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
作者 武亚东 赵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相关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的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术前明确诊断、精准定位。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如声音嘶哑、出血、低钙血症、皮下气肿等。总随访时间为13~46个月,期间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相关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所有病人均未中转开放,并顺利完成。围手术期内,亦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102.14±21.77)min。住院时间为4~7 d,平均(5.43±1.13)d。术后有3例病人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表现,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钙对症治疗,所有病人均获得痊愈。整个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所有病人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在有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通过全乳晕腔镜入路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安全、有效,且美容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乳晕腔镜入路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外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热点
2
作者 高加勒 张忠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外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如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机器人手术等技术的创新,全程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等待-观察策略、局部切除策略的应用,使得结直肠外科正逐步实现手术操作微创化、肿瘤治疗高...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外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如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机器人手术等技术的创新,全程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等待-观察策略、局部切除策略的应用,使得结直肠外科正逐步实现手术操作微创化、肿瘤治疗高效化以及器官保留个体化。针对这些热点和创新,近年来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微创手术 新辅助治疗 器官保留
原文传递
TAB3过表达促进结肠癌的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薇 白志刚 张忠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4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究TAB3对NF-κB的影响以及NF-κB在TAB3调控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为阐明TAB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 目的观察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究TAB3对NF-κB的影响以及NF-κB在TAB3调控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为阐明TAB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TAB3的表达情况。利用结肠癌细胞株SW620构建稳定过表达TAB3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标记物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TAB3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TAB3后,结肠癌细胞SW620中Vimentin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过表达TAB3能够上调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过表达TAB3使p65表达增加,核内分布增多;NF-κB抑制剂能够减弱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TAB3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的EMT和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TAB3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迁移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 李梦伊 +1 位作者 张鹏 张忠涛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804-806,共3页
减重代谢外科在发展历程中先后涌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式。有的术式虽曾一度风靡,但因种种原因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如可调节胃束带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d,AGB)。有的术式久经考验,历史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如Roux-en-Y胃旁路术(Roux... 减重代谢外科在发展历程中先后涌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式。有的术式虽曾一度风靡,但因种种原因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如可调节胃束带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d,AGB)。有的术式久经考验,历史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如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有的术式因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已成为减重代谢外科医生的新宠儿,如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与代谢外科 迷你胃旁路术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相关非返喉神经的临床特征与预判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培鑫 秦胜旗 +5 位作者 王今 赵宁 葛智成 滕长胜 张忠涛 屈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相关的非返喉神经(NRLN)的临床特征与预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综合外科(以下简称“我科”)2009年8月至2022年2月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行甲状腺手术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相关的非返喉神经(NRLN)的临床特征与预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综合外科(以下简称“我科”)2009年8月至2022年2月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行甲状腺手术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以“非返喉神经”“喉不返神经”“非返性喉下神经”“喉返神经”“喉下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on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on-recurrent inferior laryngeal nerve”“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inferior laryngeal nerve”“NRLN”“NRILN”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研究对象为中国人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统计NRLN总发生率、右侧发生率、Stewart分型、损伤率,以及术前应用影像学预判NRLN的结果。结果我科术中发现1条右侧NRLN,StewartⅠ型,NRLN总发生率为0.32%,右侧发生率为0.63%,所有患者术中无损伤。meta分析显示,NRLN总发生率为0.46%(95%CI:0.26%~0.66%);右侧发生率为0.45%(95%CI:0.22%~0.68%);StewartⅠ型发生率为76.47%(95%CI:58.61%~94.33%),Ⅱ型发生率为23.53%(95%CI:5.67%~41.39%);损伤率为10.20%(95%CI:2.93%~17.47%)。影像学预判结果显示,90%(81/90)存在异形右侧锁骨下动脉;CT预测NRLN的漏诊率为19.23%,胸部X线预测NRLN误诊率为56.67%,超声预测NRLN漏诊率为7.25%。结论NRLN为少见变异,术中损伤率高,术前可通过影像学预判,CT及超声预测NRLN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非返喉神经 甲状腺切除术 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诊治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苑著 屈翔 +2 位作者 张忠涛 于乐漪 张淑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增加对病理组织类型为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的了解,并增加相关诊治经验。方法讨论1例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自术前检查至术后16个月诊治经过,结合其余文献所涉及的相似病理组织学情况进行研究... 目的增加对病理组织类型为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的了解,并增加相关诊治经验。方法讨论1例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自术前检查至术后16个月诊治经过,结合其余文献所涉及的相似病理组织学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该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多次取材、染色以及与外院专家会诊,最终确诊为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术后随访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伴有骨及软骨分化的梭形细胞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化生性癌,其临床表现与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相似,在影像学上亦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及误诊。需要术后多次取材及多块组织进行上皮标记物免疫组化染色,才能确诊,其预后的判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参照普通乳腺化生性癌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梭形细胞 化生性癌 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ANRIL影响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薇 白志刚 +2 位作者 张军 蔡军 张忠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2和lncRNA-ANRIL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样本和相应癌旁组织中TET2和... 目的探讨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2和lncRNA-ANRIL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样本和相应癌旁组织中TET2和lncRNA-ANRIL的表达量;构建TET2和lncRNA-ANRIL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胃癌细胞MGC803,于胃癌细胞MGC803中敲减TET2后,采用q RT-PCR检测lncRNA-ANRIL的表达量,以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调控关系;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ET2对lncRNA-ANRIL启动子序列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TET2和lncRNA-ANRIL对胃癌细胞MGC803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TET2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而lncRNA-ANRIL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细胞MGC803中敲减TET2后,lncRNA-ANRIL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了TET2能够通过抑制lncRNA-ANRIL的启动子活性,调控lncRNA-ANRIL的表达;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敲减TET2后,胃癌细胞MGC803的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强,而敲减lncRNA-ANRIL则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侵袭转移能力,敲减TET2后再敲减lncRNA-ANRIL能够减弱敲减TET2增强胃癌细胞MGC803的侵袭转移能力的效果。结论 TET2和lncRNA-ANRIL在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 lncRNA-ANRIL 胃癌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治疗胃袖状切除术后复胖个案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鹏 陈丽华 +3 位作者 黄晓娜 伍雯 章雄 朱萍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作为胃袖状切除术后复胖修正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女性患者,重度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为42.3 kg/m^2,合并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5%;首次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 目的:探讨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作为胃袖状切除术后复胖修正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女性患者,重度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为42.3 kg/m^2,合并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5%;首次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术后1年BMI降至32.4 kg/m^2,HbA1c 8.9%;术后3年,BMI反弹至40.2 kg/m^2,HbA1c为10%。再次接受标准的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即食物肠袢150 cm、共同肠袢100 cm。结果: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术后3个月,BMI 39.9 kg/m^2,HbA1c 8.9%,恢复正常进食,排便次数3~4次/d,质软,无特殊不适。结论: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作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术后修正手术,对于体重反弹、血糖增高的治疗效果优异,且不影响患者进食习惯,但术后营养并发症较多见,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糖尿病 2型 胃袖状切除术 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 修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臂机器人系统辅助胆囊切除术同传统三孔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照研究
9
作者 郭伟 刘洋 +2 位作者 汪栋 靖超 张忠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评价单臂机器人系统辅助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40只实验猪分为三组,传统三孔腹腔镜组(Group A)10只,传统单孔腹腔镜组15只(Group B)和单臂机器人组(Group C)15只,分别实施胆囊切除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中转... 目的评价单臂机器人系统辅助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40只实验猪分为三组,传统三孔腹腔镜组(Group A)10只,传统单孔腹腔镜组15只(Group B)和单臂机器人组(Group C)15只,分别实施胆囊切除术。比较三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中转率、胆囊完整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血液学指标及体质量等指标。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手术失败或中转手术,术后实验动物恢复顺利,均存活14 d。尸检均未观察到腹腔出血、胆漏、脓肿、Hem-o-lok夹移位、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三组手术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76),各时间点三组动物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所需手术时间为单臂机器人组>常规单孔组>常规三孔手术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三组的胆囊完整率分别为90%(Group A)、73.3%(Group B)、80%(Group 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三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白介素6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臂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随经验积累呈逐渐缩短趋势,单臂机器人辅助胆囊切除术总体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臂机器人系统 胆囊切除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转录因子PRR1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鋆 林华骏 +6 位作者 柴睿智 赵宝一 李东明 张伟涛 金岚 杨盈赤 张忠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研究PRR1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不同染色程度所代表的意义与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该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 目的研究PRR1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不同染色程度所代表的意义与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该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肿瘤标本和包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类型、p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及生存预后等信息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病灶中PRR13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PRR1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PRR1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组织中PRR13蛋白大部分在细胞核中表达(142/145,97.9%),仅少部分正常组织标本细胞质中存在该蛋白(27/145,18.6%);在癌组织中,PRR13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降低(30/145,20.7%),大部分是无表达(131/145,79.3%),而在细胞质的表达较正常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61/145,42.1%)。PRR13基因表达的高低,与肿瘤的分化类型、p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黏液结构、浸润深度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此外,PRR1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直肠癌中PRR13基因表达的强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相应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且PRR13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RR13基因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结直肠神经鞘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睿智 杨小宝 杨盈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46-448,F0003,共4页
原发性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自主神经系统罕见的间质性肿瘤,多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原发性神经鞘瘤一般好发于头颈部及四肢,多为良性,而原发于结直肠者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上该肿瘤与消化道间质瘤不易区分,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目前其治疗方... 原发性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自主神经系统罕见的间质性肿瘤,多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原发性神经鞘瘤一般好发于头颈部及四肢,多为良性,而原发于结直肠者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上该肿瘤与消化道间质瘤不易区分,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目前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不推荐进行淋巴结清扫及放化疗。原发性神经鞘瘤一般预后良好,但亦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1]。目前关于该疾病的研究以个案报道为主。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原发性结直肠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性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手术患者维生素D_(3)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郝祯 田沛荣 +8 位作者 李梦伊 刘佳 祁子添 陶泊羽 张景郁 刘洋 张萌 张忠涛 张鹏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探讨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症患者术前维生素D_(3)(Vitamin D_(3),VitD_(3))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减重与代谢手术的肥胖症患者。收集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分析肥胖人群Vit... 目的 探讨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症患者术前维生素D_(3)(Vitamin D_(3),VitD_(3))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减重与代谢手术的肥胖症患者。收集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分析肥胖人群VitD_(3)的现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VitD_(3)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46例,其中男67例,女279例,年龄18~58岁,平均(32.3±7.1)岁。所有患者的VitD_(3)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其中轻度缺乏占4.62%,中度缺乏占35.55%,重度缺乏占59.8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睾酮、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校正Ca^(2+)是影响肥胖患者VitD_(3)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VitD_(3)随着游离T3、促甲状腺素、年龄和睾酮的增加而增加,随校正Ca^(2+)和PTH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减重手术前,肥胖患者均存在VitD_(3)缺乏,且大多数患者VitD_(3)重度缺乏。VitD_(3)的影响因素较多,亟需关注减重手术的肥胖症患者VitD的补充与随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维生素D_(3) 肥胖症 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现状与前景
13
作者 张忠涛 高加勒 姚宏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来临,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良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针对pMMR/MSS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 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来临,放化疗与免疫治疗良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针对pMMR/MSS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完全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并有望在器官功能保护和远期预后方面同样展现优势。而新的治疗模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关注。此外,治疗后疗效评价,获益人群筛选和联合其他用药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国际减重及代谢外科发展趋势和临床研究热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鹏 张忠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8-412,共5页
减重及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有创向微创的转变,也从单纯的减重外科进化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减重及代谢外科,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包括经自然腔道的内... 减重及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有创向微创的转变,也从单纯的减重外科进化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减重及代谢外科,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包括经自然腔道的内镜下减重技术、无创的可吞咽式胃内球囊技术、精准的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减重药物等,并通过完善的临床数据收集分析,促使整体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持续提升。对一些手术方式也正在进行客观的审视评价,包括单吻合口胃旁路术、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手术以及胃袖状切除术等。此外,学科内涵也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支撑下不断丰富,治疗焦点从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向心脑血管疾病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及代谢外科 发展趋势 临床研究 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减重与代谢外科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鹏 李梦伊 张忠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3-1386,共4页
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快速攀升,减重与代谢手术(MBS)不仅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使肥胖相关疾病获得缓解或者改善。目前国内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科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MBS展示了优于传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 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快速攀升,减重与代谢手术(MBS)不仅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使肥胖相关疾病获得缓解或者改善。目前国内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科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MBS展示了优于传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然其机制依然不完全明确。肥胖患者合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MBS后也可获得长期改善,然而其改善的机制除了依赖于体重降低外,是否还有独立于体重降低之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鉴于大量临床证据及基础研究支持MBS治疗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优效性,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对MBS适应证中体重指数(BMI)的要求进行了下调,由于同期新型减重药物和医疗器械相继问世,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有了更多手段,故新的BMI要求仍有待于内科的认可和接受。未来,"肥胖病学"有望成为一门学科,而整合了肥胖相关多学科的减重中心应为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糖尿病 2型 减重与代谢外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手术适应证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减重与代谢外科临床数据规范化管理与实践
16
作者 刘佳 李梦伊 +4 位作者 刘洋 田沛荣 边识博 张鹏 张忠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标准化的临床数据是开展高质量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有力保障,是临床决策和医疗政策制定的依据来源,而规范化临床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资料管理可提高临床数据质量。本文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数据库,围绕数... 标准化的临床数据是开展高质量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有力保障,是临床决策和医疗政策制定的依据来源,而规范化临床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资料管理可提高临床数据质量。本文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数据库,围绕数据库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临床数据库的建设方案、临床数据的质量控制、临床数据的保护及成果展望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临床数据库的建立流程及实践经验,以实现对减重与代谢外科临床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与分析,积极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与代谢手术 临床数据库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减重代谢外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凯 张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减重代谢外科通过重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减少摄食量和营养吸收的目的,并同时产生代谢调节作用。目前,减重代谢外科存在以下几个热点研究问题: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确切机制、肥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低体重病人行代谢手术的依据、个... 减重代谢外科通过重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减少摄食量和营养吸收的目的,并同时产生代谢调节作用。目前,减重代谢外科存在以下几个热点研究问题: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确切机制、肥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低体重病人行代谢手术的依据、个体化手术设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建立临床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这些问题均关系到减重代谢外科的地位及发展。在减重代谢外科蓬勃发展的时代,积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尤其是结合了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对于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代谢手术 肥胖症 2型糖尿病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鹏 张忠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RAS)不断发展,尤其在减重与代谢外科(MBS)领域备受瞩目。本文回顾了RAS系统的发展历程、在MBS领域应用的现状、技术学习曲线及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独特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RAS系统的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RAS)不断发展,尤其在减重与代谢外科(MBS)领域备受瞩目。本文回顾了RAS系统的发展历程、在MBS领域应用的现状、技术学习曲线及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独特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RAS系统的优势将会进一步突显。虽然RAS系统在发达国家快速普及,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受经济成本的制约。然而,随着国产RAS系统的不断推出,这一技术有望在国内更广泛地应用。作为RAS的重要应用领域,MBS手术将从RAS系统的发展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减肥手术 学习曲线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肥胖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策略
19
作者 刘洋 刘昶 +4 位作者 王兵 李世红 刘雁军 刘少壮 杨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93,共5页
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仍是近年来实施最多的减重代谢手术术式,但其面临众多挑战,药物、复胖、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等,修正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 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仍是近年来实施最多的减重代谢手术术式,但其面临众多挑战,药物、复胖、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等,修正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与之前大量实施SG不无关系。胃袖状切除术后袖状胃胸腔内上移(intra-thoracic sleeve migration,ITSM)其实是SG后继发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的一种形象的表述,往往伴发顽固的难治性G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胃袖状切除术 手术术式 GERD 修正手术
原文传递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3年度报告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梦伊 刘雁军 +40 位作者 王桂琦 于卫华 辛贺 李滢旭 姚琪远 李震 刘少壮 刘洋 张松海 吕金利 梁晓宇 徐东升 蔺宏伟 林建贤 丁印鲁 孟凡强 韩加刚 王举 毛忠琦 姚立彬 赵象文 艾克拜尔·艾力 尹剑辉 张建成 韩建立 张能维 吴立胜 李广丽 姜涛 朱利勇 王军 吴良平 王兵 韩威 李智飞 朱晒红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胡三元 张鹏 张忠涛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研究者团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63,570,共13页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3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3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3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3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23年度,来自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62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10525例。术前中位体重指数(BMI)为37.9(25.0,80.1)。女性病人7430例(71.1%),年龄中位数为33(8,80)岁;男性病人3027例(28.9%),年龄中位数为32(10,72)岁。27.4%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90.6%的病人术前合并脂肪性肝病,51.7%的病人术前合并高血压病,57.3%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5%的女性病人术前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25.5%的病人术前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行胃袖状切除术(SG)占87.74%,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4.91%,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2.67%,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道术(SG-TB)占2.19%,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1.64%,胃袖状切除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SADI-S/OADS)占0.6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DJB)占0.07%,胃袖状切除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占0.01%,其他手术方式占0.10%。结论通过对2023年度数据报告分析,中国接受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女性病人居多,术前合并肥胖相关疾病占比高,SG仍为主流术式。2023年度报告研究反映了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科发展动态,为与既往年度数据、国际数据对比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与代谢手术 数据库 年度报告 肥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