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在神经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莘 牛勃 王建华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typeⅠ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 5-kinase,PIP5KIs)是体内合成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4,5)P2]的关键酶,PIP5KIs催化磷酸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I4P)肌醇环... Ⅰ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typeⅠphosphatidylinositol 4-phosphate 5-kinase,PIP5KIs)是体内合成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PI(4,5)P2]的关键酶,PIP5KIs催化磷酸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I4P)肌醇环上第5位产生PI(4,5)P2[1]。已有研究发现PI(4,5)P2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2-4],作为脂质第二信使的前体,PI(4,5)P2被磷脂酶C水解产生两种脂质第二信使:二酰基甘油(DG)和1,4,5-三磷酸肌醇(IP3)[5],DG激活蛋白激酶C,IP3通过IP3受体使内质网释放Ca^2+而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此外,PI(4,5)P2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产生脂质第二信使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3,4,5)P3]而发挥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C 神经发育性疾病 二磷酸 细胞内CA^2+浓度 Ⅰ型 IP3受体 三磷酸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素肌醇与儿科发育性疾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岳慧轩 牛勃 王建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78-1280,共3页
肌醇又称环己六醇,是维生素B族物质(维生素B8),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与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肌醇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多种成分的成熟,参与细胞生长存活的调节、生物膜形成及... 肌醇又称环己六醇,是维生素B族物质(维生素B8),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与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肌醇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多种成分的成熟,参与细胞生长存活的调节、生物膜形成及多种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过程,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与儿科发育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现就肌醇与儿科发育性疾病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以期对营养素肌醇在儿科临床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儿科 神经管畸形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源性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蘋 郭莹 +8 位作者 高亚杰 王振东 李佰一 张晓敏 牛玉虎 刘志贞 马丽辉 牛勃 郭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30-2636,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低氧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量和内容物都有所影响。目的:比较常氧和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是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低氧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量和内容物都有所影响。目的:比较常氧和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从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4代,待50%-60%融合时,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分别置于传统培养箱和低氧孵箱培养48 h,采用超速离心法从两组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②SD雌性大鼠(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50只,其中4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0只进行假手术处理。从造模成功大鼠中取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低氧外泌体组、常氧外泌体组,每组10只。心肌梗死术后1周,再次打开心脏,在变白区即梗死区周边四点注射相同体积外泌体或PBS,每点体积25μL,每只100μL。移植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然后取心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1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P <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 <0.01),其中低氧外泌体组上述指标改善最显著(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最严重,低氧外泌体组病变程度轻于常氧外泌体组;③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的胶原容积分数低于模型对照组,以低氧外泌体组减少最为明显(P <0.01);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氧外泌体组和常氧外泌体组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均以低氧外泌体组改变最为明显(P <0.01);⑤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低氧预处理后,其源性外泌体明显促进了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预处理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4
4
作者 崔蕾 雷鑫 +3 位作者 牛玉虎 陈彦 牛勃 刘卓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563-2569,共7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两组采用经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h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经气管内滴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24,72h,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病理组织评分、肺组织干湿质量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损伤程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维持肺内炎性递质和抗炎递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 细胞移植 炎症反应 病理损伤评分 肺干湿质量比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抗炎递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干细胞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丽 郭金 +4 位作者 邹继珍 卢晓琳 包怡华 吴丽华 牛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 目的研究神经管畸形(NTDs)胚胎脑组织和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集经B超诊断为NTDs的胎儿标本,同时收集非病理性引产、无畸形和发育迟缓的胎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和皮肤组织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甲基化特异性多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盒检测7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MSH3,MLH3,PMS2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共有65例NTDs胚胎,48例对照胚胎进入研究。①NTDs组的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3%vs6.5%,P<0.001),DNA总体低甲基化显著增加了NTDs发生风险(OR=4.98,95%CI:1.42~17.53)。皮肤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13.1%,P>0.05);②NTDs和对照组的MSH6启动子(MSH6-301:2.5%vs3.7%,P<0.05)和PMS2启动子(PMS2-328:5.7%vs6.7%;PMS2-142:2.0%vs2.7%,P<0.05)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DNA总体低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与NTD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DNA总体甲基化 错配修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的一级结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于保锋 刘志贞 +4 位作者 张悦红 解军 程牛亮 王建华 牛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390-2396,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从赤子爱胜蚓组织中获得一组核酸酶样蛋白,对该组核酸酶样蛋白的一级结构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其结构的基本性质,为进一步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对核酸酶样蛋白EWD1和EWD2进行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采用Edman降... 背景:前期研究从赤子爱胜蚓组织中获得一组核酸酶样蛋白,对该组核酸酶样蛋白的一级结构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其结构的基本性质,为进一步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对核酸酶样蛋白EWD1和EWD2进行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采用Edman降解法测定EWD1和EWD2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采用酸水解法测定其氨基酸组成,LC-MS/MS测定蛋白质内部分氨基酸的序列,MALDI-TOF-MS测定蛋白的含糖量和二硫键数目。结果与结论:核酸酶样蛋白EWD1和EWD2的氨基酸组成中,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之和的含量最高,都达到近10%,疏水氨基酸亮氨酸的含量也较高,半胱氨酸含量较少,氨基酸组成比较显示,该2种酶与其它核酸酶较相似。Edman降解法测定,EWD1蛋白大亚基的N末端6个氨基酸序列为:D、E、W、V、Y、P,EWD2蛋白的N末端9个氨基酸序列为:L、L、G、P、Y、K、P、K、C;串,联质谱的结果提示2种核酸酶为新蛋白;MALDI-TOF-MS法显示1号核酸酶中含有8个半胱氨酸,形成4对二硫键,2号核酸酶中有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二硫键。EWD1,2均为糖蛋白,EWD1中的含糖量为17.3%,EWD2蛋白中的含糖量为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赤子爱胜蚓 核酸酶样蛋白 一级结构 质谱 二硫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高脂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晓华 李华青 +4 位作者 李晶 刘伯轩 樊彩兰 王慧珍 牛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2期972-973,1010,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是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外的另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成软骨、脂肪、肌腱样组织等结构。BMSCs取材相对容易,体外适当培养仍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有利于自体移植。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是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外的另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成软骨、脂肪、肌腱样组织等结构。BMSCs取材相对容易,体外适当培养仍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有利于自体移植。近年研究显示BMSCs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研究高糖高脂对体外培养人BMSCs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患者的BMSCs以及移植BMSCs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增殖 高脂 高糖 BMSCS 多向分化潜能 凋亡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保存液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牛玉虎 陈彦 +4 位作者 张建林 雷鑫 董艳婷 崔蕾 牛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5785-5792,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移植常用的保存液可使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下降,影响移植效果,但关于其活性下降原因的报道目前还很少。目的:探索氧化应激是否为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移植保存过程中活性下降的因素;并在保存液中添加自由基... 背景:目前临床移植常用的保存液可使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下降,影响移植效果,但关于其活性下降原因的报道目前还很少。目的:探索氧化应激是否为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移植保存过程中活性下降的因素;并在保存液中添加自由基清除剂是否可提高保存效果。方法:室温下用生理盐水保存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0,2,4,6h后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检测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以判定保存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保存液中添加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后检测细胞贴壁率变化。结果与结论:经生理盐水保存后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细胞裂解液丙二醛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的移植保存液组比不添加组保存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活性氧水平降低、贴壁率升高。说明在临床常用移植保存液中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升高是其活性下降的一个因素,在保存液中添加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后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 衰老 谷胱甘肽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应激水平 干细胞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楠 陈彦 +5 位作者 雷鑫 董艳婷 徐文婧 牛玉虎 牛勃 程牛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2153-2160,共8页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移植前保存的问题,而临床保存介质对移植前细胞活性的影响直接关乎移植后疗效,目前却缺乏对临床介质保存效果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评价临床常用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4℃与...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移植前保存的问题,而临床保存介质对移植前细胞活性的影响直接关乎移植后疗效,目前却缺乏对临床介质保存效果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评价临床常用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4℃与室温(25℃)条件下,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常用保存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人血白蛋白溶液)中保存2,4,6 h,观察上述保存介质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凋亡/死亡率、多向分化能力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无论在4℃还是室温条件下,细胞在临床常用保存介质中的活性均在短期内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此外,不同保存介质引起细胞死亡而非凋亡,且死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经不同介质保存后,细胞出现DNA损伤,但其增殖与多向分化能力未受明显影响,提示细胞核DNA损伤为细胞活性下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保存 细胞活性 介质 细胞核DNA损伤 临床应用 时间依赖性 氯化钠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Eisenstasin样蛋白c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保锋 刘志贞 +4 位作者 张悦红 解军 程牛亮 王建华 牛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51-254,339,340,共6页
目的对赤子爱胜蚓Eisenstasin样蛋白c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赤子爱胜蚓cDNA文库中随机测序获得目标cDNA序列,利用基因和蛋白质分析处理软件DNAMAN、NCBI ORF finder、BLAST、Conser... 目的对赤子爱胜蚓Eisenstasin样蛋白c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为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赤子爱胜蚓cDNA文库中随机测序获得目标cDNA序列,利用基因和蛋白质分析处理软件DNAMAN、NCBI ORF finder、BLAST、Conserved Domains、GOR、SWISS-MODEL等软件对该目标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测序获得的赤子爱胜蚓Eisenstasin样蛋白cDNA序列长为565 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序列比对显示该蛋白与EisenstasinⅠmRNA的编码序列同源度最高,两者核苷酸的相似度为78%(148/190),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蛋白与EisenstasinⅡ的氨基酸序列同源度最高,两者氨基酸的相似度为37%(61/166),目标序列中存在3段Antistasin家族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显示目标蛋白中主要存在β折叠和无规卷曲的结构,与Antistasin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结论经多种生物软件分析,可以认为本次发现的Eisenstasin样蛋白与安德爱胜蚓组织中发现的Eisenstasin和水蛭中发现的Antistasin同源度高,可能具有抗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Eisenstasin样蛋白 CD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晓华 李晶 +3 位作者 刘伯轩 樊彩兰 李华青 牛勃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9期62-68,共7页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Wister大鼠BMSCs,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将传至第三代的BMSCs用低糖-DMEM培养液(含葡萄糖5.6 mmol/L)制成细胞悬液,计...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Wister大鼠BMSCs,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将传至第三代的BMSCs用低糖-DMEM培养液(含葡萄糖5.6 mmol/L)制成细胞悬液,计数并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贴壁后,分组加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6 mmol/L、11 mmol/L、25 mmol/L、40mmol/L)的DMEM培养液,短期组培养3~4天,长期组培养4周。分别收集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法检测其凋亡。结果在实验研究中,与高糖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 rogenitor cells,EPCs)等的影响不同,一定浓度的高糖并不显著抑制BMSCs的增殖,并不促进BMSCs的凋亡率显著增加。25 mmol/L的高糖有助于BMSCs成骨分化。结论短期和长期(4周)培养,BMSCs具有显著的高糖耐受性。与低糖条件相比,高糖提高了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葡萄糖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输注液中的生存和生长
12
作者 李方 董丽媛 +2 位作者 陈彦 张建林 牛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430-7434,共5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异地移植病例不断增加,但是关于细胞保存运输条件的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输注液及实验室配制的输注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异地移植病例不断增加,但是关于细胞保存运输条件的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输注液及实验室配制的输注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25℃条件下,用10%FBS-DMEM、细胞输注液和5种临床常用细胞输注液(9g/L氯化钠注射液、50g/L葡萄糖注射液、50g/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和5%的人血白蛋白溶液)保存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1,2,4和6h细胞的存活率。然后4℃条件下,以细胞输注液保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2,4,8,12,24h细胞的存活率和存活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形,平行或旋涡状紧密排列。细胞表面标记CD44、CD105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成骨诱导3周后,长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变成多角形,vonKossa染色可见典型的黑色钙化小结;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变成短梭形或椭圆形,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内密集的被染成红色的脂滴。在25℃条件下,细胞输注液中保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存活率远高于在上述5种临床常用输注液中所保存细胞;4℃条件下,细胞输注液和完全培养基中保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和再生长能力基本相同。提示细胞完全培养基成分配制的输注液是维持间充质干细胞脱离培养环境后保持细胞活性,且延长细胞存活时间最适宜的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液 保存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脂联素在EA.hy926血管内皮细胞中对前炎症因子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刘师伟 王军 +6 位作者 王明明 楼晓华 张丽 赵术君 董艳婷 王建华 牛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的作用,来探讨高分子量脂联素对EA.hy926中NF-κB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以阐明高分子量脂联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 目的:本研究通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的作用,来探讨高分子量脂联素对EA.hy926中NF-κB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以阐明高分子量脂联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NF-κB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稳定转染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在TNF-α和IL-1作用之前,用不同浓度(0-8μg/ml)高分子量脂联素处理转染后的血管内皮细胞EA. hy926。NF-κB的活性通过荧光酶报告分析法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及IL-6的浓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高分子量脂联素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IL-1介导的NF-κB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结论高分子量脂联素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抑制前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炎症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代谢关键基因与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英飞 王建华 钟儒刚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是一种复杂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母体营养物质是NTD病因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包括维生素B族物质、叶酸及胆碱等.肌醇作为一种维生素B族物质,与胚胎发育及NT...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是一种复杂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母体营养物质是NTD病因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包括维生素B族物质、叶酸及胆碱等.肌醇作为一种维生素B族物质,与胚胎发育及NTD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肌醇补充可预防叶酸抵抗型NTD,且其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在NTD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肌醇代谢通路及其关键基因与NTD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NT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肌醇 基因
原文传递
叶酸缺乏引起的甲基化异常在神经管缺陷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丽 黄婷娟 +2 位作者 王磊 牛勃 解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992-999,共8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由于神经管闭合障碍引起的出生缺陷,临床表型主要为先天性无脑畸形和脊柱裂。NTDs是一种多病因、多层次、多机制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类由于神经管闭合障碍引起的出生缺陷,临床表型主要为先天性无脑畸形和脊柱裂。NTDs是一种多病因、多层次、多机制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饮食中补充叶酸已被证明对预防神经管缺陷是非常有益的,叶酸缺乏也是NTDs的主要发病原因,其引起的叶酸代谢紊乱及S-腺苷甲硫氨酸下降,导致甲基供体减少,进而引起甲基化修饰紊乱。甲基化修饰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其对大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DNA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 m6A RNA甲基化 叶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