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6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元星 刘玉磊 +1 位作者 王爱萍 朱光发 《中国医药》 2018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细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送检标本细菌学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分为两阶段(2011-201...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细菌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送检标本细菌学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分为两阶段(2011-2013年为Ⅰ阶段,2014-2016年为Ⅱ阶段)进行致病菌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率变迁的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细菌3 249株,前3位细菌来源为呼吸道分离细菌3 028株(93.20%)、血液分离细菌93株(2.86%)、尿液分离细菌61株(1.88%)。3 249株细菌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 907株(89.47%),包括鲍曼不动杆菌931株(32.03%)、肺炎克雷伯菌558株(19.19%)、铜绿假单胞菌521株(17.9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7株(6.43%)、肠杆菌属165株(5.68%)、大肠埃希菌114株(3.92%),其他431株(14.83%);3 249株细菌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342株(10.53%),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8株(37.4%),金黄色葡萄球菌107株(31.3%),肠球菌属共39株(11.4%),其他68株(19.9%)。鲍曼不动杆菌Ⅱ阶段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片耐药率高于Ⅰ阶段(均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对利奈唑胺耐药率<1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98%以上,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10%。结论监测本科室的细菌谱和细菌耐药性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前提,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其他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艳 朱光发 +2 位作者 武元星 刘玉磊 吴春婷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等情况,分三个阶段(Ⅰ阶段为2005-2008年,Ⅱ... 目的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等情况,分三个阶段(Ⅰ阶段为2005-2008年,Ⅱ阶段为2009-2012年,Ⅲ阶段为2013-2016年)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382株,其中Ⅰ、Ⅱ、Ⅲ阶段分别为206、496、680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中的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达98. 22%,其次血液为1. 37%,尿液为1. 30%。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为1. 35%。在Ⅰ、Ⅱ、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 00%、15. 08%、25. 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 18%、84. 01%、83. 04%,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 52%、83. 49%、77. 62%。在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0. 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严重耐药,治疗困难。临床需通过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加强院感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呼吸与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现状:2018年——2021年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建伟 武元星 +1 位作者 刘玉磊 朱光发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67-872,共6页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us,GN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评价其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81例GNB感染...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us,GN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评价其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81例GNB感染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根据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分为耐药组(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us,CR-GNB)和敏感组(Carbapenem-sensitive Gramnegative bacillus,CS-GN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出GNB 238株,其中CR-GNB 108株,CS-GNB 130株;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有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留置尿管、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感染前接触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以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CR-GNB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低蛋白血症和深静脉置管是CR-GNB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R-GNB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8.0%、88.0%、86.1%和75.0%;对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率最低(3.7%)。除四环素、替加环素、头孢呋辛、多黏菌素、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外,CR-GNB组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CS-G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GNB组住院期间患者全因病死率(42.4%)明显高于CS-GNB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GNB感染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对住院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导致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应早期识别感染的高危人群,合理谨慎的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的病死率、改善住院患者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革兰阴性杆菌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临床病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光发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98-899,共2页
呼吸内科学是临床内科系统中一个重要科室,是各级医院必备的二级学科,据2009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的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1].怎样才能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将知... 呼吸内科学是临床内科系统中一个重要科室,是各级医院必备的二级学科,据2009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的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1].怎样才能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将知识传授给医学生是我们临床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国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呼吸系统 教学教育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习昕 朱光发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92-93,共2页
培养创新型医学生是当今医学本科生教育的新目标。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可通过实践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等多方面能力,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科研创新活动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越 王志强 +7 位作者 张晓江 刘倍倍 陈蕾蕾 王悦 谢江 葛长江 索旻 吴小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系统标记物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系统标记物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AHI≥15的患者分为OSA组(63例),其余为对照组(104例),比较入院时既往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血清CRP、C1q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等指标。结果OSA组Gensini评分[27.00(26.80,49.20)vs20.00(19.56,28.19),P=0.039]、CRP[1.63(1.43,7.34)vs 1.42(1.10,4.21)mg/L,P=0.001]、C1q[(187.95±29.73)vs(176.18±29.70)mg/L,P=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AHI与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367,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HI(P=0.001)、CRP(P=0.015)和C1q(P=0.006)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OSA患者血清CRP和C1q水平显著升高,且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 炎症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1q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越 王志强 +7 位作者 张晓江 陈青 刘倍倍 陈蕾蕾 王悦 谢江 葛长江 吴小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955-959,982,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1q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率(PA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UAP患者182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C1q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率(PA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术的UAP患者18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的患者为OSAS组(n=92),AHI<15的患者为对照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1q水平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R。分析AHI、血清C1q与PAR的关系。结果OSAS组血清C1q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6.00(174.28,189.26)mg/L比174.50(167.15,180.76)mg/L,P=0.030]。PCI术后1个月OSAS组PAR显著高于对照组[(51.36%±19.34%)比(42.56%±22.23%),P=0.007]。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HI、血清C1q与PAR呈显著正相关(r=0.219,P=0.003;r=0.634,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和血清C1q是PCI术后PAR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6;P<0.001)。结论UAP合并OSAS患者血清C1q显著升高。AHI和C1q是UAP合并OSAS患者PCI术后1个月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C1Q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高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 刘双 +1 位作者 安春荣 朱光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6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9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无创...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9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持续吸氧,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缩短1 d;治疗后4 h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患者缺氧改善明显,舒适度提高。结论无创通气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提高舒适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心脏手术后 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9
作者 赵青 万钧 +1 位作者 肖瑶 张爽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累及肝脏的7例HHT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包...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累及肝脏的7例HHT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超声、CT血管造影(CTA)及右心导管],并总结HHT在不同影像学方法中的诊断特征。结果7例HHT患者中鼻出血6例、贫血5例、皮肤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3例、咯血和消化道出血各2例,下肢水肿5例、盆腔积液和腹胀各2例。7例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表现,3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3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患者合并右心衰竭,1例患者合并结缔组织病。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呈肝脏受累表现,7例患者均探及肝内外动脉明显迂曲扩张,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中4例患者肝内见异常迂曲血管环;4例多发分支血管团;5例患者有肝脏动静脉畸形。经肺血管CTA检查提示合并肺动静脉瘘5例,3例患者呈多发肺动静脉瘘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右心导管检查并呈现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6例患者接受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2例患者接受基因检测呈阳性。结论HHT女性患者多见,HHT累及肝脏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CTA和右心导管检查可以及时评估患者肺血管受累情况及肺动脉压力,为靶向治疗的开展提供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肝脏血管畸形 超声 影像 诊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10
作者 黄艳 叶晓芳 朱光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155-1159,1167,共6页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并以“Escherichia coli、infective Endo...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并以“Escherichia coli、infective Endocarditis”为英文关键词在PubMed进行检索,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患者女性,71岁,主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7d”入院。血液培养和尿液培养均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三瓣缘增厚,无冠瓣回声粗糙、增强,瓣体似可见回声中断,舒张期瓣体脱向左心室流出道,考虑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并穿孔,主动脉瓣脱垂并关闭不全(重度)。根据改良Duke标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与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静脉抗感染治疗,2周后病情稳定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共检索出含病例资料的文献22篇,其中中文0篇,英文22篇,涉及病例数25例。结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任建伟 辛雨 +2 位作者 张建业 温明修 朱光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601例明确诊断为成人AAD患者(年龄≥18岁)的完整临床病历...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601例明确诊断为成人AAD患者(年龄≥18岁)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住院结局分为生存组(n=532)和死亡组(n=6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和术后相关变量确定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601例成人AAD患者接受血管置换手术治疗,男性430例(71.5%),女性171例(28.5%),平均年龄(53.1±12.7)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5.6±4.1)kg/m^(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P<0.001),手术时间(P=0.008),住院期间二次手术(P=0.001),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P=0.030)、肺部感染(P=0.004)、血流感染(P=0.001)、重症感染(P<0.001)、接触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P<0.001)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P<0.001)是AAD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AAD的类型、接受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Sun′s术与手术治疗后住院死亡风险无关(P均>0.05)。将AAD血管置换手术治疗后与住院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890(95%CI 0.848~0.932,P<0.001),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68.3%。结论强调对高危人群的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对降低成人AAD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 血管置换手术 住院死亡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Tei指数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瑶 李松南 +4 位作者 杨娅 刘国文 张向峰 高杨 朱光发 《中国医药》 2018年第6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的稳定期COPD患者44例作为COPD组,完成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的稳定期COPD患者44例作为COPD组,完成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测定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试验。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名为对照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Tei指数。比较各组间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Tei指数,并分析各临床参数与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10)比(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组与COPD未合并PH组T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13)、(0.51±0.08)比(0.43±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OPD合并PH组与COPD未合并PH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重度极重度减退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10)比(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轻中度减退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COPD患者Tei指数与PaO_2、PaCO_2水平、FEV_1、FVC值以及6MWD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Tei指数能较敏感、准确地评价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超声心动图 TEI指数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艳 李菲 +4 位作者 黄艳 高杨 张向峰 朱光发 张文美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PFE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特点、治疗和转归,...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PFE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特点、治疗和转归,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抗核抗体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类、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结果 8例患者中男7例、女1例,年龄60~77岁,均有吸烟史,吸烟指数为(36±22)包·年,均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因活动耐力下降进行性加重就诊。肺动脉高压(PH)组4例,Velcro啰音3例,杵状指及紫绀3例;非PH组4例均有Velcro啰音。胸部高分辨率CT均存在以中上肺野分布为著的肺气肿改变及下肺野分布的肺间质改变。7例患者肺量仪检查均表现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轻度减低或正常,6例完成弥散功能检查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重度减低。8例患者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低氧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4例合并PH患者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2例死亡,1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后行全肺移植手术,另1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非PH组患者中1例随访2年非疾病相关死亡,其余3例患者随访无肿瘤报告。结论 CPFE患者仍以老年吸烟男性为主,以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的特征性改变为诊断标准,合并PH及右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佳,肺量仪检查结果不能全面反映这类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有显著活动性气短症状的吸烟人群,应完善肺弥散功能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肺气肿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武元星 王玉妹 +1 位作者 郝京京 王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66例神经外科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中,单纯气管插管209例(18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其中气管插管时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66例神经外科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中,单纯气管插管209例(18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其中气管插管时间<7 d 148例,7~14 d 24例,>14 d 19例;行气管切开术57例[3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余54例中,早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38例,晚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16例]。单纯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气管切开术病人(P<0.05),入住ICU时间较气管切开术病人明显缩短(P<0.05)。住院期间,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严重出血、皮下气肿、气胸、肺部感染、气管狭窄等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是否需要早期气管切开术或晚期气管切开术,需要综合考虑病人情况及利弊得失,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术 手术时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核因子-κBp65 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对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红娟 朱光发 吴春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9-377,共9页
背景与目的核因子-κB作为重要转录因子,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直接或间接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可逆转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构建人核因子-κBp65基因shRNA重组质粒,感染A549细胞并筛选出稳定细胞株,对其迁移、粘附能力... 背景与目的核因子-κB作为重要转录因子,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直接或间接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可逆转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构建人核因子-κBp65基因shRNA重组质粒,感染A549细胞并筛选出稳定细胞株,对其迁移、粘附能力进行鉴定。方法设计并合成人核因子-κBp65的乱序对照序列(scramble)和干扰序列(shRNA)构建重组质粒,在5’端引入一个BamHI位点,3’端引入一个XhoI位点和EcoRI位点;感染A549细胞并由嘌呤霉素做稳转株的筛选;应用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NF-κBp65的干扰效果及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MTT法分析其对A549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并筛选出A549/NF-κB p65scramble稳转株和A549/NF-κB p65 shRNA稳转株;A549/NF-κB p65 shRNA稳转细胞株与A549/NF-κB p65 scramble稳转细胞株及A549细胞相比NF-κBp65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IκBα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细胞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均降低。结论本实验通过RNA干扰技术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可有效抑制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NF-κBp65可明显降低A549细胞的迁移和粘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P65 IΚBΑ 慢病毒载体 稳转细胞株 迁移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武元星 郝京京 王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37-238,2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保留术腔/脑室引流的病人共90例,术后第1、3、5、7、10天经引流管留取脑脊液,同时取空腹静脉血进行PCT...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保留术腔/脑室引流的病人共90例,术后第1、3、5、7、10天经引流管留取脑脊液,同时取空腹静脉血进行PCT检测。结果术后确诊颅内感染40例(感染组),无颅内感染50例(无感染组)。感染组脑脊液PCT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无感染组呈逐渐降低趋势。术后第1天,感染组与无感染组脑脊液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感染组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随后,两组脑脊液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清PCT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1、5、7 d,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脑脊液PCT≥0.17 ng/ml为界,诊断颅内感染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89.6%;以血清PCT≥0.21 ng/ml为界,诊断颅内感染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100%。结论术后第1天脑脊液PCT、升高,可能与手术炎性刺激有关。术后第3天脑脊液PCT增高可作为预测颅内感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血清 脑脊液 降钙素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元明 朱光发 +1 位作者 刘双 张海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布鲁菌心内膜炎是一种罕见病,临床上易于误诊误治,治疗上也比较棘手,不仅需要内科强力抗感染治疗,往往还需要心外科手术。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布鲁菌心内膜炎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北京安贞医院 心外科手术 误诊误治 心内膜炎 罕见病 布鲁菌 抗感染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伟 高杨 +1 位作者 孙麓 刘双 《中国医药》 2020年第7期981-983,共3页
探讨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2月11日至3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确诊COVID-19的212例患者,住院时间>1周,D二聚体升高≥正常... 探讨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2月11日至3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确诊COVID-19的212例患者,住院时间>1周,D二聚体升高≥正常值上限2倍。用Padua预测评分表评估,对46例评分≥4分的DVT高危患者进行床旁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分析DVT各部位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2例)和非DVT组(24例)。分析2组Padua分值差异,Padua评分与血栓危险分级的关系及其对COVID-19患者DVT的诊断价值。结果212例初步入选患者中,有46例(21.7%)患者Padua评分≥4分,其中22例(47.8%)超声诊断合并DVT,共54处,以腓肠肌静脉和胫后静脉为主,分别占59.3%(32/54)和22.2%(12/54)。CMH检验结果显示,Padua评分分值与DVT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P<0.01)。Padua评分≥6分预测COVID-19患者发生DV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5.8%,诊断约登指数为0.595。结论对COVID-19患者,Padua预测评分表可以有效进行血栓危险分级。Padua评分≥6分对诊断COVID-19患者DVT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Padua预测评分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杨 谢江 +1 位作者 王增智 陈如冲 《中国医药》 2022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支扩患者90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合并PH组(30例)和不合并PH组(60例)。分析2组患者一般...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支扩患者90例,根据是否合并PH分为合并PH组(30例)和不合并PH组(60例)。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加重期病原学及胸部CT特点。结果 合并PH组患者支扩病程、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及入住重症监护室、心房颤动比例长于/高于不合并PH组患者(均P<0.05)。合并PH组患者的右心室前后径和流出道直径、肺主动脉干直径均明显大于不合并PH组(均P<0.001)。合并PH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不合并PH组患者(P=0.001),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不合并PH组(P<0.001)。合并PH组入院血气分析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不合并PH组(P=0.033),氧分压明显低于不合并PH组(P<0.001)。合并PH组的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不合并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合并PH组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不合并PH组[50.0%(15/30)比28.3%(17/60)](P=0.043)。合并PH组真菌检出率高于不合并PH组[60.0%(18/30)比8.3%(5/60)](P<0.001)。合并PH组患者支扩病变累及肺叶数量多于不合并PH组[3(2,4)个比2(2,3)个],累及双侧肺叶和左上肺、右上肺比例高于不合并PH组(均P<0.05)。结论与不合并PH的支扩患者比较,合并PH的支扩患者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等多项临床指标均偏重,需要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和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晓芳 朱光发 +2 位作者 李菲 陈东 付稳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2年1月1日—2022年6月1日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32例血培养证实布鲁氏杆菌感染者中,9例并发主动脉瘤,发生率为28.13%。其中8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为58~75岁。有明确牛、羊接触史者3例,有不洁羊奶饮用史者1例,有牧区旅游史者1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其中热型为典型波浪热者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腹痛。误诊为腰椎结核者2例,误诊为腰椎管狭窄者3例。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6例患者累及腹主动脉,1例累及升主动脉,2例累及主动脉弓。9例患者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9例患者均接受利福平、多西环素和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总疗程均为3~6个月。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6例行主动脉替换或修补术,1例经6个月抗感染治疗后行支架植入手术,以上患者术后均随访5个月~7年(中位时间4年),1例于术后5年死于脑血管疾病意外,其余6例均存活。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1例出院后失访,1例随访3年存活至今。结论布鲁氏菌病的主动脉受累较少见,且易危及生命,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导致漏诊、误诊。本病治疗的基石仍然是抗感染治疗联合开放性手术。血管内支架等介入手术治疗的作用尚未确定,须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杆菌 流行病学史 感染性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