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网络微博、微信平台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苑林宏 肖荣 +2 位作者 麻微微 周催 吕晨艳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57-58,共2页
教学是一种沟通交往现象,交互是教学的本质特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将成为交互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微博和微信平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及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上传或分享互动... 教学是一种沟通交往现象,交互是教学的本质特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将成为交互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微博和微信平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及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上传或分享互动式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微博 微信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催 苑林宏 +7 位作者 麻微微 余焕玲 李鹏高 席元第 吕晨艳 蔡夏夏 杨春 肖荣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41-43,共3页
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教学对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对将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也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 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教学对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对将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也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为将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专业英语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3
作者 麻微微 肖荣 +4 位作者 苑林宏 余焕玲 李鹏高 席元第 周催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课程的需求和建议,从而反思并改进现行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体系,为完善我校预防医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本研究旨在通过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了解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课程的需求和建议,从而反思并改进现行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体系,为完善我校预防医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 课程设置 知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春 麻微微 肖荣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48-50,共3页
文章分析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生培养现状,以及针对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毕业的去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主,在这些地方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食品检测,以及食品安全监督为主,因此,对于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 文章分析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生培养现状,以及针对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毕业的去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为主,在这些地方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食品检测,以及食品安全监督为主,因此,对于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研究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疾病营养学进展》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研究
5
作者 麻微微 肖荣 +5 位作者 苑林宏 余焕玲 李鹏高 席元第 周催 吕晨艳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根据授课的经验和体会,欲从提高《疾病营养学进展》研究生课程质量入手,从讲授内容、方式以及知识结构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使本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级创新型医学人才,发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疾病营养学 研究生课程 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贾昆 余焕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8期175-17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分析总结,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6年在大兴区辖区内采集的1272件样品进行研究,严格遵守《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操作流程,对样...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分析总结,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6年在大兴区辖区内采集的1272件样品进行研究,严格遵守《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操作流程,对样品中的6种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10~2016年连续7年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82株,污染样品检出率为6.45%。在检出的82株致病菌中,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的构成比分别为42.68%、18.29%、9.76%、17.07%、4.88%和7.32%。结论本研究样品中,首要污染的致病菌为单增李斯特菌,主要受污染食品为生畜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增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庞邵杰 綦文涛 +4 位作者 宋鹏坤 杨春 王勇 宋歌 张坚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6期174-181,共8页
利用2010—201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7265名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摄入量与血脂指标及血脂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男性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 利用2010—201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7265名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摄入量与血脂指标及血脂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男性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于女性,而膳食果糖的摄入量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男性人群中,随着膳食果糖摄入量四分位水平的增加,血清TG浓度升高而HDL-C浓度下降,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1)。在女性人群中仅发现血清TG水平随膳食果糖摄入量四分位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趋势<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人群中,与膳食果糖摄入量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OR:1.17;95%CI:1.03~1.33)、第四分位(OR:1.25;95%CI:1.08~1.43)低HDL-C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在女性人群中,膳食果糖的摄入量与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膳食果糖对血脂指标及血脂异常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果糖 血脂异常 性别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蕊 吴丹 +1 位作者 张丹娣 麻微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出生的857例婴儿在0~6月龄喂养方式的随访,探索6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12个月,随访主要收集0~6月龄期间的婴儿喂养方式和12月龄以内... 目的: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出生的857例婴儿在0~6月龄喂养方式的随访,探索6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研究对象进行纵向随访12个月,随访主要收集0~6月龄期间的婴儿喂养方式和12月龄以内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评价、年龄别身长评价和年龄别体重别身长评价,通过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和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持续6月龄纯母乳喂养组婴儿6月龄和9月龄的体重评价和身长评价及12月龄的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长别体重评价为正常发育的比例均高于6月龄内部分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组的婴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孕周、孕妇年龄、婴儿性别、分娩方式、婴儿出生体重以及出生身长等混杂因素后发现,0~6月龄不同喂养方式是婴儿12月龄时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持续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方式将影响婴儿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医生应倡导母亲在婴儿6月龄内尽可能持续完全母乳喂养,以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Z评分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关键元素暴露的神经效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佳璟 李希涵 +2 位作者 陈汉清 陈瑞 李晓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关键元素(Energy-critical elements, ECE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将显著增加,增加了人群暴露风险,但是其健康效应尚未明确。ECEs主要为金属元素,如锂、钴及稀土元素。为了解金属ECEs的潜在健康效应,重点关注其...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能源关键元素(Energy-critical elements, ECE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将显著增加,增加了人群暴露风险,但是其健康效应尚未明确。ECEs主要为金属元素,如锂、钴及稀土元素。为了解金属ECEs的潜在健康效应,重点关注其神经危害或风险,为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提出干预策略。回顾了与金属ECEs相关的毒理学、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报道,主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实验动物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对上述金属ECEs神经效应的综述。目前,金属ECEs健康效应的研究面临一些挑战:现有的人群研究数量有限,亟需更多的研究为建立有关健康、环境影响和安全的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能源行业建立一个可持续、安全和健康的职业环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能源关键元素 稀土元素 金属 神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丁冰杰 余焕玲 +2 位作者 王佳 毕研霞 洪忠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门诊建卡并正规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门诊建卡并正规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年龄、孕前体质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体重、既往孕史等),并空腹采集血液5mL进行血脂、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血糖、瘦素水平的检测。结果研究中共有119例完成随访,随访中发生GDM37例,GDM发病率31.09%(37/119)。单因素分析中,GDM组和正常组之间孕前体重指数、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CRP>8mg/L比例、瘦素水平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2.330,4.826、6.484、6.724、7.119、3.782,均P<0.05)。两组在怀孕年龄、建档孕周、孕中期增重、是否初产、糖尿病家族史、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1.176、1.629、1.280、0.076、0.193、1.822、1.433、0.010、2.16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OR=13.27,95%CI(3.98~44.18)]、CRP>8mg/L[OR=4.35,95%CI(0.97~19.64)]、瘦素[OR=1.52,95%CI(1.11~2.08)]为孕前超重/肥胖女性患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孕期GDM发病率高,危险因素是孕早期胰岛素抵抗、高CRP和高瘦素水平;针对该类人群应该在早期检测相关指标,给予干预措施降低GDM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C反应蛋白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小鼠轻度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鲍雷 蔡夏夏 +1 位作者 张明远 任磊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7-592,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小鼠轻度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组、维生素D3低剂量组[250 IU/(kg·d)]、中剂量组[500 IU/(kg·...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小鼠轻度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组、维生素D3低剂量组[250 IU/(kg·d)]、中剂量组[500 IU/(kg·d)]和高剂量组[1000 IU/(kg·d)],将与其匹配的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3各剂量组每天灌胃相应浓度的维生素D3玉米油溶液,正常对照组和DM模型组灌胃玉米油,连续饲养16周。分别于实验第0、4、8和16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实验第16周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实验结束后留取各组小鼠的海马和皮质,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皮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含量及海马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新物体探索次数、探索时间和辨别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海马组织中5-HT浓度显著下降(P<0.01),皮质组织中IL-18浓度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NLRP3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DM模型组相比,第8周和第16周的维生素D3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血糖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维生素D3高剂量组小鼠新物体探索次数、探索时间和辨别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5-HT浓度显著升高(P<0.01)且皮质组织中IL-18浓度显著降低(P<0.01),各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LRP3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维生素D3可能通过抑制NLRP3活性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轻度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分析与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路童 蔡夏夏 +1 位作者 刘兰 余焕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10期67-73,共7页
目的:了解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体成分与血糖控制状况,探讨血糖控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和Hb A1c≥7%为... 目的:了解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体成分与血糖控制状况,探讨血糖控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和Hb A1c≥7%为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68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64例),比较两组血糖、血脂、人体成分指标的差异,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132例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水平(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压的总体达标率分别为12.9%、50.8%、51.5%、38.6%、58.3%、47.7%、59.8%、20.5%。两组患者的FPG、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DL-C、基础代谢率(BMR)、去脂体重(FFM)、肌肉重(MM)、体脂百分比(PB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策略(以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参照,单种口服降糖药OR=4.565,95%CI:1.483~14.050,多种口服降糖药OR=11.312,95%CI:3.834~33.377)、HDL-C(OR=0.099,95%CI:0.022~0.444)、体脂百分比(OR=1.087,95%CI:1.022~1.157)是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结论: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体脂控制情况欠佳,治疗策略、HDL-C、体脂百分比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开展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城乡接合社区 体成分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对不同GST基因型个体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苑林宏 麻微微 +3 位作者 李楠 纪健 封锦芳 肖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04-709,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GSTT1/GSTM1基因型个体机体氧化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对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募集GSTT1-/GSTM1-和GSTT1+/GSTM1+基因型的21-23岁健康成年人志愿者各13人进行膳食干预实验.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并结合中国... 目的 观察不同GSTT1/GSTM1基因型个体机体氧化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对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募集GSTT1-/GSTM1-和GSTT1+/GSTM1+基因型的21-23岁健康成年人志愿者各13人进行膳食干预实验.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黄酮类物质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汁作为干预食物编制食谱.所有受试者经消洗期和适应膳后进入2周的饮食干预试验.收集受试对象在膳食干预前、干预1周、2周时的外周血和晨尿.试剂盒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educed glutathione,GSH-Px)活性;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检测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 膳食干预前,两组人群血浆MDA、GSH水平及红细胞SOD、GST及GSH-Px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1周时,GSTM1+/GSTT1+组血浆MDA水平比GSTM1-/GSTT1-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2周后,2组人群血浆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对2组人群血浆GSH水平及红细胞SOD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诱导GSH-Px酶的活性.对红细胞GST酶活性的影响存在GST基因型差异.膳食干预可以明显增加GSTM1+/GSTT1+组人群红细胞GST酶活性,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STM1-/GSTT1-组GST酶活性有升高趋势,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2组人群尿液中8-OH-dG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干预2周时,两组人群尿液中8-OH-dG的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GSTT1/GSTM1基因型个体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对富含黄酮类物质膳食干预的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T1 GSTM1 黄酮类物质 膳食干预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情况调查 被引量:25
14
作者 路童 蔡夏夏 +3 位作者 王焕英 李景杰 刘兰 余焕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了解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现况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0~65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管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开展膳食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集空腹静脉... 目的了解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现况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0~65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管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开展膳食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C肽(fasting plasma c-peptide,FC-P)、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采集餐后2 h静脉血检测餐后2 h血糖(2 hour-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和胰岛素(2 hour-postprandial insulin,2 h-INS)浓度。结果 (1)调查对象的平均病程为(77.88±63.26)个月;男性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分别为63.9%和52.8%。调查对象的体力活动多为高强度体力活动,平均能量摄入为(2 193.98±987.77)kcal(1 cal=4.184 J),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8.05±4.23)kg/m2,平均腰围为(91.98±10.88)cm。平均每人每日谷薯类、水果类、水产品类、奶类、大豆及坚果类摄入量低于推荐量,其中水产品摄入量极低为3.45(0.83,14.29)g;蛋类、油脂类、盐摄入量高于推荐量。(2)调查对象的FPG、2 h-PG、Hb A1c、TC的总体达标率分别为42.7%、37.5%、44.8%、41.7%。结论城乡接合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欠佳,应予以积极地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 城乡接合社区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中莉 姚云海 +9 位作者 胡乐明 傅建明 朱美红 李亮 尹汉奎 沈芳 曾明 金敏敏 林斯捷 杨春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3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吞咽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吞咽训练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吞咽训练主要为... 目的探讨3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吞咽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吞咽训练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吞咽训练主要为间接摄食训练和直接摄食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频率3Hz,刺激强度80%静息态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s,间歇10s,左右交替,每侧治疗10min,总治疗20min,共600个脉冲,1次/d,每周6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5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价治疗前及治疗5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痊愈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除表达性言语障碍和构音障碍2项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呼吸、构音障碍、舌肌运动范围、舌肌力量、咽反射及软腭运动方面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3Hz rTMS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膳食油脂对人血清补体、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和趋化因子及其相关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翼飞 麻微微 +3 位作者 张淑华 何电 余焕玲 肖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观察膳食油脂棕榈液油(palm oil,PO)、可可脂(cocoa butter,C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人血清补体成分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 目的观察膳食油脂棕榈液油(palm oil,PO)、可可脂(cocoa butter,CO)、大豆油(soybean oil,SO)对人血清补体成分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secreted regulatory proteins,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青年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棕榈液油组、可可脂组、大豆油组,每组31名,共93名,分别摄入受试油脂12周,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0周和实验结束的第12周检测受试者血清补体成分C3、C4、细胞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包括TNF-α、IL-10、趋化因子及RANTES水平。结果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比较,受试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棕榈液油组和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大豆油组受试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3组实验前后受试者血清RANT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3组油脂血清补体成分、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和活性调节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液油、可可脂和大豆油这3种膳食油脂均可能降低人体炎性反应状态,尤其是大豆油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油脂 补体成分 细胞炎性反应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羟基胆固醇对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胆固醇转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思 周催 +3 位作者 余辉艳 陶领伟 王玉珊 肖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讨27-羟基胆固醇(27-hydroxycholesterol,27-OHC)在神经细胞(SH-SY5Y)和星形胶质细胞(C6)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溶酶体胆固醇转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SH-SY5Y细胞和C6细胞共培养,使用不同剂量的27-OHC对... 目的探讨27-羟基胆固醇(27-hydroxycholesterol,27-OHC)在神经细胞(SH-SY5Y)和星形胶质细胞(C6)共培养体系中对细胞溶酶体胆固醇转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SH-SY5Y细胞和C6细胞共培养,使用不同剂量的27-OHC对共培养体系下细胞进行处理,分为对照组(DMEM组)、低剂量组(27-OHC 5μmol/L)、中剂量组(27-OHC 10μmol/L)及高剂量组(27-OHC 20μmol/L)。采用COD-PAP法检测两种细胞中的总胆固醇浓度;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种细胞溶酶体内特异性胆固醇转运蛋白质——尼曼匹克蛋白质1(Niemann-Pick C protein 1,NPC1)、NPC2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随着27-OHC处理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逐渐上升(P <0. 05),C6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逐渐降低(P <0. 05); SH-SY5Y细胞溶酶体内NPC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 05); C6细胞内溶酶体NPC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 05)。结论 27-OHC可引起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内胆固醇转运障碍,使胆固醇在神经细胞溶酶体内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羟基胆固醇 神经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溶酶体 转运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和蔬菜摄入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璨 王思思 +2 位作者 刘璐鑫 董力 苑林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 了解不同膳食果蔬摄入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个居民社区内457名55~75岁老年人志愿者进行一般状况及饮食情况调查,并使用蒙特利尔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目的 了解不同膳食果蔬摄入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个居民社区内457名55~75岁老年人志愿者进行一般状况及饮食情况调查,并使用蒙特利尔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认知功能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果蔬摄入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书看报(OR=0.608)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而年龄(OR=1.072)是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水果摄入频率不同的分组中,每周摄入7~8次的老年人M o CA总分最高(27.021分),蔬菜摄入量不同的分组中,每日摄入350~500g的老年人M o CA定向得分最高(5.995分),蔬菜摄入种类不同的分组中,每周食用8~10种的老年人,Mo CA总分(27.077分)和延迟回忆得分(3.677分)最高,每周食用2~4种的老年人,抽象得分最高(1.770分);水果摄入量和水果摄入种类不同的分组中,Mo CA总分及7个认知领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适当增加日常饮食中水果的食用频率、蔬菜的食用量和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功能 膳食调查 水果和蔬菜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泽冉 宗芋茹 陈汉清 《广州医药》 2025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导致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有望治愈CRLM的唯一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通过早期发现并进...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导致CR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有望治愈CRLM的唯一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文章通过综述CRLM的发病机制、诊疗现状及最新纳米诊疗方法,为深入探索高效诊疗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诊疗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汽车企业工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低剂量重金属暴露与相关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婷 朱常青 +4 位作者 丘丛玺 李燕茹 白树真 陈汉清 宋慧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4-1129,共6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重金属暴露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风险,而汽车制造企业焊装作业人员工作环境中接触重金属。[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某汽车企业工人NAFL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广... [背景]有研究发现重金属暴露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风险,而汽车制造企业焊装作业人员工作环境中接触重金属。[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某汽车企业工人NAFL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监护中心参与体检的5463名广州某汽车企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检系统获取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等资料。根据该汽车企业提供的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确定研究对象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分层分析根据模型逐步调整混杂因素来评估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暴露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作业人群检出NAFLD 2129例,占38.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NAFLD患病风险低(OR=0.40,95%CI:0.25~0.64),年龄>25岁(OR=1.49,95%CI:1.39~1.60)、体重指数(BMI)≥24 kg·m^(−2)(OR=7.54,95%CI:6.46~8.7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OR=4.87,95%CI:3.73~6.36)、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OR=1.54,95%CI:1.17~2.02)、甘油三酯(TG)(OR=3.47,95%CI:2.92~4.14)、空腹血糖(OR=1.70,95%CI:1.32~2.20)升高者NAFLD患病风险高。39.40%重金属暴露工人(701/1779)检出NAFLD。45.19%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暴露工人中检出NAFLD(169/374),其中年龄在34岁以上的工人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暴露(OR=1.79,95%CI:1.07~2.97)显著增加其NAFLD患病率。[结论]广州地区某汽车企业工人重金属暴露对NAFLD的患病影响尚不显著,但年龄、性别与NAFLD患病率有关,BMI、ALT、γ-GGT、TG、空腹血糖与NAFLD患病率呈正相关。其中,存在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暴露的汽车企业焊装工人具有一定的患病风险,在34岁以上工人中NAFLD患病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重金属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汽车企业 接害工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