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恩东 宋丽红 +3 位作者 韩芬 刘秋月 张楠 骆宝建 《中国医药》 201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RICU 89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RICU 89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感染预防对策.结果 890例住院患者中有9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8%.其中,多发于呼吸道感染65例,占67.7%;切口感染14例,占14.6%;泌尿道感染11例,占11.5%;引流管处感染4例,占4.2%;胃肠道感染2例,占2.1%.共分离鉴定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60.9%;革兰阳性菌13株,占10.2%;真菌37株,占28.9%.RICU医院感染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与否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和尿道插管等相关(P<0.05).结论 RICU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和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RICU患者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呼吸重症监护室 感染部位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2
作者 袁春霞 穆松惠 王秀军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治疗当中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为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各种有创操作与治疗、原发病的折磨和ICU陌生的环境等因素均可引起疼痛、焦虑恐惧,甚...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治疗当中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为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各种有创操作与治疗、原发病的折磨和ICU陌生的环境等因素均可引起疼痛、焦虑恐惧,甚至躁动挣扎,对治疗护理不配合,发生人机对抗、非计划性拔管,造成创伤、出血、缺氧、监护及治疗困难等情况,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镇静治疗 ICU 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生命支持 医学科学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S100A9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秋月 李琦 +2 位作者 骆宝建 潘丽萍 韩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S100A9蛋白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的132例,并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S100A9蛋白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的132例,并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及单纯肺结核组(70例),对其外周血血浆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ELISA方法测定S100A9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魏氏法测定ESR。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S100A9蛋白及hs-CRP水平与单纯肺结核组比较均显著性增高(P <0.01)。多因素分析PCT及S100A9为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PCT及S100A9水平对监测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S100A9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楠 李琦 +2 位作者 潘丽萍 骆宝建 刘秋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期74-76,8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ICU住院的116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组35例及非真菌组81...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住院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ICU住院的116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分为真菌组35例及非真菌组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6例肺结核患者35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0.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肺部其他疾病、咯血、病变范围>3个肺野、空洞、纤维化、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糖皮质激素>1周、侵袭性操作及白蛋白水平等10个因素均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存在相关性(P <0.05或P <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1周、广谱抗生素使用>1周、进行侵袭性操作为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水平为真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 <0.05或P <0.01)。结论 ICU住院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率高,对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侵袭性操作、应用广谱抗生素,低白蛋白水平的患者应警惕真菌感染风险,应及早预防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恩东 宋丽红 +3 位作者 韩芬 张楠 刘秋月 王秀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9期97-99,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与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常...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与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通气前,两组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两组pH、氧分压(PaO2)明显比通气前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比通气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后24 h,两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观察组PaCO2、PaO2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气压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动脉血PaO2,降低气压伤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肺结核 呼吸衰竭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秋月 骆宝建 +1 位作者 吴恩东 韩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51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对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本组51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共64人次,... 目的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51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对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对比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本组51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共64人次,其中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4次,纤支镜吸痰62次,肺泡灌洗22次,支气管残端瘘封堵术1次。行纤支镜吸痰前后血气分析比较,对比PaO2升高和PaCO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在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诊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癌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秋月 骆宝建 +1 位作者 韩芬 李琦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129例,其中单纯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组)66例,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129例,其中单纯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组)66例,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浆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6(interleukin-1 family 6,IL1F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CRP)、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的IL1F6、h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IL1F6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96,其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81.0%。PCT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37,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8.3%。结论外周血IL1F6及PCT水平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6 血清降钙素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楠 刘秋月 +1 位作者 韩芬 骆宝建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通气(n=46,单纯有创通气治疗组)与序贯机械通气(n=23,序贯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气分析、呼吸机相... 目的探讨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结核继发呼吸衰竭并接受有创通气(n=46,单纯有创通气治疗组)与序贯机械通气(n=23,序贯治疗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基本情况、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为(8.3±5.2)天vs(15.2±6.7)天,气道损伤8例vs 28例,VAP发生率为26.1%vs52.2%,死亡2例vs 14例(P<0.05)。但在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降低有创通气天数,气道损伤,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开胸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秀军 卢俊红 王雪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3期178-18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胸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前护...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胸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前护理和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及术前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SA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且干预组SAS评分显低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胸部肿瘤患者术前的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开胸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恩东 骆宝建 +1 位作者 韩芬 宋丽红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患者98例。结果 168份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呈阳...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患者98例。结果 168份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5.8%。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99株。革兰阴性菌138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2株。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耐多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壮年肺结核患者焦虑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商雪辉 姜心言 王秀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4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及分析青壮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焦虑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2018年3月1日~6月30日新入院的18~45岁的初治肺结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形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其焦... 目的了解及分析青壮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焦虑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2018年3月1日~6月30日新入院的18~45岁的初治肺结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形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其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96例青壮年住院初治肺结核患者SAS得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患者SAS得分比较,自费患者焦虑程度高于公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壮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焦虑评分高于我国常模,而经常性的不良情绪可使免疫力下降,病情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延误治疗,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初治 肺结核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骆宝建 吕平欣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前在结核病的防治中.最大的难题依然是结核病的诊断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检测结核近期感染的惟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
关键词 结核病诊断 释放试验 干扰素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应用 诊断问题 近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凤霞 王秀军 王雪冬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总结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11月本院2例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和高血压1例。2例患者均于术后14... 目的总结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11月本院2例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和高血压1例。2例患者均于术后14d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有效的镇痛治疗是行同期双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得以顺利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双侧开胸 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乃民 张秀娟 骆宝建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术前准备及围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2例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32例为观察组,无心律失常20例为对照组,分析... 目的研究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术前准备及围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2例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32例为观察组,无心律失常20例为对照组,分析导致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进行掊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32例术后心律失常组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房颤发生在术后1周内。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前FEV1%下降、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低氧血症是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为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结核性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应重点治疗手术后渗血,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测与治疗,维护手术后患者循环及氧合的稳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毁损肺 全肺切除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秋月 韩芬 +1 位作者 吴恩东 骆宝建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9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提高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患者,于ICU监测治疗;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肺功能、出血情况、血气分析;治疗合并疾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目的提高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患者,于ICU监测治疗;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肺功能、出血情况、血气分析;治疗合并疾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结果 51例患者经过ICU加强诊疗,41例顺利恢复;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死于严重感染,死亡率19.61%。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诊疗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防治手术后并发症,积极应用气管镜吸痰及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治疗疾病,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肺/外科学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乃民 张秀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救治过程,以提高此类患者围术期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手术后在ICU中的救治情况。术... 目的探讨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救治过程,以提高此类患者围术期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手术后在ICU中的救治情况。术后ICU常规治疗。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术后出血的监测和治疗,术后纤维支气管镜主动吸痰及检查,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纠正急性呼吸衰竭。结果 52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术后活动性出血11例,经ICU综合救治,活动性出血逐渐停止,无术后出血死亡病例。术后有8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经过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救治顺利,无因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病例。结论结核性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患者ICU救治术后活动性出血取得良好效果,主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吸痰,并对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救治效果明显。ICU综合救治措施为此类患者围术期恢复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毁损肺 胸膜全肺切除 治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乃民 骆宝建 +4 位作者 韩芬 张楠 吴恩东 刘秋月 史剑权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52例,手术后出现心律... 目的研究结核性毁损肺患者接受单侧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52例,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2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心律失常20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导致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比较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52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32例出现心律失常,占61.5%,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多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前FEV1%(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测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低氧血症是结核毁损肺胸膜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其中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低氧血症为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问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肺结核毁损肺接受胸膜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重点治疗手术中出血,加强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监测与治疗,维护手术后患者的循环及氧合的稳定,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毁损肺 胸膜全肺切除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开胸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秀军 卢俊红 王雪冬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9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恐惧、担心和神经质等,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可以由于适当刺激而出现或转移[1]。胸部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便是手术治疗,开胸手术与其他一般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恐惧、担心和神经质等,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可以由于适当刺激而出现或转移[1]。胸部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便是手术治疗,开胸手术与其他一般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2-4],常常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降低了患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的康复[5-7]。综合护理干预是从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康复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8]。本研究将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开胸手术前焦虑的患者,为进一步改善开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神经系统 综合护理干预 术前焦虑 胸部肿瘤 开胸手术 情绪体验 负性情绪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开胸术后肺部重症感染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亚峰 穆松惠 王秀军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以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的措施。近年来,俯卧位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开胸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窘迫、顽固...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以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的措施。近年来,俯卧位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开胸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积极的呼吸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俯卧位通气 肺部重症感染 开胸术后 治疗性体位 护理 辅助治疗手段 肺部感染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刘秋月 杨青 +1 位作者 韩芬 骆宝建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3期2469-2471,共3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气胸的诊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11例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胸原因,治疗和转归情况。对比...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气胸的诊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11例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胸原因,治疗和转归情况。对比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继续机械通气治疗,其中8例治愈,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治疗后PaCO2及PaO2显著上升(P<0.05)。结论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合并气胸危害大,及时诊断、快速胸腔闭式引流以及防治气胸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机械通气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