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
作者 麻增林 贺丽英 +3 位作者 闫玉昌 吕秀华 刘苏英 曹保信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 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 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减少CT辐射剂量就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有关低辐射剂量CT尿路成像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辐射剂量排泄期CTU对泌尿系统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尿路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2
作者 麻增林 贺丽英 +4 位作者 闫玉昌 张斌 吕秀华 苑文洁 曹保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胆道 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苏英 麻增林 +3 位作者 曹保信 贺丽英 闫玉昌 苑文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确异常。48例的X线平片发现异常,其中发现骨折35处,可疑骨折19处。经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69例患者均被证实有骨折,共发现102处骨折。结论: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骨折处,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尿剂与非利尿剂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麻增林 曹保信 +3 位作者 贺丽英 闫玉昌 刘苏英 苑文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利尿剂与非利尿剂CT尿路造影(CTU)对尿路系统的显示效果并探讨利尿剂CTU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将观察对象分成使用利尿剂组和未使用利尿剂组,然后进行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对比分析利尿剂与非利尿剂CT尿路造影(CTU)对尿路系统的显示效果并探讨利尿剂CTU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将观察对象分成使用利尿剂组和未使用利尿剂组,然后进行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建(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尿剂CTU组的VR和MIP图像中的尿路显示效果均优于非利尿剂CTU,尿路充盈程度也优于非利尿剂CTU组;CPR能够弥补VR和MIP对尿路连续性状况显示欠佳的不足,提高尿路的总体显示效果。结论:利尿剂CTU对尿路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不宜使用利尿剂的患者,CPR有利于提高尿路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造影 利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与病理图文资料库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麻增林 刘军 +6 位作者 黄晓楠 陈红 吕秀华 张斌 贺丽英 闫玉昌 曹保信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5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图文资料库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影像科和病理科的诊断信息和相关图像,建立影像-病理图文资料库,其中包括影像-病理诊断信息数据库、图文资料库及图像资料库,按照设定的教学题目查找相关... 目的探讨影像学与病理学图文资料库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影像科和病理科的诊断信息和相关图像,建立影像-病理图文资料库,其中包括影像-病理诊断信息数据库、图文资料库及图像资料库,按照设定的教学题目查找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诊断信息、图文及图像资料,共有40名相关人员使用了该资料库,并就该资料库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按照设定的教学题目,40名使用者均在影像和病理图文资料库中顺利地查找到了所需求的教学素材(包括诊断信息、图文和图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40名使用者均认为该资料库便于影像与病理诊断信息的查找与核对、影像与病理图文和图像资料的查找,36人认为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36人认为该资料库的建立在教学实践中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包括: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了学科和学术发展。结论影像与病理图文资料库的建立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 医学影像学 病理学 图文资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信号与液体内蛋白质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坤 李威 +2 位作者 潘振宇 伊慧明 陈英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3-417,422,共6页
目的蛋白质是影响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主要因素,使囊液于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完全如此,本研究拟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类型、浓度对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在体外制作不同浓度的白蛋白溶... 目的蛋白质是影响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主要因素,使囊液于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完全如此,本研究拟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类型、浓度对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在体外制作不同浓度的白蛋白溶液、球蛋白溶液及同浓度不同比例的白蛋白和球蛋白混合溶液体模,采用GE 1.5T超导型MRI成像系统,定量研究其对DWI信号和ADC值的影响。结果 1 ADC值与白蛋白及球蛋白溶液浓度呈线性负相关(37℃时,r白=-0.849,P白<0.05;r球=-0.843,P球<0.05;40℃时,r白=-0.894,P白<0.05;r球=-0.819,P球<0.05);DWI信号强度与白蛋白溶液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37℃时,r=0.753,P<0.05;40℃时,r=0.845,P<0.05),而与球蛋白溶液的浓度无相关性(37℃时,r=-0.222,P>0.05;40℃,r=-0.270,P>0.05)。2相同浓度和温度下,白蛋白溶液DWI信号强度高于球蛋白溶液(t=3.96,P<0.001),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结论通过对囊液DWI及ADC值的定量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囊液的性质,从而为体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变化的MRI信号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都雪朝 孙朋涛 +3 位作者 潘振宇 闫玉昌 韩晓风 赵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需行新辅助放化疗,目前MR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准确性较低。本文阐述了直肠癌治疗后常见病理变化(如纤维化、黏液变等)的MR信号特点及其与残余癌灶的区别,旨在提高直肠癌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病理变化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非裂孔性膈疝与膈膨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智勇 闫玉昌 +2 位作者 关磊 金淑溶 潘振宇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究多层螺旋CT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非裂孔性膈疝与膈膨升术前评价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行手术证实的非裂孔性膈疝27例、膈膨升11例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 目的分析和探究多层螺旋CT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非裂孔性膈疝与膈膨升术前评价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行手术证实的非裂孔性膈疝27例、膈膨升11例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误诊点及鉴别点。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膈疝疝口左右径数值及前后径数值,并与术中测量的径线值进行比较,检验之间相关性。结果手术证实为膈疝27例患者中,经CT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影像诊断为膈疝24例,影像诊断准确率为88.88%(24/27);手术证实为膈膨升11例患者中,经影像观察诊断为膈膨升8例,准确率为72.72%(8/11)。关于膈疝左右径值、前后径值,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上与术中测量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径值、前后径值各自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0.97,0.99;均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在非裂孔性膈疝与膈膨升术前准确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辅以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多平面重建可多角度显示膈肌形态,准确判断膈肌的完整性及分辨胸腹腔邻近结构,并在相应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膈疝修补术前合适大小疝补片选择上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裂孔性 膈疝 膈膨升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巨大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切除一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文兵 张延峰 +5 位作者 蔡淑艳 史长海 曹保信 吕秀华 王振元 曹志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06-906,共1页
患者男,19岁,偶感右上腹疼痛8年,发现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饭后饱胀伴呕吐1周于2005年5月7日入院。查体可在右侧腹部扪及一15cm×15cm大小的包块,质硬,固定。16排CT行腹部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显示右上腹部见一13cm... 患者男,19岁,偶感右上腹疼痛8年,发现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6个月,饭后饱胀伴呕吐1周于2005年5月7日入院。查体可在右侧腹部扪及一15cm×15cm大小的包块,质硬,固定。16排CT行腹部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显示右上腹部见一13cm×10.9cm×22.2cm软组织肿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副神经节瘤 腹膜后 上腹部包块 右上腹疼痛 三维重建 侧腹部 软组织
原文传递
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翔 蒋涛 +3 位作者 刘敏 于洋 王艳 姜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7月,对北京朝阳医院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53例患者(男/女=22/33例,中位年龄61岁),行磁共振小肠造影(MRE),评价MRE发现及诊断小肠病变的价值,同时对比分析MRE与胶囊内镜发... 目的 评价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7月,对北京朝阳医院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53例患者(男/女=22/33例,中位年龄61岁),行磁共振小肠造影(MRE),评价MRE发现及诊断小肠病变的价值,同时对比分析MRE与胶囊内镜发现及诊断病灶的价值.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MRE检查,MRE发现小肠异常31例.45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异常30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RE发现小肠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90%,MRE诊断小肠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72.9%.MRE和胶囊内镜在发现小肠疾病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x2=28.800,P =0.000).结论 MRE对于小肠病变的发现很敏感,并有良好的正确诊断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小肠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麻增林 贺丽英 +4 位作者 闫玉昌 吕秀华 张斌 曹保信 苑文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MDCTU)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8例血尿患者行MDCTU检查和图像三维重组,重组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并对其重组图像进行综合评估。...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MDCTU)在评价血尿原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8例血尿患者行MDCTU检查和图像三维重组,重组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并对其重组图像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尿路系统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分别对其重组图像中的尿路解剖结构和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R与MIP图像的显示效果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MPR及CPR图像不依赖于管腔内对比剂充盈情况,两组间CPR对尿路连贯性的显示效果以及对尿路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R的应用弥补了VR和MIP的不足,使整体观察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并有助于诊断。MD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7.8%(44/45)。结论MDCTU的图像质量好,对血尿原因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强,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当尿路有梗阻、肾功能差或输尿管收缩时,CPR有助于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 曲面重组 血尿 尿路梗阻性疾病
原文传递
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自发性破裂大出血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君 张延峰 +2 位作者 夏成青 曹保信 孙文兵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6期664-664,共1页
1病历摘要 女,36岁。因右腰背部疼痛5h于2007年10月12日急诊入院。入院前5h睡眠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背部疼痛,疼痛持续无缓解。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向心型肥胖。腹稍膨隆,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上腹压痛明显,无明显反跳痛... 1病历摘要 女,36岁。因右腰背部疼痛5h于2007年10月12日急诊入院。入院前5h睡眠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背部疼痛,疼痛持续无缓解。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向心型肥胖。腹稍膨隆,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上腹压痛明显,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WBC18.0×10^9/L,RBC 3.35×10^12/L,Hb 11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出血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CT3D技术在腹壁切口疝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翔 潘振宇 +3 位作者 王帆 都雪朝 刘晨鹏 张博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术前评估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43例住院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切口疝共43例,术前应用该技术测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术前评估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43例住院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切口疝共43例,术前应用该技术测量切口疝疝口横径及上下径,并与术中测量的径线进行对比。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切口疝补片修补术。CT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宽径和上下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64±3.60)cm比(11.28±4.01)cm,(14.06±3.79)cm比(13.37±4.36)cm,P>0.05]。CT测量的宽径值与术中测量的宽径值具有相关性(r=0.89,P<0.01);CT测量的上下径值与术中测量的上下径值具有相关性(r=0.85,P<0.01)。结论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切口疝修补术前准确判断患者在该手术中所需要的适合自己腹壁缺损情况的疝补片的尺寸,并拟定手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疝修补术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肝左外叶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致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一例
14
作者 高君 佟子川 +6 位作者 孙文兵 王振元 李洁 麻增林 张振葵 缪国斌 刘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77-1677,共1页
患者女性,79岁。因丙型肝炎19年,发现肝癌7个月,二次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后1个月于2008年9月2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8年2月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增强CT诊断为肝左外叶癌(LCLLL),最大径为3.7cm,甲胎蛋白(AF... 患者女性,79岁。因丙型肝炎19年,发现肝癌7个月,二次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后1个月于2008年9月24日入我院。患者于2008年2月体检时发现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增强CT诊断为肝左外叶癌(LCLLL),最大径为3.7cm,甲胎蛋白(AFP)3559.25μg/L(正常值0~9μg/L)。当月在外院行TACE,后未随访,直至2008年8月复查增强CT,发现肝右叶再发肿瘤,最大径为2.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外叶 急性心包填塞 射频消融 经皮穿刺 肝癌 介入化疗栓塞术 抢救 占位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不同对比剂流速在腹部CT增强中对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合并腹壁疝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淑溶 李坤 +1 位作者 刘晨鹏 潘振宇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合并腹壁疝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对比剂注射流速,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进行了腹部CT增强检查的腹腔恶性病变术后合并腹壁疝患者共计73例,按照对比剂... 目的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合并腹壁疝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对比剂注射流速,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进行了腹部CT增强检查的腹腔恶性病变术后合并腹壁疝患者共计73例,按照对比剂注射的速度分为A组(32例,对比剂注射速率3.0 ml/s)、B组(41例,对比剂注射速率2.5 ml/s);所有患者均采用GE HD75064层螺旋CT(GE Discovery CT750HD宝石CT)进行仰卧位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主观及客观评价A组和B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4)。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合并腹壁疝患者进行腹部CT增强检查时,造影剂注射流速为2.5 ml/s时并不影响CT的图像质量,可以对原发病变进行评估,同时可以评估疝囊的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降低造影剂注射流速可以降低对血管状况的要求,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恶性肿瘤 腹壁疝 注射流速 不良反应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