭笑蕾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3年第3期144-157,9,13,共16页
本文以中日跨国婚姻移民为例,重点探讨了跨国婚姻移民所拥有的资源如何影响其移居地参与劳动市场的状况,即社会经济融合情况。通过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10名在日中国女性讲述跨国婚姻移民的经历和感受,分析跨国婚姻移民的动机和过程,以及... 本文以中日跨国婚姻移民为例,重点探讨了跨国婚姻移民所拥有的资源如何影响其移居地参与劳动市场的状况,即社会经济融合情况。通过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10名在日中国女性讲述跨国婚姻移民的经历和感受,分析跨国婚姻移民的动机和过程,以及在日本劳动市场的职业发展。结果显示,由于在日本社会遇到的歧视体验和对日本社会的不适应,中国移民有放弃和日本人交朋友、加强和中国人关系网络联系的倾向。研究还发现,跨国婚姻对移民参与劳动市场或经济社会融合产生了有利影响。大多数调查合作者具有较高的学历这一个人属性,以及受中国人普遍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的影响,可以建立起较强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日本社会对于女性和外国人就职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影响 人力资本 社会融合 跨国婚姻 移民参与 男女平等 半结构访谈法 合作者
原文传递
犯罪与社会秩序——塔尔德与涂尔干争论的再考察
6
作者 李英飞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17年第1期80-107,共28页
作为19世纪法国的两位重要社会学家,塔尔德和涂尔干之间的争论鲜有考察。本文借助两人都倚重的统计学方法切入到两人论辩的实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呈现出两人对犯罪及社会秩序之基础的思考以及背后的社会观。本文认为,塔尔德试图以... 作为19世纪法国的两位重要社会学家,塔尔德和涂尔干之间的争论鲜有考察。本文借助两人都倚重的统计学方法切入到两人论辩的实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呈现出两人对犯罪及社会秩序之基础的思考以及背后的社会观。本文认为,塔尔德试图以客观概率的方式去捕捉作为主观变量的社会秩序的生成过程,而涂尔干仍是秉承凯特莱的道德统计学传统,试图通过纯粹客观的统计数据来捕捉具体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正常关系。通过对两人统计学基础的不断追索,本文还具体呈现了塔尔德的单子论与涂尔干的社会体的观点,在认识犯罪及社会秩序到底是一体还是多重问题上的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平均类型 统计学 单子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