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温洋 彭芸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57-61,共5页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urs,MRT)是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差,组织学上表现为“横纹肌样细胞”的弥散增殖。MRT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分子遗传学关系密切,大多数MRT存在22q11.2-12.2染色体位点上肿瘤抑制基因hSNF5/S...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urs,MRT)是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差,组织学上表现为“横纹肌样细胞”的弥散增殖。MRT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分子遗传学关系密切,大多数MRT存在22q11.2-12.2染色体位点上肿瘤抑制基因hSNF5/SMARCB1/INI1的失活(缺失或突变)。MRT多见于婴幼儿,首先被发现于婴幼儿的肾脏;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横纹肌样瘤 影像学特征 肿瘤抑制基因 儿童 横纹肌样细胞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位点 M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严佳虞 彭春辉 +5 位作者 成海燕 王燕妮 陈巍 彭芸 王焕民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乳房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房肿物的34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女性患儿(n=28)与男性患儿(n=6)的一般情况、病理特征和... 目的探讨儿童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乳房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房肿物的34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女性患儿(n=28)与男性患儿(n=6)的一般情况、病理特征和影像学特点,并通过收集门诊复查资料或电话的形式随访预后。结果女性患儿就诊年龄(12.1±2.0)岁,以可触及乳房肿块(28/28,100%)和外观异常(6/28,21.4%)为主要症状,出现症状时间为3.00(0.25~60.00)个月,术前检查主要为超声检查(27/28,96.4%)和胸部CT(13/28,46.4%)。女性患儿均行乳房肿物切除术,主要入路为乳房边缘弧形切口(10/28,35.7%)和乳晕弧形切口(9/28,32.1%);切除的肿物均为良性,主要为纤维腺瘤(23/28,82.1%),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纤维腺瘤的灵敏度为90.9%(20/22)。男性患儿就诊年龄(4.5±4.2)岁,主要症状为可触及乳房肿块(6/6,100%)和外观异常(2/6,33.3%);4例良性肿瘤行乳房肿物切除术,1例分泌性乳腺癌和1例胸壁滑膜肉瘤分别行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和胸壁肿瘤切除术。共29例(29/34,85.3%)患儿获得随访,女24例、男5例。女性患儿中,20例为纤维腺瘤,其中2例复发(2/20,10%),1例(1/20,5.0%)残留,1例(1/20,5.0%)对侧乳房出现肿物;其余4例女性乳房肿物患儿预后良好。5例男性乳房肿物患儿中,男性胸壁滑膜肉瘤术后接受放化疗,目前恢复良好;其余4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女性患儿乳房肿物以纤维腺瘤为主,超声检查能辅助术前诊断,但需警惕残留、复发;男性患儿乳房肿物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小,需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儿童乳房肿物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物 病理类型 预后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分型方法的儿童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岩 赵顺英 +5 位作者 于彤 张宏 刘志敏 孙记航 曾津津 彭芸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40-94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肺结核CT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肺结核的7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基于CT分... 目的分析儿童肺结核CT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肺结核的7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基于CT分型对其CT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34例患儿中159例(21.7%)为经病原学检测确诊;CT分型中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最多见(365例,50.4%),并发2种及以上类型者次之(199例,27.3%);3岁以下婴幼儿以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189例,26.1%),7~14岁青春期儿童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94例,13.0%);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以结核性脑膜炎(109例,34.5%)及肺外播散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或组织者(103例,32.6%)最多见。192例(26.2%)患儿并发其他疾病或患有基础疾病。结论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肺结核CT分型不同,且常并发肺外结核;儿童肺结核CT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及年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儿童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分类法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
4
作者 门卫伟 赵腾达 +27 位作者 黄瑞旺 朱礼涛 葛秋 龚高浪 何宏建 黄楚中 雷旭 李淑宇 刘河生 刘勇 卢青 彭芸 饶恒毅 沈定刚 隋婧 王若思 夏明睿 肖雅琼 严超赣 尹训涛 臧玉峰 赵立 张寒 张嘉颖 左西年 左真涛 高家红 贺永 《中华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设置与扫描采集极具挑战性,严重阻碍了国内脑发育相关影像研究的开展与推广。为此,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团队,依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队列”计划,通过调研全国30余家机构MRI设备现况,以及国际大型儿童脑发育队列研究序列参数的优缺点,共同制订了《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国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队列相关脑发育影像研究中的序列参数设计与扫描操作,提升儿童脑影像扫描成功率与影像质量,以及结果可比性与稳定性,推动我国儿童脑智发育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发育 磁共振成像 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价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嘉健 孙记航 +2 位作者 杨深 陈艺伟 王焕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IDRF)概念,探讨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规范化疗后完整切除肿瘤的中高危腹... 目的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IDRF)概念,探讨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规范化疗后完整切除肿瘤的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分级协作组(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INRG)标准定义IDRF。记录化疗前及化疗后(手术前)每例患儿的IDRF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化疗后(手术前)IDRF数目与并发症项数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起病月龄4~148个月,平均月龄(39.60±28.70)个月。化疗前IDRF数目范围为0~11项(中位数4项),化疗后(手术前)IDRF数目范围0~11项(中位数3项),化疗前后IDRF的数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出现并发症,共计74项,各例项数范围0~4项(中位数1项)。各例手术并发症项数与化疗后(手术前)各例IDRF数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687,P<0.05)。结论化疗能够有效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IDRF,降低手术风险。IDRF对于手术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胸部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诗晗 马晓莉 +7 位作者 于洁 徐娜 赵文 段超 于彤 伏利兵 曾骐 张大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胸部软组织肉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20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原发于胸部的软组织肉瘤,包括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肿瘤患儿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单中心胸部软组织肉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20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原发于胸部的软组织肉瘤,包括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53例患儿中,男27例,女26例,中位诊断年龄是92(13~193)个月。胸壁肿瘤24例(45.3%),胸腔内肿瘤29例(54.7%)。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尤文肉瘤,占54.7%。53例患者中1例诊断后回当地治疗,1例患者化疗1疗程后放弃治疗。52例患儿接受化疗,平均化疗11(1~26)个疗程,46例患儿接受原发瘤灶手术切除,47例患儿接受放疗,平均放疗剂量34.9Gy。系统治疗并随访51例患儿的生存分析显示3年总生存率(OS)是(60.0±7.7)%,其中尤文肉瘤3年OS是(64.3±9.9)%,横纹肌肉瘤3年OS是(27.8±14.8)%,其他肉瘤三年OS是(90.0±9.5)%。接受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的患儿的预后明显优于单纯手术和或化疗的患儿[3年OS:(65.4±8.1)%vs(28.6%±17.1)%,χ^(2)=12.33,P<0.001;3年EFS:(55.4±0.81)%vs 0.0%,χ^(2)=28.9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在胸腔内,病理类型为横纹肌肉瘤,发生远处转移的患儿3年OS明显降低(P<0.05)。原发部位位于胸腔的横纹肌肉瘤患儿病死率100%,尤文肉瘤病死率46.6%,其他肉瘤患儿病死率14.2%,三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1.56,P<0.01)。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胸腔内横纹肌肉瘤预后极差。诊断时伴有远处转移及肿瘤位置发生在胸腔内是影响胸部软组织肉瘤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及青少年 胸部 软组织肉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毛霉菌肺炎1例
7
作者 冯字清 金玲 +2 位作者 伏利兵 张宁宁 段彦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4-205,F000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8岁,2019年10月10日因“颈部肿大2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示胸腺巨大占位(9.3 cm×18.8 cm×9.5 cm),肿物活检病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型)。受累部位包括:左颈部、锁骨上淋巴... 1病例资料患儿,女,8岁,2019年10月10日因“颈部肿大2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示胸腺巨大占位(9.3 cm×18.8 cm×9.5 cm),肿物活检病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型)。受累部位包括:左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胸腺,纵膈淋巴结,胸壁及胸膜,心包。分期:Ⅲ期伴巨大瘤灶。按照中国多中心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化疗(CNCL-NHL-2017-LBL)高危组方案,患儿于2019年10月22日始在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依次完成诱导缓解、早期强化和巩固治疗共9个疗程化疗,期间多次评估瘤灶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锁骨上淋巴结 巩固治疗 诱导缓解 纵膈淋巴结 肿瘤内科 颈部肿大 左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言语语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伟 刘恒鑫 +3 位作者 陈邦绮 尹光恒 巴甫仁 葛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5,78,共5页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erebellar mutism syndrome,CMS)是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8%~40%。主要特征包括一过性言语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言语障碍通常在术后当天或数天内出现,大多在术后3...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cerebellar mutism syndrome,CMS)是儿童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8%~40%。主要特征包括一过性言语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言语障碍通常在术后当天或数天内出现,大多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恢复。一些患儿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的言语问题。CMS的言语语言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完全缄默、语言退化、声音响度降低和构音障碍等。CMS的病程复杂,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语言障碍。发病机制假说包括小脑-大脑环路损害假说,吉兰-莫拉雷三角环路损伤、小脑蚓部损伤、术后水肿假说等。目前对CMS的言语语言障碍类型机制的研究不足,值得更多的关注。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制定专业的言语语言评估工具,建立CMS的预后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CMS及其言语语言障碍,提高诊断和治疗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缄默综合征 言语语言障碍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敏 高军 +5 位作者 刘薇 韩忠龙 杨扬 邵剑波 郑军 张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2-459,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1月年在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探查确诊的28例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8个月~15岁8个月,中位年龄4岁。探查术中观... 目的探讨儿童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21年1月年在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探查确诊的28例内耳畸形相关脑脊液耳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8个月~15岁8个月,中位年龄4岁。探查术中观察患儿镫骨形态,分析术前、术后颞骨CT和内耳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脑脊液耳漏患儿中89.3%(25/28)术中可见镫骨底板骨质缺损。术前颞骨CT显示内耳畸形、鼓膜膨隆、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等间接征象;内耳畸形涉及四种耳蜗畸形:不完全分隔Ⅰ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Ⅰ,IP-Ⅰ)、共同腔畸形、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和耳蜗未发育;100%(28/28)可见前庭扩大畸形;85.7%(24/28)内听道底板骨质缺损。术前内耳MRI检查T2加权像,73.9%(17/23)可见脑脊液耳漏的直接征象:内耳前庭与中耳鼓室两个T2片状高信号之间由点状略低或混杂T2信号相连,冠状位明显;100%(23/23)可见鼓室高T2信号与前、下方咽鼓管相延续的间接征象。填塞有效者,复查高分辨率CT:鼓室、乳突软组织影早至术后1周可减少或消失;复查核磁:术后3 d~1个月鼓室、乳突T2高信号影减少或消失,术后1~4个月前庭内可见中等T2信号软组织填塞影。结论伴前庭扩大的IP-Ⅰ、共同腔畸形、IP-Ⅱ和耳蜗未发育四类内耳畸形可能会导致脑脊液耳漏。结合特殊病史,内耳MRI的T2加权像可为多数内耳畸形伴脑脊液耳漏患儿提供直接诊断依据。颞骨CT及内耳MRI也可用于脑脊液耳漏填塞手术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耳漏 内耳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与大肠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MRI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迪 郜英子 +5 位作者 李航 陶晓娟 刘志敏 于彤 刘钢 彭芸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04-230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性与大肠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MRI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性及大肠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共47例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或秩...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性与大肠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MRI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性及大肠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共47例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炎链球菌组患儿共34例,1岁以下幼儿21例(61.8%),1岁以上13例(38.2%);大肠杆菌组13例,均为1岁以下。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多见于9~11个月(44%),大肠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6~8个月(46%)。两种病原菌发病时间分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肺炎链球菌与大肠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在发热、意识改变这两项(P=0.036)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硬膜下积液发生概率及分布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杆菌组较肺炎链球菌组硬膜下出血或积脓(50%vs.27.2%)概率略高。大肠杆菌组较肺炎链球菌组侧脑室积脓(8.3%vs.3.3%)、室管膜炎(16.7%vs.3.3%)更为多见,而肺炎链球菌组侧脑室旁水肿更为多见。肺炎链球菌组较大肠杆菌组软脑膜及硬脑膜增厚(56.7%vs.41.7%)概率略高,分布广泛,且伴随明显的血管流空信号增多(56.7%),但大肠杆菌组硬脑膜增厚程度略高。肺炎链球菌组较大肠杆菌组脑实质异常信号累及范围更广,脑出血更常见且伴有静脉窦血栓形成。结论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年龄大,冬季常见,易出现发热和意识改变,以清亮大量硬膜下积液伴脑积水、大范围脑膜受累伴大脑表面血管增多为主要特征,脑实质出血、坏死、软化、脓肿形成显著,且易伴随静脉窦血栓形成;而大肠杆菌性脑膜炎发病年龄小,夏天多见,易抽搐,以浑浊硬膜下积液伴室管膜炎、局部脑膜明显增厚为特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手法复位治疗睾丸扭转的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现令 刘婷婷 +1 位作者 张钦明 贾立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手法复位治疗睾丸扭转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人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症外科的睾丸扭转患儿101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引导下对其中76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观察手法复... 目的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手法复位治疗睾丸扭转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人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症外科的睾丸扭转患儿101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引导下对其中76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观察手法复位成功率。结果76例(左侧扭转48例,右侧扭转28例)患儿中经手法复位获得成功病例63例(左侧成功41例,右侧成功22例),总成功率为82.89%。9例复位不全,4例失败。结论站立位非麻醉状态下超声引导手法复位有利于提高睾丸扭转(尤其是睾丸不全扭转)手法复位的成功率和可操作性。急诊手术前及时行手法复位有助于提高扭转睾丸挽救率。此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有望降低睾丸扭转造成的睾丸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被引量:40
12
作者 鲁靖 赵顺英 +2 位作者 宋蕾 王蓓 王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表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91例,收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资料。依据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表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91例,收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资料。依据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间质浸润型组、小叶实质浸润型组和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191例MPP患儿中间质浸润型占18.8% (36/191例),小叶实质浸润型占39.8%(76/191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占41.4%(79/191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在144例≥3岁MPP患儿中占48.6%(70/144例)。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患儿高热、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合并胸腔积液发生率[50.6%(40/79例)、87.3%(69/79例)、78.5%(62/79例)、29.1%(23/79例)]高于间质浸润型组[5.6%(2/36例)、61.1%(22/36例)、19.4%(7/36例)、0]和小叶实质浸润型组[10.5%(8/76例)、67.1%(51/76例)、14.5%(11/76例)、3.9%(3/7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患儿易并心脏和/或肝损害,发展为难治性MPP,且多应用激素、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发生率分别为41.8%(33/79例)、29.1%(23/79例)、94.9%(75/79例)、50.6%(40/79例)]。3组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间质浸润型组(9.48±3.26) d,小叶实质浸润型组(9.24±2.97) d,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12.09±3.01) 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48,P=0.005),其中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0、5.931,均P=0.000),间质浸润型组与小叶实质浸润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型患儿肺部喘鸣音多见,起始应用阿奇霉素时间常晚于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组[(5.08±3.43) d比(4.16±2.20)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P=0.014),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小叶实质浸润型组(χ^2=3.176,P=0.012)。结论肺段以上实质浸润型MPP在年长儿中多见,且临床症状重、炎性指标高、住院时间长,易发展为难治性MPP,多需应用激素、支气管镜灌洗等治疗。间质浸润型MPP患儿病程中易出现喘息及缺氧表现,临床诊断常延迟,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间晚。早期识别不同影像学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有利于临床早期治疗,减少肺部远期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影像学 临床特征 儿童
原文传递
单中心多学科联合诊治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娜 段超 +10 位作者 金眉 张大伟 苏雁 于彤 何乐建 伏利兵 曾骐 王焕民 张潍平 倪鑫 马晓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7-773,共7页
目的总结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RMS患儿213例(男140例、女73例)的初诊时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病理分... 目的总结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RMS患儿213例(男140例、女73例)的初诊时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并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13例患儿诊断年龄48.0(3.0-187.5)月龄,其中136例患儿<10岁(63.8%)。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64例,30.0%),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57例,26.8%)。病理亚型中胚胎型152例(71.4%),腺泡型57例(26.8%),多形型或间变型4例(1.9%)。IRS分期Ⅲ和Ⅳ期患儿181例(85.0%)。低危组20例(9.4%),中危组111例(52.1%),高危组55例(25.8%),中枢侵犯组27例(12.7%)。所有患儿均进行了化疗,其中无事件患儿化疗13.5(5.0-18.0)个疗程,复发进展患儿化疗14.2(3.0-30.0)个疗程。200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化疗前手术103例,化疗后手术97例,二次手术者21例。114例患儿进行了放疗。213例患儿随访时间为23.0(0.5-151.0)个月,其中98例复发或进展,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67例死亡。67例(68.4%)复发进展时间在1年内,随访大于5年患儿均无复发。生存分析显示RMS患儿3年和5年EFS分别为(52±4)%、(48%±4)%,3年和5年OS分别为(65±4)%和(64±4)%。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5年OS分别为100%、(74±5)%、(48±8)%,中枢侵犯组2年OS为(36±11)%(χ^2=33.52,P<0.01);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5年EFS分别为(93±6)%、(51±5)%、(36±7)%,中枢侵犯组2年EFS为(31±10)%(χ^2=24.73,P<0.01)。生存因素分析提示患儿的OS与年龄(χ^2=4.16,P=0.038)、肿瘤TNM分期(χ^2=22.02,P=0.001)、IRS术后分期(χ^2=4.49,P<0.01)以及危险度分组(χ^2=33.52,P<0.01)有相关性。结论单中心较大样本RMS中位年龄4岁;原发瘤灶以头颈部和泌尿生殖系统为多见,患儿OS偏低。复发进展中位时间10个月,3年后复发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预后 随访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53例单纯手术治疗极低危组、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简冰林 苏雁 +10 位作者 秦红 陈诚豪 王生才 蒋持怡 张诗晗 于彤 伏利兵 曾骐 王焕民 倪鑫 马晓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极低危组、低危组(<18个月)患儿仅行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其近期预后,为应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极低危组、低危组NB患儿的意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儿...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极低危组、低危组(<18个月)患儿仅行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其近期预后,为应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极低危组、低危组NB患儿的意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极低危组和低危组NB仅行单纯手术治疗未行放、化疗治疗患儿的临床信息,分析该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结果53例患儿入组,极低危组51例,低危组2例。初诊时中位年龄14.1(0.1~141.5)个月。原发瘤灶以腹膜后肾上腺最多见(47.2%)。病理分型:节细胞型神经母细胞瘤30例(56.6%)、神经母细胞瘤型23例(43.4%)。2例患儿血清NSE>100 ng/mL(3.8%),14例高于正常但<100 ng/mL(26.4%,14/53);50例行血清LDH检测,3例患儿血清LDH>500 U/L(6%);40例患儿病初行尿VMA/HVA检测,19例升高(47.5%)。NMYC基因扩增、1p36、11q23缺失均阴性。手术治疗:49例行局部瘤灶切除,3例行原发瘤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分期肿瘤切除。53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21.9个月,52例(98.1%)病情稳定无复发。结论极低危组、低危组(<18个月)NB患儿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征,通过完整的瘤灶切除和术后定期随访能使患儿获得良好预后,可避免因过度治疗对患儿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极低危及低危组 手术 临床特征 近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分析——单中心10年诊治总结
15
作者 秦静 张大伟 +8 位作者 王生才 于彤 付利兵 岳志霞 柴希 秦茂权 邰隽 倪鑫 马晓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62-68,共7页
目的总结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200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NB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目的总结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200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NB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特征,评价近期疗效,分析比较同期不伴有头面部软组织侵犯的高危NB患儿的生存率。随访至2018年4月30日。结果 39例符合入组标准,占同期诊断诊治患儿的6. 5%(39/601)。其中男30例,女9例,中位发病年龄31. 5(5~132)个月。其中26例眶周软组织转移、8例额颞部软组织转移、6例鼻咽部软组织转移、6例颌面部软组织转移、5例头皮软组织转移。首发症状为头面部肿物者15例(38%)、发热9例(23%)、肢体疼痛9例(23%)、腹痛4例(10%)、乏力3例(8%)、面色苍白3例(8%)、腹部包块2例(5%)、颈部包块2例(5%)、打鼾1例(3%)。原发瘤灶为腹膜后来源者18例、肾上腺来源者17例、后纵隔来源者3例、颅底来源者1例。INSS分期:IV期38例、IVs期1例。危险度分组:高危(HR)37例、中危(MR)1例、低危(LR)1例。伴N-myc基因扩增者16例(41%)。初诊时所有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血清LDH大于1000U/L者占54%,血清NSE大于检测上限(370ng/mL)者占51%。所有患儿均存在3个及以上部位的转移,除1例IVs期患儿外,均存在骨骼转移(97%),且均为多发骨转移,33例(85%)伴有骨髓转移。1例LR(IVs期)给予手术联合化疗(CBVP及CADO方案交替进行,共4疗程),随访1年,目前完全缓解(CR)。1例M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随访2. 3年,目前CR。37例H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13-顺式维A酸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4~126)个月;9例目前CR,1例随诊5年后失访,6例停药后复发,21治疗中进展,中位进展时间8(4~15)个月。5年EFS 13%,5年OS 14%。同期收治的不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的高危NB患儿5年EFS43%,5年OS45%。结论头面部软组织转移为NB患儿全身广泛转移的表现之一,85%的患儿同时伴有骨骼及骨髓转移,N-myc基因扩增率高。在高危NB患儿中,伴有头面部软组织转移者预后较不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者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头面部软组织转移 临床特征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靶向联合减毒化疗治疗儿童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高慧霞 李英 +10 位作者 李楠 黄爽 张梦 周春菊 张宁宁 张伊明 杨菁 金玲 王晓玲 王天有 段彦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减毒化疗治疗儿童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风险分配的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完成治疗的28例中、... 目的探讨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减毒化疗治疗儿童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风险分配的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完成治疗的28例中、高危cHL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症状、有无巨大瘤灶、肿瘤CD30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表达、临床分期、危险度分层等],基于危险度分层及早期治疗反应,予免疫靶向联合减毒化疗。随访至2024年5月1日,记录用药期间有无输注反应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28例患儿中男22例,女6例;年龄为12(5,16)岁;16例(57%)患儿伴有巨大瘤灶,10例(36%)患儿有B症状;病理分型以结节硬化型(14例,50%)最常见;Ann Arbor分期:Ⅱ期7例,Ⅲ期14例,Ⅳ期7例;危险度分组:中危组5例,高危组23例;EBER阳性20例(71%),阴性6例(21%),所有入组患儿肿瘤细胞均表达CD30抗原。化学免疫治疗疗程包括4个疗程5例(18%),6个疗程21例(75%),8个疗程2例(7%);25例(89%)患儿2个疗程化疗后早期评估获得代谢学完全缓解(CMR);治疗结束后,中危组CMR率为100%;高危组CMR率为87%(20/23);最终4例(14%)接受残留野放疗。治疗不良反应包括Ⅰ~Ⅱ级骨髓抑制、早期输液反应和轻度周围神经病变,仅1例次患儿发生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均未影响序贯治疗。化疗结束及随访3个月时患儿IgA、IgG、IgM均较化疗前基线水平下降,总B细胞计数治疗早期(2个疗程后)即开始低于化疗前水平,治疗期间监测总B细胞计数为50(0,101)×10^(6)/L,治疗结束时为12(0,25)×10^(6)/L;随访时间6(3,13)个月,28例患儿均无事件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所有患儿持续完全反应。随访至6和9个月时,患儿IgA、IgG、IgM及总B细胞计数分别恢复至化疗前基线水平。结论BV联合利妥昔单抗减毒化疗治疗儿童cHL早期结果总体良好,安全性可靠,可显著降低放射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儿童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肺结核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岩 赵顺英 +3 位作者 彭芸 洪天予 阴捷 王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1-982,共2页
先天性肺结核(congenital tuberculosis),亦称宫内感染性结核,指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经胎盘通过脐带垂直传播,使胎儿在宫内感染结核;亦可由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或吞入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引... 先天性肺结核(congenital tuberculosis),亦称宫内感染性结核,指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经胎盘通过脐带垂直传播,使胎儿在宫内感染结核;亦可由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或吞入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引起[1]。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育龄妇女肺结核患病的数量也在增加,从而导致先天性肺结核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故其感染结核病后的影像表现与成人乃至儿童的影像表现有很大不同。先天性肺结核主要是通过母亲患有肺结核确诊,但60%~70%的母亲均无症状,且患儿早期临床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2]。笔者对7例先天性肺结核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及及早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结核 临床表现 影像特征 结核分枝杆菌 宫内感染 影像表现 早期诊断 妊娠期间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小健 唐力行 +6 位作者 王蓬鹏 崔燕辉 孙记航 张薇 肖潇 韩阳 葛文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3~159个月,中位年龄47.5个...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3~159个月,中位年龄47.5个月。24例病例中,单纯眶骨膜下脓肿12例,合并眶隔前脓肿2例,合并眶内脓肿2例,合并视神经炎7例,合并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其临床特点、脓液细菌学培养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24例病例均有发热史,伴鼻塞流涕9例;均存在患眼肿痛、眼球突出移位,伴视力下降7例。术中17例脓液送细菌培养,其中阳性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鼻内镜手术,一次性手术成功23例,二次手术成功1例。术后随访5~64个月,除术前无残余视力的2例患儿遗留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其余均实现临床治愈。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鼻窦炎 眶并发症 颅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肾脏科患儿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剑锋 段晓岷 +4 位作者 刘小荣 周楠 孟繁英 孟群 陈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分析肾脏科住院患儿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至2014年27例肾脏科住院患儿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泌尿系念珠菌感染,8例为肺孢子菌病肺炎,4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1例侵袭性泌尿系... 目的 分析肾脏科住院患儿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至2014年27例肾脏科住院患儿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泌尿系念珠菌感染,8例为肺孢子菌病肺炎,4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和1例侵袭性泌尿系曲霉菌感染,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例为肺念珠菌病,1例为肺丝状真菌感染。均存在基础病变,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6例伴有泌尿系统发育畸形,4例为〈32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均使用过抗生素。17例患儿有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史。16例有侵入性操作史。27例均有发热症状,14例出现喘憋,7例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5例合并多脏器衰竭。8例肺孢子菌病患儿胸部CT示弥散磨玻璃影伴“马赛克”征;4例肺曲霉菌病患儿见肺多发结节影、易形成空洞。2例肺念珠菌病患儿病灶边缘模糊、浓淡不均,呈小斑片影,位于双肺中下野、不累及肺尖。23例接受足疗程抗真菌治疗,经治疗后16例痊愈,3例好转,4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结论 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泌尿系统发育畸形、侵入性操作等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不同的真菌感染影像学有不同特点,尽管不具备诊断特异性,但其相对特征性表现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科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东阳 陈亚军 +7 位作者 张廷冲 王大勇 王增萌 孙记航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凯 黄心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病理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