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5岁以上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风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玮 沈惠良 +1 位作者 曹光磊 冯明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期间住院的339例65岁以上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0月期间住院的339例65岁以上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死亡率为3.5%,13.6%的住院病人术后出现1个以上的并发症。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肾功能不全及神志状况的异常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心功能II级以上、心律失常、ASA评估Ⅲ级以上、术前饮食状况的异常和手术级别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尽管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13.6%)和术后死亡率(3.5%)。术前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II级以上是影响术后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因素 手术 老年 骨科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4 位作者 曹光磊 李征 李子怡 葛亚丽 钱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肌力等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接受TKA的180例患者的随访数据,收集年龄、性别、...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肌力等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接受TKA的180例患者的随访数据,收集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门诊随访时间及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S)和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重点关注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屈曲畸形、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困难程度等子项目。结果共42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HSS-KS、WOMAC评分在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HSS-KS评分逐步提高(P<0.05),WOMAC评分逐步降低(P<0.05)。其中,HSS-KS评分中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伸膝肌力评分在术后减少(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个3月逐步恢复(P<0.05);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后提高(P<0.05),术后1个月下降(P<0.05),术后3个月有提高趋势(P>0.05)。WOMAC评分中的疼痛评分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下降(P<0.05);僵硬评分在术后无改善(P>0.05),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善(P>0.05);功能活动困难程度在术后增加(P<0.05),之后持续降低(P<0.05)。以上指标在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后3个月内的功能整体呈改善趋势,术后6个月时,功能仍维持在术后3个月水平。其中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后1个月有下降趋势,经及时加强康复指导后可再次改善,在术后康复中须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 运动 疼痛 屈曲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标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兵 沈惠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并存糖尿病的情况下依手术大小的不同在围手术期时对血糖控制的不同标准。方法根据骨科手术复杂程度,创伤的大小,手术时间的长短,人工内植物构造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将手术分为Ⅰ、Ⅱ、Ⅲ三类,然后依据手术的分类,将...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并存糖尿病的情况下依手术大小的不同在围手术期时对血糖控制的不同标准。方法根据骨科手术复杂程度,创伤的大小,手术时间的长短,人工内植物构造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将手术分为Ⅰ、Ⅱ、Ⅲ三类,然后依据手术的分类,将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的标准,也分为三个等级,据此指导临床,回顾206例60岁以上的患者,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血糖调控和施行手术的情况。结果20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率为0.49%,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根据手术大小,将血糖分别控制在相应的许可范围内,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围手术期 临床研究 控制标准 老年糖尿病患者 骨科手术 血糖控制 复杂程度 60岁以上 术后感染率 老年患者 手术时间 血糖调控 治疗效果 血糖水平 等因素 内植物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利民 沈惠良 张庆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7-1128,1139,共3页
关键词 临床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 高等医学教育 骨科 临床实践教学 卫生事业改革 临床医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东芳 穆红 刘均娥 《中华护理教育》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的睡眠状况,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应用Athens失眠量表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对60例骨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3.3%的患者失眠,26.7%的患...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的睡眠状况,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应用Athens失眠量表和自制影响睡眠因素、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对60例骨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3.3%的患者失眠,26.7%的患者可疑失眠。造成骨科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有疼痛,其他患者的影响,夜间查房及治疗,环境的改变和非医源性噪声等。在经济状况、术后止痛泵的应用、病室床位数、术后自理情况方面,患者的睡眠得分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的睡眠状况较差.应加强骨科患者的睡眠护理.攫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骨科 住院病人 睡眠障碍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老龄化社会进程中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6
6
作者 沈惠良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020-1021,共2页
2015年9月9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助老会发布的《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中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的12.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 2015年9月9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助老会发布的《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中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的12.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4年中国人口总数13.68亿,60周岁及以上的为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人为1.38亿,占10.1%。中国仍将每年平均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口 人口总数 骨科医生 世界人口 增长速度 髋部骨折 国家统计局 内固定 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玮 丁浚哲 +2 位作者 肖朗 李易晨 鲁世保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1-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参加临床教学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67名,随机分为PBL组(34名)...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参加临床教学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67名,随机分为PBL组(34名)和对照组(33名),PBL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临床带教方法,教学周期均为2周。比较两组教学满意度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得分。结果 PBL组教学总体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课堂氛围满意度、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4.7±0.5)分比(4.3±0.5)分,(4.7±0.5)分比(4.1±0.5)分,(4.6±0.5)分比(4.1±0.5)分,(84.5±5.5)分比(79.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教师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方法能够建立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环境,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满意度和更好的教学考核结果,同时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法 情景教学模式 教学满意度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疑难输血反应1例讨论
8
作者 姚洁 韩杰 +3 位作者 高岩 李春华 王玮 陈金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2718-2719,共2页
由于手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改进,骨科手术输血量较以前明显减少。但脊柱、髋骨及股骨等部位的手术,其创伤面大、出血量多,仍需大量输血[1]。
关键词 骨科手术后 输血反应 手术器械 熟练程度 大量输血 输血量 创伤面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下肢训练康复器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术高龄患者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俊 王丽丽 +1 位作者 穆红 高丽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下肢训练康复器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术高龄患者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行短节段腰椎融合术的高龄住院患者66例,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2)。试... 目的探讨可视化下肢训练康复器在短节段腰椎融合术高龄患者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行短节段腰椎融合术的高龄住院患者66例,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2)。试验组应用可视化下肢多功能训练康复器进行锻炼,对照组床上肢体功能锻炼采用踝泵运动和直腿抬高运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可接受度,术后3 d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3 d累计行走距离。结果66例患者中男29例、女37例;年龄75~86岁,平均(78.5±2.6)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较高(94.1%比84.4%),术后疼痛评分较低[(1.58±0.63)分比(2.37±0.58)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短[(22.42±4.26)h比(31.60±4.13)h],术后1~3 d累计行走距离较长[(535.81±34.02)m比(389.75±44.27)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下肢训练康复器能减轻高龄短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增加术后行走距离,对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训练 康复 腰椎融合术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贝纳柯克斯体椎体骨髓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10
作者 沈江华 孔超 +1 位作者 潘福敏 褚燕琦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1例贝纳柯克斯体椎体骨髓炎患者的病例介绍,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特殊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及在罕见病原体导致感染患者治疗过程的作用。方法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由贝纳柯克斯体引起腰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协助医生分析患... 目的通过对1例贝纳柯克斯体椎体骨髓炎患者的病例介绍,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特殊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及在罕见病原体导致感染患者治疗过程的作用。方法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由贝纳柯克斯体引起腰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协助医生分析患者病史及病原学特点,提出敏感药物治疗方案,并对其持续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持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及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以特殊病原菌引起罕见部位感染为切入点,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纳柯克斯体 Q热立克次体 慢性Q热 椎体骨髓炎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丽 高丽 +4 位作者 穆红 张红 李俊 徐耀峥 石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目的: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研制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为临床功能锻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制定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初稿,通过专家会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功能锻炼方法。结果:参与会... 目的: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研制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为临床功能锻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制定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初稿,通过专家会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功能锻炼方法。结果:参与会议专家共5名,权威系数为0.915。参与函询专家共10名,权威系数为0.950。条目的重要性评分为4.51~4.92分,变异系数为0.06~0.15。最终构建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5个一级条目、20个二级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老年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站立位”功能锻炼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手术 早期 站立位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肌形态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侯晓飞 王玮 +3 位作者 胡海量 张祎瑶 于魁元 鲁世保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肌形态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改良经TLI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分为未... 目的探讨腰大肌形态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改良经TLI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分为未发生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腰大肌指数(psoas major index,PMI)和腰大肌CT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PMI和腰大肌CT值对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10患者,其中男75例、女135例,平均年龄(69.6±9.9)岁。27例患者(12.9%)出现了至少一种术后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手术切口浅表感染(3.8%),其次是泌尿系感染或尿潴留(3.3%)和深部感染(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MI越低(OR=0.677,95%CI:0.478~0.958,P=0.028)和腰大肌CT值越低(OR=0.876,95%CI:0.791~0.970,P=0.011)的患者TLIF术后越容易出现早期并发症。结论腰大肌PMI和CT值降低与TLIF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相关。术前评估腰大肌形态有助于识别TLIF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大肌指数 早期并发症 危险因素 浅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撑开角度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植骨和未植骨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李鼎然 夏平川 +4 位作者 王思敬 李征 冯明利 曹光磊 安帅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截骨撑开角度下植骨和未植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在膝关节功能和愈合方面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OWHTO治疗的41例膝骨关节炎患... 目的比较不同截骨撑开角度下植骨和未植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在膝关节功能和愈合方面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OWHTO治疗的4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43~76岁,平均(58.88±7.60)岁。定义截骨撑开角度>10°为大间隙,截骨撑开角度≤10°为小间隙。将患者分为3组,A组截骨撑开角度>10°,进行自体植骨;B组截骨撑开角度>10°,不进行植骨;C组截骨撑开角度≤10°,不进行植骨。比较三组术后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3.76±3.35)个月。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骨愈合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撑开角度并未影响早期骨愈合。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的骨间隙向最内侧填充进展较B组、C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骨间隙最内侧填充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对患者OWHTO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影响,但进行自体植骨对患者骨间隙最内侧的愈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截骨撑开角度 自体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穆红 安帅 +2 位作者 李俊 王丽丽 贺红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回授法的视频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髋关节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护理,干预组开展基于回授法的专... 目的探讨基于回授法的视频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髋关节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护理,干预组开展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回授法 视频 老年患者 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春才 苏佳灿 +15 位作者 许硕贵 禹宝庆 王家林 牛云飞 张鹏 王仁 杨郁野 管华鹏 刘欣伟 郑金煜 张殿英 沈惠良 吕德成 王刚 王家让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33-436,共4页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疗,仍存在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张春才等学者在充分认识髋臼生理发育、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基础上,从人类髋臼进化的解剖学和治疗髋臼骨折的实用角度,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髋臼骨折浮动分类法。这一分类法,一则能比较明快地反映出髋臼骨折的严重程度;二则有利于医生决策其整体化、系统化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学术问题,总是在比较、鉴别、发现、探索、求真中,不断得到发展。我们热切欢迎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分类 临床意义 骨折治疗 高能量损伤 手术入路 治疗方式 文献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6
作者 曹立 沈惠良 +3 位作者 雍宜民 张庆明 魏霞 李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0期658-660,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空心钉经皮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男17例;女35例。年龄60~89岁,平均70.75岁,无移位骨折(GardenⅠ型、Ⅱ型15例;移位骨折(Garde...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空心钉经皮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男17例;女35例。年龄60~89岁,平均70.75岁,无移位骨折(GardenⅠ型、Ⅱ型15例;移位骨折(GardenⅢ型、Ⅳ型)37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1.40个月。观察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移位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00%,移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占8.11%(3/37)和5.41%(2/37)。伤后至手术时间超过3周,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增高至66.67%(2/3)。结论如能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大多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空心钉 老年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股骨头缺血坏死 GardenⅠ型 骨折不愈合 移位股骨颈骨折 移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庆明 沈惠良 +1 位作者 曹立 王居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1-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术后出现下肢放射痛,3个月左右缓解。术后6个月时摄X线片13例愈合,12个月时16例愈合,其余2例在术后18个月时愈合。随访结果:本组病人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术后JOA评分24~29分,平均(27.4±1.9)分。术后改善率89.4%。[结论]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损伤小,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患 椎间融合 打压植骨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新玉 安帅 +1 位作者 黄江 刘利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侧髋部(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 目的调查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治疗的一侧髋部(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居住地、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模式),住院相关资料[包括住院天数、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清蛋白水平、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情况],计算体质指数(BMI)。于术后1年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或社区协助访视收集术后亲属照护情况、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情况,对于死亡者记录其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模式、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数量、合并冠心病情况、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清蛋白水平、术前ASA分级、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情况、有无亲属照护、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情况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亲属照护、术后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亲属照护、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失血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67
19
作者 李征 安帅 +1 位作者 周萌 沈惠良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为指导临床工作中的术式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60岁、Garden分...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为指导临床工作中的术式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60岁、Garden分型为Ⅲ型和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8例,其中男43例,女75例。应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比全髋关节置换组(全髋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半髋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全髋组和半髋组围术期的失血量分别为,总失血量1 375 ml、849 ml,隐性失血量882 ml、375 ml。两组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分别为48.4%、24.4%,输血量232 ml、92 ml。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选择关节置换术式时应参考其失血量的特点,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髋臼侧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强化功能锻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6
20
作者 贺红梅 安帅 +1 位作者 张新玉 刘利民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后强化功能锻炼组(干预组)和...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后强化功能锻炼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术后早期行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指导,包括住院期间医生指导下的渐进性强化康复训练,培训家属或患者护理人员出院后继续指导康复训练,发放康复指导手册。对照组出院后仅行常规自我康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2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早期强化渐进性家庭康复锻炼能够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 康复指导 家庭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