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例膀胱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苏颖 张建芳 +1 位作者 于阳 戴梦华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2010年住院诊治的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瘘25例,主要病因是手术损伤(12例,48%)、恶性肿瘤(6例,24%)和慢性感染/炎症(5例,20%),表现为粪尿(9例,36%... 目的探讨膀胱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2010年住院诊治的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瘘25例,主要病因是手术损伤(12例,48%)、恶性肿瘤(6例,24%)和慢性感染/炎症(5例,20%),表现为粪尿(9例,36%)、气尿(5例,20%)、尿路刺激症(11例,44%)、腹部包块(7例,28%)、排水样大便(9例,36%)等。对膀胱瘘阳性发现率较高的检查是膀胱镜(73%,11/15),膀胱造影(73%,8/11)和CT(67%,8/12)。18例(72%)患者接受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漏3例、瘘复发2例;死亡5例(27.8%)。7例(28%)给予非手术治疗,5例瘘口愈合。结论膀胱瘘的病因主要是手术损伤、恶性肿瘤和慢性感染/炎症。CT、膀胱镜和结肠镜是诊断膀胱瘘及寻找病因的首选方法。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可尝试用于某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瘘 手术损伤 恶性肿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卢照翾 张会敏 +1 位作者 贾强 卢方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7期384-38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首次于前臂远端或近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比较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结果 ...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手术部位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老年与非老年患者首次于前臂远端或近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比较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结果 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不同部位建立内瘘后3月到48月的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于前臂远端建立内瘘后3~24月通畅率均高于前臂近端(?2=7.699,P=0.022;?2=6.460,P=0.026;?2=8.271,P=0.009;?2=4.643,P=0.031)。老年糖尿病组内瘘术后36~48月通畅率低于非糖尿病组(?2=5.963,P=0.015;?2=27.388,P=0.000)。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前臂远端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良好的通畅率,认可作为首选部位,糖尿病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自体动静脉内瘘 前臂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