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佳艺 邓秋菊 +4 位作者 郭默宁 常杰 路凤 胡飘飘 刘静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中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纳入≥25岁北京市户籍冠心病住院患...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中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纳入≥25岁北京市户籍冠心病住院患者815 279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中总冠心病以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的住院率,并分析7年间住院率的变化趋势情况。结果 2013-2019年25岁以上北京市户籍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标化住院率为797.50/10万,冠心病住院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01),7年间冠心病年龄标化住院率升高了13.90%。男性的冠心病住院率(966.00/10万)高于女性(632.25/10万),且7年间的上升幅度男性是女性的4倍,男性的冠心病住院率为25~34岁年龄组上升的幅度最大。结论 北京市户籍居民冠心病住院率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青年人群上升更为明显。提示应加强北京市人群的冠心病防治,特别是在男性和青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住院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甘辉立 佟秋红 张健群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教育实践,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血管内、外科介入及手术治疗效果。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三级科普健康教育体系;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多形式综合应用的健康教育实践;医学科普健康教育以"预防"...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教育实践,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血管内、外科介入及手术治疗效果。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三级科普健康教育体系;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多形式综合应用的健康教育实践;医学科普健康教育以"预防"为重点的导向;构建患者社区医院专业医院金三角关系等经验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实践中证明为积极有效的措施。但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应把受众人群进一步扩大到青少年和农村人群,同时注意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减少危险因子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人群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肺表面活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侯思雨 郭子健 +1 位作者 王昀璐 刘淑亚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4期2340-2344,2349,共6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肺表面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治疗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肺表面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治疗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对2组患者肺表面活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CPB)前,2组血清血栓素(TXA2)、人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肌钙蛋白I(cTnI)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血清TXB2及6-keto-PGF1a、SOD、呼吸指数(RI)均升高,SP-A、SP-D、MDA、TNF-α、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cTnI及NT-proBN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XB2及6-keto-PGF1a、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P-A、SP-D、MDA、TNF-α、IL-6及IL-10、ST段压低幅度、cTnI及NT-proBNP、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心脏手术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和肺表面活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肺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体外循环 肺表面活性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减少肺动脉低压时肺小血管的病理形态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耀强 刘迎龙 +2 位作者 苏俊武 李刚 朱耀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建立紫绀型肺血少动物模型,对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进行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观察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的发育特点。方法取紫绀型肺血少动物肺组织,进行固定、制片及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半定量测量分析肺小动脉... 目的建立紫绀型肺血少动物模型,对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进行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观察肺血减少时未成熟肺小血管的发育特点。方法取紫绀型肺血少动物肺组织,进行固定、制片及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半定量测量分析肺小动脉中膜厚度(media thickness,MT)及中膜厚度百分比(percentage of media thickness,MT%)、中膜面积(media section area,MS)及中膜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media section area,MS%);计数单位面积肺小动脉数目(arterial numbers of per square centimeter,APSC)和单位面积肺泡数量(mean alveolar nunber,MAN);计算同一张切片所有泡内肺动脉(intraacinar pulmonary arteries,IAPA)中肌型动脉(circular muscular artery,CMA)、部分肌型动脉(partially muscular artery,PMA)和无肌型动脉(non-muscular artery,NMA)的比例。结果同对照组(C组)相比,光镜观察肺血减少组(D组)肺小动脉中层退化和发育不良,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管壁厚薄不均,部分弹力纤维层中断、缺失。PMA和NMA比例较C组高,而CMA比例相对较低(P<0.001)。D组肺小动脉MT、MT%及MS、MS%均显著小于C组(P均<0.001)。D组APSC较C组减少(P<0.01),而MAN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下显示D组肺小血管内皮细胞胞质肿胀,基膜变薄;弹力纤维排列不整齐,有的区域萎缩变薄或中断;血管中层平滑肌轻度萎缩;细胞器减少,线粒体空泡化;部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明显,板层体丰富。结论肺血流减少时肺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形态结构异常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尽早改善肺血少状态是促进肺血管发育和改善全身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发育不良 先天性心脏病 紫绀 形态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中NF-κB对IL-6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微微 张少辉 刘双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4期2389-2393,共5页
目的研究肺动脉高压中巨噬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对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3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次,饲养4周;4周组、6周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 目的研究肺动脉高压中巨噬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对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3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次,饲养4周;4周组、6周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1次,分别饲养4周、6周。测量右心室平均压及收缩压,处死后分别称量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计算右心肥厚指数。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大鼠右肺组织,进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IL-6和NF-κB的相对水平。取健康小鼠巨噬细胞培养,给予低氧刺激,测定低氧刺激条件下各时间点(2、6、12、24、48 h)IL-6和NF-κB的表达。结果对照组、4周组、6周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平均压及右心肥厚指数均逐渐升高。4周组、6周组的右心室收缩压及平均压、右心肥厚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组与6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组织HE染色,4周组、6周组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周组、6周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IL-6及NF-κB表达增加。4周组、6周组大鼠右肺组织NF-κB、IL-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组大鼠右肺组织NF-κB、IL-6的mRNA表达较4周组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右肺组织中IL-6和NF-κB的mRNA表达趋势相同。2、6、12、24、48 h巨噬细胞IL-6和NF-κB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且两者在各时间段内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肺动脉高压中IL-6的表达途径可以通过NF-κB调控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ΚB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CT血管造影与术中X射线图像的配准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瑞明 李浩轩 +3 位作者 陈彧 黄小勇 濮欣 舒丽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58-5663,共6页
背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覆膜支架是否放置到了正确位置;然而支架置入时,医生在术中X射线图像中看不到主动脉,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配准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X射线图像可以帮... 背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覆膜支架是否放置到了正确位置;然而支架置入时,医生在术中X射线图像中看不到主动脉,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配准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X射线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放置支架,提高成功率。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的术前CT血管造影与术中X射线图像配准算法。方法:首先,在不同虚拟视角下,对全图CT血管造影和骨骼CT分别做数字重建影像,将两者叠加起来,得到各种视角位置姿态下的数字重建影像库,用于与术中X射线图像配准;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分支解码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使用数字重建影像库训练,可对术中X射线图像的位置姿态参数进行估计,从而获知CT血管造影与术中X射线图像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最后,根据X射线图像在CT血管造影坐标系中的位姿参数,将CT血管造影中胸主动脉影像进行重投影,叠加至术中X射线图像中,为医生手术提供导航辅助。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实验验证,此文算法与梯度相关、模式强度2种传统算法相比,均方根误差降低17%;②双分支编解码结构网络,在数字重建影像测试集上,参数估计误差减小到无分支结构网络的30%;③在术中X射线图像的实验中,均方根误差也有2%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配准 深度神经网络 CT血管造影 X射线图像 分支编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在当代医学研究中“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应用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媛 王雪 +3 位作者 刘燕 檀鑫 王绿娅 杜杰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31-32,共2页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医学以及临床研究的领域。该平台可以对代谢物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和准确定量分析,发现由疾病所引起的体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并将其广泛运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与研究过程中。培养医学研究生对代谢组...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医学以及临床研究的领域。该平台可以对代谢物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和准确定量分析,发现由疾病所引起的体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并将其广泛运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与研究过程中。培养医学研究生对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应用能力,增强其对代谢组学的原理、方法、应用、数据分析的理解和使用,为医学研究生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发现及解决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建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医学研究生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频频 彭文星 +3 位作者 石秀锦 杜海燕 仇琪 林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了解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华法林的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影响华法林剂量的主要基因为... 目的:了解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华法林的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影响华法林剂量的主要基因为细胞色素P450(CYP)2C9和维生素K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华法林主要由CYP2C9酶完成代谢,与其代谢最密切的突变型为CYP2C9*2和CYP2C9*3。携带CYP2C9*2、CYP2C9*3等位基因的患者比野生型CYP2C9*1/*1患者有更高的过度抗凝和出血风险,提示携带CYP2C9*2、CYP2C9*3等位基因的患者所需华法林的剂量低于野生型CYP2C9*1/*1患者。VKORC1的酶活性直接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VKORC1基因与华法林早期治疗的影响较大。CYP4F2、γ-谷氨酰基羟化酶(GGCX)、载体蛋白E(APOE)、微粒体环氧化物水纤酶编码基因(EPHX1)等基因与华法林的剂量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华法林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依据FDA建议的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初始剂量对照表和剂量计算公式,但与华法林的给药剂量相关的两项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检测基因并结合计算公式将华法林应用于临床是否具有意义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 剂量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学研究方法教学中如何对疗效研究和预后研究进行准确区分的教学体会
9
作者 王淼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93-96,共4页
刚刚完成《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学习的医学生或开始接触临床研究的医生常提出如下问题:一项研究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对某种疾病结局的影响研究应该属于疗效研究还是预后研究?上述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是否系统掌握了疗效研究和预后研... 刚刚完成《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学习的医学生或开始接触临床研究的医生常提出如下问题:一项研究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对某种疾病结局的影响研究应该属于疗效研究还是预后研究?上述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是否系统掌握了疗效研究和预后研究相关知识的一个考核。在目前的教材中上述两个研究类型的知识是分开进行介绍的且缺乏系统地比较,导致在学习上述知识的过程中存在障碍,不容易掌握疗效研究和预后研究的核心知识和两者在特定条件下的区别方法。在对疗效研究和预后研究相关的知识和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后,发现通过对两类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因素、效应指标和研究方案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可以准确地对上述两个类型的研究进行区分和判断。建立了一个有效地提高上述知识学习效率的教授方法,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而且只有系统掌握了上述两个类型研究的知识及其异同点才能在未来的临床医学科研工作中根据确定的研究类型正确地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同时科学客观地解读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 疗效研究 预后研究 科研方法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扬 范雪松 +6 位作者 王恩世 孙奇 贺建勋 张蕾 赵松 崔颖 袁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126-212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ApoE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ApoE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组(182例,包括IMT增厚组65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117例)和双侧颈动脉正常的对照组(118例)。所有受试者均收集基本资料,检测空腹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E水平。结果IMT异常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BMI)及部分既往史(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异常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IMT增厚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BMI、部分既往史(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比较,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1)。IMT增厚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在IMT异常组高于对照组[(3.13±0.77)mmol/L vs.(2.89±0.75)mmol/L,P<0.0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IMT增厚组与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IMT异常组低于对照组[40.69±11.38)mg/L vs.(46.84±13.46)mg/L,P<0.05];ApoE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38.82±14.82)mg/L]低于IMT增厚组[(44.93±10.24)mg/L]和对照组(P<0.05)。结论Apo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ApoE水平不仅在IMT异常与健康者之间有差别,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发展可进一步识别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颈动脉内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CK-MB、cTnI、NT-pro 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11
作者 吴铮 吕昀 +2 位作者 王平 李文铮 柳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97-1300,130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28病房治疗的ACS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27)、NSTEMI组(n=54)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n=189),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为阴性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CK-MB、cTnI、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STEMI患者血清4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hs-CRP、CK-MB、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UAP组、NSTEMI组、STEMI组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15. 653、12. 899、26. 057、8. 243,P均=0. 000)。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hs-CRP、CK-MB呈正相关(r=0. 521、0. 436,均P=0. 000)。经ROC曲线分析:该4个指标均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AUC值均在0. 8左右。结论 NSTEMI患者血清中的hs-CRP、CK-MB、cTnI、NT-proBNP水平偏高,临床中可根据其水平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近端冠脉狭窄程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东婷 哈达 +2 位作者 温兆赢 张楠 刘家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心肌桥(MB)近端冠脉狭窄程度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确诊存在MB的152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基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心肌桥(MB)近端冠脉狭窄程度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确诊存在MB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07例)和验证集(45例)。选取16个临床和影像特征为模型输入变量,以ICA检查获得的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狭窄程度(轻度与中重度)作为二分类输出变量,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和基于不同分类算法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12个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进行验证。对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的16个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对最重要的3个特征在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在验证集中比较了传统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与CTA医师阅片分析对评估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狭窄程度的效能。结果:12种分类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均较好,AUC介于0.7至0.9之间。其中以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23和0.872,在验证组中的诊断符合率(ACC)为0.844;此模型中各项特征的重要度排序结果显示,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CTA狭窄程度、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斑块类型及心肌桥所在血管远段管腔CT值是预测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造影狭窄程度的最重要的3个特征。与基于CTA图像的两位放射科医师视觉评估结果相比,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更优(ACC分别为0.800、0.756和0.844)。结论:基于临床和影像特征建立的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能有效预测心肌桥所在血管近段狭窄程度,优于基于CTA的人工阅片方法,可提高对MB患者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家礼 王杰 +2 位作者 郭曦 陈彧 舒丽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51-157,18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 目的本研究旨在配准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X线与术前CT图像,为TEVAR支架植入提供精确安全的导航。然而,现有配准算法存在无法有效弥合投影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DRR)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和难以获得图像分割标签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来改善这一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配准框架,该框架结合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和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基于GAN的域自适应网络将X线图像的风格迁移到DRR图像上,使两者在图像风格上更接近。基于Transformer的配准网络采用CNN与跨模态变换器(cross-modality transformer,CMT)相结合的模式,直接配准X线与CT图像,无需进行图像分割。结果本文在208对标定的TEVAR术中X线与CT图像对上对新的配准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他域适应方法相比,本文所采用的CycleGAN网络作为风格转换模块,有效减小了DRR图像与X线图像之间的域间差异。消融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配准网络中的全局局部感知模块(global-local perception module,GLPM)对提高配准精度具有明显作用,而空间缩减(spatial reduction,SR)则有效缩短了配准时间。通过对比现有方法和本文方法在真实患者X线与CT图像对上的配准效果,本文的方法在配准精度和成功率方面均表现出最佳性能。结论本文提出的新的X线与CT图像配准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域间差异以及难以获得分割标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图像 CT图像 配准 域自适应 跨模态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三级医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军 王云轩 +2 位作者 冯妍 朱平辉 王以新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究北京某三级医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在此功能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及采取合理健康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18日~8月18日对北京某三级医院进行职工体检的在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 目的探究北京某三级医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在此功能社区开展健康管理及采取合理健康干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18日~8月18日对北京某三级医院进行职工体检的在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生活压力、血糖升高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院在职职工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共计365人,其中女性265人(72.60%),男性100人(27.40%);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和护士)233人(63.84%),非医务人员(包括医技和后勤)132人(36.16%);不同职业、年龄、BMI、早餐次数人群血糖异常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不同压力人群的血糖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增加(OR=1.202,P<0.05)和年龄增长(OR=0.171,P<0.05)是影响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每周食用早餐次数越多血糖升高发生率越低(OR=0.725,P<0.05)。结论血糖升高与体重、年龄呈正相关,与每周食用早餐次数呈负相关,需关注高龄及超重人群血糖水平,并倡导每周至少5次食用早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社区 医务人员 血糖升高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IM1通过下调自噬抑制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文 高新晓 《眼科》 CAS 202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究PDLIM1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RCEC)自噬通路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将RCEC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G),高糖... 目的探究PDLIM1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RCEC)自噬通路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将RCEC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转染对照组(HG+NC组),PDLIM1过表达组(HG+ad-rPDLIM1组)。采用血管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血管生成情况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DLIM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苄氯素1(Becl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主要指标细胞成管数,细胞迁移量以及LC3、Beclin-1抗体的蛋白、mRNA水平。结果HG组细胞成管数、迁移量高于对照组,PDLIM1在HG组中的表达降低,而LC3、Beclin-1的表达升高;过表达PDLIM1后,与HG组相比,细胞成管数(2.33±1.15)个、细胞迁移量(12.33±1.08)%显著降低(t=9.59,P<0.001;t=22.39,P<0.001),LC3、Beclin-1表达明显减少(t=22.39,P<0.001;t=11.1,P<0.001)。结论PDLIM1可能通过下调自噬作用抑制大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眼科,2024,33:290-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IM1 自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血尿素氮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高晓倩 于华惠 +4 位作者 刘圣 焦晓璐 吕倩雯 张铭 秦彦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经过36个月的随访,本研究共纳入了487例患者,包括114例发生MACE的受试者和373例没有发生MACE的受试者。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UN与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比及其95%CI,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变化来评估BUN的预测效果。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水平BUN组相比,高水平BUN组发生MACE风险增加约4倍(OR=4.722,95%CI 1.716~12.993)。将BUN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基本预测模型及SCORE模型后,AUC面积显著提高(P<0.001)。结论血BUN可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的MAC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血尿素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炎性指标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铮 李文铮 +2 位作者 王长华 程姝娟 柳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70-774,共5页
目的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炎性反应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及术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 目的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炎性反应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及术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CYP2C19基因*2和*3等位基因缺失并进行分组,CYP2C19 *1/*1为野生型(93例),CYP2C19 *1/*2和CYP2C19 *1/*3为杂合突变型(57例),CYP2C19 *2/*2、CYP2C19 *2/*3、CYP2C19 *3/*3纯合突变型(54例)。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负荷24 h后,评价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抵抗率;治疗30 d后,测定血小板功能指标及炎性反应指标;治疗后1年内,随访严重心脏事件。结果 治疗30 d后,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患者CD62P、CD63、PAC-1、C反应蛋白(CRP)、CD40配体(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血栓形成速度(A)、最大振幅(MA)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 F/P =78.971/0.000、70.594/0.000、50.581/0.000、22.413/0.000、46.681/0.000、37.623/0.000、13.007/0.000、3.557/ 0.000 、21.394/0.000),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短于野生型患者( F/P =13.428/0.000、9.669/0.000),且纯合突变型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较杂合突变型更为显著。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野生型患者( F/P =4.742/0.000),氯吡格雷抵抗率、治疗1年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χ 2= 10.901 、6.700, P <0.05)。结论 CYP2C19基因*2和*3等位基因突变能够加重血小板抵抗、促进血小板聚集、激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文溪 王媛 +5 位作者 王雪 李凤娟 鲁可 裴旺 胡荣 杜杰 《中国医药》 2020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国际千人基因组项目筛选出完整的IL1RL1基因和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后提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循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国际千人基因组项目筛选出完整的IL1RL1基因和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后提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体检的350例受试者的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采用MALDI-TOF质谱仪分析,检测结果使用TYPER 4.0软件获取原始数据及基因分型图。分析s ST2水平与IL1RL1基因标签SNP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试者s ST2水平为6.45(4.58,9.38)μg/L。IL1RL1基因共筛选出5个标签SNP,分别为rs12712135、rs1921622、rs11123923、rs3821204、rs4988958,均与s ST2水平相关(均P<0.05),其中rs12712135位点与s ST2水平相关性最显著。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基础疾病后,5个SNP仍与高s ST2水平(≥6.45μg/L)风险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循环s ST2水平受IL1RL1基因遗传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 被引量:6
19
作者 勇强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5期1530-1530,共1页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囊肿、滤泡性腺瘤、大嗜酸性细胞腺瘤等。但是,约5%~15%的甲状腺结节是肿瘤,病理分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发病...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囊肿、滤泡性腺瘤、大嗜酸性细胞腺瘤等。但是,约5%~15%的甲状腺结节是肿瘤,病理分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从2000年开始突然飙升,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与检出率升高有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导致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发现。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大众健康 未分化癌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滤泡状癌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阶段下儿科住院医师的培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强强 顾虹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65-66,共2页
近年来儿科人才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住院医师的短缺和培养难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何能吸引并留住儿科医生,并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医院和科室应当通过建立长远职业目标,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儿科人才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住院医师的短缺和培养难题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何能吸引并留住儿科医生,并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医院和科室应当通过建立长远职业目标,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提高个人临床技能,帮助儿科住院医师树立职业理想并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并辅以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适合当前形势下的儿科住院医师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儿科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